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成佛並不是六祖慧能提出來的,而是這位能讓石頭點頭的大師


頓悟成佛並不是六祖慧能提出來的,而是這位能讓石頭點頭的大師

禪宗到五祖弘忍之後分為南、北兩宗。北宗神秀主張漸修,而南宗六祖慧能提倡頓教,他說,“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由於慧能的禪宗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代表,很多人以為“頓悟說”是六祖提出來的。其實,頓悟之說,在慧能以前兩百多年的南北朝時代,已經由道生大師提出。

道生是中國四大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弟子,是當時佛教界的拔尖人物。他創立了頓悟說,倡導一闡提也能夠成佛。一闡提是梵語音譯,在佛教中指“斷善根”或“信不具”。小乘佛教認為,一闡提的人是沒辦法修煉成佛的。而道生的頓悟之說,認為一闡提也能夠成佛。這在當時是石破驚天的言論。

與後來中國的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不同,南北朝時佛教內部的主流看法,依舊是將人分類的。有些人可以修習大乘佛法,但有些人沒有佛性,就無法修煉佛法。


頓悟成佛並不是六祖慧能提出來的,而是這位能讓石頭點頭的大師

例如《法華經》就把眾生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罪根深重及增上慢者”,這種人“甚少福德,不堪受是法。”“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這種人是與佛法無緣的,也是被當時佛教界拋棄的。

第二類人就是“鈍根者”,這種人不是我們日常認為的“蠢”人,只是這些人“貪著於生死”。對照這個標準來看,現代人很多都是“鈍根者”。特別中國人是特別重“身”,以前寫書信的開頭,一般都寫“別來無恙”,見面打招呼通常說“吃飯了嗎?”這都是關心人的身體,毫不在意過得是否開心。所以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就是以追求長生成仙,肉身不朽為目標的。不像別的宗教,都是修來生或者死後上天堂。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華民族是這個星球上最“貪生怕死”的民族。這樣的話,“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只能修行“小法”,修煉小乘。

第三類人就是“得根者”,這類人“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這是菩薩乘人。可以修煉大乘佛法。


頓悟成佛並不是六祖慧能提出來的,而是這位能讓石頭點頭的大師

《法華經》就是道生的老師鳩摩羅什所譯。因此《法華經》對眾生的分類,也代表了當時佛教界的主流看法,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真理”。後來,道生在建康(現南京)弘法,解說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也能成佛。結果可以預見,立即引起了建康佛教界的一片譁然。

宗教本來是一種信仰,容不得半點“異見”。達摩祖師來到中國的時候,由於觀點不被佛教界認同,被人投毒六次,最終終究被毒死。道生的說法,在當時算是“異端邪說”了。因此道生也被當時的佛教界排擠。但道生不以為意,他說,“如果我宣說的與經義相違背,願人見人厭的惡疾發在我身上;如不相違,我死時應占據獅子講座。”

儘管如此,宏願普度眾生的大師是寂寞的。道生沒有追隨者,也就沒辦法向眾生說法。孤寂的道生往來於山林之中,經常一個人在深山石林中說法。有一次,道生面對一堆石頭說法,講述眾生皆有佛性、頓悟成佛的道理。道生忘我地講著,在一種宗教虔誠的氛圍之下,他的眼神也一片模糊。就在這種無我的狀態中,道生突然發現周邊的頑石紛紛點頭,贊同大師的說法。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頑石點頭”的典故。


頓悟成佛並不是六祖慧能提出來的,而是這位能讓石頭點頭的大師

在道生提出頓悟之說十數年之後,佛教《涅槃經》傳入中國。這部新傳入的《涅槃經》上說,眾生都有佛性,一闡提也可以成佛。這個說法完全印證了道生的觀點。道生一下子受到了佛教界的推崇。道生也是鳩摩羅什門下“四聖”之一,也是“八俊”、“十哲”之一。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道生提出的頓悟之說,成為中國佛教發展的新起點。在此基礎之上,佛教的中國化進程加快了。在道生大師兩百多年之後,徹底中國化的佛教--中國禪宗誕生。禪宗最吸引人的的口號即“頓悟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成了中國人都知道的常識。道生,正是這條康莊大道的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