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吴门医派立新功,85名苏州中医驰援湖北——

战疫情!苏州是中医重要学术流派吴门医派的发祥地,苏州市中医医院作为吴门医派传承发展的主阵地、主力军,院长徐俊华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何焕荣教授为首的中医专家团队,制定了防控方案,紧急联系苏州五院并派出中医院专家,吴门医派传承人参与新冠肺炎救治。

战疫情,吴门医派立新功,85名苏州中医驰援湖北——

图片说明1:英雄出征。 吴门医派中医药参与了包括孕产妇、19月龄大新冠患者在内的苏州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从收治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至3月10日87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苏州实现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21万包汤药配送战“疫”一线

疫情紧急,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出医疗救治工作中要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同时明确指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吴门医派在温病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许多经典著作。

战疫情,吴门医派立新功,85名苏州中医驰援湖北——

图片说明2、院长徐俊华与团队专家。 苏州市中医医院将“疏风清肺汤”的调配方法、包装形式等在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备案,应急批量调配生产了一批疏风清肺汤药,统一煎制,配送至战“疫”一线定点救治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在物资供应困难、防护用品紧缺时期,公安部门紧急联系苏州市中医医院,要求紧急供应疏风清肺汤药给全市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干警服用。时间紧、任务重,苏州市中医医院领导班子决定在保证药物质量和安全前提下,动员全院力量,加班加点,最大限量扩大制剂产能,从每天生产6000袋汤药提升至16000袋产量,满足所有卡口、社区、派出所、监狱的用药需求;同时,也不中断对普通患者日常中药制剂的供应,保障群众用药需求,自1月以来,共向一线工作人员、群众生产供应了中药汤剂212619包,为苏州地区疫情防控、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扩大中医药优势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吴门医派发祥地,中医药参与所有新

冠病人的救治工作。

救治中医尖刀组的 “宝典”

疫情发生后,负责医疗救治的苏州市分管副市长曹后灵指示:“苏州中医要敢于亮剑,吴门医派要有所作为。” 1月30日,苏州市中医药管理局成立新冠肺炎中医专家救治组,救治组以会诊、巡诊等形式参与医疗救治,并负责辖区内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中医药技术指导。2月1日,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徐伟入驻定点收治医院苏州市五院,担任新冠病毒肺炎病人救治中医尖刀组组长,以确保第一时间让新冠患者用上中医药。2月3日,苏州中医专家在新冠肺炎苏州中医诊疗方案中指出了“湿热内蕴”证型及其证治方药,并按此方案对本地具有该证型特点的患者开展中医药治疗……

苏州有2500年历史,气候温湿利于微生物滋生,百姓曾一度饱受传染病之苦,在与温疫的千年角力中,苏州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战疫“宝典”——温病学说。作为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温病学说,也是吴门医派的精髓。

“2号住院,6号确诊,8号生宝宝,20号出院。”新冠肺炎确诊孕产妇黄女士不仅治愈出院,住院期间还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苏州市新冠肺炎中医专家救治组组长孙钢对黄女士印象深刻,黄女士是新冠疫情期间比较特殊的病例。“中药治疗方案,既要治疗新冠肺炎,也要兼顾产后调理。治疗效果不错,患者病灶吸收和病毒转阴较快。”。

“隔屏察舌”

由吴门医派龙头单位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孙钢主任中医师带领的中医专家救治组的指导下,苏州市中西医协同作战。“隔屏察舌”成为诊疗中的一个关键点。重症新冠病人王先生在镜头前伸长了舌头,这是苏州市五院医务部沈兴华在该院ICU病区主持的一次会诊。尽管患者核酸已有一次阴性,但仍有活动后胸闷、气急,间断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口干明显、多饮也不能缓解,还伴口腔溃疡。 会诊中医专家孙钢认为患者舌偏红少津苔少薄黃,属于中医温病后期的阴津耗损、虚火上炎证,决定给予患者中药玉女煎、清燥救肺肺汤等组方治疗。经联合医治,这名患者已康复出院。

“察舌观苔,是温病学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吴门医派叶天士的《温热论》中有很大篇幅,详尽论述了温热病舌像的各种变化及其治疗方法,历代温病学家也均善于根据舌质、舌苔等的变化开方治疗。”战疫不仅在吴地,获悉武汉需要医疗援助,擅长吴门医派温病温疫治疗的周运海副主任中医师等纷纷请战出征。苏州市驰援湖北医疗队员中,共有85名来自中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

(周亚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