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撰写《茶之书》时的冈仓天心


唐建 / 文 白郎 唐建等 / 供图


“编者按:在这次严重的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日本对中国予以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援助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暖情令人铭记。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与日本有着漫长的友好往来,这当中,四川亦如此,峨眉月明,富士雪满,一些历史传奇从时光深处闪耀升腾,直抵今日的勃勃脉动。”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日本茶圣千利休建的妙喜庵茶室待庵

“茶对我们而言,已经超过了饮品的概念,它变成生活艺术的一种信仰,成为一种对纯洁和精致的崇拜。”这段关于茶道的介绍,摘自冈仓天心(1863~1913)《茶之书》的汉译本。冈仓天心,日本横滨人,著名美学家、思想家。1906年他在美国纽约出版了用英文撰写的《茶之书》,该书以优美文辞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是西方人公认的关于东方文化最有洞察力的作品之一。

就读东京大学期间,冈仓天心拜著名茶人正阿弥为师学习茶道。从书籍中,他了解到日本茶道源出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然而对中国茶文化现状的真实了解,则来自他1892年的中国之行,此行的目的地是成都。

晚年时,冈仓天心在日本北茨城市五浦靠海的一处山崖上构筑了观澜堂。观澜堂呈六角形,由冈仓天心亲自设计,建筑原型参考的就是他在成都杜甫草堂见到的亭子。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冈仓天心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冈仓天心著《茶之书》日译版


1892年11月4日,身穿清国服装的冈仓天心抵达成都

渡过洛河往西行,斜阳下满地映照的是汉唐的影子。断碣荒土,天色渐暗时到过白马寺,残萤古冢,日暮时分来到乐游原,当年的威仪文物,浮现于眼前。辗转来到蜀都,光景一变,转瞬间仿佛自己也成了宋代人。

——摘自冈仓天心的《中国南北的区别》

蜀中的山水,印证了宋代画家夏珪、马远笔下绝美的意境是真实的,也是可以触及的,令冈仓天心惊喜不已。身临成都,汉唐残影未消,他感受到宋代都市似的繁华,以及宋代平远图里才有的灵动和幽玄。

1892年8月2日,冈仓天心取道朝鲜乘船抵达山东芝罘。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年29岁。当时他的名字还叫“觉三”,六年后才改用“天心”。身为东京美术学校的校长,他迫切想在中国考察到具有唐宋遗韵或者美仑美奂的文物,以充实或支撑他对日本美术史的研究理论。

冈仓天心在中国旅行的目的地是成都。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日本银阁寺。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是东方传统生命观的根系 白郎/摄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日本法隆寺。冈仓天心倾心于美学,缘于被这里精美的壁画强烈吸引 白郎/摄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日本唐招提寺千年建筑。日本文化与中国渊源极深 白郎/摄

从中唐至五代,成都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中心。到了宋代,蜀中画家层出不穷,许多璀璨的美术作品就诞生于成都。出国前冈仓天心认为,三十多年前横卷清国大江南北的“长毛贼(即太平天国军队)”没有侵掠过天府之国,因此相信在未遭战火破坏的成都,定能发现让人大开眼界的古代美术品。

从北京南下,经洛阳、西安,过汉中,跋山涉水。1892年11月4日,身穿清国服装的冈仓天心携弟子早崎稉吉抵达了成都,入住皇城附近提督街的临鸿店。

冈仓天心对旅舍的店名感到亲切,不禁想到出国前拜会过的前辈汉学家竹添光鸿(又称竹添进一郎)。16年前,清代最早入蜀的日本人——竹添光鸿,正是沿冈仓天心所走的路线穿越蜀道来到成都。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晚清时的成都西门城楼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晚清民国初年的成都南门城楼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成都的街道 约翰 · 伯奇摄/1900年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老成都的城隍庙 约翰 · 伯奇摄/1900年

竹添光鸿、冈仓天心的入蜀动机都很单纯,前者系观光,后者为寻美。从北京抵达成都,时间上冈仓天心多用了将近十天,那是因为他在洛阳、西安因考察美术品而滞留了数日。

同时期来过四川的日本人屈指可数,还有1879年取水路入蜀的志水直,数年后从陕西来到成都的大原里贤,1890年探窥全川的石川伍一、松田满雄,但这些人都肩负着为本国搜集情报的任务。相比之下,冈仓天心为寻美而入蜀,就显得十分另类。

唐家富贵汉文章,西蜀山川入夕阳

离开这里(五丁关),下了七盘岭,就进入了四川省境内。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区别,应可一目了然地辨识。从这里登上龙洞背,前往朝天驿。四川原本就与陕西不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富庶之地,虽然是如此深山里的村庄,但仍可看出从前的富庶痕迹。朝天驿作为山里的一个小驿站尚且如此,那么这里民众生活的丰润可想而知……

——摘自冈仓天心的《中国的美术》

进入四川境内,冈仓天心发现水光山色转趣,路旁的人也散发着“温雅秀丽”的气质。沿途“烟岚几带、峰峦远近”,景色如画,蕴含宋人郭熙画中的真髓,浸润着元人高然晖笔下的本色。

从朝天驿(旧址在今广元市朝天区朝天村)行至金赘山,流水,瀑布,高山,翠郁的树,恍如南宗一派的烟雨画,他从中感受到宋人夏珪和日本僧人雪舟画中的遗意。

成都之行帮助冈仓天心在学术界书写下二项纪录:最早考察洛阳龙门石窟的国外学者,最早考察广元千佛崖的国外学者。

千佛崖距广元城北八里,位于嘉陵江东岸长二百多米的峭壁上,佛像“一万七千有奇”,1935年因修筑川陕公路受损近半,现仍为四川规模最为宏伟的石窟群之一。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1892年入蜀途中,冈仓天心(右一)在河南开封附近的旅舍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冈仓天心赴成都途中手绘的水车,取景地点可能在罗江县

冈仓天心认为,千佛崖于大唐开元三年由韦抗所凿,峭壁上的龛数比龙门石窟“稍疏”,而石质较柔。他考察了大云洞等主体洞窟,确认一些佛像的雕造时间较早,造型与传入日本的“空海式”相近。此外,他注意到因1877年地震而掉落到地面的一些并不粗糙的佛像,特意拍下照片以做研究。

沿着蜀道前行,昭化城、天雄关、剑阁关、觉苑寺、郎当驿、庞统祠、宝光寺等名胜古迹,均留下冈仓天心驻足观赏的身影。期间,令他最感惊讶的一件事,恐怕是在剑阁住宿时,意外发现一年前日本同胞中岛裁之题写在旅店墙壁上的留记。当时孤身入蜀游历的中岛裁之只有22岁,还默默无闻,不为冈仓天心所知,十年后却成为清国教育界的风云人物。

途中,冈仓天心创作了数首汉诗,其中一首为《过郎当驿有感》:

唐家富贵汉文章,西蜀山川入夕阳。

征旌暮摇龙洞水,乱峰秋削剑门霜。

蓬蒿古寺残僧瘦,沙漠寒钟野渡荒。

一曲淋铃余涕泪,不堪夜雨忆明皇。

郎当驿位于梓潼县北四十里的上亭铺。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难入蜀,相传雨中于此驿闻檐下铃声叮噹而不胜悲伤。冈仓天心最推崇唐代的美术,认为其“宏大且兼具巧妙,劲拔而富含温雅”。他热爱唐朝的文化,对唐玄宗等大唐代表性人物有着深厚情怀。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金牛蜀道的古柏,距上亭铺不远 白郎/摄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金牛蜀道上的古石。冈仓天心当年沿此道前往成都 白郎/摄

《过郎当驿有感》估计是冈仓天心途中所赋最满意的汉诗。归国后他将这首诗改题为《蜀中杂吟》,特意写在扇面上,而内容也修订为:“唐家富贵汉文章,一推兴亡入夕阳。匠马暮渡龙洞水,乱峰秋削剑门霜。皇林烟月孤僧瘦,洛阜沙漠野渡荒。一曲淋铃余涕泪,不堪夜雨忆明皇。”

冈仓天心系佛门居士。少年时曾在神奈川长延寺学习数年,成年后又在三井寺接受了三皈戒,得法号“雪信”。《蜀中乱吟》诗句里的“孤僧”,笔者以为喻指冈仓天心本人,这首诗对他而言有着特殊意义。

在陕西马嵬坡拜祭杨玉环墓时,冈仓天心哀叹道“可怜满地美人血,洒遍荼蘼碧未消”。美人如花,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他在《茶之书》中发出的叹息:“为什么生得如此美丽的鲜花会如此不幸呢?”

在郎当驿时,冈仓天心为唐玄宗落泪,表面上感伤于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内心深处应是想到了自己与星崎多津子(日本哲学家九鬼周造的母亲)相爱却不能结合的宿命,因而痛苦、纠结。行在蜀道,冈仓天心还写下“一灯古驿家山梦”的诗句,表达了对伊人无法割舍的思念。

成都恰好足以唤醒宋人马远画中的妙趣

成都府作为中国大都会中的屈指可数者,街市上令行人几乎无法轻易地步行通过,而且行人间也几乎无暇躲避他人的冲撞……可称之为美术品商铺的地方,有四五十家大店铺相比邻,位于府内的要地,而在其他的大街上,四五十家布店鳞次栉比,正开铺营业,这类大商铺的营业很整然,而且店铺的清洁程度,在北京近旁,或者河南、陕西,或者南方的都市里并不多见。因此,窥见古代中国,即中国的旧俗遗风,成都府应是颇为便利之处。

——摘自冈仓天心的《中国的美术》


成都的繁华,店铺的清洁,丰泽美味的饮食,以及乘轿出行、点烛照明等习俗,给冈仓天心留下了较深印象。

在成都,冈仓天心游览了万里桥、武侯祠、刘备墓、杜甫草堂、青羊宫、昭觉寺、大慈寺等名胜古迹。印象最美的,是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在那里,他敏感地注视到,竹林深处出现了一位拄着拐杖归来的老僧人的身影,“恰好足以唤醒(宋人)马远画中的妙趣”。此刻的画面,仿佛残留着“宋代的风致”。

不过,在成都几乎见不到明代之前的美术品,令冈仓天心非常失望和遗憾。原来明朝末年成都城遭受了张献忠部队的焚掠,“明以前的古物大多散佚或毁灭”,而冈仓天心见到的美术品以及其它物品,大多是清康熙、乾隆年以后的。

在日记中,冈仓天心提到成都大慈寺是在张献忠焚毁之后新建的。他对成都大慈寺慕名已久,因为古籍记载这座佛寺仅唐宋时期的壁画就有千余堵,留下作品的知名画师有数十人。而佛寺规模今不如昔,古画荡然无存,让冈仓天心只能扼腕叹惜。

冈仓天心不知道,日本茶道所推崇的“清敬和寂”之礼仪与北宋时期成都大慈寺的茶礼有渊源,否则他一定会在《茶之书》中添上精彩的一笔。当然,不能苛求冈仓天心无所不知,毕竟“清敬和寂”的茶仪与成都大慈寺的关联,是在《茶之书》出版之后,由研究日本茶道的其它学者从古文献中发现而揭晓的。

冈仓天心倾心于美术研究,是被日本奈良法隆寺金堂精美的壁画强烈吸引所致。他过郎当驿后从魏城驿(今绵阳游仙区魏城镇)南下,经皂角铺至罗江县,没有进入绵州(治今绵阳)城休憩,以致于错过了碧水寺摩崖石窟。碧水寺摩崖石窟位于涪江北岸,第19龛是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造像,雕造于唐贞观初年,与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画第六铺有着惊人的相似。据当代学者研究,二者使用的是源出于大唐长安的同一个造像范本。

1892年11月7日,冈仓天心离开成都,顺锦江乘船而下。之后从三峡出川,取水路经汉口至上海,12月7日回到日本神户。从出国到归国,整个旅程花费了一百四十天左右。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宋人马远的寻幽图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青山明处即安处。当担的隐逸图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双龙争珠图。冈仓天心与弟子横山大观、菱田春草合作的画作


冈仓天心多次举办讲座将成都之行的收获与学人分享。受其影响,日本杰出的建筑学家伊东忠太,卓有成就的画家高岛北海、饭塜米雨、福田眉仙等人,后来陆续踏上入蜀的寻美之旅。

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如果用俩个词来做总结,那便是“绝妙美”和“不完美”。“绝妙美”,指他艺术感受上的收获;“不完美”,则指他幻想破灭后的遗憾。

按照冈仓天心的哲学观点来诠释,“不完美”同样有其价值和意义。籍此,谨以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的开篇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图。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冈仓天心晚年自号“五浦钓客”,摄于北茨城市五浦


「读城」四川与日本(六)——1892,冈仓天心的成都之行

冈仓天心在北部茨城县五浦构筑的观澜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