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賓川」地震是怎麼回事?

「今日賓川」地震是怎麼回事?

「今日賓川」地震是怎麼回事?
「今日賓川」地震是怎麼回事?「今日賓川」地震是怎麼回事?
「今日賓川」地震是怎麼回事?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時時都處於運動變化中,風雨雷電、四季交替等是我們日常都能感受到的變化。對於地球的各種運動變化,並不是我們都能覺察到,也不是我們時時都能感覺到的。比如,我們腳下的大地,有時會突然晃動起來,持續一會兒後又平靜下來,這就是地震。如果晃動很強烈,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就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作為一種突發的、具有極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2000多年前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寫到“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不寧”是地不安寧,即地震,“不令”就是突如其來的意思。詩中驚歎地震突如其來,其勢如閃電,其聲如雷鳴,其力足以令山川變易。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怎麼回事?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1、地震是怎麼回事?

地震就是人們常說的地動。它同颳風、下雨、打雷、日食、月食、火山噴發、泥石流、滑坡一樣,都是一種自然現象。通常所說的地震主要是指構造地震。構造地震是由於地殼板塊的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使地下岩石層產生變形並逐漸積累起很大的能量,當這種變形超過了其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時,就會突然發生破裂和錯動,同時激發出攜帶有能量的彈性波向四周傳播。當這些波傳到地表時,地面產生振動,人們就感覺到了地震。如果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動很強烈,便會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給人類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的危害。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2、地震的破壞表現在哪些方面?

地震的破壞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二是對人工設施的破壞。

地震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指山體崩塌或滑坡,地表裂縫、塌陷、上隆或噴砂冒水,發生在海底的大地震有時還會激起破壞力極大的海嘯。

地震對人工設施的破壞主要表現在破壞建(構)築物,如毀壞房屋設施等;破壞生命線工程,主要指水、電、交通、通信設施的損壞等;惡化工農業生產條件,如中斷水源、能源,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等。

3、地震災害有什麼特點?

與其他災害如水災、旱災、颱風和瘟疫等相比,地震災害有以下特點:

(1)突發性強。地震發生十分突然,持續時間只有十幾秒、幾十秒鐘,但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會造成建築物倒塌,橋樑斷裂,人員傷亡等災害,人們從思想上到物質上都沒有準備時間,來不及採取任何措施,災難就降臨了,所以預防難度大,後果嚴重。

(2)破壞性大。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地震往往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例如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造成24餘萬人死亡,使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

(3)影響面廣。強烈地震發生後,不但人員傷亡慘重、經濟損失巨大,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而且對人們的心靈也造成巨大創傷,這種創傷不是短時間能夠癒合的。

(4)連鎖性強。地震發生後,除了因建築物破壞引發的災害外,還會引起一系列次生災害,如火災、水災、海嘯、山體滑坡、泥石流、毒氣洩漏、疾病流行、放射性汙染等。特別是現代化城市地區,一旦地震發生,會造成供電系統破壞,交通中斷,通訊系統、網絡系統癱瘓,供水、煤氣、輸油管道破裂,造成更加嚴重的災害和損失,直接影響到社會安定和人們正常生活。

4、地震有哪些常用術語?

(1)震源:即地震震動的初始發源處,指地殼深處岩層發生斷裂、錯動並激發地震波的地方。

(2)震中: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點,即地面上與震源正對著的地方。嚴格說震中並非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由地震儀器測量出來的震中叫微觀震中。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極震區。極震區的幾何中心叫宏觀震中。由於地殼的斷裂構造展布各不相同,宏觀震中與微觀震中不一定吻合。震中附近的地區,叫震中區。

(3)震源深度:指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

(4)震中距:指地表某地與震中之間的距離。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5、地震的分類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角度和需要,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地震成因分類有:

構造地震:指由於地下岩層錯動而破裂所形成的地震,全球90%的天然地震都是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指由於火山噴發或地下岩漿活動引起的地震,約佔全球地震總數的7%。

陷落地震:指由於地層陷落,如礦坑塌落等引起的地震。

誘發地震:指由於水庫蓄水、採礦注水或抽水等人類工程活動誘發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指由地下核爆炸、工業爆破等引發的地震。

(2)按震源深度分類有: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也稱為正常深度地震,大多數破壞性地震都是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指震源深度在70公里到300公里的地震。

深源地震: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786公里。

(3)按震中距分類有:

地方震:指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指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

遠震:指震中距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

(4)按震級大小分類有:

微破裂:一般指震級小於零級以下的由微弱地震造成的地下介質或斷層微破裂,通常僅有高放大倍數的地震儀才能觀測到。

微 震:震級在0~1.9級之間,一般人感覺不到,地震儀可觀測到。

小 震:震級在2.0~3.9之間,在震中及其附近小範圍的人有感,但無破壞。

輕 震:震級在4.0~4.9之間,震中區大部分人強烈有感,如果震源淺,在震中可能會對某些建築物造成輕微損失,但一般破壞性有限。

中強震:震級在5.0~5.9之間,為破壞性地震,一般可造成震中區烈度達VI~VII度的破壞,並有人員傷亡。

強 震:震級在6.0~6.9之間,較大的破壞性地震,一般可造成VII~VIII度個別可高達IX度的破壞,可造成地面建築物較大的破壞和較多的人員傷亡。

大 震:震級在7.0~7.9之間,強烈破壞性地震,可造成IX以上的嚴重破壞,將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個別地震可引起海嘯。

巨 震:震級在8.0以上的特大地震,地震破壞極其慘烈,震中烈度可達X至XII度,個別地震可以引起巨大的海嘯。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6、什麼是地震波?

地震發生時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稱為體波,當它到達地表,由於波的干涉,產生沿地表(界面)傳播的波,稱為面波。體波主要包括縱波和橫波兩種。通常縱波稱為P波,橫波稱為S波。縱波能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它的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是一致的。橫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它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垂直。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

7、什麼是地震能量以及如何估算地震能量?

地震發生時,產生兩種能量,一種是克服地球內部介質破裂的“摩擦能”,另一種是地震波攜帶的“輻射能”。地震波“輻射能”是直接造成地面運動和建築破壞的力源。

地震波“輻射能”可通過震級大小進行估算,按現在的估算關係,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換句話說,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地震波能量相當於30個5級地震釋放的能量。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8、什麼是震級?什麼是烈度?震級與烈度有什麼區別?

震級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釋放能量級別的對數表示。它可通過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的幅度計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越高,表明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多。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採用的是里氏震級標準,這也是國際通用的震級標準。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震級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智利的8.9級地震。

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到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即地震時地表宏觀物體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烈度與震級大小、震中距離、震源深度和場地條件等因素有關。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烈度分為十二度。一次地震發生之後,距震中區距離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破壞是不同的。一般說來,震中區烈度最高,破壞最大;距震中越遠,烈度越低,破壞程度也越小。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烈度達Ⅺ度,而在北京的破壞程度只有Ⅴ度。

同一震級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同和發生地震的地點不同,對地面造成的破壞損失往往是大不一樣的。一般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地區以及震源深度較大的地震,造成的損失或破壞較小一些;而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或者震源較淺的地震,造成的損失或對地面的破壞要相對大得多。

9、震級和震中位置是如何確定的?

地震的震級和震中位置,是根據地震儀器記錄下來的地震圖上的振動幅度和地震波的傳播方向進行精密計算得到的。其基本原理是:當地震波通過地殼岩石傳播到地表時,在安裝有地震儀器的地方,地震儀器便將機械振動轉換成電訊號送入放大器進行放大,然後進入記錄器部分記錄,這樣一次地震的振動全過程就能被記錄下來。地震科技人員根據多個地臺站地震記錄圖上的各種波形就可以把地震發生的地點(也叫震中位置)、地震的震級、地震發生的時間以及震源深度準確地計算出來。

10、什麼是地震烈度表?

用來劃分地震烈度的標準就是地震烈度表。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室內懸掛物和器物的反應、建築物的破壞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壞現象等綜合評定的。最新的《中國地震烈度表》(GB/T17742—1999)於1999年4月頒佈實施,該表把地震烈度分為十二個等級,從Ⅰ度到Ⅻ度依次反映地面震動及其破壞從弱到強的程度。

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中三個方面的評定標誌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11、什麼是發震時刻?

發震時刻是指發生地震的時間,是地震臺站觀測技術人員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不同岩石介質中傳播的時間,通過計算得出來的,它不等於人感覺到地震的時刻。

12、什麼是地震序列及類型?

通常所說的地震序列,是指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和時間段內連續發生的一系列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的總稱。其類型可分為:

主震—餘震型地震: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別突出,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叫主震;序列中的其他地震,發生在主震之前的叫前震;發生在主震之後的叫餘震。

雙震型地震:一個地震序列中,有兩次主震的震級相當,兩個地震發生的時間間隔不長,地點、大小相近,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例如1988年11月6日瀾滄—耿馬7.6級和7.2級地震。

震群型地震:一個地震序列主要能量通過震級相近的多次地震釋放,這幾次地震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能量的80%以上。例如1929年—1930年騰衝震群,18個月內相繼發生了18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6級以上地震5次,最大震級6 1/2級。

孤立型地震:沒有前震,餘震少而小、前震和餘震的震級與主震震級相差懸殊,地震能量基本上通過主震一次釋放。

13、極震區和極災區是一回事嗎?

極震區和極災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極震區是指地震破壞或影響最嚴重的區域,極災區是指地震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區域。極震區有可能無人居住,如高山、峽谷、海面或沙漠地帶;極災區是指地震破壞人類居所和社會財富,成災最為嚴重的地區。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14、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是什麼時候研製的?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國出現了有關地震的文字記載。公元132年(東漢陽嘉元年),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候風地動儀,能驗知地震發生的時間及方向。候風地動儀“以精銅製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樽中,覆蓋周密無際,若有地動,樽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銜之。雖一龍機發而七首不動,尋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據《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記載,此儀器測出公元138年2月28日隴西地震(東漢順帝永和三年),此儀器比歐洲最早出現的水銀驗震儀早了1000多年。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15、全球地震是怎樣分佈的?

地球上到處都會發生地震,但不是到處都會發生大地震;有的地震強烈到可以震撼山嶽,造成極大的破壞和損失,有的地震則極其輕微,以至單憑感官覺察不出,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其中人們能感覺到的有5萬多次,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0次,能造成嚴重破壞的7級以上地震約18次,能造成重大地震災害的8級以上地震越1~2次。小地震分佈有時規律不明顯,但較強的地震,特別是破壞性的強烈地震,在地理上常呈帶狀分佈,稱為地震帶。

從全球範圍看,大多數地震分佈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海嶺地震帶。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16、世界上有哪些主要地震帶?

主要有兩個: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活動帶,主要位於太平洋邊緣地區,沿南北美洲西海岸,從阿拉斯加經阿留申至堪察加,轉向西南沿千島群島至日本,然後分成兩支,其中一支向南經馬里亞納群島至伊裡安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臺灣省、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至伊裡安島,兩支在此匯合,經所羅門、湯加至新西蘭。全球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深源地震以及差不多所有深源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80%。該帶是大多數災難性地震和全球8級以上巨大地震的主要發震地帶。二是歐亞地震帶。貫穿歐亞兩洲及非洲地區。其中一部分從堪察加開始,越過中亞。另一部分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在帕米爾會合,然後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再出亞速海。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15%。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此地震帶中,該帶常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少數深源地震。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17、為什麼說中國是地震災害嚴重的國家?

我國地處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在我國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為淺源地震,我國大陸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但20世紀有1/3的陸上破壞性地震發生在我國,死亡人數約60萬,佔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左右。20世紀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兩次,都發生在中國,一次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死亡23萬餘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餘人。這兩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了慘痛的損失。

18、地震活動有沒有周期性?

一個地區的地震活動有周期性,但每個週期的長短是有差別的。因為一次或一系列大地震把某個區域內所積累的能量釋放得差不多了,所以必須再積累一個時期才能再發生地震,這樣就出現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這個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那個區域地殼運動的強烈程度。

19、用儀器記錄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我國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我省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

世界上用地震儀記錄到的最大震級的地震是智利境內1960年5月29日19時11分14秒(國際時),南緯38.2度、西經72.6度發生的8.9級地震。20世紀以來用地震儀記錄到我國最大震級的地震是1950年8月15日22時09分34秒(北京時),北緯28.4度、東經96.7度,發生在西藏察隅、墨脫間的8.6級地震。用地震儀記錄到雲南省最大震級的地震是1970年1月5日01時00分37秒(北京時),北緯24.2度、東經102.7度,發生在通海、峨山間的7.8級地震。

20、雲南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地震是什麼時候?在哪裡?

公元110年雲南就開始有地震記載,據《後漢書》記載:“九月甲申(漢永初四年即公元110年),益州郡(今晉寧縣晉城)地震。

公元886年雲南已有關於大理地震破壞的文字記載。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21、雲南為什麼地震多?

我國地殼運動最劇烈的地區是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它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強烈碰撞的結果。而云南不僅受到印度板塊沿緬甸弧自西向東俯衝的作用力,同時還受到來自青藏高原側向擠壓等多個動力作用,加上雲南特別複雜的斷層結構,導致雲南成為我國乃至全球地震最多的地區之一。

22、雲南地震有何特點?

據資料統計,雲南地區平均8年發生1次7級地震,每3年發生6級地震2次、每年發生5級地震3~4次、每年有4級地震約20次、3級地震150~200次,遠高於我國大陸的平均水平。同時由於雲南的破壞性地震多發生在人口相對稠密的壩區,成災率較高。雲南地震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頻度高、強度大、分佈廣、災害重。

23、雲南震級最大的是哪一次地震?災害最重的是哪一次地震?

雲南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833年嵩明楊林8級地震。災害最重的地震是1970年1月5日通海7.8級地震,造成15621人喪生,26783人受傷。

24、雲南省的地震活動帶主要有哪些?

雲南地區破壞性地震特別是6級以上地震並非到處都發生,而主要發生在下列一些地震帶上:小江地震帶、通海-石屏地震帶、中甸-大理地震帶、騰衝-龍陵地震帶、瀾滄-耿馬地震帶、思茅-普洱地震帶、大關-馬邊地震帶、南華-楚雄地震帶。

25、影響昆明地區地震活動的主要斷裂帶有哪些?

小江斷裂帶和普渡河斷裂帶是影響昆明地區地震活動的主要斷裂帶。前一個斷裂帶曾發生過7-8級大地震4次,後一個斷裂帶曾發生多次5--6級左右的破壞性強震。

26、雲南為什麼地震災害重?

與我國其他省市區相比,雲南地震的成災率要高得多,主要是由自身特殊的地形地貌決定的。雲南省的國土面積為39.4萬平方千米,但94%均為山地和臺地,且多為中高山地區,盆地面積不到3萬平方千米,居住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約2000萬人。

雲南的盆地均屬山間盆地,75%的盆地為活動斷裂控制,是潛在的地震危險區。特別是雲南東、西部兩個第四紀湖盆區,分別都為世界著名的小江斷裂帶和紅河斷裂帶所控制。這兩個湖盆區也是雲南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因此,在這樣的區域發生破壞性地震,造成的損失是極為嚴重的。

僅1970年通海7.8級地震以來30餘年間,由於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超過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造成人員傷亡和災害重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

(1)歷史形成的城鎮建設沒有避讓或難以避讓活斷層和不穩定地段。1833年9月6日嵩明8級地震,造成7000多人死亡,主要沿著小江斷裂帶分佈,目前城市還在斷裂展布區域發展,人口和建築物的密集程度比170多年前巨震發生時要高得多。1970年1月5日通海7.8級地震為什麼一次就造成15621人死亡,主要是因為沿著發震的曲江斷裂帶,村鎮十分密集,有的是直接建在斷裂帶之上,地震時被夷為平地。由於用於建房的土地資源稀缺,有的民房建在滑坡體、邊坡、孤立山頭等不穩定或易造成地震地質災害的地段。

(2)農村民居抗震性能差。雲南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收入偏低,建房標準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多為土木結構,部分為磚木結構,主要問題是農民的抗震意識不強,有的房屋無基礎、無圈樑、無構造柱。震級不大卻也造成人員傷亡。如2003年11月15日魯甸5.1級地震,造成4人死亡。

(3)工程地質條件複雜。雲南地區部分山間盆地基底起伏很大,沉積物結構極其複雜,特別是下伏煤層和衝洪積與湖相交互層,包括回填土地區,易產生地面震動放大效應。如施甸盆地,距1988年11月6日瀾滄—耿馬7.6級和7.2級地震震中約150--200千米,形成Ⅶ度高烈度異常區。有時4級多的地震就會造成破壞。2006年7月22日鹽津5.1級地震造成22人死亡,絕大多數是由山體滾石造成的,這在國內外震災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4)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雲南屬多民族地區,各民族各地區社會發展程度反差很大,在不同的民族中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提高民眾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是減輕人員傷亡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很多震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情況:有的感知地震已逃離房屋的人,在返回房屋取物件時造成死傷;1996年2月3日麗江7.0級地震,麗江電影院砸死3人,均為地震時往門外逃離被門頂屋緣垮塌所致,而該電影院主體在地震中安然無恙。

27、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臺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臺是1882—1889年,由英國人米爾恩幫助日本在東京建立的。

28、我國大陸最早的地震臺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904年法國耶穌會所屬的上海徐家彙觀象臺增設地震觀測項目,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地震臺,1909年5月11日,該臺記錄到華寧縣與彌勒縣之間6.0—6.5級地震,這是儀器記錄到雲南地震的首例。現代中國人自己最早建立的地震臺是1930年,由李善邦先生親自在北京市鷲峰建立。

29、雲南第一個地震臺建在哪裡?什麼時候建立的?

1957年7月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昆明北郊黑龍潭建立了雲南第一個地震臺,從此雲南較強的破壞性地震就有了儀器記錄。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30、地震致傷致亡數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據對造成重大損失的地震事件的研究,地震致傷致亡數量與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有關:

(1)地震致傷致亡數量主要與地震震級和震中人口密度有關。人口稠密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2)房屋建築、工程設施、設備的倒塌和地震時次生災害是造成人員傷亡的直接原因。

(3)地震發生時刻與傷亡數量密切相關,人們休息時刻特別是夜間發生地震,傷亡數量相對較大。

「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今日宾川」地震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