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現如今,農村變革確實讓農民朋友富了起來,原本貧窮落後的村莊取而代之的是城鎮化,從目前來看,不少地方在發展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實惠,為了構建和諧新農村發展,國家在前期也做了很多工作,對於未來也制定了很多宏偉目標,農民生活正朝著小康社會步入。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不過讓人感嘆的問題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之後,留下一些寧靜的鄉村,有時候走在冷冷的鄉村小路上讓人有些心酸,以前的農村不管是農閒還是農忙時節,這農村始終是一番熱鬧的景象,而伴隨著大量農民湧入到城市之後,農村“空心化”越來越顯著,甚至原來的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也選擇進城生活,平時只留下勞動力缺失的老人,而“空心化”問題近些年也備受國家的關注,因為“空心化”所呈現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說養老難、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等等。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然而對於很多農民來說,外出打工也是一種無奈,誰不想留在家鄉呢?最起碼老婆孩子熱炕頭,背井離鄉的生活也讓不少外出務工人員無可奈何,畢竟農村就業率太低,種地又難以支撐他們的幸福生活,不過對於很多農村老人而言:現在的家不像個家,子女每年都在外面東北西走,一年到頭基本都是聚少離多。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寧願放棄農村生活也要外出謀求生計呢?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1、為了家庭

在農村依靠外出打工來養家的情況非常普遍,一家人一年到頭很難聚在一起,或許只有在春節的時候,一家老小才能吃上一頓團圓飯,不過很多人在家基本待不了幾天就匆匆忙忙又返回到城市中的崗位,出門打工也是一種生活所迫,也是為了賺到更多的錢來養家,有些人的父母年紀大了需要自己來贍養,而自己的子女或許還在讀書,為了他們有一個好的前程,如果不努力去賺錢,那麼這一切依靠在家務農基本難以實現,像現在一些60多歲的農民,雖然年紀略大,但他們常常會說只要自己還有一把子力氣就要為了子女積攢下更多的錢。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2、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

城市的發展自然要高於農村,城市各項建設、基礎系統維護、企業發展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民就利用農閒之餘進城務工,慢慢的發現,在城裡賺錢要比在農村種地更實惠,現在很多農民基本都在依靠打工、創業來謀取生計,而在農村,雖然現在發展的也越來越好,但是鄉村企業並沒有成型,帶動當地的勞動力能力有限,一些企業薪資待遇也比較低,這就等於把很多農民推向城市去尋找工作機會。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3、嚮往城市中的生活

城市配套設施相比農村比較完善,比如,冬天農村基本不能洗澡,在寒冷的冬季只能依靠煤爐來取暖,而城市則不同,城市有暖氣,有家庭式衛生間,在城裡即便是夜晚一些商戶也會開門營業,周邊的學校、醫療、銀行、辦公等等都比較完善,而在農村這些都沒有,現在農民意識已經發生了轉變,他們知道現在想要幸福的生活,那麼唯有進城才能實現。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從上述來看,很多人出門打工確實也是一種無奈,尤其一些年輕人,他們對於城市充滿了憧憬,但是農村畢竟是自己的家鄉心理始終有難捨的情懷,筆者也曾是一名外出務工人員,深知外出打工不易,但也熟知為何我們農民要外出打工,總的來說就是希望今後的生活能更好,或許很多家中的老人期盼團聚,但無奈與生活所迫。

農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親情難捨年輕人很無奈,老農:家不像個家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你是一名外出務工人員嗎?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