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适当体罚学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吗?

天下笑唱


一般来说,教师是不应该体罚或辱骂孩子的,这其中主要还是一个“度”的问题。但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不遵守纪律、难以管教的孩子,有些孩子家长并不善于教育,这些家长也希望学校老师能够更有效地管好孩子,因此国家前一阵也逐步放开了一些“适当的惩罚手段”给教师。


但无论如何,教师首先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对学生侮辱的行为,无论是口头上还是行为上都不允许。其次,不应以非教育孩子的目的(例如逞一时之快、仅为了维护教师尊严等)来对孩子进行惩罚,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第三,教师的惩罚也应该灵活与适度,不一定非打即骂才是惩罚,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难堪也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可以考虑用一些不伤自尊(抄作业、做公益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每天播报新闻等有意义的事儿也可以的)的方法,只起到提醒孩子做过错事,改正了就好了,另外也隐含着告诉孩子已经做错了事儿可以用做好事来进行补救的人生哲理。


最后,和孩子多做心灵上的沟通是最被鼓励的做法,教师和家长都应如此。


陆满庭


其实对于犯错的学生,除了体罚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且进一步改正错误。老师会体罚学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当然这也难怪,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尤其是班主任,一天要是有那么几个学生捣蛋,往往焦头烂脑失去耐心。

体罚应该是教育效果很差的一种手段,对于很多问题孩子来说,天生有逆反心理,而且肯定不止被体罚一次,所以对于体罚有天生的免疫力。你今天罚站了,明天他还是照样违纪捣蛋。

去年,我班上就有这样的一个学生,出奇的捣蛋,班主任都拿他没办法。经常隔三差五的看到他被老师赶到教室外面罚站,一个学期了,被罚了无数次,也不见其有什么变化,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上课时因为平板被阳光照到,刚好他坐在第一张桌子。我就叫了“某某同学,帮忙拉上窗帘。”他照办后,我说了声谢谢,他还有点不好意思。

以后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叫他拉窗帘,总是不忘说谢谢。渐渐,我发现他开始上我的课不睡觉了,有时候还跟着大家一起朗读。以前上课他基本就是睡觉,睡够了就玩自己的东西。后来,我跟班主任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建议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在全班面前表扬他把班级的窗帘管理得很好。班主任还分配了他一个任务——管理班级的所有窗帘。

他开始变得积极了,至少在管理窗帘方面。以后上课的时候,只要老师要用平板,他就迅速拉窗帘遮光,都不用老师强调。在得到老师的“谢谢”后,他也不好意思睡觉了。

课间休息时间老师们坐下来聊天,谈到他,"某某,最近表现还不错”,“你们班的那个窗帘长真是创意呀!简直是人工智能,别的班我都要叫一阵才有人去拉”“上星期好像都没被扣分,班主任是不是试了妙招啊?”.......

我笑而不语。

我也没想到,小小的一个窗帘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心态。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大家都哼容易理解,那就是尊重和肯定。

对于问题孩子,如果你一开始就揪着他身上的问题不放,往往得到的结果要么抵触,要么破罐破摔。不妨先放下他身上的问题,忽视他的缺点,把他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尊重他。就像一开始我的一生“谢谢”就让他得到一种难得被尊重的喜悦。而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的同学就能赢得他的尊重,这样就建立了沟通的桥梁。然后,我就让他管理窗帘,因为这种工作难度极低,他很容易胜任。班主任的及时全班表扬终于让他渐渐找回了信心。我想,接下来,一步一步引导他去挑战更大的任务(比如完成简单的作业),肯定没问题。

我讲这个故事,不是要批判体罚学生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我们渐渐长大之后,我们会明白,绝大部分的老师是恨铁不成钢,是怕我们走失方向,荒废大好年华,才不得已去体罚孩子。现在,社会上反对体罚学生的呼声很高。经常见到某某某老师因为体罚学生而被处罚的新闻。很多老师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我想,反对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还是提倡站在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老师,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是教育孩子。




港水569


完整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从古到今,体罚一直存在,那么体罚到底需不需,到底该不该存在,我们该怎么理解体罚,体罚的程度应该怎么样?

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分析一下:

案例一:

这件事曝光以后,当地教育局已发布通报,初步调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开:

1、对河西镇新庄小学予以全市通报批评

2、对涉事教师停课处理,责令其写深刻检查,并在全镇师生大会上做检查!

3、责成河西镇新庄小学立即召开事件所涉及班级家长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向学生家长道歉。


像这样的事件爆发出来以后,网友的评论一般都是分为2种,一种是必须打,有的孩子不打不行,另一种是不能打,体罚学生是错误的行为。

先不发表该打还是不该打,我们在看下一个案例:

案例二:

事发时间为10月24日12时许。一名身穿西装的男子拿着雨伞,走进教室,其身后冲出一名身穿校服的学生,双手拿砖头,往男子头部砸了9下,整个过程持续约10秒,后男子倒地不起。

打人学生是城北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今年15岁,被打者是其班主任,30余岁。起因是该学生在学校内违规骑自行车载人,被班主任批评教育,招致该学生不满。“被打的时候那个老师没有防备,发生这样的事令人痛心。”

经查,当日中午,仁寿县某中学学生颜某(男,15岁)因对老师日常管理不满,在教室内用砖头将老师黄某头部打伤。目前,黄某正接收治疗,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因为老师日常管理不满意,就下狠手殴打老师,造成严重后果。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在哪里,是什么让一个学生对老师都没有一点尊敬呢!


这样的案例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都存在,一个老师打学生,一个学生打老师,我在说说我们身上经历的事情。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受到过体罚,尤其是80后,90后的这些人,当时的体罚我个人认为其实挺重的,尤其是男老师体罚学生,那是真打,而且下手特别重,我现在都是中年人了,一提到体罚这个话题,我就能想起,小学的班主任是怎么打我们的,虽然我是班里的乖孩子,好学生,依然没有逃脱挨打的时候,我们班里基本上男孩子都被打过,当时是4年级,开学第一天,我们换了一个男性班主任,在开学一次班会上,这名班主任给所有同学安排了一个任务,每人从家里拿一个竹竿到学校,我们班里50人,就拿50根,就是那种很细很短的竹竿,当时我们一头雾水,拿这个干嘛,是要做什么东西么,当第二天拿来之后,当天下午就使用了竹竿,那就是打人,一顿操作,竹竿折了,完成体罚教育,我们都傻眼了,原来竹竿是干这个的,可那50根竹竿不到一个学期就用完了,最粗的那个有1米多长,3厘米宽,依然被打折了,可想体罚力度有多大,打学生就是常态。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身边的同学当了老师,却变了一个样子,提起体罚学生,都是说“现在还敢打学生,能不让学生打就不错了,快省省心吧,挣那几个钱,惹那麻烦干嘛,可不像咱们小时候,经常挨打”我说,遇到特别难管的学生怎么办?同学说“上次我们学校有个老师踢了学生一脚,学生举报到教育局,那个老师被通报批评”感觉到老师这个职业变得那么难。

不论是什么案例,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教育根本就是培育人,培养人,我们老师并不会培育学生怎么去打人,也不会培养学生目无尊长,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我们缺失了传统美德的培养,“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译文】圣人多仁爱而少严苛,加重品德修养而简轻刑罚,以此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适应。这句话送给打学生的老师,‘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送给那些不懂的尊重老师的学生。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我非常赞同,在管理学生上面,也应该因材施教,古代老师惩罚学生的戒尺,并不是为了打学生,不能像小竹竿一样,打断一根又一根,它更像是一种警示,在学生严重犯错的时候,并屡教不改的时候,作为震慑之用,怎么教育好学生,尊师爱幼才是根本,这样,老师也不会以打作为管理学生的方法,学生也不会对老师不满,就动手打老师。

体罚可以有,但不是主要管理学生的方式,体罚应该适度,这个度量怎么去平衡,怎么去使用,真的让人深思考虑。


教育未来说


从理性角度考虑,老师体罚学生确实是不被允许的。现在社会上又有适当体罚一说,其实怎样算适当真的很难界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罚站算是适当的体罚,但是对于一些面子比较薄,自尊心比较强的同学来说,如果罚站,他可能会接受不了,因为这些孩子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而对于一些大大咧咧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孩子来说,罚站连体罚都算不上,他们根本不当回事,他们反而感觉很有面子,平时学习上很没有存在感,通过调皮捣蛋反而会受到很多关注,这反而促进了他犯错。

对于适当,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老师和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也不一样。如果老师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适当体罚了学生,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绝大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是通情达理,支持老师工作的,也理解老师的苦心,但是往往决定事情发展的就是那些极少数。如果老师体罚了那些极少数的学生,那老师这一段时间就不用消停了,学生故意气你你也要受着,故意使坏你也没招,他们再添油加醋告诉家长,家长来学校一闹,你就等着被处罚吧!现在不是有很多影视剧,以学生时代给老师自行车放气,整蛊老师为荣吗?美其名曰青春。

当然,不能以极少数盖全,绝大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是融洽的,即使平时学生捣蛋调皮,即使老师有时不耐烦。

最后回到问题上,适当的体罚属于伪命题,我国明文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师尊生恭。


陈同学Mr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内心有很大触动的

第一,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一定要体罚学生,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上学的不同的阶段,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或者见到过不同的老师,当然,有些老师有体罚学生的习惯,并且美其名曰说,这样以便更好的教育学生,关于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

第二,因为体罚学生,就如同父亲体罚孩子,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先不说这个体罚的好处有多少,也不论现实生活中,体罚对孩子的成长到底能带来什么有益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明确一点就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是传统习惯养成条件下的教育方法,所以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何况我们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禁止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话)还有教师法,里边也规定了体罚学生经过教育依然不改正的,教育局或学校应当予以辞退。其实你的这种情况,很多法律法规上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条文。如果你是未成年人,那么教师的行为更加恶劣。”

仅从体罚这一项,法律都是不允许的。

第三、虽然有很多人认同体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反对这个方法带来是实际效果,哪怕我们多人从下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经历过体罚的过程,我们的父辈们都有过对我们的体罚成长,所以这是非常不好的方式,我们不赞成。

总之,教师体罚学生,哪怕是适当体罚学生,都是不对的,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结果。


老郭说


第一、教育在手段上原本就必须宽严适度、恩威并重。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育对象是一群半生不熟的孩子,一味地强调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显然是对牛弹琴。古人早就给予了我们足够的警示“玉不琢,不成器”;毛老人家那个年代更是对教育一再强调“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

第二、目前,老师不敢管学生,还在于学生和家长戾气太重,长辈对学生的过分娇惯和纵容等,容不得老师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规则概念,区分对错的界线不清,因此不服老师的管教,家长如果再“护犊子”,那么积怨一成,必然造成麻烦。

近年来,因为老师惩戒某些学生,被家长报复或被学生集体报复的事件不在少数,所以行使惩戒权的方式和分寸,应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理解。

现在家长或学生只要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产生质疑,学校及上级领第一时间处理老师,通过委屈老师的方式来平息家长的怒火,求的事情的解决,这让老师成为即使有委屈也无处诉说的弱势一方。如此一来,老师必然“明哲保身”,不敢管学生,如果老师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惩戒权时,也有一层保护伞,那么老师才能真正直起腰板来行管教学生之权。

老师没有惩戒权,就如同让老师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惩戒就是教育的刹车,要认识到不是老师要惩戒学生,而是规矩要惩戒那些学生,学生不是向老师低头,而是向规则低头,要向真正良好的,有价值观的素质去低头。

现在一部分家长歪曲了教师惩戒的目的和用意,让教师们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们无所适从,举步维艰,更有一些学校为了息事宁人,采取牺牲教师的权益去让家长满意的做法,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悲哀、教师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的悲哀。在一些引起社会广泛热议的教育事件中,我们看不到尊师重教的痕迹,看到的只是教师的无奈委屈和心灰意冷。

很多时候,不要让个别“害群之马“教师,影响了整体大多数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工作热情,不可否认有师德败坏的教师,但是,不能以此为借口,就让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管,不想管、不去管,现在是平静了一时,怎知这些没有被管教好的学生在将来的日子里,会做出什么”不平静“的事情?教师不怕寒暑假要加多少班,完成多少培训或额外的工作任务,教师也不怕工资收入让旁人嘲笑的眼光,就怕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干着已经失去”教育意义“的工作。

虽然,近年来因为体罚学生而被处分的老师有很多,但是目前没有一个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因为教学是一个集体活动,如果没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学生必须遵守的课堂纪律,那将让课堂陷入僵局,这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最不应该造成的局面。所以,即使目前形势如此严峻,即使有可能会因为管理学生不当而被处分,但是老师依然在寻求一种可以被社会、家长和学生都能接受。

其实,目前老师在管理有错的学生上的困境并不是管不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面对种种情况,老师行使惩戒的方式和分寸的话,老师惩戒起学生来,必然又陷入来自社会各方的质疑,因此,想行惩戒之权谈何容易?

0 赞 踩 评论
分享

聚才圈小主


适当的体罚学生,我是同意的!但是千万不能过度,有很多老师就掌握不了这个度。比如说,之前一个新闻,陕西榆林一小学老师把在课上调皮的小学生下体踢坏,导致学生下体流血,体罚千万不能到了动手动脚的地步。教育上的惩罚和社会对违法犯罪的惩罚是不同的,教育的惩罚应该首先是批评教育,其次是处罚,先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考虑体罚的事情。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好好的学习。但前提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如果在班级所有的同学面前进行体罚,非常容易打击受处罚学生的自尊心,也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理的印象,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可以采用抄写题目,知识点,联系家长共同协商来处理,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抄写题目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知识,既达到了惩罚也能促进学习。作为教师,社会给予管理学生的职能,体罚这一项在学生管理上可以使用但是尽量不要用,使用了就一定要注意“适当”这个词,有很多的老师认为的适当对于学生来说可就不适当了,经常会出现迟到几分钟罚站好几个小时的事情,在这件事情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加的严谨。





优学测评小赵老师


让教师适当体罚学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吗?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这个问题,我赞成适当的惩戒措施。

明确体罚与惩戒的界限

我不否认惩戒是属于对学生的体罚。我们的惩戒是如何演变成我们今天一听到就感觉有点让人不可思议的体罚。我想这和某些老师滥用惩戒权不无关系,更有甚者以伤害学生为“荣”,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我见过也听过一些这样的“惨案”,我这里姑且就用这个词,场面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要问‘惩戒的目的是什么?’,我想答案所有老师和家长都知道,都是为了孩子。但我们不能以关爱孩子的名义去伤害幼小的心灵,教育中形成这种较为严重的事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在这我恳请所有老师在惩戒学生的时候,要做到先教育后惩戒,注意惩戒的程度,不要抱着恨铁不成钢的“狠心”。



戒尺自古有之

我搜了一下百度,对戒尺是这么说的: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这里面就说了戒尺是体罚的工具了,戒尺的本意是这么说的:“戒尺”这个名字起得好,“戒”,警戒,惩戒;这么一看,就是个警戒的作用。我们切不可把它的“权利”放大了,这时小小的教育一下就可以了,不可发生诸多其他问题。

若私塾先生无了这把戒尺,说不定就有很多学生回家斗蛐蛐玩了。若今天的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一点点惩戒,怎么管得了学生,教师的威信如何建立起来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有,措施要有,但不可乱用“权利”。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在2019 年11月22日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在微信教师助手中发布。由文件可以看出,适当的惩戒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教育部的出动,必然带来教育新的风向。具体的惩戒要求,大家可以去相关发布查看。

适当惩戒并不代表我们去伤害孩子,也不能去伤害孩子,把握好惩戒力度,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修远课堂


我想,让老师适当体罚学生,也是不应该的,什么叫适当?一般老师对学生体罚时,都是在无可奈何,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责打,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所不容的,学生家长也是不答应的,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在古代教师用戒尺惩罚学生,是被国家和家长认可的。老师有了这个权利,就便于实施。在孩子习文或练武,学习一些技能时,对于一些不好好学习或者是调皮捣蛋的学生,用戒尺来责罚,当时学生受着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就是挨了责罚,也是诚服的。过去的孩子特别天真,对老师是非常敬畏的,在老师有理智,有标准的情况下,对学生用戒尺进行责罚,产生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有一些老师一时冲动,或者是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来责打学生,有的甚至还给学生打伤,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生通过看电视,看手机和网络的浏览。学生知道的,懂得的,甚至比大人还多。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宠爱有佳,特别娇生惯养和放纵。学生的自尊心极强,抗打击能力也特别脆弱,所以老师就不能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对学生犯错误或出现问题时, 做到早观察,早了解,早解决, 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二,因为老师平时工作繁忙,在学生犯错误屡教不改的情况下,由于情绪激动,对学生进行体罚。一则国家法律所不容,家长也会声讨你,学生也不服气儿,心里是愤愤不平的,有的学生还会记恨,还有的学生敢和老师对打。若是在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时,造成学生受伤,老师还得负法律责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家长要应该从孩子的幼儿抓起,从小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培养孩子从小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好的规矩。学校也是要从思想品质,道德规范,遵纪守法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让他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吸收好的知识和好的营养。老师也得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举止大方,富有爱心,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严,学生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总之,在社会上,通过的道德规范,人文素质的教育,绝大部分人都是遵纪守法的。但对一些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用严格的法律来加以震懾,才能有一个清平世界。当然,大多数的学生是遵章守纪的,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故意犯错误的学生,还是需要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进行惩治,学校才能出现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环境。


赵绍亮


我同意这种观点,教师适当的体罚学生的确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但关键是这个“适当”的量是很多教师把握不好的,即便是现在很多家长要求适当的体罚学生,许多的教师也不会这样做。其原因有:

  1. 法律规定不允许体罚学生,这样做侵犯了学生的正当的权益,有法律给学生做坚强的后盾,老师们也不敢随意体罚学生,毕竟情节严重,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许多老师也就不愿冒险去管教学生,。想当年,我们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经常被老师体罚,不是我们不听话,是我们作文写得不好,错别字写得多,老师就用手用力扯我们的眼皮和用手指关节敲我们的大脑,当时一堂作文课下来,运气不好的人,眼皮会被扯红,头脑会长几个“乒乓”,老师还会无情的骂我们是一群猪,是造粪机。

  2. 现在的学生脾气爆,戾气重,老师不敢管。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打人、骂人都有一手,结果在教我表弟这届学生时翻车了,当时好像是打了一位学生,那男同学个子很高,胆子也很大,当场就去课桌下拿出一把水果刀说要杀了老师,从这件事后,我们曾经的语文老师再也不敢随意打骂学生了,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可惜的是那同学被校长开除了学籍。
  3. 老师也怕得罪家长,不好交代,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都舍不得动他们一根头发,怎么能让老师体罚他们了,老师体罚轻了又达不到教育效果,重了又得罪了家长,引起家长强烈不满,因此老师也是左右为难,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