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的发展之计,让汉武帝打出来汉朝的强大

春秋时期‚匈奴就开始南下骚扰中原民族‚直到公元前年‚秦始皇派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并将秦赵燕三国所修长城连接起来。面对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匈奴被迫退到阴山山中。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土崩瓦解之际‚匈奴再度南侵‚越过秦时设置的障塞‚占领河套地。

“和亲”的发展之计,让汉武帝打出来汉朝的强大


匈奴的冒顿单于可算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在他的领导下匈奴日益强大起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先后“大破灭东胡王‚掳其民众畜产。既归‚西击走月‚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后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隔昆、新犁之国。”根据文献记载‚匈奴在这一时期以王庭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组织‚“置左右贤王‚左右谷鑫‚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县东南以东‚接秽貉、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东南以西‚接氏、羌而单于庭直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各有分地‚逐水草迁徙。”匈奴在向其他游牧民族侵扰的同时‚也屡屡骚扰中原‚他趁着楚汉相争之际‚侵扰今天的冀北、山西、陕西、河套一带‚西汉王朝甫一建立‚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高帝六年公元前年秋‚匈奴围攻马邑今太原朔州市朔城区‚驻守马邑的韩王信投降匈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山今山西代县西‚攻太原‚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七年公元前年冬‚高祖亲自将兵征讨‚却反被冒顿以四十万大军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的白登山七日‚最后因从陈平计贿赂匈奴阔氏‚单于“亦取阔氏之言‚乃开围一角。于是高皇帝令士皆满傅矢外向‚从解角直出”‚方得脱。其后‚陈稀、卢给等又投降匈奴‚边境不宁‚樊啥虽曾率兵出击‚却不能阻遏匈奴气焰。公元前年的战争是汉朝建立后与匈奴的第一次正面决战‚且是皇帝御驾亲征‚结果却是大败而还‚从皇帝到朝臣‚内心都蒙上了恐惧匈奴的阴影‚再不敢轻易言战。人民对这次失败同样感到非常沉痛‚在民间传播这样的歌谣“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殷弩。”当时汉族人民经过了多年的国内战争‚生产停滞‚经济破坏‚人口耗减了十之七八。这样虚弱的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和发展起来‚不得已派刘敬与匈奴结和亲之约。和亲从高帝九年公元前年开始‚至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年止‚和亲条约分为三项:

第一‚汉朝遣公主远嫁单于为阔氏一次赠给匈奴千金另每年奉送一定数量的絮、增、酒、米、食物。惠帝三年公元前年、文帝六年公元前年、景帝元年公元前巧年和五年公元前年都有遣送公主‚年年赠送财物。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年又把絮、增、酒、米、食物改为林、莫、金帛、丝絮等‚依然是每年按时、按量赠送匈奴。

“和亲”的发展之计,让汉武帝打出来汉朝的强大


第二、汉朝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这在刘敬赴匈奴之后便实行了。关市在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年因匈奴的大举入侵而一度中断‚至景帝元年因恢复和亲又重新开放。

第三、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之国‚两国以长城为界‚北面“引弓”之区是匈奴的游牧地带‚归单于管辖南方“冠带之室”是汉族耕织地区‚属汉室管辖。但其实这一点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

当然‚和亲之约不可能给汉匈两方带来真正的和平‚当时的陇西、北地、上郡、云中、上谷、辽东等郡当今甘肃临挑、庆阳、陕西榆林、内蒙古托克托、河北怀来、辽宁辽阳一带基本年年都会遭到匈奴的入侵‚其所到之处、蹂踊庄稼‚劫夺财产‚杀掠吏民、抄掠人口‚把大量汉人俘为奴隶‚“云中、辽东最甚‚杀略郡万余人‚汉甚患之”。根据《史记》、《汉书》中《匈奴传》中的记载‚可以清楚看到这一时期匈奴的南侵之势: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年五月‚因匈奴右贤王部复南侵‚“其发边吏车骑八万率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今延安市西北‚遣压相灌婴将击右贤王。”文帝这次也御驾亲征‚但这次出征并没有与匈奴进行正面交锋。

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万骑入侵朝那今甘肃平凉县西北、萧关今甘肃固原县东南、北地今甘肃庆阳市西北‚至彭阳今甘肃庆阳县南‚烧毁回中宫‚骑兵竟到达甘泉宫。这一次匈奴入侵‚杀掠无数‚而兵锋所到之处距长安仅有数百里‚长安城为之戒严。可见已经严重威胁到汉帝国的安全。文帝只得大发车骑击胡‚甚至自己也要御驾亲征‚但被群臣和太后阻拦‚乃以张相如、樊布、董赫等为大将军出击匈奴‚但也仅是“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此后匈奴的气焰日益高涨‚每岁入边杀掠人民畜产‚云中、辽东两郡尤为严重。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巧年冬‚匈奴复入上郡、云中‚杀掠甚众‚汉派三将军分别“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今河北沫源县北‚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可见此次军事行动仍然是单纯的防御性动作‚并没有出击匈奴。

“和亲”的发展之计,让汉武帝打出来汉朝的强大


景帝时‚匈奴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成了分裂国家的一种隐患。吴楚七国之乱时‚匈奴曾与匈奴相约‚试图南下中原‚其野心虽然没有实现‚却不能不使中原政府警惕。加之先前如韩信、陈稀、卢缩等王侯大将的叛逃‚使汉朝中央政府很清楚的意识到匈奴不仅仅会对边境的安宁造成威胁‚更会动摇整个国家的统一基础‚几十万铁骑随时会与国内的诸侯王势力勾结‚分裂国家。以和亲换取和平‚其实就是妥协和进贡。但匈奴的侵略并未因此停止‚仍随时向汉朝提出侮辱和威胁的要求。在这样情况之下‚文帝和景帝还是一面采取消极的防御‚一面屡次遣使者往匈奴要求“和亲、通关市、给遗单于、遣翁主、如故约’‚。

各种食物和衣料构成每年赠送给匈奴礼物的主要内容‚但从文帝时期开始‚礼物的总量有了大规模的增加‚钱币也被列入了范畴‚直到武帝初年纳贡额数一直在增长‚边境贸易也在朝着向匈奴有利的一方发展‚匈奴不断增长的经济索求‚以及其破坏边境和平的能力‚必定加速促成汉廷做出放弃和亲政策而代之以惩戒性征伐的决定。而且‚汉族一向都认为中原是世界中心‚汉族王朝理所当然是天朝大国‚匈奴不过当汉朝一大郡‚结果却又处于卑下的地位‚匈奴的每次入侵和对财物的索取‚都是对有责任心和忧患意识的政治家们尊严的讽刺。当时贾谊很悲愤地说“天下之势方倒悬‚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馒悔侵掠‚至不敬也。而汉岁致金、絮、采增以奉之‚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悬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可为流涕者此也”这是从文帝时汉朝国力渐强‚对匈奴侵凌应采取积极防御的一种沉痛呼声。

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逐渐恢复‚又恰巧遇上了汉武帝这么一位雄才大略而又坚毅、勇敢的皇帝‚要改变汉朝以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只是早晚的问题。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年‚冬十月‚大行王恢提出在马邑设伏匈奴骑兵的计谋。夏六月‚单于亲率十万骑入武州塞今山西朔城区北至大同市西一带‚但这次设伏并没有成功。

“马邑之谋”以后‚匈奴对汉边的侵掠更加频繁和剧烈。从元光六年到元朔五年总共六年的时间‚匈奴没有一年不南下侵略中国‚也没有一年不掠夺汉族人口。《汉书·匈奴传》所谓从“马邑之谋”以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马邑之谋后五年之秋‚也就是元光五年公元前年‚“汉使卫青出上谷‚至笼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附近‚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李广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为胡所败‚匈奴生的广‚广道亡归。”

元朔元年公元前年秋“汉使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击胡‚得首虏数千。”元朔二年公元前年秋‚“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挑县‚击胡之楼烦王、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于是汉遂取河南地”‚汉朝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全甲兵而还‚并因为主父堰的建议筑朔方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套周围‚郡治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的黄河南岸。

“和亲”的发展之计,让汉武帝打出来汉朝的强大


元朔五年公元前年春‚“汉遣卫青将六将军十余万人出朔方高网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西北石兰计山口。……汉军出塞六七百里‚夜围右贤王。……汉将军得右贤王人众男女万五千‚裨小王十余人。”元朔六年公元前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十余万骑‚仍再出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数百里击匈奴‚得首虏前后万九千余级‚而汉亦亡两将军‚三千余骑。”

同年‚霍去病参加到对匈奴的战争中来。在这之前的战争可以看出汉朝对匈奴的战争虽然有所胜利‚但并没有对草原铁骑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匈奴仍然会随时南下杀掠。武帝如要根本上解决来自北方的威胁‚就必须消灭这支力量强大的草原军队。相应的‚整个对匈奴的策略也会开始改变‚汉朝的骑兵将会主动去寻找敌人、歼灭敌人‚霍去病就在这种机会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