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修功,增長智慧,外修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智慧,外修是功德

“出釋氏宮,坐道場”,是“佛應化身之跡”。應眾生的因緣、應眾生的時機,所佛陀應身示相來人間。這應身、化身之跡,這是凡夫所感受到的,這就是應化身。“由跡溯本”,因為現跡與人都一模一樣,應這個人類所需求,這同樣的人間,只是他在王宮裡面,現出了他的出生高貴;在皇宮裡面,現出了他在富貴中,不受富貴所迷惑,他有與人不同的思想觀念。他想要去追求生命的來源,要如何突破人生不平等的觀念。這種的思想與平常人不同。

內修功,增長智慧,外修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智慧,外修是功德

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過去這四十多年間成佛,四十多年間來,只是一個讓大家形象看到,是一個典範。“但是,善男子!”佛陀向大家表達:“我實成佛已來。”這是佛陀再次要警惕弟子,大家要殷切。因為佛陀已經表達了,很殷切再次來呼喚:“善男子啊!”就是發心要修行、發心行菩薩道的人,統統稱為“善男子”,人人都是大丈夫,勇敢要承受重任,擔起了這個責任,所以稱為“善男子”。“大有作為的善男子!大家聽法,要‘審慎聞思信受佛語’,要很謹慎,要好好聽,聽進去要用心去思考;思考,要好好信受,佛陀所說的教法。”

內修功,增長智慧,外修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智慧,外修是功德

佛陀又再表示,“我實成佛已來”,這就是要表達出了“法性身”,法性身那個覺,覺悟,是“無成無不成”。這個“覺”原來就有,本來就有,原來就已經佛性無始終,開始就有了。這個覺悟,在人間只是一個表達,表達讓大家知道,這個法現本性;本性不是無中生有,覺性原來本具,所以原來本具的覺性,是人人本有的。覺悟,叫做覺性;迷掉了,那就是人,人還是本性存在。要很用心來體會,原來就本具有善良的本性,應該要再進一步覺悟過來,本來就是有的自性。

內修功,增長智慧,外修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智慧,外修是功德

“若由因行修證圓滿,則其報身之福德”。佛陀過去,累生劫、無始來都是因行,“六度萬行”;從發心開始就要行菩薩道,入人群度眾生,累生累世。這個“因行”,我們的種子,不斷培植、不斷培養,一直到了“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說嗎?所以,“由因行修證”。菩薩六度萬行,我們若這樣,不斷去培植它,無量劫以來這樣,生生世世行在菩薩道上,不斷入人群,那個成果成熟,圓滿了,“則其報身之福德”。廣結善緣,因緣不可思議,總是讓人看到、讓人聽到,讓人讚歎。你若與他無緣,你說一大堆的話,他都不要採納你;若是有緣,半句話他就很受用,這就是修菩薩道。結善緣,說話人人能夠接受;度眾生,具足因緣才有辦法成佛。所以,“則其報身之福德”,要不斷累積福緣。

內修功,增長智慧,外修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智慧,外修是功德

這個“德”要“內修外行”,“內修即是功,外行即是德”,不斷不斷地修積福德。“智慧自有其圓滿之相”。自然一直累積、經一事長一智,不斷累積,自然這個智慧圓滿了,就現出了智慧相。天地萬物道理就像湧泉一樣,無理不通、無事不曉,通達,就是平時要累積“智慧圓滿之相”,福德也是圓滿,“六度萬行”就是菩薩道深度修行的。覺性現前,智慧通達,福德圓滿,緣分具足,成就自然而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