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要義》第十講 不斷的修習

不斷的修習

要達到此智慧,需要充分地修習。沒有人能保證你在一次的坐禪中,就可以獲得這種智慧。或許百萬分之一的人可以。佛陀在世時,有人聽完一四句偈後,即證得「道」(magga) 與「果」(phala),但在今日,你不可能預期這種事發生。那時候是佛陀親自教導,他很清楚聽眾們的根性(傾向)。那些聽者們,也是具足波羅密的人們;即他們在過去多生多世,已累積修行資糧。


今日的弘法者只是一個凡人,他教導其所學到的一點點而已。他不懂聽者們的根性,而且很難確知這些聽者們是具足波羅密的男人或女人。如果他們已具足波羅密,那他們應該在佛陀時代已獲得解脫。所以我們無法保證你在一次坐禪中,便獲得特別的智慧(證悟解脫)。我們只能告訴你,如果你足夠努力修習,就有可能。


我們要修習多久?瞭解無常、苦、無我始於「思惟智」(sammasana ñāṇa,第三觀智)。但它不會一下出現。在這之前,需要獲得「心清淨」(cittavisuddhi)、「見清淨」(diṭṭhivisuddhi)、「度疑清淨」(kaṅkhāvitaraṇavisuddhi)。以今時的禪修者的程度而言,特別具資質的人可在兩、三天內獲得這智慧。大多數需五、六或七天,但他們必須精勤奮力地修習。那些懈怠於修行的人,即使過了十五或二十天, 也無法獲得。所以在開始時,我會講一下有關真誠地用功的問題。


內觀禪修是要不間斷地工作──每當看、聽、嗅、嘗、觸或想,都必須觀照,不可遺漏任何現象。但對於初學者,要標記每一個現象是不可能的。開始時先從幾個現象下手。觀照腹部起伏的移動是容易的,這我們已談過。不停地標記「起、伏、起、伏」。當你的正念與定力增強時,加上「坐」和「觸」, 並標記「起、伏、坐、觸」。當你持續標記,想法可能生起, 也要標記它們:「思惟、計劃、知道」。它們是障礙(蓋), 除非你去除它們,不然你不會證得心清淨,也不能清楚的了知名色現象。所以別讓它們侵入,標記它們、去除它們。


《內觀要義》第十講 不斷的修習


如果身上出現無法忍受的感受,如疲倦、熱、痛或癢,在它們生起時專注它們並標記:「疲倦、疲倦」,「熱、熱」。如伸展或彎曲四肢的意欲生起,也要標記它:「想彎」、「想伸」。當你彎曲或伸展,每個動作應予以標記:「彎、彎」,「伸、伸」。同樣地,當起身時,標記每個動作。當行走時, 標記每一步。當坐下時,標記它。如果你躺下,也應標記它。


每做一個身體動作,每生起一個想法,每出現一個感受,全部都必須標記。如果沒有特別可以標記的對象,就標記「起、 伏 、坐、觸」。吃飯或洗浴時,你必須標記。如你特別看到或聽到什麼,也要標記它們。除了睡覺的四、五或六個小時外,其它時間你應持續標記現象。你必須嘗試最少每秒標記一個現象。


如果你持續這樣用心地標記,在兩、三天內,你就會發現正念與定力相當強。如不是兩、三天,那就在五、六天內。

那時候,妄念極少生起。即使它們生起,你能夠在它們生起的剎那標記它們。而且,就在你發現它們的剎那便立即消失。所標記的對象如「起、伏」與標記的心,好像在時間上同步一般,你輕鬆地標記。這些都是你的正念和定力變強的徵兆。 也就是說,你已成就「心清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