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傳道受業解惑也”嗎?為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很多人都知道教育,並且很多人都從事教育,那麼教育到底是什麼,我不是教育家,但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影響、把過去的好的傳統找回來、還是一種玩的策劃。

01

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學生在學校裡受到的書本教學,也有人這樣認為,教育就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做作業老師改作業,老師再輔導學生,還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家長和班主任老師對學生做的思想工作。

02

我是一位教師,我對教育有獨到的理解。我認為首先教育是一種影響,這個影響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幾個方面。環境能影響人實際上就是能教育人,好的環境能把人向好的方面教育,壞的環境能把人向不好的方面教育。教育從本質上說也是影響,就是把學生在一定的背景下影響薰陶教育。

03

教育就是把過去的老傳統、老規矩、老文明追回來。過去的文明、老傳統、老規矩就是人類共同積累的各種各樣的知識,它對現代人來說都是一張白紙,如果不把它追回來掌握住,這些內容就會丟失,很可惜的,教育就是把這些東西都教給現代的人,讓他們明白古文明的燦爛。

04

教育就是對玩的策劃。這種觀點特別適合現在的教育改革。對孩子來講,玩是他們最崇尚的最熱愛的活動,,你怎樣策劃讓孩子玩得有意義,玩得又高興,又能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這就是教師的任務。

05

教育還是一種讚揚與監督。榜樣的力量很大,教育要善於樹立榜樣,樹立標準與標杆,讓教育對象有東西可模仿。還要對不好的思想、不良的行為給以監督,達到未雨綢繆。

06

教育還是一種創新。創新就是開拓未知的領域,創新也只有在掌握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掌握舊知還是教育的任務,再說現在我們培養的是創新型人才,如果教育不創新,那麼教育出來的人才會是創新型人才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模式、教育的內容都在創新。


不愛飆車的拓海


教育的本質是傳道受業解惑也嗎?為什麼?

我個人在民辦大學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和課堂授課,結合我教學實踐,談幾點意見,供讀者參考。

在歷史上,曾經有教育家提出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也。當時這個提法也是對國家教育領域的指導性的綱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主席提出: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40年了,中國🇨🇳先後提出863計劃的教育科技興國的百年大計,還有985教育工程。現在,中國構建了完備的教育體系,各大學有自己的校訓,例如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國家也在不同時期提出教育方針等。

中國🇨🇳現在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己經有上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碩士畢業生千萬,博士畢業生百萬,國家的人才戰略即高等教育的支撐!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中華民國初期教育家的這句話。我們應該知道,要與時俱進的。

以上意見供讀者參考。

謝謝讀者!


北京大劉


關於教育的本質的探討:

1.提問者的“傳道授業解惑”出自韓愈的《師說》一文,單理解這六個字太過於虛無縹緲。文末有這樣一段話話,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大意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一個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所以說,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多少,只是因為學習的道理有先後之分,學術專業有一個專門的研究方向,僅僅是這樣而已。

2.關於教育—莊子的《莊子•內篇•養生主》一文中談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深度、高度和廣度是沒有窮盡的。用有限的時光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這麼學就學死啦!

3.教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興趣,這麼學起來是不是會更好一點能,總有一個方向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之所在。

關於教育,以我的認知角度的看法。





坐井觀


教育的本質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嗎?為什麼?

我的回答:是,但不全是!

首先,教育包括傳道授業解惑之外,還有其他。

傳道授業解惑,出自於韓愈《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通“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現在的理解:傳道就是教做人,傳遞價值觀、政治思想。授業解惑,就是傳授知識技能,解答疑惑。

教育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上面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就是老師的天職。

但是,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教育的本質特徵還有其他。

第一,教育有時代性,也就是不同時代,對教育本質的定義不同。

第二,教育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對教育本質看待不同。

先來看看東西方對教育定義的來源不同:

“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強調的是教。

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強調的是引導,激發,引導出人的潛能。

之後,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對教育的定義也不同。

畢竟,教育受到政治、經濟、社會階級、文化的影響,所以人們對教育的界定就會不同。

如果放在今天,說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也沒錯,但還不夠。教育還包含其他內容。 第二,教育是發現、探究,是引導,啟發。

教育不光是傳道授業解惑,也是不斷去發現探究。

激發興趣引出問題自學探究,解答疑惑合作探究,明白道理然後結合實踐探究,通過激勵評價引深探究。

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互動,引導,啟發,讓學生主動學習。

所以,教育的本質,不光是傳,而是引。這裡面有強迫灌輸和激勵引導的差別,如何很好的結合,更要去發現,探究。也就是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採取不同教育理念。

第三,教育培養學生探究創新意識,還培養實踐能力。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我國的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教育除了理論上進行探索,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實踐,結合生活進行教育。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理論結合實踐,學用結合。

第四,教育促進人的社會化的同時,也要促進人的個性化。

教育就是為了讓人成為自己,發展自己最大的潛能。在順應社會,社會化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的興趣個性,發展自己的潛能。

這一點也是傳道授業解惑中沒有提及的。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講的是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傳道授業解惑更側重於傳授,這還是不夠的。

教育是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當下,我們所提倡的教育,便是新的教育觀,對教育有新的定義,它便有了新的本質和特徵。

教育的本質,要更全面理解的話,就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引導探究,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個性發展。

希望大家關注!

小蟲大鵬,小蟲也有夢想,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長。


小蟲大鵬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教育的本質是“傳道受業解惑也”嗎?

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個題法的出處,意思: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

出自:唐 韓愈《師說》

原文選段: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通“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

這是唐代的教育本質,沒有錯,那時除了文化有所創新,其餘都是循規踏矩,沒有大的發展。但不適用現代教育,現代教育的本質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過去沒有科技一說,現代更注重創新,給大眾帶來以天可見的快捷便利科技成果。

現代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傳道受業解惑引導發展創新。


廣宏投資


首先,我們先探本溯源一下,看看這個詞如何產生的?

“教育”這一詞的漢語最早來源於《孟子》《盡心·上》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在過去“教”和“育”是兩個詞。

其他的古籍上也有不同的見解:比如《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說文》“育,養子使作善也”;所以簡單的根據古籍和古人的說法理解——“教”傳授,指點的意思;“育”培養,引導。那麼綜合起來“教育”的含義——將知識,經驗、技能等進行主動的或者被動的一個輸出過程。

其次,傳道受業解惑,這是韓愈的見解,在《師說》裡發表出來的。那麼這句名言跟教育什麼關係呢?教育是個詞,學校是個教育的場所,老師是教育的輸出者。三者的關係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再加上學生,那麼就是教育的轉化輸入端。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教育體系四要素的閉環!

最後,關於教育的本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傳道受業解惑,可以說是教育的標準,對於學校和老師還有學生來說。也是教育的操作流程。

只不過古人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及師資、教學機構和現在有所不同,所以無法準確地去定義它就是本質或者目的。

而且我相信隨著教育的發展,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形式存在!


慧精牘


教育的本質其一是傳道受業解惑

眾所周知對教育的定義,傳道、受業、解惑,首先以老師自身形象,用於師生關係言傳身教人為品德,把自身的業務能力授予學生,解答學生任何疑惑。這可能就是大多數人對於教育普遍認同存在定義。

這種教育是以授予學生知識,但對於學生接受程度、願意學習的態度,自身對於知識瞭解程度,這些都是老師需要考慮的。這樣的教育出來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成績的,學生只有適應老師的傳授方式方法,才能能獲得老師的擁有的知識,這樣的教育同等於知識大把抓,只有都學到手,才能以備不時之需。

教育的本質其二事查缺補漏

而對於我來說,我心中的教育除了傳道受業解惑,這樣形式的獲取知識,更傾向於查缺補漏。

查缺補漏的形式多種多樣化,查缺補漏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傳授於我什麼,我也並沒有從對方身上學到什麼,而是對方在我身上指出我的缺點、不足、有爭議的行為,這是很有針對性的讓我去改正缺點、提高不足,讓我更能真正切切的瞭解真實的自己。只要能說得出我的缺點、不足,就說明這缺點、不足,一定是我自己沒做到位而給人有機會去發現的。

學習是獲取知識,查缺補漏是作用知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看到別人的優點時,就可以發展自己的不足,再看到別人不足的時候,就可以指點對方,自己也一同進步。每一個缺點,每一個不足之處,對我來說都是100%我需要的。

而對於大多數人定義的好老師,他所教導的學識,並不一定都是我需要的,所以,對於我來說,我心中的成長教育理念就是對我找茬、隨時提醒我,我會犯錯的地方,我就能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這樣的好“老師”也許是過往路人,也許是彼此間的仇人,也許是競爭對手,但很難是親朋好友,因為,任何時候親朋好友不會去說自己的不是,只有是非朋友親屬,才有可能顧慮對方感受而去說,去做。

總之,教育的本質在於自己需要什麼而去學,並不是去學了之後來用作什麼!


生活大小故事


對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就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是終身學習的過程。教是方法。育是成長過程。

傳道授業解惑。出自韓愈的師說。關於說是不是教育的本質?應該說他就是教育原本應有的面貌。他是教育的三個階段。在這裡說傳道。主要解釋一個道字。道就是一個方法。也可以說是學習的方法。做人的方法。傳道就是。傳授學習的方法。也就是說,這是初級階段。我們小學和初中就要具體掌握學習方法。保持正常的健康思維。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我們中小學生應該做的事。也是義務教育段學習的重點。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這裡說的授業。就是中級階段。業可以說成是技能。也可以說是學業和術業。這個階段我們學習的是專業方面的知識。要按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而選擇專業發展。不是千篇一律的數理化。為自己人生走上專業化道路而奠定基礎。也就是生活的基本技能。養家餬口的技能。就不再有男怕入錯行的尷尬。

解惑我說他是最後的終極階段。惑就是解除疑惑。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裡就說到了終身學習。有了疑惑和迷茫。就要找人解答。什麼人能幫你解除疑惑?專業人才。這裡我說的專業人才是術業有專攻的專業。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到這裡才是終身學習階段。自我學習,自我解惑。

這是我理解的傳道,授業解惑。師者答疑解惑。答者為師。一家之言,不足為憑。有不到之處,多多指教。





趣舍札記


中庸有言,天命之謂性,帥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教也者,修行以近道,盡心以知性,致理以應命,聽天命,盡人事,以人應天,天以合人。



凡行記


先糾正題主一個筆誤,應該是“授業”,而不是“受業”。

“傳道、授業、解惑”,語出韓愈《師說》。簡簡單單的6個字,既概括了教育的本質,又詮釋了教師的天職。

“傳道”,傳授道德。道:指儒家孔子、孟軻的哲學、政治等原理、原則。古人很重視“德”的教育。據傳書寫“德”字,右半部中間一橫不許歪斜務必寫平,意喻公開公平公正方為有德。德從何來?從老師的傳授、薰陶,讓學生耳濡目染,因有德而懂道而識禮。沿用之今,可解釋為老師傳授學生道理道德,學校“一手抓教學,一手抓德育,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德育,即為傳道。

“授業”,教給知識傳授學業。這是教師最本質也是最本職的工作。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數學老師教給學生學會算術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語文老師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面對生活中的溝通交流和表達問題……

“解惑”,即解決疑惑。學生在學道德學道理及學知識的過程當中,肯定會產生疑問,那麼教師就該引導或幫助學生解決這些疑問和疑惑。

傳道、授業、解惑,也可以解釋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人不是生來就知道的,怎麼會沒有疑惑呢?有疑惑而不跟老師學習,那麼,他的疑惑最終得不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