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點時間,帶孩子認識7個外國小朋友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定期分享個人成長、育兒乾貨,陪你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媽媽。


花點時間,帶孩子認識7個外國小朋友

01

小時候的我們,有沒有好奇過一個問題呢?——當我們在吃飯、睡覺、上學、寫作業、玩遊戲的時候,外國小朋友在幹什麼呢?他們喜歡玩什麼遊戲呢?他們學的也是語文、數學、英語課嗎?他們也說普通話、寫漢字嗎?

今天,我們在家看日本電影《步履不停》時,我上小學的侄子走進房間來,本以為他會吵吵著要看動畫片,結果他被電影的一個畫面吸引——三個小孩一起在戶外跳房子、在路邊摘花。原來他在好奇,日本的小朋友平時玩什麼遊戲?

如果小侄子向我問起這些問題,我還真的回答不上來。

不過,最近看的這本《7個孩子的一天》,正好可以讓小侄子瞭解到來自世界各地的7個孩子相同時刻的不同生活。通過7個孩子的一天,也可以讓他了解世界各地的部分文化傳統。


花點時間,帶孩子認識7個外國小朋友

這本書的作者馬特 · 拉莫特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跟朋友合夥創立了美國ALSO設計公司,並且公司獲得過設計大獎。

馬特 · 拉莫特穿越數千甚至數萬千米,行走了世界7個城市,記錄了7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真實的一天生活。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內容是:

一個媽媽帶著寶寶去商場,遇到一個黑人叔叔賣五彩繽紛的氣球。寶寶第一次見到黑人,感覺很新奇,跟媽媽說:媽媽,你看那個叔叔好黑呀。

媽媽說:寶寶,你看到叔叔手上拿的氣球了嗎?它們都是一樣的氣球,但有各種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白色等等。就跟我們的膚色一樣,我們是黃膚色的人,叔叔是黑膚色的人。所以,我們都一樣,只是皮膚顏色不一樣。每個人喜歡不同顏色的氣球,你喜歡什麼顏色氣球呢?

寶寶說:是的,媽媽,我喜歡黑色氣球。

小孩還小,見過的人、事、物不如大人那麼多,看到沒見過的人事物會表現出好奇,有時候的提問也難免讓人尷尬。看了這本書,我們能減少尷尬。

從這本書裡,我們認識了分別來自意大利、日本、秘魯、烏干達、俄羅斯、印度、伊朗的7個小朋友,他們有不同的膚色,分別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每天吃著不同的食物,學著不同的課程。

縱使有各種不同,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的區域,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同一片星空。


花點時間,帶孩子認識7個外國小朋友

02 同一時刻,不同的生活

花點時間,帶孩子認識7個外國小朋友

【不同的衣服】

小時候,學校要求穿校服上學,我們卻嫌棄校服款式太醜,尤其羨慕電視裡小學生好看的校服,女生校服還是特別設計的裙子。

其實,伊朗、印度的小朋友,跟我們小時候一樣,被要求穿校服上學,但是校服款式卻各不相同。像印度的女生校服就是我們小時候喜歡的百褶裙。

俄羅斯、烏干達的小朋友,不被要求穿校服,但是被要求學生統一著裝。

而日本、意大利、秘魯的小朋友,可搭配自己喜歡的衣服去上學,不用穿校服。這是我小時候特別期待的,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去上學,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校服。


【不同的學習科目、不同的文字】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語,就像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母語課,我們是學習語文課。印度,就是學印度語課。日本學日語課。俄羅斯的母語,不止一種,他們要學習三種語言:俄語、英語、巴什基爾語。

跟我們一樣,他們也都有數學課。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些我們沒聽過的課程。比如,印度有通識課、價值教育課;烏干達有宗教課;伊朗有《古蘭經》課。

價值教育,是在印度部分地區開設的一門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禮儀和道德價值觀。類似於我們學習古文、品德課,讓我們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禮儀和信仰。

03 同一個世界,相同的生活

花點時間,帶孩子認識7個外國小朋友

【他們也玩這些遊戲】


我小時候經常跟小朋友們一起跳繩,兩人分別抓著跳繩的兩頭,一起向同一個方向搖跳繩,其他小夥伴分別依次跳進來,再跳出去。

沒想到,如今烏干達的小朋友,也喜歡玩這個跳繩遊戲。

小時候的我們放學回家,會路過一個小湖。頑皮的男生,一邊走著回家,一邊撿起路邊石子丟到湖裡,看到石子能打起幾個水花。打起的水花越多,越高興。

我以為,現在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再也體會不到那時候的簡單快樂。而意大利的小朋友,依然玩這個丟石子游戲。

這個春節,在我老公老家翻看小時候的老照片。我看到足球明星齊達內的明信片上,臉部貼著他的臉。我看了又看,以為自己看錯。後來才知道,我老公小時候把自己的照片臉剪下來貼在齊達內明信片的臉部。可見,他有多愛足球。我想,男生小時候喜歡的遊戲,打籃球、踢足球兩者必有其一吧。秘魯的小男孩們,也不例外,他們喜歡踢足球。


【他們也會幫忙做家務】

我是我們家的老大,還有弟弟妹妹,姐弟妹三人。從小我們會幫忙做家務,比如做飯、洗碗、掃地、拖地等,做姐姐哥哥的要幫忙輔導弟弟妹妹寫作業。小時候,我們還有一個城裡小孩沒有的假期——農忙假,這個假期是特別放孩子們回家幫父母做農務活的。

那時候的我不懂事,還經常不願意洗碗,鬧情緒。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小朋友,跟我們一樣,也會幫父母做家務、幹農務。同一個世界,我們是同樣勤快的小朋友。


【他們也有晚餐後的親子時光】

春節期間,我家寶寶每天晚餐後的親子活動就是爸爸陪她玩煙花,這是她的最愛。煙花結束後,再一起看《小豬佩奇》,睡前一起聽晚安故事。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童年快樂時光。

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有人在晚餐後跟爸爸下國際象棋的,也有跟爸爸一起做汽車模型的;同樣有人跟妹妹玩遊戲,有人看動畫片;還有哥哥輔導弟弟寫作業,更有小朋友跟媽媽一起度過親子閱讀時光。


家有5-6歲小孩的寶爸寶媽,孩子正處於文化敏感期,這本《7個孩子的一天》強烈推薦給你。讓孩子從書裡見識更大的世界,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拓寬孩子的眼界和見識。

從世界各地7個孩子一天的真實生活細節裡,讓孩子瞭解不同國家的部分文化,也能讓孩子瞭解自身獨特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從小擁有廣度的見識和眼界的孩子,更加自信;見識過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孩子,更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