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农村教学用方言的方式,是否对学生的普通话造成影响?大家都什么看法?

项天歌vlog


没必要,怎么讲呢教师队伍里不是所有人都普通话标准,说的不土不洋,孩子回家又一个四不像即然边远农村嘛,那老一辈的肯定普通话又是另一个味道,老师一个味,爷爷奶奶一个味,父母又一个味,孩子老师教的和自己讲的都受到了几方的干扰,你说能是一个味道吗?本来是好事现在变成家乡方言讲不对调,普通话又南腔北调,是害人还是。。。。,,自己想吧,要我说把方言讲实,普通话上课教,下课还是多讲方言,要弄个方不方来普不普什么都讲不好你高兴吗?


l峰火戏诸侯


显而易见,老师用方言教学对学生学普通话影响很大的。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附近几个村里的学生都到镇里上学了,因为村里没有初高中,而村里的老师都是用方言教学的。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他们跟我们有啥不一样,因为我找了人少的地方晨读,刚上初中,人都不熟悉,加上功课突然多了好多门,都要记下来很花费时间的,所以没留心其他事。开学没几天,班主任郑重其事的要求某些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要把话改过来,很严肃,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才知道他们背课文的时候都是用方言的,上课也不发言,怕被笑。虽然班主任要求了,但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见到成效的,小学整整五年,纯方言教学,有些字的发音都固定了,班主任看着这情况,不行啊,得找方法,他不可能天天跟屁股后头一个一个的纠正,于是成立了互帮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教,互相监督,谁背课文用方言了要报告老师,看谁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班会上要批评的,并且跟其他老师也说了,每次课堂提问都要求用普通话回答。没有给我分到任务,所以我只是听到了一些抱怨而已,类似于被帮助的同学说以前背课文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了,现在几天都背不会,而帮助别人的同学说要完成任务自己的课文没时间背了,老师在班会上也一次又一次的表扬和鼓励,叫大家不要着急,也别抱怨,同学之间就该互帮互助,以后你们会特别怀念这个过程的。就算是大中午都有人在教室里一字一句的读课文,纠正发音……整个初中都是这样操作的,不在任务内的我有一天突然发现晨读的时候没人笑了,因为大家都已经用普通话了,之前用方言唱读的情况没有了,大家都改正过来了,在这任务内的同学都松了口气,老师也松了口气。

在任务完成期间,这些同学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我不清楚,应该不轻松,只不过乡下孩子粗糙,被批评几句还能受得起,但是他们心里应该有委屈,当然,没人关注,没人放大,那份委屈就被其他事盖过去了,不是本人,也仅仅是猜测,如果他们老师一开始就用普通话教学,他们就不会有这些委屈了。

用方言教学,不仅对于学说普通话有影响,对教学质量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虽然我们学校的年轻老师都是用普通话教学的,但是一些老教师并不会,也不遵从教育局的规定,一律方言,初中就遇到一个生物老师讲方言,因为中考并不考,所以是当成副科的,影响不大。到高中分科遇到一个老教师,教数学的,讲方言😭😭😭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数学成绩整体上都算好的,不说特别优秀,考试也就几个不及格的。好嘛,到高二考试,就那么一两个及格的,因为大家都在听天书,上课都是懵逼状态,怎么可能考得好。一方面是分文理科了,一方面就是遇到了老教师,文科的东西,理解性强,所以普通话还是方言的,影响不大,可是数学,一个字没听懂,就差了好远,再别说一节课都听不懂了,前一句听懂了后一句没连上,逻辑乱了,跟不上,越来越听不懂……如果说男女生有区别,女生上高中后在理科上会落后于男生,那之前成绩好的男生也考不了及格分就肯定跟老师有关了。期中考试的惨状让当时的班主任很着急,也听取学生的意见想要换个数学老师,跟领导协商了一圈,没结果,高中教数学的就那么几个老师,教的好的已经带了好几个班还兼班主任,所以文科班的数学只能凑合了,凑合了两年,一百五的数学成绩考六十分的都没有😰😰😰乡下小镇,没有补习班。高考结束,想要继续考大学的都进城补习了,有因为家庭原因还在以前学校补习一年没考好的,又进城补习了一年,总共补习了两年,最可怕的是,补习时老师总爱说,“这个以前学过,现在就不重复讲了”😱😱😱

所以,以我惨痛的经验总结出,老师教学一定要用普通话,不仅仅对学生学说普通话有影响,对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未来,尽量讲普通话,拜托。


没名字80后


方言教学肯定是有影响的,现在社会上下都倡导着说普通话,一口方言很可能对以后步入社会造成阻碍。

学好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学生识字和阅读,还能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并且普通话还是如今社会日益扩大的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的必备。

要消除各地区之间的交流隔阂就必须要学习普通话。现代化办公,高效率工作的也表达着普通话的重要性。

方言虽是一个地方的代表性元素,但会让交流之间出现障碍。说好普通话也能让自身更加的自信,不因为自己的口音问题而不敢说话。所以对学生来说,学号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微课堂


此提问非常无聊,方言不等于听不懂,普通话是北京地区河北承德地区方言制成的,也是方言的一种,不是你天生能普,是因为你进行了学习你才能听懂。告诉你,汪涵何炅大兵等三十岁以上卫视主持人从小接受方言教育,为什么他们的普通话那么好,比你好千倍,为什么人家的家乡话也那么好,比你好千倍。你没必要提这样的问题来对方言进行打压。


瓜田李下49203041


以前在师资不足的时候,乡村教师多数都是民办教师甚至民办都够不上,几乎没什么待遇,也没有相关的资质要求和专业培训,用方言教学是可以理解的。正是这帮磕磕绊绊的土八路泥腿子,造就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启蒙了几代人。但是现在条件好了,教学还是要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这叫标准化。至于说如果还是用方言教学,影响也没有那么大,只要汉语拼音能教好,说方言的孩子转换成普通话是很容易的。


白马原


 边远农村普及低年级小学生普通话是适应现代人际交往对语言统一性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受地方方言、家庭生活习惯、教师重视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边远农村普及低年级小学生普通话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破解问题,需要找准对策。本文从激发学普兴趣、夯实拼音基础、注重交往练普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边远农村普及低年级小学生普通话存在的问题

  边远农村普及小学生普通话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方言影响

  地方方言是不同地域的群体在长期生活、生产交往中形成的口头交际语言,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固化性。一经形成,难以改变。安徽蒙城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和中原方言的交汇区。其方言的语音特征:一是有些声母的读音分不清。如,n与l声母不分。很多人将脑与老,年与连,怒与路,女与吕的读音分不清晰。或将全浊声母读成清音声母。例如:对袍与暴,桃与稻,葵与柜,求与旧,才与在的读音模糊。二是在亲属称谓上有特殊的叫法。如,孙子喊祖父称“俺姥”,孙子喊祖母称“俺”;儿子喊父亲称“俺大”,儿子喊母亲称“俺娘”;外孙子喊外祖父称“外姥爷”,外孙子喊外祖母称“俺”,外孙喊舅母称“妗子”.三是在人体、疾病方面有特殊的方言词:如,把额头叫做“额脑头子”,把脖子叫做“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把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如,把“生病”说成“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把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四是对有些动植物有特殊叫法:如把麻雀称为“小小儿”,蜘蛛叫“罗罗蛛”,蚯蚓叫“蛐蟮”,玉米叫“玉秫秫”等。五是把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分别说成“今个、明个、后个、夜个、前个”等。在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交流中常常听到:“飞飞早就杠家了”,意思是“飞飞早就回家了”;“俺姥来了”,意思“我爷爷来了”;“俺和俺妗子来俺家了”,意思是说“我外祖母和我舅母来我家了”等等。这些地方方言的发音给边远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家庭生活习惯干扰

  边远农村受地域、方言的影响,人们交际时一般不说普通话,这是普遍现象。广大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农村人,不说也不会说普通话,更没有意识要说普通话。从孩子呱呱落地,就接受他们潜移默化的方言影响。现在边远农村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去了,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爷孙组成的特殊的家庭生活习惯,形成了阻碍小学生学说普通话的新环境。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在和老师的交往中,经常发现普通话与方言夹杂使用的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开始还能用普通话,可是说着说着就卡壳了,变调了,回到了用习惯的方言表达自己意思。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用普通话不知该怎么说了,方言接着就脱口而出了。从蒙城县目前情况来看,边远贫困农村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都没有专门设幼儿园,就更不谈贫困农村地方了,且小学生家长由于思想意识落后,无法给予他们该有的家庭启蒙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课堂都是一口方言。许疃小学处于边远地区,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孩子们多数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长期的家庭生活导致他们的口语表达中带有浓重的地域特色,甚至在读书时都采用地区方言,写作中夹带口语化现象也特别严重。由于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着不善交流、不敢开口交流等缺点,教师就是苦口婆心的教授他们,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如教学“着(zhao)火”一词,学生学会了。可是回到家里受家庭生活习惯影响,又读“着(zhuo)火”,导致学了普通话也难以致用,这给教师教学普通话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教师因素重视不够

  仔细观察边远农村小学校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二年级小学生还能操着一口水平极高的普通话,按常理学生的普通话肯定会越说越好,可逐渐你会发现,高年级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差,是什么让孩子的语言发生了退化,难道是我们小学教师的素质低?答案是否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师课上课下言行不一致造成的。走进边远农村小学课堂,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年纪较大的教师,基本上都用普通话教学,尽管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是那么标准。但课后呢?你会发现99%以上的教师全都用方言和学生交流对话。学生整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一个中国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他人交流、交际的必备技能。在广大的农村,因为学习普通话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良,学习时间不够或其他外部原因的影响,制约了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边远农村普及小学生普通话对策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边远农村完成推普任务,推普教师的共同识是“难”.知难而教是教师的本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校地区方言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普兴趣

  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规范教学语言。教师力求做到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流畅连贯。此外,教学语言还应当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普说普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喜听乐听。规范的教学用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并将对学生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其次,让学生明确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对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尤其是今后的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历史上因“能说会道”而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而因普通话水平不高还曾闹过笑话:一位游人到杭州旅游,他问当地的一个人,“从此地到西湖有多远?”由于方言的影响被听成“从此地娶媳妇要多少钱?”从这个笑话中我们可知普通话的重要性。但下面一个例子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有一个护士由于语言基础差与病人无法沟通,造成了医疗事故。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常借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最后,给学生以自信。通过自身和其他一些人的经历,让学生相信,普通话是可以练好的。学生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浓厚的兴趣,找回了自信这样学起来就更有劲头了。

  (二)夯实拼音基础

  拼音是说普基础。为了加强学生说普训练,教师应把说普训练贯穿在每一节课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主阵地,指导学生练习和运用普通话。首先,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工具。在拼音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不易接受。

  学生对拼音字母发音不准,笔者产生按照字母发音标准进行教学,如教发音口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拼音兴趣我还编了一些顺口溜,拼音教学中不仅抓好拼音字母发音准确,而且注意汉语拼音拼读准确。在此方面要教给学生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三拼的不同用法,学生掌握了拼音的基本要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练习拼读,并要求学生课上注意练、课下时时练。在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始终确保语音的标准化,还时常借助语音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拼音,为学习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处在淮北地区,某些地方有平翘舌不分与f、h不分的现象,一定要从低年级抓起,从根本抓起,这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影响。汉语拼音基础夯实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拼音的复习、巩固与更正。其次,抓好阅读学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要用在阅读教学中,所以把阅读教学作为普通话训练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认识水平总是不一致的,一旦放松了要求,就会使自己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在这方面,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学原则,不管是朗读、背诵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不是一下子就能学好的,总是及时对学生说话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哪怕一个字也不放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克服方言。方言是学习普通话的一块绊脚石,指导学生克服了方言,也就算是学习普通话的一大突破。总结出淮北方言改普通话一个规律,即“一改二、二改三、三改一、四不变”,也遵循这一规律进行教学,因为它基本上概括了淮北方言的特点。同时又牢记“一般规律”并非万能,还必须从实际教学出发,鼓励学生找出本地习惯性错误的读音并订正读音,如:许疃(tuǎn)习惯读作许疃(tǎn),芮(ruì)集习惯错读成(nèi)集等。人们常说“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动员学生去搜集类似的方言,然后回到班里进行交流指正,效果非常好。

  (三)注重交往练普

  学普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但是也不能忽视在课下实际训练的效果。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这就要求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抓成效,而且要在整个校园至整个社会为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注重交往练普,一是在口语交际课练普。上好口语交际课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学好普通话不是最终目的。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同学不愿意当众发言,或者想说又缺乏足够的勇气,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有计划、按步骤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能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兴趣。口语课要求学生做到: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听别人说话,能发现并改正其中错误的发音。二是为学生练普创设条件和机会。倡导并开展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能力的活动。如小型演讲比赛、朗诵会、故事会等等,在老师具体指导下把课堂训练与校园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说普通话时,告诉学生,普通话与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又互相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遍及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例如:电视、广播里的主持人,他们的声音是那么优美,语言是那么纯正,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也是练出来。只要学生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老师、榜样,跟着他们学肯定会日有所进。边远农村推普实在易,下决心去做也并不难,坚持推普,边远农村说普的前景是美好的


原音篮球


南方农村人都讨厌方言,所以普通话普及还是让城市人来完成吧。


半颗绿豆


二十年前的农村上课用的是普通话。现在大部分都普及了吧。


蓝恋782


当然有影响。语言习惯不仅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受语境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