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自然災害(1)——地震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會產生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地震會表現為震動、搖動,有時會帶來地形的變化。不同的地震產生的震動強度不同。地震主要是由於斷層的滑動導致的,其他原因如火山活動、泥石流、煤礦瓦斯爆炸和核試驗也會引發地震。地震最初發生的地下位置被稱為震源,在震源一點位置之上的地表位置被稱作震中。地震很少能夠直接殺死人類或者其他野生動物,主要是由地震引發的二級災難如建築物垮塌、火災、海嘯和火山爆發等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些後果實際上屬於人類災難。這些嚴重後果可以通過建築結構的改善、安全系統、預警系統等措施得以避免。

以下列出部分21世紀初較為重要的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歷史上規模第三大的地震,震級在9.1-9.3之間,這場地震還導致了海嘯,總計共有229,000人在該地震中喪生。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當地時間(雅加達、曼谷)UTC+7上午7時58分55秒,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震源深度為30千米,矩震級達到9.1。印度洋大地震是繼1960年智利大地震(9.5級)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9.2級)後又一次強震,是200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它引發了高達三十餘米的海嘯,波及範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國,地震及震後海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造成巨大傷亡,死亡和失蹤人數至少29萬餘人。

自然災害(1)——地震

此次海嘯的波及範圍達到六個時區之廣,僅次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嘯。肯尼亞、索馬里(東三區)、毛里求斯、法屬留尼汪、塞舌爾(東四區)、馬爾地夫(東五區)、印度(印度半時區)、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東六區)、緬甸、澳屬科科斯(基靈)群島(緬甸半時區)、印度尼西亞(西部)、泰國(東七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遭遇了海嘯的衝擊,導致不同程度的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震級9.0,因地震和海嘯而喪生的人數超過13,000,並有12,000人失蹤。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當地時間)發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三陸衝的矩震級9.0級的大型逆衝區地震。震中位於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24千米(14.9英里),並引發最大溯上高40.1米的海嘯。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第一個震級超過9級的地震,引起的海嘯亦最為嚴重,加上其引發的一系列災害及核洩漏事故,導致大規模的地方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止,東北地方部分城市更遭受毀滅性破壞,也是日本史上最大的天然災難。截至2017年3月10日,地震造成至少15,893人死亡、2,553人失蹤、傷者6,152人,遭受破壞的房屋1,292,417棟,為日本二戰後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災情尤以東北地方巖手縣陸前高田市、宮城縣氣仙沼市、南三陸町和福島縣南相馬市最為嚴重,NHK新聞形容是次災難是對東北三縣“毀滅性打擊”。除了東北地方受災嚴重,緊鄰的關東地方也傳出災情。由於日本人口最稠密的東京都會區即位於關東南部,導致東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由於數處發電廠停止運作導致供電不足,關東地方自3月13日起實施分區供電,而宮城縣、福島縣多數地區及埼玉縣、千葉縣部分地區未恢復燃氣供應;另外,東北、關東等地有超過100萬戶沒有飲水供應

自然災害(1)——地震

2010年智利大地震:發生於2010年2月27日,震級8.8級,地震和其帶來的海嘯使525人喪生。發生在智利中南部馬烏萊大區當地時間2010年2月27日3時34分(UTC 6時34分),震級最初報道為矩震級(Mw)8.3至8.5,後修正為8.8,是當地自1960年智利9.5大地震後震級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震中位於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賽普西翁東北偏北方向115千米、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西南方向325千米處。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和阿根廷部分城市有震感。地震持續了約10至90秒。地震導致包括首都聖地亞哥在內的智利大部分地區水電、通訊及交通中斷。根據美聯社相關影像,聖地亞哥有房屋倒塌。地震造成525人喪生。智利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引發了南極洲的冰原地震,使得冰原發生斷裂。

自然災害(1)——地震

2005年克什米爾大地震:強度7.8級,有超過75,000喪生。大地震於UTC時間2005年10月8日03:50:38分發生,震中位於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測量的震級為7.6,震中位於伊斯蘭堡東北方95千米(60英里)穆扎法拉巴德附近,震中深度10千米(6.2英里)。日本氣象廳測量的震級為7.8。印度氣象局宣佈震級為里氏6.8級。這是這一地區100年來經歷的最強地震。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印度首都德里都有震感。這次地震被USGS分類為“大地震”。巴基斯坦官方公佈的死亡人數是87350,在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造成1400人死亡。10月9日哈薩克斯坦南部遭到南亞地震餘波衝擊,部分地區發生了里氏3級餘震。

自然災害(1)——地震

汶川大地震: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據官方統計,至2008年5月27日死亡人數超過61,150。發生於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震中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四川省會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處。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2級、矩震級達8.3級,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達到11度。本次地震的地震波圍繞地球傳播了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廣東、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自然災害(1)——地震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地震造成四川、甘肅、陝西等省的災區直接經濟損失共8451億元人民幣,災區的衛生、住房、校舍、通訊、交通、治安、地貌、水利、生態、少數民族文化等方面受到嚴重破壞。地震災情引起民間強烈迴響,全中國以至全球紛紛捐款援助,累積金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中國軍方調動了和平時代以來規模最龐大的隊伍進行救災,中國民間的大批志願者和來自中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國的專業人道救援隊伍也加入救災。震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取“一省幫一縣”的原則,用三年時間進行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計劃在2010年基本實現目標。2012年初,時任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宣佈重建完成。災後的頭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首次對公眾設立了全國哀悼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