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農村的我,對旅遊風景區很不“感冒”,你也是這樣嗎?為什麼?

老李偷苞米啊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這裡是木馬遊記,我是憂傷的嗨皮。

我也是出生在農村,其實我還是非常喜歡旅遊風景區的,喜歡自由行,不喜歡跟團遊,因為旅行風景區會陶冶內心的心靈,使人開闊眼界,讓人心情放鬆。

如提問所說,你對旅遊區很不感冒,我覺得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歸根結底不能說是不感冒,而是現在的旅遊風景區對很多人來說都是花了很多錢,最後卻遭罪,景色卻沒有好好的看到。平時大家太忙碌,沒有時間出去旅遊,只有等到節假日,出來旅遊,到處是人頭和衣服,而且交通也非常不便,容易塞車,所有的時間都浪費在買票和排隊上了。

第二,很多人都選擇跟團旅遊,大家在跟團的過程中,可以結交一些好朋友,旅行社為你操行吃住行,聽著不錯,但是跟團,行程就像打仗,都是匆匆忙忙在一個景點,趕往下一個景點,在一個景點規定遊玩多長時間都是有限制的,這也導致大家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遊玩,如果碰到黑心的旅遊公司,還有強制性的消費。

最後,我喜歡自由行,自己規劃好行程和路線,就不存在以上兩點顧慮,可以真正的放鬆身心,去體會大自然,所以雖然出生在農村,我也是比較嚮往旅遊風景區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木馬遊記


我也同樣出生在農村,卻非常喜歡,可能是農村情結吧。

我的家鄉在山西南部的運城盆地,小時候寫作文時,常用的一句話叫作“峨嵋嶺下,涑水河畔”。是一塊不大也不小的平原地帶。只能遠遠地望見南邊的中條山和北邊坐落在黃土高坡上的孤山。

村子四周用夯土築起高高的城牆。我家就住在西門口。緊靠城門的南北兩座院落,分別是兩個家族的家廟。西門外對面的土地廟已經拆除,舊址旁邊的石碾子當時還在。另一邊是一棵兩、三抱粗的老楊樹,樹葉背面長白色絨毛的那種白楊樹。再往南100米,還是一棵白楊樹,只是小一些,有碗口粗細。

聽老人講,當年國民黨二戰區閻錫山部隊有一個團的兵力,從村西邊的公路上下來,想到村裡安營紮寨。姓牛的團長讓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副官告訴他說,這叫郭村。牛團長馬都沒下,急令開拔。副官疑惑不解,牛團長吼道:牛進到郭(鍋)裡,能有個好嗎?

說來也湊巧,由於日本人修建的公路,正好就在郭村的西邊轉到南邊。牛團長的隊伍從村口直接向南行進,剛到公路上,就和日本鬼子遭遇上了。那天晚上槍炮聲不斷,打了一場惡仗。

老人們還說,解放運城時,解放軍的大炮就架在村南地裡。

幾十年過去了,村裡當時的情景我依然記得。巷子裡不少古老的槐樹,由於年代久遠,有一棵中間腐爛成空洞,我們就從樹洞裡爬到樹上,抓知了,掏鳥蛋,捉迷藏。村東門外面的堡子裡,四周厚厚的城牆圍成一“王”字佈局的巷道,十分整齊。村裡人講,能住在寸土寸金的堡子裡,大多是有錢人家。

村中的大廟,也就是關帝廟,改成了學校。我就在那裡讀的小學和初中。校園裡幾十棵一個人抱不住的古柏參天,挺拔蒼翠。上下課的鐘聲就是一尊懸掛在古柏上的銅鐘,就和小時候看《地道戰》電影裡那個銅鐘一樣。

除了古柏樹,還有幾十棵桃、杏、果樹等,背書的時候,常常就坐在這些花果樹下。有時候還能揀到掉落下來的青杏、毛桃或果子吃,當然,有時趁老師不注意,偷摘幾個也是有的。上課時,我還在以前的供桌當作課桌上學習過。

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一切。只是我1979年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能夠見到過村子原來的模樣了。

如今,我退休之後,鍾情於古村古鎮古建築,見到似曾相識的古樹老房屋,就有著不一樣的感覺與情愫。不僅不會不“感冒”,反倒情有獨鍾,偏愛有加。


林間泉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也是出生在農村,我對旅遊風景區很感興趣,相反我的一位好朋友和您一樣相當不“感冒”。

秋天我們去森林公園,看樹林裡鋪滿金光的銀杏葉,我真的由衷感嘆好美啊!我發小卻來一句跟老家秋天樹林子裡落葉有啥區別,有啥可美的。最後還來一句,這時候老太太們都會掃走留著冬天餵羊。

我們去逛大明湖,我心裡想的是大明湖畔夏雨荷,人家倒好直接說跟老家的水庫有啥區別,一個大水坑罷了。

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不感興趣,像這種打擊你遊玩心情的事情數不勝數,但並不影響她生活中是可愛善良的小仙女啊!也不影響我們是朋友啊!所以說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也沒必要為了迎合別人的心情假裝自己很喜歡,開開心心做自己!


時一媽媽的旅行


答:我也是在農村出生的,我從小就喜歡旅行。由於很多旅遊景區是對大眾開放的,和我們的出生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去縣城的景區,當時玩的特別開心,縣城比在家裡熱鬧,要不是老師安排我們去景區,我們都不知道長多大了才有時間去旅遊景點。

後來我出來打工,放假的時候經常與同事去景區玩,免費的、買票的我都會去。由於很想去西藏看看,我後來辭職去了西藏,也看了布達拉宮,當時到西藏的時候看到這裡的景點,真的太美了,每天藍天白雲,心情都不一樣。由於我心情好,去了三次西藏都沒高原反應。

我現在是打工旅行,自己賺錢和旅行,還給家裡寄錢,每當我在旅行的地方也給家裡寄當地特產。我這幾年去過雲南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西雙版納、建水、河口、柳州、三亞、北京、上海、內蒙錫盟鑲黃旗、西安、西寧、成都、林芝、日喀則、格爾木等;還去過越南、老撾、尼泊爾。我還帶我父母來過昆明、麗江、大理旅行過。

有的旅遊風景區在世界上都很出名的,所以我覺得這與出生在農村真的沒有什麼,只有自己能多出去看一看國內的景點,相信會有很多收穫的。

最後我放幾張我在旅遊的時候拍的照片給你分享一下。











黃河留水


這個應該是因人而異吧!

我也出生農村,而且是出生於那種偏僻的山村。從小到讀大學前寒暑假很多時間是在家門口附近的大山裡兜兜轉轉。小時是在山裡玩耍放牛,長大後是幹農活,打柴採藥。我也一度為我貧寒的出身而自卑,發誓走出這個山村以後再也不回這個貧寒的地方了。

可是等融入城市後,特別是人到中年以後,激情不再,在城市生活的各種壓力下產生一種無力感,漸漸對曾經的農村生出一份獨特的迷戀。所以我越來越多參加各種戶外徒步和爬山,在這些類似家鄉的旅遊景觀中,放鬆了身心,也能尋找熟悉的鄉野味道,生出一種獨特的親切和放鬆感。

當然我也將當年的誓言拋到九霄雲外,每年都回家,這就叫故土難移吧?!






利滾利利滾利滾利滾利


跟你一樣的很多的呢,比如說我爸爸。

他一直農村長大的,也沒見過很多世面。一直家裡呆呆,麻將打打,很愜意。前幾年帶他出去玩,可沒少折騰。來看看我的吐槽:

首先:交通方面。第一次坐飛機,我爸就暈的不行不行的啦。吐啊,難受啊。根本受不了。到地方了,地鐵也不行,覺得頭暈。電梯也不行,頭暈。反正就是感覺要了他的命。跟人家老人團去了之後就怕的要死。之後我只能儘量體諒他給儘量舒服的環境。

其次:飲食方面。吃海鮮,拉肚子。去巴厘島點龍蝦花了我好幾千,結果他來一句一點也不好吃。後來海鮮拉肚子不行了就掛點滴,在巴厘島醫院度過了好幾天掛到水腫。去臺灣,也是海鮮吃的拉肚子,又去醫院。反正我已經沒想法了。不管嘗試什麼新鮮的,他都覺得不好吃。沒家裡吃的樂胃。

再次:遊玩,動不動沒勁。反正我也怕了,他也怕了。就是好好的氣氛會被破壞。玩的也不盡興。

總之,不喜歡出門。這兩年怎麼叫都不願意出門旅遊了。說寧可家裡打打麻將,自己燒點吃吃。你們去玩就行了。好吧。我放棄了。

不喜歡玩,跟農村應該沒什麼關係。覺得主要還是個人生活習慣有關。如果不適應,那麼再好也不樂意去。


甜蜜蜜房車遊


對旅遊風景區有無興趣與出生在哪裡沒關係。我生在大城市長在大城市一輩子生活在大城市,我的家庭沒有農村親戚,農村對我來說很陌生很遙遠,坦率說,我不知道水稻是怎麼來的,麥子什麼時候收割。看了一部農村電影,在夢裡見過村舍。所以,我永遠也寫不出農村題材的小說。我父親,祖父,曾祖母全是大城市人,我母親在小城市長大,但是從沒聽她說過有關農村的故事,他們都不知道農村。但是,我看到農村風景就很新奇,野花野草,空曠的原野讓生活在繁華都市裡的我們感到輕鬆,所以,春天,到郊外踏青,很是愜意。旅遊風景區可能在小城市,大都遠離鬧市,叫人心曠神怡,我特理解大城市人到風景區所在地居住,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一輩子在大城市生活慣了,我不習慣在小城市過日子,包括地級市。


明月清風8968


我也是出生在農村,但是對旅遊風景區就很“感冒”,凡有閒暇就到處去觀景。

你之所以不感冒,跟是生就農村人無關,是目光和心態。

你自幼目之所及皆本村的山水草木,已熟視無睹,從而想像為所有的旅遊景區無非皆如是。

所謂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貌。南北東西因地理位置,因氣候、因發展等原因,自然風光,人文風情信仰習俗更是不同。

先來說說自然風光的不同,遠近皆有景。

風景有高山、大海、沙漠、草原、城市、農村,各種地形地貌不同,景象迥異,景景不同自然各有各的內涵。

就如“三山五嶽”同為山,這山堪比那山高、奇、特。“五大洋”同為海洋,這海不比那海壯闊遼遠,波濤澎湃。同樣草原、城市、農村這些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本就風景不同,加之因人的生存、生活活動方式而去人為改造而有大不同的呈現。

哪怕同是農村,不同地方的農村也有不同的風光,你平原種水稻養雞鴨,他山區種玉米放羊牧牛。

再來說說人文風光,一方山水養一方人。

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衍生出各地不同的精神文化,或歌或舞,或寺或廟,或祭或拜,表現的方式、手法自是各式各法,精彩紛呈。

多走走,多領略,你會覺得江山如此多嬌,感知外面的世界是那麼大而精彩。











落英繽紛160056092


謝謝提問!讓我試試回答你。

凡事不能以概偏全—— 城裡人也可能對農村的安靜、偏遠、衛生狀況不感冒,所以農村人對那些萬眾矚目景區不感冒也在情理之中。

我如今算不上大城市的人(住小縣城)也算半個農村人吧!

有對風景區的嚮往、也有小許排斥——緣何?

◆因為某些景區存在人為過度開發:一心想掙大錢卻嚴重破壞了水土地質、留下大量安全隱患。

◆某些景區系出於經濟利益短時間打造完全缺少內涵底蘊——不足以成為風景。

◆一些景區原本自然優美卻因臭銅致使欺坑蒙騙事件頻發,讓它失去了應有的門票。

◆一些景區門票價格偏高,進入後又得購買小景票:讓人有每看一眼每看一秒都得掏錢的感覺、實不敢造訪。

◆最美的風景總是在遠方——咱農村人沒什麼收入:出得起門票錢出不起飛機高鐵票錢。

◆咱農村出門就有風景:只是山不夠出名、水不夠出色—— 但在我們心中就是最美的、所以犯不上去遠處那些風景區。

◆農村人過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靜日子,在家千日好、出門怕暈車暈船又怕騙子壞人——所以對遠處的景區“不感冒”。

—— 請尊重理解部分農村人的想法!

水平有限答至此。

(我是頭條旅遊領域認證作者平江奇遇記:喜歡回答各種有趣問題,謝謝閱讀支持!祝君安好!)





平江奇遇記


我是個旁觀者,但如果設身處地想一想,就會覺得其實非城市裡長大的人,最容易被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華燈璀璨這種景觀所吸引吧。

就比如一個自小生活在荒漠地帶,承受狂風裹挾著沙礫的少年,你跟他說沙漠有多壯觀,他都會嗤之以鼻;你對每個冬天都在冰天雪地裡滾打的人說,再美的雪景,對他來說也是家常便飯,而你則顯得沒見過世面。

所以說,出生在農村或城市都不重要,什麼東西自己不曾擁有,才會對它格外執迷,也就是你問題裡所說的“感冒”。也因為這樣的心理,都市人總是渴望離群索居的隱世生活,而在稍小一些城鎮或鄉村生長的人,始終對大城市抱有幻想。

不知道對題主來說,下面這樣的景色,你“感不感冒”?

我想,這樣美麗的都市夜景,任誰都無法拒絕呢。

不過,其實中國乃至世界上還是有大量美不勝收的風景區的,在喜歡和不喜歡這件事上,就跟對女朋友一樣啊,各有所愛。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