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教學用方言的方式,是否對學生的普通話造成影響?大家都什麼看法?

項天歌vlog


沒必要,怎麼講呢教師隊伍裡不是所有人都普通話標準,說的不土不洋,孩子回家又一個四不像即然邊遠農村嘛,那老一輩的肯定普通話又是另一個味道,老師一個味,爺爺奶奶一個味,父母又一個味,孩子老師教的和自己講的都受到了幾方的干擾,你說能是一個味道嗎?本來是好事現在變成家鄉方言講不對調,普通話又南腔北調,是害人還是。。。。,,自己想吧,要我說把方言講實,普通話上課教,下課還是多講方言,要弄個方不方來普不普什麼都講不好你高興嗎?


l峰火戲諸侯


顯而易見,老師用方言教學對學生學普通話影響很大的。

上初中的時候,我們附近幾個村裡的學生都到鎮裡上學了,因為村裡沒有初高中,而村裡的老師都是用方言教學的。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他們跟我們有啥不一樣,因為我找了人少的地方晨讀,剛上初中,人都不熟悉,加上功課突然多了好多門,都要記下來很花費時間的,所以沒留心其他事。開學沒幾天,班主任鄭重其事的要求某些同學讀課文的時候要把話改過來,很嚴肅,沒有商量的餘地,我才知道他們背課文的時候都是用方言的,上課也不發言,怕被笑。雖然班主任要求了,但並不是一兩天就能見到成效的,小學整整五年,純方言教學,有些字的發音都固定了,班主任看著這情況,不行啊,得找方法,他不可能天天跟屁股後頭一個一個的糾正,於是成立了互幫小組,同學之間互相教,互相監督,誰背課文用方言了要報告老師,看誰不把老師的話當回事,班會上要批評的,並且跟其他老師也說了,每次課堂提問都要求用普通話回答。沒有給我分到任務,所以我只是聽到了一些抱怨而已,類似於被幫助的同學說以前背課文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了,現在幾天都背不會,而幫助別人的同學說要完成任務自己的課文沒時間背了,老師在班會上也一次又一次的表揚和鼓勵,叫大家不要著急,也別抱怨,同學之間就該互幫互助,以後你們會特別懷念這個過程的。就算是大中午都有人在教室裡一字一句的讀課文,糾正發音……整個初中都是這樣操作的,不在任務內的我有一天突然發現晨讀的時候沒人笑了,因為大家都已經用普通話了,之前用方言唱讀的情況沒有了,大家都改正過來了,在這任務內的同學都鬆了口氣,老師也鬆了口氣。

在任務完成期間,這些同學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我不清楚,應該不輕鬆,只不過鄉下孩子粗糙,被批評幾句還能受得起,但是他們心裡應該有委屈,當然,沒人關注,沒人放大,那份委屈就被其他事蓋過去了,不是本人,也僅僅是猜測,如果他們老師一開始就用普通話教學,他們就不會有這些委屈了。

用方言教學,不僅對於學說普通話有影響,對教學質量也是有很大影響的。雖然我們學校的年輕老師都是用普通話教學的,但是一些老教師並不會,也不遵從教育局的規定,一律方言,初中就遇到一個生物老師講方言,因為中考並不考,所以是當成副科的,影響不大。到高中分科遇到一個老教師,教數學的,講方言😭😭😭高一的時候我們班數學成績整體上都算好的,不說特別優秀,考試也就幾個不及格的。好嘛,到高二考試,就那麼一兩個及格的,因為大家都在聽天書,上課都是懵逼狀態,怎麼可能考得好。一方面是分文理科了,一方面就是遇到了老教師,文科的東西,理解性強,所以普通話還是方言的,影響不大,可是數學,一個字沒聽懂,就差了好遠,再別說一節課都聽不懂了,前一句聽懂了後一句沒連上,邏輯亂了,跟不上,越來越聽不懂……如果說男女生有區別,女生上高中後在理科上會落後於男生,那之前成績好的男生也考不了及格分就肯定跟老師有關了。期中考試的慘狀讓當時的班主任很著急,也聽取學生的意見想要換個數學老師,跟領導協商了一圈,沒結果,高中教數學的就那麼幾個老師,教的好的已經帶了好幾個班還兼班主任,所以文科班的數學只能湊合了,湊合了兩年,一百五的數學成績考六十分的都沒有😰😰😰鄉下小鎮,沒有補習班。高考結束,想要繼續考大學的都進城補習了,有因為家庭原因還在以前學校補習一年沒考好的,又進城補習了一年,總共補習了兩年,最可怕的是,補習時老師總愛說,“這個以前學過,現在就不重複講了”😱😱😱

所以,以我慘痛的經驗總結出,老師教學一定要用普通話,不僅僅對學生學說普通話有影響,對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為了不耽誤學生的未來,儘量講普通話,拜託。


沒名字80後


方言教學肯定是有影響的,現在社會上下都倡導著說普通話,一口方言很可能對以後步入社會造成阻礙。

學好普通話,不僅有利於學生識字和閱讀,還能為孩子入學後掌握書面語言、理解字義打下基礎。並且普通話還是如今社會日益擴大的人際交往和自我發展的必備。

要消除各地區之間的交流隔閡就必須要學習普通話。現代化辦公,高效率工作的也表達著普通話的重要性。

方言雖是一個地方的代表性元素,但會讓交流之間出現障礙。說好普通話也能讓自身更加的自信,不因為自己的口音問題而不敢說話。所以對學生來說,學號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微課堂


此提問非常無聊,方言不等於聽不懂,普通話是北京地區河北承德地區方言製成的,也是方言的一種,不是你天生能普,是因為你進行了學習你才能聽懂。告訴你,汪涵何炅大兵等三十歲以上衛視主持人從小接受方言教育,為什麼他們的普通話那麼好,比你好千倍,為什麼人家的家鄉話也那麼好,比你好千倍。你沒必要提這樣的問題來對方言進行打壓。


瓜田李下49203041


以前在師資不足的時候,鄉村教師多數都是民辦教師甚至民辦都夠不上,幾乎沒什麼待遇,也沒有相關的資質要求和專業培訓,用方言教學是可以理解的。正是這幫磕磕絆絆的土八路泥腿子,造就了我國基礎教育的普及,啟蒙了幾代人。但是現在條件好了,教學還是要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這叫標準化。至於說如果還是用方言教學,影響也沒有那麼大,只要漢語拼音能教好,說方言的孩子轉換成普通話是很容易的。


白馬原


 邊遠農村普及低年級小學生普通話是適應現代人際交往對語言統一性的基礎性工作。由於受地方方言、家庭生活習慣、教師重視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邊遠農村普及低年級小學生普通話存在許多問題;如何破解問題,需要找準對策。本文從激發學普興趣、夯實拼音基礎、注重交往練普等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邊遠農村普及低年級小學生普通話存在的問題

  邊遠農村普及小學生普通話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方方言影響

  地方方言是不同地域的群體在長期生活、生產交往中形成的口頭交際語言,具有歷史性、地域性和固化性。一經形成,難以改變。安徽蒙城方言屬於江淮方言和中原方言的交匯區。其方言的語音特徵:一是有些聲母的讀音分不清。如,n與l聲母不分。很多人將腦與老,年與連,怒與路,女與呂的讀音分不清晰。或將全濁聲母讀成清音聲母。例如:對袍與暴,桃與稻,葵與櫃,求與舊,才與在的讀音模糊。二是在親屬稱謂上有特殊的叫法。如,孫子喊祖父稱“俺姥”,孫子喊祖母稱“俺”;兒子喊父親稱“俺大”,兒子喊母親稱“俺娘”;外孫子喊外祖父稱“外姥爺”,外孫子喊外祖母稱“俺”,外孫喊舅母稱“妗子”.三是在人體、疾病方面有特殊的方言詞:如,把額頭叫做“額腦頭子”,把脖子叫做“脖梗子”或“脖腦梗子”,把指甲叫做“指甲蓋子”(指讀陰平);生病大都採用避諱的說法,如,把“生病”說成“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勁”等,把發瘧疾說成“打老瘴”、“發瘧子”.四是對有些動植物有特殊叫法:如把麻雀稱為“小小兒”,蜘蛛叫“羅羅蛛”,蚯蚓叫“蛐蟮”,玉米叫“玉秫秫”等。五是把時間詞“今天、明天、後天、昨天、前天”分別說成“今個、明個、後個、夜個、前個”等。在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交流中常常聽到:“飛飛早就槓家了”,意思是“飛飛早就回家了”;“俺姥來了”,意思“我爺爺來了”;“俺和俺妗子來俺家了”,意思是說“我外祖母和我舅母來我家了”等等。這些地方方言的發音給邊遠農村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普通話帶來了很多困難。

  (二)家庭生活習慣干擾

  邊遠農村受地域、方言的影響,人們交際時一般不說普通話,這是普遍現象。廣大孩子的家長基本都是農村人,不說也不會說普通話,更沒有意識要說普通話。從孩子呱呱落地,就接受他們潛移默化的方言影響。現在邊遠農村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務工去了,孩子大多由爺爺奶奶在家看護。爺孫組成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習慣,形成了阻礙小學生學說普通話的新環境。有些低年級的學生在和老師的交往中,經常發現普通話與方言夾雜使用的現象;有的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開始還能用普通話,可是說著說著就卡殼了,變調了,回到了用習慣的方言表達自己意思。自己要表達的內容用普通話不知該怎麼說了,方言接著就脫口而出了。從蒙城縣目前情況來看,邊遠貧困農村條件限制,大部分鄉鎮都沒有專門設幼兒園,就更不談貧困農村地方了,且小學生家長由於思想意識落後,無法給予他們該有的家庭啟蒙教育,導致大部分學生進入課堂都是一口方言。許疃小學處於邊遠地區,很多家長都外出打工,孩子們多數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長期的家庭生活導致他們的口語表達中帶有濃重的地域特色,甚至在讀書時都採用地區方言,寫作中夾帶口語化現象也特別嚴重。由於條件的制約,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存在著不善交流、不敢開口交流等缺點,教師就是苦口婆心的教授他們,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如教學“著(zhao)火”一詞,學生學會了。可是回到家裡受家庭生活習慣影響,又讀“著(zhuo)火”,導致學了普通話也難以致用,這給教師教學普通話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三)教師因素重視不夠

  仔細觀察邊遠農村小學校園,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一二年級小學生還能操著一口水平極高的普通話,按常理學生的普通話肯定會越說越好,可逐漸你會發現,高年級的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不是越來越高,而是越來越差,是什麼讓孩子的語言發生了退化,難道是我們小學教師的素質低?答案是否定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師課上課下言行不一致造成的。走進邊遠農村小學課堂,不管是年輕教師,還是年紀較大的教師,基本上都用普通話教學,儘管他們的普通話並不是那麼標準。但課後呢?你會發現99%以上的教師全都用方言和學生交流對話。學生整天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結果可想而知。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口語形式,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是一箇中國人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與他人交流、交際的必備技能。在廣大的農村,因為學習普通話的具體語言環境不良,學習時間不夠或其他外部原因的影響,制約了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邊遠農村普及小學生普通話對策

  

  由於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邊遠農村完成推普任務,推普教師的共同識是“難”.知難而教是教師的本職要求,在教學實踐中,針對學校地區方言的特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普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普通話教學中,老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多種途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規範教學語言。教師力求做到教學語言準確簡練、流暢連貫。此外,教學語言還應當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能激發學生學普說普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喜聽樂聽。規範的教學用語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和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並將對學生產生長期持久的影響。其次,讓學生明確普通話水平的高低對於每個人的學習、生活,尤其是今後的工作,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歷史上因“能說會道”而取得成功的事例不勝枚舉。而因普通話水平不高還曾鬧過笑話:一位遊人到杭州旅遊,他問當地的一個人,“從此地到西湖有多遠?”由於方言的影響被聽成“從此地娶媳婦要多少錢?”從這個笑話中我們可知普通話的重要性。但下面一個例子就值得我們深思了,有一個護士由於語言基礎差與病人無法溝通,造成了醫療事故。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常藉此來激發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努力提高普通話水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內驅力。最後,給學生以自信。通過自身和其他一些人的經歷,讓學生相信,普通話是可以練好的。學生對學習普通話產生濃厚的興趣,找回了自信這樣學起來就更有勁頭了。

  (二)夯實拼音基礎

  拼音是說普基礎。為了加強學生說普訓練,教師應把說普訓練貫穿在每一節課中,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主陣地,指導學生練習和運用普通話。首先,學好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基礎工具。在拼音教學的實踐中筆者發現低年級學生學習漢語拼音不易接受。

  學生對拼音字母發音不準,筆者產生按照字母發音標準進行教學,如教發音口形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拼音興趣我還編了一些順口溜,拼音教學中不僅抓好拼音字母發音準確,而且注意漢語拼音拼讀準確。在此方面要教給學生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三拼的不同用法,學生掌握了拼音的基本要領,在課堂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反覆練習拼讀,並要求學生課上注意練、課下時時練。在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始終確保語音的標準化,還時常藉助語音板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拼音,為學習普通話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處在淮北地區,某些地方有平翹舌不分與f、h不分的現象,一定要從低年級抓起,從根本抓起,這將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影響。漢語拼音基礎夯實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要不停地對學生進行拼音的複習、鞏固與更正。其次,抓好閱讀學普。語文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要用在閱讀教學中,所以把閱讀教學作為普通話訓練的一個重要根據地,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的認識水平總是不一致的,一旦放鬆了要求,就會使自己的工作不能順利進行。在這方面,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教學原則,不管是朗讀、背誦還是回答問題都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普通話不是一下子就能學好的,總是及時對學生說話中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哪怕一個字也不放過。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克服方言。方言是學習普通話的一塊絆腳石,指導學生克服了方言,也就算是學習普通話的一大突破。總結出淮北方言改普通話一個規律,即“一改二、二改三、三改一、四不變”,也遵循這一規律進行教學,因為它基本上概括了淮北方言的特點。同時又牢記“一般規律”並非萬能,還必須從實際教學出發,鼓勵學生找出本地習慣性錯誤的讀音並訂正讀音,如:許疃(tuǎn)習慣讀作許疃(tǎn),芮(ruì)集習慣錯讀成(nèi)集等。人們常說“三個諸葛亮頂個臭皮匠”.動員學生去搜集類似的方言,然後回到班裡進行交流指正,效果非常好。

  (三)注重交往練普

  學普訓練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但是也不能忽視在課下實際訓練的效果。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形成共識和合力。這就要求從學校領導到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抓成效,而且要在整個校園至整個社會為學生的普通話學習創造一個最佳的環境和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注重交往練普,一是在口語交際課練普。上好口語交際課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能力,學好普通話不是最終目的。學會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同學不願意當眾發言,或者想說又缺乏足夠的勇氣,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當有計劃、按步驟對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要急於求成,不能對學生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要能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堅持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的原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興趣。口語課要求學生做到:說普通話,能清楚明白地表達意思;聽別人說話,能發現並改正其中錯誤的發音。二是為學生練普創設條件和機會。倡導並開展各種有利於提高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能力的活動。如小型演講比賽、朗誦會、故事會等等,在老師具體指導下把課堂訓練與校園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指導學生說普通話時,告訴學生,普通話與家庭、學校、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且又互相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普通話已走進了千家萬戶,遍及了祖國的各個角落。例如:電視、廣播裡的主持人,他們的聲音是那麼優美,語言是那麼純正,他們的普通話水平也是練出來。只要學生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老師、榜樣,跟著他們學肯定會日有所進。邊遠農村推普實在易,下決心去做也並不難,堅持推普,邊遠農村說普的前景是美好的


原音籃球


南方農村人都討厭方言,所以普通話普及還是讓城市人來完成吧。


半顆綠豆


二十年前的農村上課用的是普通話。現在大部分都普及了吧。


藍戀782


當然有影響。語言習慣不僅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受語境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