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汉武帝刘彻的赫赫威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功绩估计就要数攻伐匈奴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将汉武帝与秦始皇一起并称千古一帝,以此来表明对汉武帝丰功伟绩的认可。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其实汉武帝一生在位54年,其功绩并不止攻伐匈奴这一件。例如:在政治方面他颁布实施了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的实力,并且改革官制与人才选拔制度,极大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他进行钱币改革,对商业进行管控,特别是将盐、铁、酒等收归官营,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文化方面他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并设立太学,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国家对民众思想的影响力。

这一切都极大的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与安定,为何却很少被人们所提及呢?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虽然打败了匈奴,为国家消除了外患,但是也因常年的战争使得国家人口锐减、国库财政耗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生成也匈奴败也匈奴,其征伐匈奴的功绩因为太过耀眼,因而使得大家对汉武帝的印象也大都停留在了其不计代价的北击匈奴上,后人也因此对汉武帝的评价褒贬不一。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那么为何汉武帝在位的大半时间都在进行讨伐匈奴的事业呢?他就不怕背上穷兵黩武的骂名么?

从历史记载来看,汉武帝并不是不在乎骂名,而是因为他有更加重要的原因,使得他即使背上穷兵黩武的骂名也要坚持与匈奴开战。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一、国仇家恨

西汉建国初期,由于匈奴的屡次侵略边境,汉高祖刘邦为了解决边患曾亲率三十多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结果不仅没能剿灭匈奴反而中了陷阱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之后在接受谋士陈平的建议后贿赂单于的妻子之后,才最终退回了汉朝,可是汉朝也因此实力大损,只能靠嫁公主与匈奴和亲来换取和平。之后刘邦去世之后匈奴人更是写信侮辱吕后,更是在一把大火烧了回中宫之后扬长而去,这对于汉朝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由于国家实力不够,即使到了文帝与景帝时期汉朝国力逐渐大增,但是还是不足以支撑起与匈奴的战争,因此汉朝只能继续委曲求全派公主和亲求取和平,汉武帝的亲姐姐就是这政治联姻下的牺牲品。然而匈奴人虽然一般接受了汉朝的和亲公主,可是却一般单方面撕毁协议继续侵略汉朝边境,使得边境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匈奴人此无耻的行径深深的刺激到了汉朝人的自尊,大汉人民从此知道只靠和亲是永远也无法换来和平的,只有战争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因此汉武帝无论出于民族仇恨还是家族仇恨,都必须发动与匈奴的战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洗刷大汉所忍受的耻辱,只有打败了匈奴大汉的子民才能有安稳日子过。

二、条件成熟

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他敢于主动发起与匈奴的决战,主要还是基于国库充盈、综合实力强盛、军事人才具备等条件允许。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个皇帝,其之前大汉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特别是他的祖父与父亲的文景之治,更是将汉朝的国力推向了一个顶峰。此时经过祖父与父亲的铺路,国内的诸位王侯都已经被收拾了一遍,不用担心出击匈奴时会发生后院起火的情况,而国内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强盛,让刘彻铭锐的察觉到与匈奴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三、实现抱负

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从继位开始想一展拳脚,不过苦于窦太后掌握了大权,自己只能苦苦隐忍。作为一个拥有伟大抱负的君主,汉武帝当然想做出一番功绩来,可是祖父与父亲已经将国家经济与综合国力发展起来,要想超越祖辈,那么就只能从开疆拓土出发了。所以在他继位之后就先开始着手解决国内诸侯王问题,而后在全国范围广招人才为自己所用,先后启用卫青、霍去病等一批勇猛的年轻将领,颁布马政,组建、训练骑兵,为后期征伐匈奴做了铺垫。

汉武帝为何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坚持连续多年征伐匈奴?

当然到汉武帝晚年,征伐匈奴的战争致使国家财政崩溃,汉武帝却始终坚持到底,也并不是汉武帝好大喜功不顾人民死活,实在是汉武帝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骑虎难下”了。因为此时在正面战场上卫青和霍去病捷报频传,匈奴人节节败退,然而却并没有伤及根本,如果此时放弃那么等到匈奴恢复元气卷土重来,那这么多年汉朝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因此汉武帝才会即使背负上穷兵黩武的骂名,也要坚持将征伐匈奴的战争进行到底。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汉武帝无愧是汉朝最伟大的帝王,漠北决战之后霍去病封狼居胥,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彻底解决了汉朝的心腹大患匈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