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的王八盒子性能怎麼樣?

風雲一點通


南部十四式,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王八盒子”,因為它的槍套打開,十分像一隻王八,加上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所以叫“王八盒子”。放在皮質槍套裡別在腰上個頭精巧的叫“擼子”,而有肩帶,同樣是在皮質槍套裡體型大的,則叫“盒子炮”,還有一種雞腿擼子,則是外形像雞腿,所以有了形象的別名。

它是日本陸軍大將南部鱗次郎設計,是以南部陸式手槍為藍本,由名古屋兵工廠製造,由於只有日本將校級軍官才可以配備,所以它非常在我軍以繳獲武器為主的年代非常難得,那麼它的實用性如何呢?



第一,打中非死即殘。

它的瞄準線很長,所以命中率高,子彈傷害非常大,只要被擊中,可不像電視劇裡一個窟窿眼就能完事的,非死即殘。

第二,關鍵時刻卡殼。

雖然出身好,但是卻不怎麼好用,關鍵時刻撂挑子,卡殼是家常便飯,它的手槍口徑是日本軍方新制式手槍的標準八毫米,而且子彈可以和其它同等型號的通用,所以繳獲以後多用於便衣偵查和地方武裝。



第三,保險裝置。

南部十四式個人認為最好的優點就是有空槍保險機構,以前的槍支有的取下彈匣後,裡頭還保留著一顆,有些新兵不知道或者老兵大意時,一旦不小心扣動扳機,就會發生走火的情況,非常容易誤傷,所以有了這個保險,即便彈夾會稍微往下抽動幾毫米,扣動扳機也射不出子彈,非常安全。



第四,人性化設計。

槍把和槍管之間的軸線夾角,是個鈍角,適應於人的習慣,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提高射擊的準確度,提高持槍者的安全係數。

總結南部十四式,就是設計簡單,容易生產和故障維修,精度高,但是易卡殼。

目前只知道這些,有不足的地道請指正。


風雲一點通


14式南部手槍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8×22mm南部手槍彈威力太差,另一方面是相比於南部A和B型自動手槍,14式南部簡化設計降低成本的設計碰上戰時生產質量下降,最終產生了嚴重的可靠性問題。

作為一款二戰時期的軍用手槍彈,8×22mm南部手槍彈以威力小聞名。該彈的初速在300米/秒以下,但蘇聯方面的記錄認為初速能夠達到350米/秒,但即便如此,該彈是當年少數公認的亞音速彈。戰後蘇聯國內有些黑社會專門用14式南部改造消聲手槍,據說聲音很輕,而且後坐力十分舒適,子彈比一般0.22英寸消聲槍威力更大一些,,但穿透性差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殺手經常會對子彈進行改造。當然,考慮到蘇聯自己的託卡列夫彈是有名的一槍兩洞,南部這種打不穿身體的子彈反而有助於提升停止作用。

據說8毫米南部彈是7.65毫米巴拉貝魯姆的仿製型,但後者的動能要高不少。初速過低的問題使得該彈很不適合作為衝鋒槍子彈,蘇聯測試發現該彈在衝鋒槍上的有效射程也很難超過100米,而蘇聯自己的波波莎200米以外精確度和殺傷力仍然十分可觀。

雖然國內一直認為南部是德制魯格的仿製型,但實際上該槍是魯格的臉,駁殼槍的心。整個設計不算先進,但根據日本軍方的需要進行了不少修改,例如增大扳機護圈,以滿足高緯度地區佩戴手套使用的需要。14式南部基本是日本對早期南部式自動手槍進行簡化的產品,要知道南部B的售價大約相當於當時尉官三個月的薪水。

至於該槍到底是不是垃圾,就顯得見仁見智。至少威廉布魯斯等人認為南部自動手槍的設計不算太差。1949年以南部作為模板的魯格Ruger 標準型手槍問世,到現在為止都是相當有趣的0.22英寸手槍型號。


強武堂


二戰最差手槍:王八盒子

1
  日本仿照魯格手槍而研製的南部十四式半自動手槍,被稱為是二戰中最差的手槍,在中國則被稱為“王八盒子”。 [保存到相冊]

  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南部十四式手槍,但“王八盒子”卻是人盡皆知。在《地道戰》等影片中,日本侵略軍的“王八盒子”看起來威風十足,但實際上,它是二戰中表現最差的手槍。

  二戰中最差的手槍

  二戰中日本的戰艦製造水平和軍隊整體的戰鬥素養都可以稱為世界準一流水平。但是日本戰爭初期裝備的輕武器,卻是差強人意:無論是穿透力強但殺傷力弱的“三八大蓋”,還是故障多火力弱的“歪把子”輕機槍,都是二戰中最差勁的武器之一。但是這些垃圾的輕武器如果和當時日本裝備的制式手槍南部十四式(該槍設計者為南部騏次郎,1925年定型,由於該年是日本大正十四年,所以被成為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比起來,還算不錯的。二戰中日本裝備最為差勁的槍械可以說就是“王八盒子”,不但日本軍方對其抱怨不斷,甚至連繳獲該槍自己使用的國軍,八路軍,新四軍等游擊隊員對其也罵聲不絕。

  手槍該有的缺點它都有

  任何手槍都可能有故障或缺點,但是故障率高或者缺點多到南部手槍的地步,就讓人忍受不了了。

  南部手槍的撞針設計有嚴重的缺陷,硬度不夠而且較脆。實戰中頻繁出現撞針擊發無力現象和撞針折斷現象。撞針的嚴重問題直到1932年更換新式撞針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這個問題直到二戰結束時仍然困擾著手槍的使用者。美軍士兵曾經嘲笑南部手槍連自殺時也會出現故障,導致自殺不能成功。

  至於彈夾脫落更是笑柄一級的嚴重問題。南部手槍整體設計是仿造魯格P08手槍的,大家都知道,魯格的特點之一是可以單手退出彈夾。南部手槍自然也有這種功能!遺憾的是,該槍退出彈夾時使用的彈夾扣位置比魯格稍微向下。這就讓射擊時很容易錯誤按到該彈夾扣,造成意外的彈夾脫落。後期雖然他們也使用諸如防止彈夾脫落的彈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現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無法單手退出彈夾。

  走火問題更是日本軍官的噩夢,從技術上說,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槍退出彈夾以後,槍膛裡面仍然有一發子彈。如果此時使用者沒有使用手動保險,錯誤操作或者發生激烈的震動,這發子彈就非常容易走火傷人。

  另外,該槍在稍遠一些距離上淮確度較差。同時該槍射出的子彈初速僅有320米/秒,動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離稍遠時該子彈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據抗戰老兵的回憶,南部手槍有時連稍硬一些的木板門也無法擊穿。

  優點:適合白刃戰和肉搏戰

  南部十四式從外形上來看與大名鼎鼎的魯格P08有一些相似,其實這是源自於南部大佐設計時仿造了魯格P08的設計思路。魯格P08是有史以來指向性最為出色的手槍之一,仿造它的南部十四式也繼承了一些它的優點。南部的槍把和槍管夾角為120度,槍管單獨突出在外,這使得整槍的重心基本處於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穩定,利於迅速改變槍口的指向。簡單地說,該槍的反應速度很快,射擊時可以直接用槍口指向敵人概略瞄準後迅速射擊。這種設計對於近戰中使用的手槍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後的實戰中,雖然南部手槍問題多多,但是仍然在白刃戰和肉搏戰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該槍近距離的殺傷力很強。這主要是源自於該槍使用的南部式8毫米手槍彈。該手槍彈在近距離內有著相當的殺傷力。子彈射中身體會產生類似達姆彈一樣的變形和翻轉,造成人體的嚴重傷害。

  “王八”以及“盒子”———綽號的由來南部十四式在中國有個響亮的名字———“王八盒子”。這個名字仔細分析起來還要拆開來說,首先說說盒子。

  盒子或者盒子炮是一類自動手槍的通稱,這類自動手槍一般用體形稍大的皮質槍套或者木質槍套背在肩上攜帶。這些皮質槍套和木質盒子還可以作為槍托使用。南部十四式手槍,很多時候也是使用一個很大的槍套掛在肩上攜帶的。必要時,這個大的槍套還可以作為槍托使用,可以抵肩射擊。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個字的由來!"

  “王八”的來源有兩種可能,一種說法是因為南部十四式的槍套的翻蓋部分很大,而且外形是個光滑的圓形,很有些像王八殼。所以老百姓就稱其為王八!但是,這種槍套其實在中國也不罕見。一些自動手槍的槍套也有相同的設計。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王八這個詞,主要是暗指侵略者是王八。“王八盒子”的全意應該是“王八”使用的盒子槍。

  最後的風光

  “王八盒子”一直不被各方看好,但“王八盒子”也有風光的時候,只是日本人自己羞於啟齒罷了。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以後,數以百萬的日軍向盟國軍隊繳械。手槍的意義是很特殊的,也是軍人榮譽的象徵。繳獲敵人的手槍更是自身勇氣和尊嚴的象徵。蘇聯和美國的士兵一度都曾經以繳獲一把“王八盒子”為榮,由於其外形特殊,有些士兵甚至把它叫做“東方魯格”。只是在戰後得到“王八盒子”的蘇美士兵和戰爭中的繳獲並不相同,並不是為了使用而只是為了戰後的私人收藏而已。作為擺放在家裡的收藏品,性能差勁但是外形獨特的南部式還是可以勝任的,這也是對南部手槍的一種可笑的諷刺吧。


薩沙


抗戰時,日軍指揮官手中的那把槍,其實叫十四年式手槍,乃日本陸軍大將南部鱗次郎設計,所以又稱為南部式手槍,當然,這把槍還有個響亮的名號叫王八盒子,蓋因其圓鼓鼓的牛皮槍套,像及圓圓的甲魚,甲魚在民間叫王八。

那好就叫王八盒子吧,槍長0.23米,槍重1斤8兩,口徑8毫米,彈匣容量8發,彈頭初速317米/秒,有效射程50米。

(十四年式手槍)

王八盒子,是二戰時期,日軍陸海兩軍的制式裝備,仿德軍的格魯手槍,但限於日本當時的工藝水平等原因,和德國毛瑟公司正牌格魯手槍相比較,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繳獲此槍時,與其裝備的M1911手槍比較,就被視作垃圾手槍,可見王八盒子並未給老美留下好印象。

(圓鼓鼓的牛皮槍套像及王八)

最初,王八盒子的彈匣經常要掉下來,後來在槍座上增加了一個用鋼皮做的彈簧卡住,彈匣才得以固定,不至於開槍時,彈匣卻掉下來了。

此外,撞針的設計存在隱患,在使用中常會擊發無力,或撞針折斷等致命缺陷,得隨槍另配一支撞針,被美國大兵嘲諷為連自殺也無法保證的一把手槍。

(日軍官手中的王八盒子)

最要命的是王八盒子容易走火,原因是卸下彈匣時,槍膛內仍頂著一發槍彈,真是要命的設計,所以經常發生誤擊事故。

王八盒子唯一的優點是射擊精度較高,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手槍中,算是比較優秀的,但彈丸穿透力較差,老八路說距離稍遠時,就連門板都打不透。

2018年4月19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如果提起日本大正14式手槍或者南部14式手槍,知道的人也許並不多,但說到“王八盒子”,恐怕可以說盡人皆知,無人不曉,在許多中外二戰題材的影視劇中,它常常作為日本軍官的標配武器登場。


1925年,也就是日本大正天皇十四年,日本軍方為將佐軍官設計了一種制式手槍,並採用了德國魯格手槍的外形設計,當時正值大正14年,因此將其命名為大正14式手槍,也叫南部14年式手槍。1926年由名古屋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在侵華戰爭時期,大量裝備日本部隊。





這種槍是用皮質槍套並用揹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槍套的蓋子採用了圓形鼓面硬殼造型,看上去圓鼓鼓的槍套蓋子活像一隻王八的蓋子。在我國民間,王八一詞是罵人的話,帶有絕對的貶義,因此老百姓形象的稱之為王八盒子,以此來表達對侵略者的仇恨和憎惡。




而說到它的性能,遠沒有影視作品中那樣威風。在北方寒冷的地區以及南方潮溼的地區經常會卡殼,導致射擊停頓,而且穿透力極差。抗戰時期我國軍民繳獲了不少王八盒子,八路軍中有種說法是連厚一點的門板都打不穿,甚至五層棉被就能擋住王八盒子的子彈。而且撞針硬度不達標,容易折斷,擊發無力,還經常走火,但它的近距離殺傷力較強。
但總體來說,這實在是一款設計糟糕的手槍。


雨後青山秀


任由華年消逝來解答您的問題

抗日局中被稱為王八格子的手槍是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被評為二戰最糟糕的手槍。

南部14式手槍是仿製德國魯格手槍!採用八毫米子彈。射擊精度高,殺傷力大。但是穿透力弱。有效射程50米!同時因為槍身設計結構的問題。很容易卡殼!被美軍笑稱連自殺都費勁的手槍。

據說連缺乏裝備的八路軍都嫌棄此槍!可見其性能多差


這個世界有病嗎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是南部麒次郎在東京炮兵工廠工作時設計的,前後有四種型式:南 部式(明治36年(1903年)、小型南部式、4年式南部式(陸式南部式)及大正十四年式 (1925年)。前三種均有握柄保險,小型南部式和陸式南部式還有木盒槍托的插口,槍上只刻印“南部式”。

十四年式用的是滑套上的旋鈕保險,槍柄上也沒有木盒槍托的插口。前三種的產量都很 小,各生產了幾千支至1萬支。到1925年,日本陸軍為了要大量配發手槍到部隊,將簡化設 計後的南部手槍定型為大正十四年式。截至1945年,大正十四年式共生產了28萬支,為日 軍第二次大戰中使用的主要手槍。

大正十四年式雖然外觀上看起來有點像德國的魯格(Luger)手槍,但是其設計上完全 不同。其子彈採用的是日本獨有8×22毫米子彈,初速低、威力弱。

生產過程中南部式手槍曾經過多次改進,1934年加上了彈匣保險,在無彈匣的情況下 不能擊發。原來的設計並沒有前凸的護弓,據說是根據在中國北方寒冷地帶作戰的經驗才作 的改進(亦稱北滿型——1939年定型),加大後在戴手套的情況下也可以操作。後來因為 在射擊時常有彈匣掉出的意外發生,在握柄前方又加了一片彈簧,由下方卡住彈匣。



南部式手槍不但樣子怪,威力小,初速320米/秒,動能338焦耳,與盒子炮的初速430 米/秒,動能514焦耳,根本不能相比。總的來說,南部式不是很成功的手槍,據說抗戰時的 游擊隊員都看不上它。南部本人的回憶錄中也說:“這槍沒什麼特色。”由於其皮套有個圓 形的蓋子,民間俗稱王八盒子;由於其槍把的形狀,亦稱為“雞腿擼子”。


風溫柔吶


王八盒子的性能比較差

1.日本的這款槍是仿造德國的格魯手槍,但仿製歸根是仿製,和德國真正的原創相比,在設計工藝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表現在設計拙劣,撞針硬度不夠,擊發無力,射程教近,穿透力度差,容易走火,射擊精讀差,所以性能不是很好。

2.縱觀整個二戰,日本一直延續用這款槍,沒有升級,直到日本投降歐美和蘇聯根本看不上日本的槍,當作垃圾處理,日本陸軍與海軍矛盾大,日本重點發展海軍,海軍則是個吞金獸,吸收了大部分資金,讓日本原本就比較差的手槍更得不到升級,二戰中後期,歐美其他國家陸續出現了很多新槍,可是日本還是老樣子,比起德國蘇聯美國等歐美老牌國家相比,其性能極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