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業這對“難兄難弟”,消化鉅額損失仍需時間

港航業這對“難兄難弟”,消化鉅額損失仍需時間

3 月 11 日,世貿組織(WTO)發佈最新一期服務貿易晴雨表顯示,2019 年底至 2020 年第一季度期間,全球服務貿易增長持續走弱,景氣指數為 96.8,低於上一期的 98.4,更低於趨勢水平(基線值 100),表明全球服務貿易繼續面臨阻力。

港航業這對“難兄難弟”,消化鉅額損失仍需時間

在該全球服務貿易晴雨表成分指數中,跌幅最大的是航空旅行(93.5)和集裝箱運輸(94.3)指數。WTO 指出,即便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集裝箱運輸領域的增長已經放緩。

港航業這對“難兄難弟”,消化鉅額損失仍需時間

然而,根據班輪諮詢公司 Sea Intelligence 的最新數據,儘管歐洲和北美正處於新型冠狀病毒蔓延高峰期,但中國的集裝箱運輸活動似乎正在回暖。

該公司表示,隨著集卡運輸在中國的恢復,抵達港口的出貨量增加,這就需要更多的船隻來處理積壓的集裝箱,船公司取消的航線數量已明顯減少。

Sea Intelligence 首席執行官艾倫·墨菲(Alan Murphy)表示,「根據對每週從中國出發的航線數量監測表明,冠狀病毒的影響正在迅速消退。他補充說,這意味著需求將在未來幾周內回升至正常水平。」

據中國港口協會數據,目前中國大陸除湖北外全國港口服務能力全面恢復正常,上週八大集裝箱樞紐港吞吐量環比增加 9.1%。

然而,雖然逐漸恢復的市場可能使中國出口商及國際買家感到寬慰,但由於農曆新年以來大量取消亞洲航線帶來的連鎖反應,嚴重打擊了全球集裝箱港口、支線服務、駁船運營商和集卡車運輸。從港口代理商到報關行和倉儲業,整個行業鏈條上的企業都感受到了亞洲取消航線帶來的影響。

根據上週 SeaIntelligence 的數據,亞歐航線取消的數量已達到 46 個航次,其中 29 個航次直接歸因於冠狀病毒的爆發。有報道表示,許多從中國啟航的船隻到達歐洲第一個卸貨港的裝船量不到一半,這也讓支線船舶數量急劇減少。

一位英國碼頭運營經理表示,「毫無疑問,我們第一季度的吞吐量數字將顯著下降,但我們希望看到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出現預期的 V 型上漲趨勢,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全年吞吐量的損失。」

此前據 Sea Intelligence 的最新研究,冠狀病毒爆發給集裝箱運輸航線造成的經濟損失目前已接近 20 億美元,航運業同樣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鉅額損失。

同時,全球疫情蔓延也開始引發經濟震盪,各國央行已開始出手救市,但收效甚微,恐慌情緒仍快速蔓延。疫情有可能成為導火索,使本已徘徊在衰退邊緣的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下行週期,全球政經格局將進一步調整。

隨著病毒在歐美國家的快速蔓延,供應鏈市場仍處於難以預測的風險之中,新冠疫情下全球航運業的復甦仍將是一場「持久戰」。由此看來,面對前所未有的突發挑戰,全球航運業或將迎來全新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