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寫在前面:


讀一點書,寫一點東西。充實一下自己,嚴於律己,以己推人,也給章魚哥做個榜樣。


《擺渡人》是英國著名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著作。


這是一本你不容易拿起,拿起後不輕易放棄的書。悲傷的故事發人深省。


有人說它是一本言情小說,單從故事上說也說得過去,但如果你在意情節,你可能根本看不下去。因為情節相當簡單,而《擺渡人2》相對情節則要豐富許多。


也許,如宣傳的那樣,說它是一本心靈治癒小說,又或是勵志小說,顯得更為貼切。


01

「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迪倫是一個15歲單親女孩,一直跟媽媽生活,且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母親對她管教很嚴,學校的環境也不好。為了逃離這一切,她踏上了去見父親的列車。不曾想到的是,火車出事故了,她成了唯一的遇難者。


崔斯坦一個擺渡人,迪倫遇難後,他成了她靈魂的擺渡人,帶領她穿過荒原,躲過惡鬼,一路到達輪迴的天堂。


兩人在路上心生情愫,迸發愛的火花,迪倫在到達輪迴之地後,又重新返回荒原尋找崔斯坦,兩人重走荒原,一起成功穿越返回人間。


迪倫第一眼見到崔斯坦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她無比開心,高興有人能和她一起分擔孤獨無助的恐懼感。


然而崔斯坦只是疲憊的坐在那兒,冷漠的應對,他引領過成千上萬的靈魂。他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從事這份工作。最初,他工作熱情投入,後來經歷了很多靈魂的自私,貪婪,工作漸漸成了例行公事。


他不聽迪倫的建議,也不告訴她死亡的事實。只是一路我行我素,少言寡語地帶著迪倫在荒原上行走。


迪倫對崔斯坦的冷漠和傲慢感到憤怒又無可奈何,她孤立無援,煩躁不安,卻也無處發洩。她恨他,討厭他,卻又離不開他。但是當迪倫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真相時,她只是淡淡的一笑,反而是一種解脫的感覺。


崔斯坦驚訝於迪倫的淡定,這跟他以往帶過的任何靈魂都不一樣。迪倫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平靜地接受接下去艱難的荒原路途。


兩個人(也許用人不是很貼切)開始打開心扉,彼此推心置腹。在荒原的路上,有沼澤,有高山,還有湖泊,更可怕的是有數不盡的惡鬼,一旦被抓到,靈魂就將灰飛湮滅。


崔斯坦盡職盡責,捨身為迪倫抵抗所有的惡鬼,是出於自己的本能,也是出於對迪倫這個與眾不同靈魂特殊的愛。面對惡鬼對崔斯坦身體的傷害,迪倫表現出無比的關心和自責。而崔斯坦重複枯燥工作中產生的各種消極情緒,她感同身受,替他化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離分界線越來越近,心靈也越來越煎熬。她將去到另外一個世界,而他去不了那裡,他會永遠消失在她的生命中。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這是怎樣的痛苦。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迪倫選擇了愛,她不懼死亡,對愛情充滿嚮往。崔斯坦是她心中的太陽,她愛他,她不能沒有他。迪倫毅然決然地重返荒原,孤身面對一切危險,寧願靈魂灰飛湮滅也要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


他們成功了,當迪倫被抬到擔架上,抬出隧道,她抬頭望向山坡,“嗨,你原來在這裡”,“我在這裡”。激動,感動,又或是如釋重負的一聲長吁,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愛情是站在現實邊緣向神秘未知的呼喚與祈禱。前路未知,迪倫和崔斯坦,兩人經歷了彼此冷漠,忌恨,到敞開心扉,互相關心,互相依賴,最後一起抗爭命運的規則,走到了一起。他們分擔彼此的痛苦,也分享各自的喜悅。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他們確認過眼神,遇上了對的人,他們的愛純潔,清澈,閃耀著光芒。


02

「 有愛的地方才有家 」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每個靈魂穿穿越輪迴界線的時候,都會看到一個家的地方,那是他們內心深處覺得可以依靠的地方。他們可以見到先他而逝的親人,朋友。但是迪倫沒有,她看到的依舊是荒原。


迪倫出生單親家庭,母親哆嗦又管教嚴厲,每天要和她口舌之爭。學校裡的同學幼稚又無聊,最好的朋友還轉學了,每天要和老師鬥智鬥勇。在這樣的環境裡,迪倫感受不到愛,她在這個所謂的家裡,沒有溫暖的感覺。


但是在荒原上,和她的擺渡人,她獲得從未有過的關心和愛。崔斯坦冷靜,睿智,他勇敢的面對一切,為她捨身向前。他鈷藍色的眼睛讓她神往,依戀,從中感受到勇氣與力量,內心不再荒蕪。那渴望已久的冥冥未知,竟然是死亡。


與崔斯坦在一起,那才是最幸福的日子,即使是荒原,即使有惡鬼,但是這裡有愛,愛高於一切,有愛的地方沒有荒蕪,有愛的地方才有家。


03

「 寬容與救贖 」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也許你會發現,擺渡人,惡鬼,輪迴,天堂,這所有的一切,都跟中國的鬼怪文化極其相似。


在中國文化裡,人死後,會被黑白無常帶走,成為惡鬼。黑白無常就是我們靈魂的擺渡人,他們面目可憎,態度惡劣,會給引領的靈魂帶上腳銬鏈,帶去陰曹地府接受審判。


《擺渡人》屬於西方文學,原來他們也信奉靈魂出竅,生死輪迴。但很明顯,他們對待死亡要溫和,寬容很多。


荒原裡之所以出現山坡、烏雲,一切阻礙,全是因為你內心的擔憂、恐懼。簡單來說,所謂的黑暗,均是源自於內心。你所經歷的荒原是你內心映射出來的情形。你對這個世界懷有感恩之心,那麼你就能在荒原看到陽光。反之,你眼前呈現出來的只能是荒漠。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而擺渡人也是根據你心裡最真實的想法長成你所需要的樣子,幫你開導,帶你懺悔,完成對生命的救贖。


迪倫擺渡走過的這段艱難的路就是她內心的極度荒蕪的反應。然而,她是善良的,純潔的,面對與眾不同的她,崔斯坦保護著她,在每一個天黑到來之時帶著迪倫趕到安全屋,避免迪倫被惡鬼傷害乃至淪為惡鬼,是他讓迪倫的內心不再荒蕪。


而迪倫的出現,也改變了崔斯坦的命運,他第一次跟引領的靈魂敞開胸懷,在迪倫的支持和陪伴下第一次踏上返回之路,勇敢的挑戰規則,擺脫擺渡人的命運,讓他以新的意義存在。


他們之間的愛賦予他們勇氣,相信命運本身,又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讓他們能夠去改變乃至戰勝命運,讓肉體得到重生,靈魂得到昇華,可歌可泣。


04

「 勇敢的挑戰規則 」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蘇珊娜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她和崔斯坦一樣是一個擺渡人,他們線路相同,彼此心有感應。他們是同事,更是戰友,一起跟惡鬼鬥爭,護送自己的靈魂到達生死輪迴。在漫長的擺渡歲月中,兩人不能互相接觸,也無法互相問候,彼此最多隻能相視一笑。


當蘇珊娜看到崔斯坦穿越之後,她怦然心動,她也愛著崔斯坦,希望和他在一起,渴望成為一個有靈魂的人,盼望著擺脫每天重複的,枯燥乏味又沒有希望的工作。


她並未欺騙自己引領的靈魂,她坦白了一切她所知道的,但並不知道後果會怎樣,面對傑克的無理取鬧,她只是沒有勸阻,這當然是失職,卻不能否定她對自由,愛情和靈魂的嚮往。


打破規則就會付出代價,經歷生死,崔斯坦獲得了自由,收穫了愛情,並獲得赦免,而蘇珊娜卻被帶回荒原,重新做回擺渡人將功贖罪。


審判官說她自私,充滿貪婪,但追求自己的愛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這一點上講,對她也許不公平,然而世界本沒有公平,我們需要遵守規則,但規則本身也是用來打破的,只不過,我們要勇敢的付出代價,可能是犧牲,也可能是靈魂灰飛湮滅。


作者最後的伏筆,故事還沒有完,我想,我也希望,蘇珊娜一定要收穫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