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不管是我們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經常會用到講故事。

大家都知道講故事非常的重要,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怎麼去講故事呢?很多人都是這樣講的,我今天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吃飯,八點上班,九點工作中,十點跟客戶在談判,12點下班,吃飯午休,下午工作,晚上五點半下班,回家吃飯睡覺。雖然可能會有一點誇張,但很多都是類似的流水賬,這不叫講故事!那什麼是講故事呢?

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給我們講故事嗎?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這樣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有畫面感呢?

其實這已經是具備了講故事的基本條件,那就是時間,地點,人物,幹什麼。那如何將故事講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呢?其實還有另外一部分,就是充分調動我們的五官和感覺。嗅覺、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和感覺, 簡稱5+1覺。舉幾個例子:

  1. 比如視覺:今年的大年三十,不像往年一樣,人群熙熙攘攘,由於冠狀病毒的影響,馬路上人煙稀少,稀稀拉拉的,一個個都戴著口罩,看到有人過來就躲的遠遠的。
  2. 聽覺: 回到鄉村,遠離宣洩的城市。每天早上天還未亮,就聽到到處都是公雞打鳴的聲音,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還有遠處的狗吠聲,再就是村頭喇叭裡播放的關於疫情的各種最新報道, 從早上播放到晚上。
  3. 嗅覺:回家期間,早上行走在田間地頭,深吸一口,肺裡湧進一股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
  4. 味覺:看著滿桌豐盛的雞鴨魚肉,直流口水。趕緊夾了塊雞肉,嚐了一口,哇塞,真好吃,就是有點辣!又夾了一塊魚肉,鮮嫩可口,鹹淡適宜,一個字絕!
  5. 觸覺:今天天氣特別好,陽光充足,把被子拿出來曬了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聞者曬太陽後棉花的味道,摸著鬆軟的被子,還帶著一絲陽光的溫度。今晚可以睡一個舒服的覺了!
  6. 感覺: 感覺其實就是我們的內心戲。今年過年,雖然沒有往年那樣熱鬧紅火,但是每個人的內心卻充滿了感動(ಥ_ಥ)。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全國人民是如此的團結,就像一家人,雖然平時偶爾也會吵吵鬧鬧,但是當危機來臨之時,我們依然會抱在一起,眾志成城,共同進退!是一顆顆火熱的心,讓所有焦慮慢慢平靜了下來,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以上就是5+1覺。通過講故事的基本元素,加上感官和感覺,我們可以講出一個具體生動的故事。 但是我們在講故事的同時,一定要切記以下幾點:

講故事一定要講身邊的事,講接地氣的事,不要講那些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有一個講師他講一個成功人士,每天堅持寫日記,最終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告誡人們一定要堅持寫日記,而實際生活中,他自己卻不寫日記。 這就沒有一點說服力。

另外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故事,一個富人到海灘上去曬太陽,看日落;另外一個漁翁也到海灘上去曬太陽,看日落。於是有人就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們拼命的賺那麼多錢幹什麼?最後不還是跟漁翁過著一樣的生活嗎?這怎麼能夠一樣呢?兩個人的心態首先就不一樣,富人是在享受生活,而漁翁卻是迫不得已,所以以後我們也要避免講這樣的毒雞湯。

以上就是我們講好一個故事的幾點建議,希望大家都能用得上,讓講故事成為工作和生活中的加分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