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互聯網的一場狂歡?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思品課有那麼一小部分講述瞭如果你不幸身亡,會給你的家庭、朋友、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大學保險課,老師帶我們計算各種不幸發生的概率,看似荒唐且概率極低的事情,當你乘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你就不會覺得它荒唐而是可怕。

如今,我的老師們萬萬沒想到,一個人的身故,除了帶來悲傷和損失,它還是一個微博話題、一個熱點、一次互聯網的狂歡。


死亡,互聯網的一場狂歡?


-1-


小時候,學校挨著醫院,大家為了證明自己膽子大,會組隊做一件事情——溜進太平間。等“冒險”成功後,滿臉得意向其他同學炫耀時,特別享受他們複雜的目光。

等長大了,再聊起來這件事情,大家都覺得後怕,小時候不是膽子大,是傻逼。

畢竟我們意識到了,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前些年腳受傷去醫院拍片,排隊的時候前前後後的傷員讓人渾身不自在,等到我去小房間給醫生診斷的時候,他拿起X光片擺弄了幾下,瞅了瞅我的腳,雲淡風輕的說:“小夥子,你是我今天唯一一個看到沒有傷到骨頭的,其他的不是折了就是斷了,很幸運嘛!”

幸運說不上,排隊的那個時間裡,你看著周圍的骨折、錯位、斷指……各種哀嚎和痛苦交織在一起,你也會覺得難受。這時候特別佩服當醫生的朋友,每次約飯都興致勃勃的跟我分享手術經歷,建議想減肥的朋友經常約外科醫生吃飯,真的有效。


-2-


我是個淚腺比較發達的男孩子,囧囧有神的大眼睛經常尿頻尿急尿不淨,對此我熟練的掌握了假裝瞌睡抹眼淚的技能。小時候被洗腦,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每次都強忍淚水;現在,QTMD,我就是哭了,看不起你遞紙巾給我。

前段時間和朋友去看《海上鋼琴師》,一部我小學看了就稀里嘩啦的電影。

印象特別深刻,一邊趕暑假作業一邊流淚,那時候感情很單純,畢竟自己在被音樂搞,看到一個天才隕落太難過;現在去看,從開頭知道1900會時,眼淚已經開始打轉了,還好我聰明,提前坦白說自己會哭,讓朋友給我了紙巾。

《卡特教練》裡有一幕,老母親給小兒子求情,她跟教練說自己大兒子被槍殺的事情,提到如果當你接到電話聽到兒子死訊的時候,從此之後你會不敢聽到鈴聲響起。

我深有體會,而這種體會更糟糕的是,它在你覺得挺重要的日子裡發生,當心情處於一個高峰期,一個電話把你拉回現實,拽入谷底,這個感覺我相信躁鬱的人再熟悉不過了。

從那天開始,我也變得恐懼電話鈴聲響起,睡前腦子裡浮現出一幕幕死亡的場面,夢裡都是各種離別,我開始用自己的方法逃避死亡,比如說不去上墳祭祖。


-3-


看看你朋友圈轉發的文章,看看微博的熱門排行榜,死亡除了痛苦外,變成了互聯網的一場狂歡。

為了流量,大家的底線開始模糊。

不否認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為了追熱點,第一時間發災害傷亡的文稿,24小時跟進最新報道,甚至覺得自己都趕上半個前線記者了,實際上呢?只是個搬磚的小工,而支撐這一切的,只是後臺的幾個數字罷了。

再看看現在,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都能想法設法聯繫上,一個人的死亡,帶來了多大的流量,讓多少搬磚小工功成名就。

10w+它重要麼?不知道,我只知道它不難就是有點貴,人刷和機刷價格不一樣。

當一個人的死亡都被利用的時候,我覺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我的爺爺是烈士,前些年回老家過年,遠房親戚第一件事是帶我們去村書記家,要我們拿烈士證出來,這樣他們就可以跟書記申請資助多蓋一層樓。不過讓他們失望了,政策變了,而我的內心是CTM✖️3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