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可能采购中国最强巨炮 回顾中国火炮的逆袭

据俄塔斯社9月19日报道,14日,沙特两处石油生产设施遭到空袭,发生了严重的大火。从公开的图片来看,其储油罐被击中燃起大火,虽然最终火被扑灭,但地上只留下烧过后黑色的印记。沙特表示设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在九月底以前,其石油产能只有原来的一半。袭击发生后,胡塞武装宣称对此负责,与此同时,在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也开始加紧对沙特军队发起进攻。沙特军队空有大价钱购买的美式装备,但是在战场上,却不是武器落后的胡塞对手,在胡塞的攻击下损失惨重。

看着部下损失惨重,沙特指挥官决定不再忍受,命令士兵放弃前线的美式火炮,将曾立下战功的PLZ-45自行火炮开了出来。PLZ-45自行火炮再一次让敌人认识到了它的威力。巨大的弹丸和装药量,再加上远超普通火炮的射程,一开火就让敌人感受到了不同。PLZ-45猛烈的炮火瞬间让胡塞武装的进攻戛然而止。这已经不是这款火炮,第一次在战场上力挽狂澜了。科威特装备这款火炮时,外界都对其性能保持怀疑,在一次与美军的演习中,该炮超远的射程和威力让美军开始怀疑自己手中的火炮。科威特也因此赚足了面子。

PLZ-45是自行火炮,重量33吨,配备了一门155mm45倍口径加农榴弹炮,其最远射程可达到39千米,使用增程弹的话其射程还能够增加到50公里。PLZ-45配备有半自动装弹机,可以使该炮保持4至5发每分钟的射速,远远超过人力装填的速度。因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仅需配备2名装填手,整个车也只需要5人。给该火炮配上配套的炮兵雷达,其可以在8秒内锁定敌人炮兵,并进行火力压制。战斗结束后还可以迅速转移。因为这门火炮性能先进,价格适中,在土豪遍地的中东地区,该炮也非常的受欢迎。目前该火炮已经出口到了科威特、沙特、阿尔及利亚等国。

分析人士称,沙特采购的美制武器,很多都出现了故障。沙特采购的M1A1主战坦克纸面数据非常的优秀,按照胡塞的实力,是不可能击毁该坦克的,但是在战场上,沙特的M1A1坦克却被多次击毁。另外沙特还装备了F15战机,该机性能绝对够先进了,但是竟然也被胡塞击落。外界都怀疑白宫在出口的装备上留了一手,将性能进行了缩减。实战来看还是PLZ-45火炮为代表的亚洲武器靠谱,不仅价格更合理,性能上也非常的先进,关键是可靠性还非常高。

作为中国军工出口的名牌,PLZ-45目前已经出口四国,在中东国家很受欢迎。在对抗胡塞武装的战争中,沙特对这种打击精度高,防区外打击武器非常满意,甚至有传言沙特要增购52倍径版本的中国产155mm榴弹炮。

沙特可能采购中国最强巨炮 回顾中国火炮的逆袭

PLZ-45已经成为大户在战场护身符

近日有资料介绍国产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在中东实战情况,使用国对这门中国火炮赞不绝口,PLZ-45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曾经在实战之中准确摧毁过对方坦克装甲车辆,甚至歼灭过整支车队,展现了优异的性能。

不过对方使用PLZ-45战术也让中方专家目瞪口呆,他们把PLZ-45埋在沙子里,当做固定炮台来使用。由于PLZ-45可以实现全向射界,射程远,覆盖范围大,因此可以控制范围很大,适合封锁交通要道,保护地面部队等任务。

沙特可能采购中国最强巨炮 回顾中国火炮的逆袭

阿富汗,德军也把PZH2000作为固定炮台来使用

众所周知,自行火炮研制初衷就是配合坦克执行机动作战任务,能够为快速突击的坦克集群提供不间断火力支援。因此快速机动是自行火炮战术运用的基本原则。外方这样把自行火炮埋起来等于是一个固定靶子,非常容易被对方探测和摧毁,在正规作战之中几乎就是给对方送战果。中方专家看到对方这样运用PLZ-45目瞪口呆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这样做并非没有先例,德军在阿富汗就采用过这种战术,他们把PZH2000自行火炮配备在基地里面,周围用沙包围起来,由于对方缺乏远行远程探测手段,也没有远射武器,安全性较好。这样德军可以在基地利用火炮远射能力控制基地周围区域,据说德军巡逻队基本上就在这个范围内执行任务,一旦受袭可以立即呼叫火力支援,当然射程之外的事情就不管了。

外方碰到的情况与德军相差无几,首先战场上没有大规模运用装甲部队情况,PLZ-45自然不用配合坦克部队进行纵深突击,实际上他们是否具备诸兵种合成作战作战能力也让人怀疑。外方在正面战场也是采取稳扎稳打办法向前推进,自行火炮机动能力反而无从施展。另外一方面外方也需要保证控制区稳定,对方还不时出击威胁境内目标,利用PLZ-45远射能力能够不间断控制重要地区和交通要道,遏制对方攻击和机动能力。

沙特可能采购中国最强巨炮 回顾中国火炮的逆袭

PLZ-45良好的机动性能在外方手里没有发挥机会

由于战场是沙漠地区,环境复杂恶劣,对于人和装备要求苟刻,尤其人在沙漠高温干燥环境下很难坚持较长时间,因此牵引火炮及旧式自行火炮很难执行这样的任务。国产PLZ-45自行火炮研制的时候就考虑到中东相关地区使用环境,采用了效率较高的空调系统,车内凉爽舒适,炮手工作环境较好。因此炮手不用暴露在沙漠阳光下面,在凉爽车体之内作战,这在中东地区是非常吸引人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外方才会想出把PLZ-45当然固定堡垒来使用。

沙特可能采购中国最强巨炮 回顾中国火炮的逆袭

国产火炮卖的好,空调是关键

由于PLZ-45在实战之中发挥出色,在客户之中获得较好评价,在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接近200门,标志国产自行火炮已经在此地区扎稳脚跟。现在国内相关单位已经开始推销新一代国产自行火炮,包括PLZ-52型自行火炮、SH11型轮式自行火炮,其中PLZ-52采用了更长的52倍身管,射程更远,数字化、信息化能力更强,发动机功率更大,并且采用了综合传动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操纵更加方便。H11型轮式自行火炮则采用了轮式底盘,39倍身管,机动性能更好,更适合沙漠地区执行作战任务。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两种火炮都安装了功率更大、效率更好的空调,炮兵作战更加舒适。

今天借着这波好评,跟大家聊聊中国155mm级压制火炮的前世今生。

包打一切155

说起压制火炮,二战之后主要是两个分支。

苏系:122mm、130mm、152mm、203mm

美系:105mm、155mm、203mm

中国目前采用了一种混合式编制,团旅压制火炮采用苏系的122口径,军师火炮采用美制155口径,其余口径的压制火炮逐步淘汰退役。

为什么解放军要在团一级装备122口径,在师一级装备155呢?

就拿现在已经很少见的美制105mm榴弹炮来说。

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技术的限制,只有105mm火炮可以用直升机吊运。

这种不受地形限制的机动方法风靡一时,以至于美军专门开发了供吊运的39倍径155级火炮——M777。

当然此乃后话,稍后再说。

105往上,美军就只保留155一个口径。

在中苏这边,由于没有吊运的需求,更没有直升机,所以团属火炮一直在122一级。毕竟更重的炮弹除了更大的威力,也可以打得更远。

双方的分歧在于150+上,解放军早期也沿用苏联152口径,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着手研发换装155炮。

这是为什么呢?

重量!牵引式火炮不是坦克,重量尺寸太大的话是很难在烂泥路上机动的。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时装备两种大口径火炮,他们分别是130mm加农炮M46和152mm加榴炮D-20。

国产型号为59式、59-1式130mm加农炮:

66式152mm榴弹炮:

大家请注意,这两款火炮一种负责轻弹打远,一种负责重弹打近。

聪明的读者马上会意识到一个问题,合二为一岂不更好?

没错!可惜包打一切的长管152mm加榴炮我们当时造不出来。1958年,解放军提出了研发第二代152mm加榴炮的要求,但这个东西苏联也没有(1976年才搞出来),就当时中国的科研能力,搞这个东西简直就是“大跃进”。但没想到咱还真的搞成了!

这就是83式152mm加榴炮:

从名字大家就能看出来,83年出炮,正式获取编号已经是1986年了。从立项到出品,时间长达27年,成为我军历史上有名的三大“胡子工程”之一。(印度人民情绪稳定

此时西方已经开始第一次155炮革命,“四国弹道协议”确定新155炮技术规范为:39倍径,药室容积18.85升,普通弹射程24公里,增程弹射程30公里。

1970年,美系XM198火炮定型,标志着西方开始在重型压制火炮上领先苏联那一堆的杂乱火炮。这就是第一代39倍径155加榴炮。

当解放军睁眼看世界之后,理所应当的将155炮与我们自研的东西进行对比。

从纸面上看,86式152mm加榴炮性能并不比西方第一代155炮差。但实际上,由于一开始就倾向于加农炮,装药号数较少,造成任务扩展性差。当时西方155炮的长身管、小药室方案最小射程比我们的加农炮要优越得多。

特别是布尔博士的45倍径155方案,可以在最小射程接近66式152榴弹炮的同时,最大射程不仅超过西方第一代39倍径155炮,也同时碾压了86式152mm炮。

这一条已经很要命了,后来又发现西方155炮弹的压药技术比苏系要高一截,同样大小的炮弹里边,人家的炸药比我们多压了2公斤!射程(最大和最小)不如人,威力不如人,152加榴炮的命运就此注定。

▲ 火炮奇才布尔博士(左),他为中国带来了新一代155和203火炮标准。

进一步发展152mm加农炮已经得不偿失,既然布尔博士的45倍径+枣核弹方案优势明显,那为什么不直接“拿来主义”呢?

拿来的155

要说布尔博士和他的45倍径方案,也确实是命运多舛。在西方确定第一代155炮标准之后,布尔博士是不服气的。因为他的方案明显射程更远,凭什么你们不采用?

凭什么呢?炮弹!

换炮管容易得很,可炮弹怎么办?

▲ 我军130mm炮弹和全装药筒子

无论是中美苏任何一国,一个口径的火炮都会伴随着天量的库存弹药,如果你把这玩意儿淘汰了,意味着以前生产的炮弹统统作废,就是销毁也得一大笔钱呢!

布尔博士的方案虽然把射程提高到了39公里,但代价是要生产新式枣核弹。他要是中了标,北约后勤体系不得翻过来才行。

▲ 155mm枣核形炮弹

更坑爹的是,枣核形炮弹制造复杂,别的不说,就中间那一圈定心环,根本不是普通国家搞得定的。北约这帮人宁可火炮射程短一些,也不愿意瞎动。

你说,这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满足布尔博士的要求?也就中国了!203、155两个新口径都来到了中国。

203炮在制造出了样品后,由于技术空白太多,不得不放弃。而45倍径155加榴炮却结出了硕果,这就是我军的第二代加榴炮体系:

▲ 39公里的射程奠定了PLZ-45在世界炮兵界的地位

其实采用布尔标准的155炮并不少,奥地利、以色列、南非都搞过。但能够形成系列,享誉世界的,真不多。原因是中国45倍径155炮较好的解决了射击精度问题。

布尔博士只说用枣核形炮弹,用45倍径身管,但他没说药室容积啊!这个是我们军工人员自己研发优化出来的,你抄都不好抄。

另外,枣核形炮弹的精度比传统圆柱形炮弹差,如果不做任何改造就抄过去,最大射程时的精度是无法保证的。

即便不是枣核炮弹,一款火炮定型前不打个几万发炮弹,你的弹道数据是不全面的,某些时候可能会产生BUG,比如韩国K9的延坪岛之耻:

四门炮还击,三门全部打空,一门还算摸到敌人,可惜打出了“拿破仑精度”。如果说打丢的三门还是系统问题,打出如此精度,只能说是韩国火炮和炮弹根本不匹配,这就是自家实验不过硬的表现。

这些工作,投机取巧是没用的,全部要踏踏实实的完成。奥地利、南非这些国家都没戏,只有中国人才有这种毅力和体制去完成这项工作。

一个恐怖的对手出现了,西方39倍径炮在面对中国45倍径炮时,将会处于全面劣势。


第三代旋风

为了挽回劣势,上世纪90年代后,西方开始研发52倍径,23升药室的155炮。

52倍径与西方火炮发现的一个巨坑有关,布尔博士的45倍径方案虽然没有列装北约,但美国人也搞过很多种155炮,从38倍径到58倍径都有。后来发现,在使用速燃发射药的前提下,如果火炮倍径超过某个阀值,那么在炮弹出膛前,发射药会全部烧完。

等等!烧完没烧完,区别大吗?

很大!

炮弹药包的装药量是一定的,产生的能量也是接近的,如果炮弹出膛前药包烧完,那么出膛速度理论上是一致的。而如果烧不完,那么溢出了多少根本无从估计!

66式152mm榴弹炮巨大的炮口焰,发射药没烧完就会在膛外燃烧,影响炮弹精度。如果射程较近,影响还不明显,一旦需要射击几十公里外的目标,这个影响就大了!

前面说到韩国K9的“延坪岛之耻”,就是因为韩国人的管子不是自己产的,发射药却是自己产的,两者不配套,这要打准就有鬼了。

在52倍径身管,小药室方案的加持下,西方三代自行火炮,如PzH-2000之流,射击精度令人咂舌。从我军的1/270,提高到1/400,也就是说,射击4000米外的目标时,误差不超过10米!而且发射普通圆柱形155mm炮弹射程30公里,增程弹40公里,综合性能重新压倒了45倍径二代炮。虽然只有几年。

对于现在中国的冶金工艺和机械加工水平来说,52倍径身管反倒不是最难的地方。解放军并不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反而是发射药比较难办。蒋校长旧文提到过,SH-15卡车炮出口巴基斯坦时就碰上了发射美制炮弹精度不足的问题,这个事情可能就同发射药包有关。

好在,从中美炮兵的炮口焰上看,似乎是解决了:


这种对比是不严谨的,谁也不知道当时装了多少药包,但吐白烟总比吐火好对吧?

国产155炮的革新之处并不在这里,而是自动装弹机。西方第三代自行火炮必备自动装弹机,以此实现每分钟8发的射速。而中国的自动装弹机比较难办,因为西方一直使用圆柱形炮弹,而我们装备了枣核形炮弹!

机械手抓圆柱形物体是很容易的,但抓枣核形物体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韩国K9一开始也想装备枣核弹,意图在外销时搞出点亮点,没想到在自动装弹机上卡了壳,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韩国炮比中国炮的射程差了10公里!

在发射枣核形炮弹时,国产PLZ-05的最大射程达到53公里,最新型的PCL-181竟然打出了58公里的最大射程。刚刚出口到巴基斯坦的SH-15(PCL-181的外贸型号),使用枣核弹时就超过印度外购K9最大射程大约8公里。考虑到K9自行火炮上不了克什米尔,SH-15的主要对手都是第一代的39倍径火炮,射程和精度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印度人再也没办法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更好的火炮抗衡中国产品了。

没办法,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155mm加榴炮技术已经追平甚至超越了西方同行。再买,印度就得跑外星人那边下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