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有很多人,畢生都在追求安全感,為了得到對未來的確定性,他們願意做任何事情。

而另一些人,則非常能容忍不確定性。他們對世界的複雜有深刻認識,善於接受不確定性,並且習慣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作出決策。


後一種人,更容易成為成功的政治家或企業家。


任正非把華為管理哲學的核心歸結為“灰度理論”。馬化騰也把騰訊的成功歸因於“灰度哲學”。


所謂“灰度”,是介於黑和白之間的一種狀態。世間萬物的發展、每個人的特質、每個團隊的情況,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其中有廣闊的灰色空間。


幼稚的人採用黑白二分法來看世界,就像小孩看電影總要分出好人和壞蛋一樣。


而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認識灰色、接納灰色。


因為,灰色才是世間萬物發展的常態。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1


我最近寫了“TMD三部曲”(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創始人的故事),在研究張一鳴、程維和王興的成長經歷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三個人都很善於應付不確定性,但是成長的過程又各有不同。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是典型的技術宅男出身,特別冷靜和理性,甚至被同學朋友稱為“機器人”。他喜歡規律化和程序化的東西,不能忍受不確定性。


他很喜歡程序員這份工作,就是因為確定性:你輸入代碼,電腦幫你輸出結果。只要沒有bug,結果是完全可控可期的。


在《財經》記者小晚的採訪中,張一鳴曾說:


“我不喜歡不確定性,這與我程序員出身有關係,因為程序都是確定的,但事實上CEO是焦慮的最終承擔者。”


所以,從程序員轉型當CEO之後,張一鳴曾經非常痛苦。因為CEO每天都要在不確定性中做決策。


後來張一鳴認識到:“它反正是個概率分佈,你就做最佳決策就行了。”


正是這一認識,讓張一鳴完成了從程序員到CEO的蛻變。如果不是學會了應對不確定性,張一鳴後來不可能做出今日頭條——因為今日頭條面臨的政策、法律、行業競爭的不確定性,都無比巨大。


滴滴創始人程維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最初的程維,特別喜歡看戰爭類書籍。他用看待戰爭的方式來看待商業競爭,面對競爭對手,他凌厲地進攻,拼得你死我活。


在早期程維的理解中,戰爭就是你死我活,一定會有一個明確的結局。


後來才慢慢發現不對勁。滴滴與快的和優步的兩場慘烈大戰,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是也讓程維焦頭爛額,筋疲力盡。


在經歷過痛苦的爭鬥之後,滴滴合併了快的和優步。現在,滴滴的董事會是中國公司裡面,陣容最豪華,利益格局最複雜的。尤其是阿里和騰訊都在其中佔有重要席位。在這兩大巨頭之間斡旋,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所以程維也認識到了,以前那種一切戰鬥都會有一個確定結果的想法,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在《財經》記者小晚的採訪中,程維說:


“老實說,過去我看了很多戰爭的書,研究戰爭的方法論,一切都是為了贏,為了生存。但慢慢我意識到最高明的策略不是在一個黑暗的森林裡和所有人博弈,敵人是打不完的。”


他甚至不再看戰爭史的書,改看物理和生物書。對此,他解釋道:


“軍隊和戰爭教你最極致的輸贏的手段。但生物系統、物理系統,它們的複雜性人類無法定義。今天你能夠理解它最底層的規律,你就能夠輕鬆,如果你不理解,它就會崩潰,各種崩潰就會讓你很痛苦。”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程維感嘆:


“創業者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他就像推開一扇門,外面是漆黑一片,那條路是不清晰的,要時時刻刻一邊摸索,一邊認知,一邊修正。不確定性是應該的,所以你必須是一個樂觀主義的人,你必須是一個有一點無畏的人,因為在做沒有人走過的事情。”


作為行政管理專業出身的阿里銷售員,程維對不確定性的接受,一開始就比張一鳴要高,但是也要經歷過慘烈的廝殺,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問題。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美團創始人王興,則更早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他對不確定性的容忍,似乎與生俱來。從一開始創業,他就無所畏懼,不斷嘗試新的東西,毫不害怕失敗。


他常常引用的一句話是“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意為,只有死者才知道戰爭的結局。


他極力推崇的一本書,是《有限和無限遊戲》。有限遊戲有一個明確的結局,而無限遊戲,則沒有誰輸誰贏,可以一直玩下去——這就是他眼中的競爭。


看不到結局的遊戲,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法忍受,但是王興卻樂此不疲。


王興對不確定性的接受度,可能和他的家庭情況有關。在一兩歲的時候,王興的父親就成為當地有名的萬元戶,後來又發展為億萬富翁。王興成長的過程中,從來都不用為錢發愁。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這種優越的家境,給了王興底氣。讓他不管怎麼創業失敗,都毫無畏懼。因為家庭可以隨時為他託底。這種條件是張一鳴和程維不具備的。


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具有安全感,他未來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會比較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這方面就不行。

張一鳴和程維的父親都是當地基層公務員,最多隻能稱得上小康家庭。他們曾經也拼命追求確定性,但是最終,他們都克服了自己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學會了與不確定性共舞。

所以,接納不確定性,克服焦慮和不安全感,是可以學會的。

2


任正非也是經歷過痛苦的掙扎和無數次的碰壁,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在《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中,任正非提到,他小時候最崇拜大力神和項羽,這種憑藉個人力量可以掌控一切的個人英雄主義,成為他學習和效仿的對象。


直到後來碰得頭破血流,他才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他說:


“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到了四十多歲時,任正非“不是不惑,而是前程充滿了不確定性。”


但他還是一頭扎進了這個不確定的洪流之中。


創業三十多年來,儘管華為屢創奇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通信企業和第二大手機企業,但任正非從來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他內心裡總是充滿憂患。

在華為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專門寫了《華為的冬天》,警告大家要準備過凜冬。在雲淡風輕的時候,他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從操作系統、芯片等各方面,都為最壞的情況做出準備。


任正非說:“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


對灰度的深刻認識,讓任正非在管理公司時,採用了“灰度哲學”。在一次名為“管理的灰度”的講話中,任正非提出:


“(領導人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無獨有偶,馬化騰也專門做過一個《灰度法則的七個維度》的演講。


他說:


“在騰訊內部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有一個詞一直被反覆提及,那就是‘灰度'。”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交融、瞬息萬變的大生態,企業作為互聯網生態裡面的物種,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樣,各個方面都具有與生態系統匯接、和諧、共生的特性。


從生態的角度觀察思考,我把14年來騰訊的內在轉變和經驗得失總結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這個法則具體包括7個維度,分別是:


需求度、速度、靈活度、冗餘度、開放協作度、創新度、進化度。”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實際上,騰訊的產品開發,一直都遵循著灰度原則。灰度理念貫穿了從開始設計到最後產品上線的全過程。灰度測試,也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開發產品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不確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質,也是商業運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同時還是企業管理和產品開發的方法。


3


上面講的都是企業和企業家。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面對不確定性,都要在灰度中生存和做決定。


我們在高中要選擇文科還是理科,高考結束要填報志願,大學裡碰到喜歡的女孩要決定追還是不追,大學畢業要選擇什麼工作,工作中要決定跟隨哪個領導甚至派系,工作幾年後要決定要不要跳槽,跳槽時要決定是換個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或者乾脆自己創業……


在我們的每一個決定中,不確定性始終存在,因而我們會感到迷茫和焦慮。為了求得內心的安全感,我們會付出很多。


有些人因為太過追求安全感,只願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永遠不願意往未知的地方邁出一步。


他們會短暫得到對自己命運的控制,看起來似乎得到了安全感。但是我們把時間拉長,會發現這種安全感脆弱得不堪一擊。


不管是金錢、事業,還是感情,更大的回報,往往位於更不確定的深灰之中。


當你選擇了風險很低的收入流,你就喪失了變得富裕的機會。當你選擇了穩定的工作,你就喪失了事業輝煌的機會。當你為了抓住感情上的安全感而過高要求,對方反而會離你而去。


要變得更成功,我們不是什麼事情都做,而是求各種可能性之下的最優解。這個最優解,是一個概率分佈,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


普通人會去追求一個百分之百的結果,而高手則追求概率上的優勢。普通人在失敗時痛不欲生,高手則調整策略,繼續尋求下一個概率優勢。


當你能夠接受不確定性,也就能夠接受失敗。你會更勇敢地去追一個優秀的女孩,會更大膽地跳槽,會更魄力十足地創業。


4


人類曾長期生活在森林、稀樹草原和農村,幾十萬年的進化壓力,讓我們形成了追求確定性的本能。


但是,這一本能更適合於居住在森林或稀樹草原的裸猿,或者農業時代的農民。而今天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開著汽車,用著智能手機,上著互聯網,過著高度商業化的生活。


今天的競爭,與森林和草原已經截然不同。應付不確定性成為新的需要。對確定性的追求,成為了我們需要克服的一種人類天性。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理論: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我把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分成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世界會因一些微小因素的變動,而發生很大的變化;“薛定諤的貓”告訴我們,事物發展不是確定的,而是量子態的疊加;“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告訴我們,世界總是在變得更加混亂無序。


因此,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的。這對於強迫症來說,真是一個不幸的消息。


但客觀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誰也無法改變,只能夠去接受它。


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的辛苦努力,有時候不一定會帶來意料中的回報,不管是感情還是工作中,都是如此;不存在一個穩定不變的生活和“鐵飯碗”的工作;有時候,人們會有喜出望外的好運氣或突如其來的橫禍……


請記住,沒有非黑即白,灰色才是世界的常態。


第二層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世界是不確定的,那麼我們自己也不必是十全十美的,因為,你不知道怎樣的你,更適合未來的世界。


所有成功的產品,都不是一開始就完美無缺的,都是先滿足一個或少數幾個最關鍵的需求,然後再通過不斷的測試和反饋去迭代優化。


如果喬布斯最初因為屏幕易碎而不敢推出蘋果手機,他就不會開創偉大的智能手機時代。


任正非和馬化騰,都是允許下屬犯錯,允許產品失敗,才會有企業的不斷進步。那些不允許下屬犯錯的企業,都倒閉了,或者正在倒閉的過程中。


對於家庭和個人也是。我們要容忍自己、父母、配偶、孩子的缺點。

有些家庭會在孩子養育和教育問題上經常吵架。其實認識到世界的不確定性,就會發現這樣毫無必要。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這一點特別重要),怎樣的教育方式都可以,並沒有說某一方的觀點就一定對或者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一個孩子形成怎麼的性格和習慣,才是未來最合適的。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容忍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沒必要去刻意討好人。

通常來講,我們不願意和人起衝突,是因為不知道衝突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歸根到底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在背後作祟。


內心強大的人,就不會懼怕這種不確定性,他們在交往中,可以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維護自己的利益。


第三層次:打造安全邊界

由於世界有太多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建造安全邊界。


華為就是在雲淡風輕時,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給自己設定了很大的安全冗餘。雖然要付出很大代價,但這保證了極端情況下它還能存活下去。


馬化騰也是會讓幾個項目組同時研發某一個產品,這樣成本很高,但是他認為需要容忍這種浪費。

微信開發時,就是幾個團隊內部競爭,最後張小龍成功了。

但是我們不能說其他幾個團隊做的事情沒有意義,因為這正是灰度之下,提高成功可能性的概率優勢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打造安全邊界,意味著我們要多存點錢,多學點知識,多交些朋友,多鍛鍊身體。同時,也要允許適度浪費(不光是對物品和錢財,還有感情、教育、時間 等等),給自己、家人和員工更多自由。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廣,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這就是為什麼王興能毫無顧忌地一次又一次創業,哪怕失敗了十幾次還能堅持不懈;也是為什麼華為能夠在美國的全力打壓下依然屹立不倒——因為它有“備胎計劃”。


第四層次:培養強大的決斷力


環境是灰色的,但決定是黑白的。天氣預報會說今天降水概率50%,你不可能拿著50%的傘出門。你要麼拿傘,要麼不拿。


人生和企業的決定,都是如此。


我們每天都在要動盪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大量的決策。


以企業為例。企業家需要每天決定:上哪種產品、用哪種營銷模式、開拓哪條渠道、提拔哪個高管、採取什麼激勵方式。這些時刻都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如果企業家沒有強大的決斷能力,企業是無法長久生存的。


要做出好的決策,需要有良好的決斷能力。


決斷能力來自於你對世界的認知。你對世界運行的規律越瞭解,對人性的認識越透徹,對商業發展的分析越深刻,你做出來的決定,在概率上優勢就越大。


有時,我們會憑直覺來做判斷;也有時候,我們需要詳細地分析,找很多數據、畫很多表格、聽很多意見來幫助決策。不管哪一種方式,都需要我們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認知。


所以,保持學習、觀察、交流、思考,對我們永遠都重要。


第五層次:幫助人們應對不確定性


人們在電梯裡會緊盯著顯示屏,確認到了幾樓;在十字路口會看著倒計時,確認還有多少秒變綠燈。儘管這樣並沒有為我們節省時間,但我們的焦慮會減少很多。因為它們給予了我們確定性。


很多公司因為幫助人減少不確定,而提高了用戶體驗。如星巴克讓顧客橫向排隊,使每人都可以看到店員準備飲料的過程;銀行和醫院會有叫號系統,讓你隨時知道前面還有多少個人。


而到了互聯網時代,大部分的互聯網生意,都是在解決不確定性問題。


淘寶解決的是,你不確定一個地方有沒有你喜歡的商品,以及價錢是否便宜;京東解決的是,你不確定買到的東西是不是正品,以及什麼時候送到;滴滴解決的是,你不確定走到路邊有沒有車,以及要等多久。


從這個角度講,你自己最厭惡或恐懼的不確定性是什麼,它可能就是一個新的生意的起點。


你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生病,以及到那時有沒有錢治病,因此有了醫療保險。


你不確定哪裡可以遇到想結婚的異性,以及她/他的情況是否和你匹配,因此有了世紀佳緣。


你不確定酒店有沒有空房間,以及價錢便宜還是貴,因此有了攜程。


為什麼現在最大的生意是向青少年販賣夢想、向女人販賣美麗、向中年人販賣焦慮、向老年人販賣長壽?


因為這些是不同的人群面對的最大的不確定性。


你能幫助人們應對多少不確定性,就能獲得多大的成功。

5


讓我們對上面內容做一個總結:

世界的發展是不確定的,而人類的本能是追求確定。這就要求我們有時候要想辦法剋制本能。


能不能擁抱不確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關鍵區別之一。對不確定性容忍度越高的人,從事政治和辦企業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收益會更高。


老一輩的任正非、中生代的馬化騰、新生代的王興,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高手。張一鳴和程維,也經歷過從追求確定,到擁抱不確定的轉變,這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企業家。


應對不確定性有五個層次,一是接受世界的不確定;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三是打造安全邊界;四是培養強大的決斷力;五是幫助人們應對不確定性。


從現在開始,放開心扉,學會容忍不確定性吧。

擁抱不確定,給自己更多自由,給人生更好的機會。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人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