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古时的日本虽然自圣德太子搞的“宪法十七条”和“冠位十二阶”后也没多少年,但由于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得到彻底的实施。同时,跟隔壁的大唐相比较,整个日本也确实显得又落后又破败,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丢,再不好好整改一下,日本估计就真的没法混了。

而这改革的第一步,是创立元号。

元号就是年号,用于纪年的名号,由中国的汉武帝首创,象征着皇权的正统。在历史上,很多中华周边的藩属小国往往会跟中国用完全相同的一个年号,以表臣服,现在倭国要创立自己的年号,则首先表示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其次也为了表达朝廷的唯一性和正统性。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当年6月19日,孝德天皇颁布圣旨,说是即日起创立元号名为大化,据说意思是伟大的变化。同时召集群臣要求他们发誓,第一,帝道唯一;第二,暴逆已被诛杀,从此往后,国无二君,臣无二心。

然后再宣布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诏四条,是为改革的具体内容。

第一条,叫公地公民制,就是废除原有一切豪族私有的土地和领民,一律改为朝廷公有。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第二条,重新调整地方行政制度。

国家的核心地方自然是首都,首都外一圈叫近畿。同时在近畿之外的地方设令制国为行政单位,一国就相当于今天日本的一县,管理令制国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命,但大多是当地的豪族。国以下设郡,仍是交由豪族管辖,和之前的区别只是在于土地和百姓不再属于他们了。

此外孝德天皇还开创了日本最初的传马制,用于将地方情报及时传达给中央,以便加强统治。有了这个制度,自然少不了修桥开路,所以也就很顺理成章地规划出了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官道。

第三条,效仿了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中国历史在此我就不作科普了,总之是朝廷计口授田,就是根据人口分土地,而所分土地不许买卖,死后归还国家。

第四条,山寨了唐朝的租庸调制度,要求分到田地的农民必须每年向朝廷缴纳谷物为租,服劳役或者纳织布代役(庸),同时再上交地方土特产(调)。

这四条通称改新之诏。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大化改新给当时日本带来多大的进步。当时的改革派中大兄皇子并不知道,毕竟那个时代还不存在GDP之类简明易懂的数据。要想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大,说到底办法也就一个——打仗。

白雉五年(公元654年),孝德天皇驾崩,享年五十八岁。

继位的并非中大兄,而是宝皇女,没错,还是她。时年五十多岁的欧巴桑梅开二度当了大王,改号齐明天皇。

齐明天皇上位之后,开始稳步地继续推行改革,顺便再安抚贵族们的人心,具体的做法是从老百姓那里多征一些民脂民膏上来打赏诸权贵——你丢了土地,我给你折现。

诸如此类的手段,老太太在重出江湖之后用了很多,为此齐明一朝也一直被后人指摘过于铺张浪费以及消耗民力物力。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齐明天皇六年(公元660年),朝鲜半岛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半岛分成三个国家——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其中新罗是大唐的盟友,百济则自古跟日本就有着很深的关系。然而就在这一年,大唐出兵和新罗一起把百济给灭了。

百济国灭后,一部分残存势力一直都在寻求复国救亡,并且找到了日本,希望老朋友能出手拉兄弟一把。

齐明天皇七年(公元661年),六十八岁的女王驾崩,中大兄王子终于登了大位,称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上台当年,就决定援助百济,跟大唐碰一碰,看看大化改新到底成果如何。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天智称制元年(公元662年),倭军主力部队出发了。总共两万七千人,带队的是当年平定虾夷肃慎的名将——阿倍比罗夫,带战船七百余艘。

阿倍比罗夫是当时日本列岛里最能打的。

当年6月,两万七千人的主力部队登陆半岛,趁着唐军大部分撤军回国的空儿,一时间横扫新罗部队,打得对方不得已再一次向大唐求援。

第二年(公元663年)8月,大唐援军七千余人抵达百济,主将名叫刘仁轨。

同月17日,双方决战于白村江,倭国大败。沉船四百余艘,丧失近万,堪称是日本史上最早的水战专家朴市秦造田来津战死。

同时,百济复国运动也宣告失败,从此所谓百济,不过只是黄纸上的一个名字罢了。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9月,残留在朝鲜半岛的倭军余部展开了胜利大逃亡,带着愿意跟他们走的百济遗民回到了日本列岛——这真的是意外地赚了一票,因为当时跟着一块儿走的百济人里,很多都是技术工人或者知识分子。这些人的出现,让日本的文明再度莫名其妙地向前飞跃了一小步。

白村江之战的惨败,让日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大唐较量的,唯一能做的,只有跟在人后面学。

于是一股学大唐的狂热风潮就这么兴起了。除去朝廷官方派遣各种遣唐使前往中国进行留学之外,日本列岛朝野也处处模仿唐朝:大到政治制度、官制官名,小到赏花赏月这种雅趣爱好,无一不向大中华靠拢。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这说白了就是在山寨。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制定于大宝元年(公元701年)的《大宝律令》。

这部号称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律令的玩意儿,实际上基本是抄袭了大唐的《永徽律令》,有的地方甚至连标点都没改,还原度相当之高。

不过还是有两个时代性的突破之处。

第一是建立了新的官制,中央分二官八省一台,地方则分国郡里三级。

所谓二官八省一台,指的是神祇官、太政官,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八省以及弹正台。

神祇官就是一群拜神的,太政官则是一群帮助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决策层,而弹正台相当于纪委,用于监督调查弹劾官员的违规行为。

虽然是山寨了隋唐的三公六部制,但却被日本用了整整一千多年,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才废除。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第二个就是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了天皇这个称号。

长期以来,对于日本最高的统治者,大家一般都是称大王的,天皇这个名号虽然在大宝年之前就有,但被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还是头一遭。

这一确定就再也没改过,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就这么学大唐学了一百多年,倒也平安无事。

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10月22日,当时的桓武天皇下令迁都,把京城从平城京搬到了山背国北部的葛野,然后把山背国改名为山城国,接着又将葛野改称平安京。

著名的平安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本文摘自《地图上的日本史》樱雪丸、萧西之水 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当当网、京东、天猫有售!)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中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