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習筆記(2):死亡,企業的必然宿命

大家好,我是松鼠小瘋,最近公司組織封閉性戰略學習,每天案例繁多,每天聽完感覺腦中有無數小人在掐架,創業真是一件不易的事情,需要比別人有更深刻的認知水平,才能夠在混沌的未來中,扯出一條線索出來。最好的學習是要自己重新整理,所以打算把超多內容陸續整理,拆解成一個個關鍵點的筆記每天分享出來,希望也對你有些許幫助。

上一篇筆記提及了增長中存在的極限點(失速點),難道就沒有基業長青的企業嗎?


企業和每一個人一樣,結局一定會死,但也因為有死亡的存在,才會有生的意義。

殘忍的企業存活大數據

· 福布斯雜誌1917的百強企業,在1987年61家已死,僅有18家還在百強,且市場回報率低於市場20%。

· 標準普爾1957年的500家企業,到1997年僅剩74家,且只有12家超過平均指數表現。

· 美國上市公司的平均壽命只有18年,而且還在不斷縮短。

· 美國公司上市30年還存活的公司不到5%。

· 百年老店存活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45”

· 企業一旦到失速點,僅有4%能夠重啟增長引擎。

“極限點”存在的必然性

解釋一:複雜

系統的複雜程度越高,生存度越低。

原因是由於生存需要的條件過多系統就會不穩固。

解釋二:規模極限

所有生命體都存在一種規模的極限,無論是動物還是生物,

隨著規模增大,效率降低,就會限制增長,

極限點必然存在,企業一定會遵循規模極限。

解釋三:熵增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

孤立系統的熵永不自動減少,熵在可逆過程中不變,在不可逆過程中增加。

任何組織必將遭遇熵增,從有序走向無序,並最終走向消亡。

失速後的非連續鴻溝

戰略學習筆記(2):死亡,企業的必然宿命

失速點

一旦遭遇極限點,就會產生非連續性的鴻溝,

在這個鴻溝產生的時候原來的領軍企業10個大概有7個被取代。

諾基亞的死亡,是在原有手機的“極限點”後,遭遇智能手機的出現,出現鴻溝。

柯達的死亡,是在膠片相機的“極限點”後,遭遇數碼時代的誕生,出現鴻溝。

企業的宿命:

企業規模越大,增長越慢,死亡似乎是企業必然的宿命。

世間萬物似乎都存在必然的週期。

新公司誕生一定伴隨著舊公司的消亡,

那麼公司能否越過非連續性的鴻溝,再現新的增長呢?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