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爲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攻佔了武昌。湖廣總督瑞澄和新軍統制張彪倉皇逃離。事至當年12月20日,長江以南各省新軍紛紛響應。頃刻間,清王朝就失去了半壁江山!日薄西山的清王朝即將進入她的臨終時刻。

此時,對於清廷而言,唯有八旗子弟兵尚可一用。但為何直到最後,清廷仍不派出八旗子弟組成的軍隊去南下作殊死一搏呢?

錯誤的形勢估計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不可一世的滿蒙八旗 在19世紀遭到了重創



自曾經不可一世的滿蒙八旗兵,先後在1840年的鎮江和1860年的八里橋折戟,清帝國的海陸國防就基本交予南方的漢人軍門承包。曾經武力冠絕東亞的八旗集團,就此一落千丈。

但在1903年後,衰敗的八旗卻得到德國教官和日本顧問的鼎力相助,出現了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原來,受清日戰爭和庚子戰爭的影響,清帝國以德日兩國陸軍為藍本,籌建了一支新式陸軍。在建設新建陸軍的過程中,八旗子弟也得到優先加強。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正在接受檢閱的北洋新軍



在當時500多萬人口的旗人群體中,有22.7萬人被強制進行了軍事訓練。其中又有33%的人完成了軍事訓練,表現優異的者被編練成北洋新軍第一鎮和禁衛軍,共計3萬餘人。另有29000多名錶現平平的旗人,加入了裝備遜於新軍的巡防營。

除了旗人部隊外,清帝國還武裝了20多萬巡防營。巡防營士兵主要是由舊式綠營和勇軍組成,他們同樣接受新式訓練和新式武器。但因為軍餉低於新軍,使得他們極端厭惡新軍,並在後者起兵後仍舊對帝國較為忠心。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晚清的禁衛軍軍帽



即便不考慮北洋軍的其餘5鎮部隊,這些力量如果運用得當,也是有可能把叛亂鎮壓下去的。叛亂的新軍不僅人數不多,而且因為各省財力問題,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嚴重缺陷。江蘇的第九鎮是北洋軍中戰鬥力最差勁的部隊。很多蘇南人素來體格瘦弱,還偏愛吸食鴉片和大保健項目。他們甚至還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過於自信,因不服新式軍隊訓練而鬧出了謀殺兩名日本教習未遂醜聞。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正在訓練的北洋軍炮兵



但叛亂的形勢還是影響了清廷方面的判斷。武昌起義後,長江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雲南和四省都宣佈獨立。北方亦有陝西和山西兩省爭先效仿。到了當年12月,南方又有貴州、四川、廣東、福建等省宣告獨立。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辛亥革命爆發後的全國形勢



叛亂的廣泛性和快速性,讓清廷誤以為這是一次有預謀、有組織的全國性大叛亂。儘管武昌起義不是同盟會策劃的,黃興和孫文等領袖人物也是在起義後才返國的。可從未面對過這種狀況的清廷,毫無應對措施。甚至,當叛亂者的隊伍圍攻南京時,清廷還發出一道上諭,讓兩江總督張人駿將這座南方重鎮拱手相讓。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孫文等人也是在起義爆發後才匆匆回國的



防備袁世凱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北洋軍的新式制服



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期間,除叛亂的新軍和同盟會外,一度寓居天津的袁世凱也是清廷的心腹大患。

清朝沒有現代語境中的國家常備軍力量。所以一直到晚清的新式軍隊,都帶有濃重的私人色彩。封建人身依附關係在軍隊內部隨處可見,負責練兵的督撫往往對軍隊有很強的影響力。不管是李鴻章的淮軍,還是張之洞的自強軍,抑或是袁世凱的北洋五鎮,全都是這個模式。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正在指導北洋軍演習的袁世凱



北洋五鎮從招兵訓練到發展成軍,都由袁世凱一手掌控。在這個過程中,袁世凱通過人事任命,在軍中注入自己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哪怕袁世凱下野三年後,清廷依然需要他的幫助來驅使北洋五鎮。

被清廷重新啟用的袁世凱,在1912年1月的戰事中表現得十分不可靠。他讓保皇黨軍隊遊而不擊,坐視叛亂者通過漢口-北京的鐵路線路往北挺進。到了1月28日,袁世凱的嫡系將領43人上書朝廷,要求清帝遜位。

此時此刻,清廷對於袁世凱的北洋軍已瀕臨全面失控。僅在京畿方面,保皇黨軍隊就只有1.4萬,要少於該地的1.9萬漢人武裝。在這種情形下,貿然調動旗人部隊和巡防營南下作戰,難保袁大人不會悍然發難。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清末的巡防營 也是北洋軍之下的次級武裝力量



失敗的貴族教育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19世紀中期的八旗子弟還被要求訓練射箭



當然,清朝失敗的貴族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1911年的形勢。

眾所周知,清朝靠弓馬立國。在王朝的前期,貴族教育是武藝和文教並舉的,這讓滿洲貴族的素質要遠高於只能吃國家財政的明朝宗室。待到嘉慶和道光兩位皇帝之後,事情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於戰事的減少和自身武力的衰退,滿洲貴族變得不再注重武德,反而日趨中原化。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攝政王栽豐 雖沒有電視劇裡面那麼壞但也確實沒有能力



苦讀經卷考取功名成了第一選擇,祖先的榮光只能靠翻閱故紙堆來提起。

到了1860年後,紛亂的時勢,也讓清廷無暇顧及對滿洲貴族的教育培養。

滿洲貴族的人才斷代在1911年表現的得淋漓盡致。諸如皇族內閣中的攝政王載灃、貝勒載洵等人,都是年紀輕輕。僅在貴胄學堂接受過兩年教育,不堪大用。又如前陸軍尚書鐵良、將軍鳳山等人,僅接受過傳統中式教育。只會明爭暗鬥,而沒有任何現代化的施政理念。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在貴胄學堂進修的滿洲貴族



至於為數不多的幾位能幹的滿洲貴族,不是像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那般遠離統治中心,就是像趙爾豐、良弼一樣死於非命。清廷空有數十萬兵丁,實則無一位可靠的統兵大將。


辛亥革命:清廷的八旗軍為何不開一槍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被袁世凱與北洋軍逼著遜位的清帝



當畢業於日本陸軍學校的良弼在病床上喊出: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此時距離清帝遜位也就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