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假如房地產出現“貶值潮”,誰會是傷得最深那個?

過去,曾聽到不少人表示時間能倒退10年,會選擇在市區好地段囤上幾套房子。確實,這是中國近10年樓市發展總結的經驗給了老百姓很大的啟發,趁低價努力囤房、低買高賣賺取每一分錢,如今又到房價低谷時,老百姓是否又該出手囤房?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其實房地產跟其他行業一樣,都遭受到本次風波的衝擊,但樓市卻又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房地產的高負債率、高槓杆讓它與經濟走勢結合得更加深刻。一旦經濟出現大幅度搖擺,房產就要面臨“縮水”的情況,事實這樣的“貶值潮”已經提前到來了,房說君以為不管是已買房的人還是炒房者,房價漲跌讓都會讓他們很受傷,房地產企業同樣也難逃厄運,這就是過度炒作房地產帶來的惡果——一榮俱榮,一損皆受傷。

但現實卻往往與大家的期待是背道而馳的,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冠毒”讓整個經濟再次搖擺,涉及國內100多個城市被住建局下了“禁售令”,讓購房者以及房企停止交易買賣。截至目前,有數據顯示總共有93個城市出現“零成交”,開發商銷售業績比起去年11-12月份足足下滑了95%,這猶如是給樓市的“當頭一棒”。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近期,央行與銀保監會、財政部進行了三方會談,確立有關金融制度以及經濟發展相關內容;同時,國家也宣佈了1件大事,發聲對樓市進行了透底,在房說君看來無論是“三方會談”還是國家的透底,都為房地產市場敲響了4大信號。

各地方調控不能因“疫”而變,調控鬆綁紅線不能踩踏。

自2月份開始,為了復甦生產提振經濟,前後共有50多個城市對樓市調控政策作出了“大尺度”範圍修正,可以說是觸及中央政策的紅線。房地產行業的體量可以說是超乎預料的,從上游物流、建材、就業;到下游傢俱家電、裝修裝飾都是其組成一部分,極大拉動經濟前行的同時也“捆綁”了許多的資金鍊,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搖擺輕則上下游各行業資金拖欠導致就業率高漲;重則使各行業受到不同程度打擊,最終引發資金鍊斷裂產生金融危機,所以國家才強烈要求調控進行到底。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從側面來講,各地方放開樓市束縛政策背後也是無奈之舉。目前各地主要在土地出讓金延遲繳納、下調各類稅費、金融支持等,放鬆的標準都是圍繞當前開發商面臨難題,目的也很簡單隻為幫助這些企業儘快走出風波影響。房說君以為,地方調整政策也切合“應城施策”的原則,但還是有些是踩著“調控鬆綁”紅線進行。

如前不久駐馬店被約談,就第一個下降首套房貸款比例為20%;撫州則對在3月-6月的購房者以現金150元/㎡發放補助;南寧允許公積金貸買2套房等,這些政策細細推敲下,其實就是再次放低門檻刺激老百姓購房,如此一來大額消費既刺激了經濟復甦也幫助開發商消除庫存,加入國家此時不出面進行約談房說君估計各地方會紛紛效仿加大“尺度”,到時高房價捲土重來苦的依舊還是老百姓。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房地產遭遇“滯銷”情況,房價每況愈下讓買房者跟開發商身家“縮水”。

房子難賣,樓市遭遇“滯銷”,可以說這是目前大家最直接感受,供需決定商品價格,因為經濟下跌以及風波影響幾乎沒有多少人出門滿房,開發商、炒房人身家還不足以“縮水”嗎?“冠毒”過後,商品房數量供大於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只差房價能跌多少、到什麼程度,心裡沒底了。

據有關機構統計,2月份重點監測國內27個城市僅成交了250平方米,環比降幅達到了85%,北上廣深等4大一線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二手房方面,1-2月全國18個城市成交都要比去年11月份下滑55%,毫不忌諱地說目前全國不論是新商品房還是二手房幾乎都陷入成交冰點。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房價方面,受到“滯銷”影響以恆大為首房企開始拉開“價格戰”,就曾有“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指出北京豐臺區田女士,年前掛出自己113㎡房子以510萬出售當卻一直無人購買,受風波影響年後連續降價52萬依舊賣不出,房說君以為這樣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現階段不但開發商降價甚至炒房者在大幅度下調價格還是無人購買,滯銷情況讓大家都不寒而慄。房子價格已經不單是隻關乎房地產開發商這麼簡單,對已經買了房的人每況愈下的房價也會讓他們身家跟著“縮水”。

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開啟“三方會談”,開發商們最擔心的事出現了。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3月3日,由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舉行了一次“三方會談”,重點就是金融制度的改革、促進經濟復甦等內容。會談內容將放寬金融渠道的限制,加大投放市場信貸額度,房說君以為面對此次的“三方會談”包括房地產等在內的企業在今年都會有一個相對寬鬆的融資環境,但這個金融制度的前提就是在合理合法、指導市場化的原則中建立。會後中央再次進行了明確強調“堅持房住不炒”跟“不再將房地產列為刺激經濟復甦手段”,這一點恰恰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們最擔憂的一點,因為這表明了央行決心保持目前市場流動資金的一致性跟堅定型,扶持國內全行業發展不再便幫某一行業壯大。

在房說君看來,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無可厚非。在各地“大尺度”救市政策的利好下,不少人又對高房價揚帆起航有了憧憬,所以3部門才會在會議中提出前提原則,防範炒房者藉助國內房地產低迷時期用救市政策做文章,讓老百姓接盤自己手中房源趁機做空。經濟日報也在近期發表《樓市調控不能“失控”》的文章,鄭重指明高房價想借機“翻身”,沒門!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國內住房過剩,為什麼房價還能節節攀升?都是空置房惹的禍。

目前中國有多少空置住房?任澤平在《中國住房存量測算:過剩還是短缺》的報告中提出,國內目前商品房數量為3.11億套,未包含大量未登記在冊的小產權房,這些房屋足夠讓16億人居住。既然房子剩餘這麼多,為何大部人都買不起房?目前買房的大都是投資客這是一個無法掩蓋的事實,過去炒房獲取的高額利潤讓有錢且有能力的人陸續投資房地產,這批人買下不少房屋屯著惜售導致價格被抬高,越往後價格越高大家也就越買不起房,目前市場上至少有1/5是空置房,幾乎都是用來炒賣的,試問誰還能輕鬆買下一套房子?

樓市“當頭一棒”,房產要“縮水”?官方透底:敲響4大預警信號

國家對此的解決方案就是採用迂迴方式,以“租售同權”來降低房子帶來影響力。在大部分城市外來人口想要實現落戶、優等教育、醫療福利等買房是最直接方式,這也就是有房者跟無房人之間巨大的區別,面對國家透底“租售同權”的4個字,房說君以為這是最大限度盤活市場空置房的方式。買房最大的優勢就是能享受城市所有資源,面對國家宣佈的這1件大事,在“租售同權”政策下這個優勢會被削弱,換言之“買房”的唯一性也減弱。

房說君有話說:當房產捆綁著多數人高達80%的財產時,一旦樓市出現任何搖擺都足以讓大家的財富“縮水”。貶值潮的出現房企、炒房者和已購房者都會是最受傷的那個,市場需求大、融資借貸是房地產賴以前進的“2條腿”,當國家以“租售同權”虛弱大家買房需求;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嚴守金融渠道,實行無差別的扶持後,房企最擔心的2條路都受到阻礙,接下來就是看高房價如何被摁在地上“摩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