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小炒注: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國際歌》


這是法國大革命的第4篇。

前三篇我們從兩方面論述了大革命發生的原因:1、法國的階級分化十分嚴重,彼此毫無共識;2、法國的經濟處於最繁榮的階段,大革命的爆發是一次政治危機。接下來我們講述大革命的過程,同樣用三篇完成。

在很多人印象裡,法國大革命是暴烈的,但革命剛開始階段是溫和而有序的;法國大革命的主導是資產階級和平民,但發起者是貴族;人們總能想到法國的專制與共和,卻忘了它也曾嘗試過君主立憲。


一、自上而下的思想解放


在上篇《 》說過,隨著經濟繁榮,路易十六在政治寬鬆方面的止步不前,導致全國人民都成為專制王權的反對者,這是極度分化的法國人的唯一共識。和平時代政治層面的訴求,只能由上層精英來發起和推動,平民無心無力

指導思想是革命的必要條件。波旁王朝是歐洲最專制的政權,天主教是它的精神支柱,無孔不入的政府權力和強大的言論控制使得新思想的傳播是很困難的,自下而上很難形成氣候。

法國最有權有勢的是哪些人?社會地位最高的貴族、最有錢的大資產階級和最有權的政府官員。他們開始反對專制王權,啟蒙主義也是由他們推動的,其率先發起的反抗為未來革命打開了一個缺口。所以,革命首先是從內部攻破的

18世紀,由於對王權有所不滿,一部分貴族(封建貴族和商業貴族)分化出來,接受啟蒙思想,逐漸變得開明起來,成為自由派貴族。這些貴族經常舉辦沙龍聚會,邀請啟蒙文人前來參加。孟德斯鳩是貴族,伏爾泰是夏特萊侯爵夫人的情人,盧梭與多位貴婦糾纏不清。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啟蒙思想還在政府內部聲名鵲起。官員批評路易十六的優柔寡斷,1774年的總監杜爾科主張建立自由市場經濟,呼籲建立更加平等的社會秩序,拉法耶特侯爵對傳統的等級秩序表示深深的懷疑,最高法院發表文章猛烈抨擊君主專制。

18世紀的法國文人,順勢將啟蒙思想推向了高潮,傳播帶到了文學和公共領域。1757-1784年間,法國作家的數量增加了一倍。1788年底,巴黎只有4份報紙,1789年底已經有184份。

以啟蒙主義哲學為依據,一場聲勢浩大的抨擊君主專制和封建特權的啟蒙運動在法國得以發起,為法國大革命進行意識形態上的準備。關於啟蒙思想,詳見《 》系列兩篇。

此後的法國革命,無論誰鬧革命,無論誰當政,都是以啟蒙主義為旗幟的。


二、統治階級的內訌,啟蒙思想的結晶


1、要改革,而不是革命

貴族、大資產階級和政府官員是專制王權的統治基礎,同屬既得利益者和特權階級,他們都不想推翻王權,而是想著怎麼去限制它、規範它,避免王權侵害自身利益。反專制不反王權,以保證自身特權。

1789年2月,路易十六要求各等級填寫陳情書,向國王表達自己的訴求。當時,法國產生了6萬多份陳情書,這些陳情書要求制定國王權力;改革稅收和司法制度;保障新聞自由;實行地方自治等。

而且,這些陳情書都強烈透漏出一種情感:對國王充滿信任和期待。不少陳情書把路易十六譽為“諸國王中最開明、最可敏、最優秀的國王”,“人民之父、使法蘭西獲得新生的人”。

可見,社會的主流是改革,向上爭取政治權利,呼籲政治體制改革,而不是鬧革命推倒重來。當時的法國經濟持續發展,並未出現大問題,人們要求的是如何得到更多、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就連羅伯斯庇爾當時也高喊“國王萬歲”。

《走向共和》透漏的一個觀點:要改革,不要革命。正好印證了法國人此時的心態。托克維爾稱之為“我們先輩在大革命爆發之際的精神狀態”


2、統治階級內訌,建立軍隊迫使國王屈服

1789年5月,三級會議在凡爾賽宮召開,討論增稅、限制新聞自由和司法自由的問題,上一次召開還是1614年。第三等級的代表恰恰不是工農、手工業者或實業家,而是教士、貴族、金融大資產階級和政府官員,他們實際上就是接受啟蒙思想的開明精英。比如,貴族出身的的米拉波伯爵、塔列朗、拉斐特和孔多塞,發表《第三等級是什麼?》的西哀士神父。

可見,這個時候的法國資產階級在領導革命中扮演的角色十分有限。第三等級代表原本所處的階級都是王權的支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國開明精英對專制王權的反抗,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革命便成為雙方的拉鋸戰。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加稅,國王強制推行;代表們發表《網球場宣言》,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國王連續三次宣佈他們的行為非法;代表們強行制定憲法,國王調集精銳部隊前往鎮壓。

7月13日,第三等級決定另立中央,他們自己召開制憲會議,成立巴黎臨時市政府,建立了民兵組織—國民自衛軍。建立軍隊,這是革命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點。關於國民革命軍,這裡要多說幾句,跟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樣。

這隻軍隊是有產者構成的。在登記入伍中,革命領導者對財產、戶口等方面做了諸多限制,想方設法防止底層平民加入。參加者多為有產家庭的紈絝子弟。後來其他城市仿效巴黎建立國民自衛軍,無一例外都排斥無產階級。軍官自然由貴族、政府官員等第三等級代表來擔任。

7月14日,國民自衛軍的登記者達到4.8萬人。為了獲取武器和火藥,攻克象徵專制王權的巴士底獄,那裡是關押政治犯的地方。諷刺的是,路易十六當天的日記這樣寫著:“14日,星期二,無事。”15日清晨路易十六驚道:“怎麼,造反啦?”大臣回到道:“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路易十六的問題不是開明、仁慈耽誤了鎮壓的最佳時機,而是根本沒有意識到事態會發生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專制王權總是那麼的自負和霸道,卻總是搞不清楚人民到底是怎麼想的。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反叛者”本就是巴黎有頭有臉的人物,現在還有了自己的組織和軍隊,國王不想擴大事端,表示屈服,

承認了國民自衛軍和制憲會議的合法性。從事後來看,國王的配合是表面的,他錯誤地認為革命會自行滅亡,選擇了靜觀其變,當革命成氣候時,他便開始了大膽反撲。

不得不說,聰明的精英出來革命,就是不同凡響。目標清晰、運籌帷幄、步步為營,代價最小、效果最好。


3、全新的理念,偉大的《人權宣言》


法國的立憲革命,在過程和目的上沒什麼特殊之處,無非是與王權的博弈,它的閃光點和偉大在於《人權宣言》代表的全新價值理念。

8月27日,制憲會議頒佈《人權宣言》,這是人類歷史的劃時代事件。它是18世紀啟蒙運動政治理想的精華所在,這部反對封建專制的戰鬥宣言,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它確立的一些基本原則,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人民主權,直到現在還深深紮根於人們的腦海。

《人權宣言》代表了法國大革命的價值觀,是人類革命的一個轉折點。它是一個全新的東西,與過去沒有任何關聯,便成為新老劃斷的一個明確界限。任何抵制此類訴求的嘗試都可能被視為“舊制度”而被汙名化。割裂歷史傳統,徹底否定封建制度,法國的革命者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面向未來,以後便再也不可能倒退了。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法國當代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孚雷如此說:“大革命在歷史之中沒有任何座標,當下毫無穩定的制度,有的只是無限可能但又不斷被超越的未來。”1988年,法國民意調查所和費加羅雜誌聯合進行了一次調查:什麼是法國大革命最好的象徵?結果顯示,《人權宣言》無可爭議地排在首位。

以後的法國,無論怎麼反覆和折騰,無一例外都以啟蒙主義和《人權宣言》作為指導思想。正是這種穿越時空的思想價值,才代表了法國大革命的先進性。

《人權宣言》的意義與《共產主義宣言》是類似的,這也表明,一場革命,選擇什麼樣的思想武器,是何等重要!它決定了你前進的方向,方向不對,怎麼折騰都是白搭。


三、創建新社會


1、破封建,建立公民社會

《人權宣言》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制定一部融合民主主權和君主專制的憲法,讓人們和國王攜手合作,共同統治法國。這部憲法直到1791年9月才制定完畢。路易十六簽字批准憲法時,議會代表們高呼“國王萬歲”。

在孟德斯鳩政治理論和英國憲法的影響下,《1791年憲法》確立了“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的政治原則。在中央層面消除了專制的可能。

憲法廢除了封建特權,宣佈主權屬於全體公民,並以財產權界定“公民”概念,賦予這些公民選舉權。政府官員都是經選舉產生,每一級政府都有一個選舉出來的委員會擔任審議機構和執行機構。在執行層面完成去集權化。

教會也不例外。所有主教和神父,必須由各級議會選舉產生,宣誓效忠於國家制定的教會法律。教皇不得插手教士的任命,僅被告知結果。

1791年10月1日,法國召開第一屆議會,正式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2、有產者的盛宴


事實並不如理論中的那麼美好,總要打個折扣。革命的領導是自由派貴族和大資產階級,軍隊也是有產者構成,政策的制定自然也是圍繞他們的利益展開。

《1791年憲法》一整套以財產和納稅為標準的選舉制度,通過政治權利的不同,將全國人民至少劃分為5等:

法國公民限定於成年男子。成年男子以外的所有人、成年男子之中無人身自由的農奴、佃農等等,不算法國公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700萬法國人中,這樣的有2000萬人。

700萬法國公民中,只有財產和繳納直接稅達到一定要求,才有選舉權,稱之為“積極公民”,其他稱之為“消極公民”。

消極公民沒有投票權,主要是城市中的無產階級,享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大約300萬。消極公民到底該不該有選舉權,成為立憲派與激進派的巨大分歧。

積極公民的躋身標準是繳納直接稅相當於當地3天的工作收入,總共400萬人,可以參加“初級議會”,推選當地的“

選舉人”。每100個積極公民選舉出1位選舉人,選舉人的數量4萬,在省裡參加“選舉大會”,推選全國議會代表。最高一級的自然就是議會代表了,對財產和納稅有嚴格的限制。

金錢取代門第、納稅取代血統,成為社會階級的標誌。資本的力量全面取代古老的貴族血統。

憲法還規定,國民革命軍的參軍資格,僅限於積極公民

即便是土地改革,也是代表了富人的利益。1789年8月頒佈《八月法令》:廢除所有的封建特權。但是地租和封建稅賦要通過贖買才能解除,農民要分期支付他們理應被廢除的債務,而且贖買條件苛刻。這像極了《戰鬥民族彷徨記——不進則退的改革》沙俄1861年農奴制改革:望著未來,同時守著過去

它在法律形式上宣判了封建制度的死刑,但農民難以把它變為事實。實際上未能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用心良苦,確保立憲制政府是一個有產者的富人政權。大資產階級和地方顯貴主導了自身政治利益和法國政壇。


如果革命到此為止,對那個時代的法國而言,無疑是幸運的,但這樣的話,“法國大革命”就不會有一個“大”字了。


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法國300年的專制發展,使得國王不會輕易放棄控制權,這是一種本能的自信與自大。路易十六表面屈服,但一直在試圖反撲。

1789年10月,也就是《人權宣言》剛宣佈不久,路易十六召集軍隊前往凡爾賽宮,要推翻制憲會議。失敗後,王室和制憲會議一起遷往巴黎市區,民眾還是高呼“國王萬歲”,歡迎橫幅上把路易十六稱作“法國的父親”、“自由人民的國王”。

1790年,路易十六開始請求國外力量進行干預。歐洲君主制國家也開始意識到法國革命的“危害性”:《人權宣言》的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

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這會從根本上瓦解封建專制的合法性,這些君主自然感到脊背發涼。

國王與國外勢力內外結合,開始了對革命政府的內外圍剿,以圖捲土重來,恢復過去的統治秩序。

1791年6月,憲法即將完成,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他試圖向皇后的兄弟、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尋求庇護。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8月27日,普奧聯合發佈《皮爾尼茨宣言》:法國事件關乎整個歐洲。與此呼應,路易十六在《1791年憲法》公佈前夕發表一份聲明:新憲法對王權的限制無效。

人們對國王的信任開始動搖。

1792年4月,普奧聯軍攻打法國,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尼特洩露軍事機密給聯軍。法軍連戰連敗,聯軍宣佈要恢復路易十六的全部統治權,否則就摧毀巴黎

人們對國王失望透頂,認定他被背叛了法國人民。

國內也爆發封建貴族叛亂。長時間的動亂加上戰爭,使得立憲制政府無法騰出精力來發展經濟,法國國內也爆發了貨幣貶值、物價猛漲和食品短缺的經濟危機,指券貶值99%,是大革命時期最大的通貨膨脹。內憂外患下,革命形勢變得不明朗和惡化,7月11日議會宣佈法國處於危急中。

對於革命者而言,現在的問題不是建立統治秩序,而是保衛革命果實。這個時候,立憲制政府顯露出了一個致命缺點:無法調動國內人民的力量。

它很清楚無產者對富裕階層的敵視,不僅無意實施物價管控和物資供應的救濟措施,反而不斷派遣國民自衛軍鎮壓平民的反抗。


五、雅各賓派與平民崛起


1791年10月1日召開第一次議會時,745名議員中,雅各賓派佔136席,主要是中產階級和小業主。他們一直認為不應該劃分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這違背了《人權宣言》。這種主張在理論上正確,但並不符合當時的國情,因此稱之為“激進派”。

如果法國保持和平,發展經濟,雅各賓派沒什麼機會。但革命形勢的惡化和國民自衛軍的損失過半,雅各賓派的影響力開始增長。他們利用政策漏洞,煽動情緒,發動平民,另立中央。平民的力量一旦釋放出來,勢不可擋。

雅閣賓派首先取消了選舉的財產限制,從而最大程度上爭取到窮人的支持。並建立革命軍“無褲套漢”。“無褲套漢”首先是從貴族嘴裡說開的,貴族都穿著褲套,便用這樣的稱呼鄙夷平民。雅各賓派用它來稱呼軍隊,就意味著領導層想通過煽動對貴族的仇恨來吸引平民的加入。

首先拿失去民心的國王和貴族開刀。1792年8月10日,激進領袖組織群眾猛烈攻打國王居住的杜伊勒裡宮,保衛王宮的國民自衛軍倒戈,路易十六被押走。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之後,大量的貴族和保皇派被以叛國和反革命的名義送進了監獄。

8月14、25、28日,雅各賓派連續頒佈三條土地法令,放寬了土地贖買的條件,強迫貴族退還土地,從而贏得了農民的青睞。

從這裡就可以看到,相比立憲,這次革命,無論在領導層,還是群眾力量,其資質都明顯下沉。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對特權階級深惡痛絕,鬧革命的機會成本低很多,從而將革命推向了激進與暴烈。憤怒的潘多拉盒就此打開。

9月2日,狂暴的群眾將這些“反革命分子”拖出監獄,匆匆予以處決,5天之內就死了1200多人,這就是血腥的九月大屠殺,整個過程慘無人道,大家可以網上查一查德.蘭巴拉公主是怎麼死的,不忍直視!貴族力量被大幅削弱。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9月21日,召開全體公民都參加的國民公會。由於保皇派被殺了不少,絕大多數選民都傾向於廢除王權,建立共和國。法國的君主制正式終結。


小結

1789年7月14日-1792年9月21日,法國君主立憲的壽命三年而已。

人民苦專制久矣,導致折衷的君主立憲的容錯率很低,它既滿足不了權力的最上層,也滿足不了權力的最下層。事實上,那些成功的君主立憲制,如英國、日本、荷蘭、西班牙,都是沒有專制傳統的國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