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來談談:如何看待SCI論文發表這個問題?

  隨著科學研究的日益全球化,發表論文是進行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雖然世界上目前有許多可以發表科學論文的期刊,但這些期刊良莠不齊,能夠被SCI索引收錄進去的期刊,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靠譜的期刊。因此,在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相比於在非SCI期刊上發表更具公信力。


今天就來談談:如何看待SCI論文發表這個問題?


  近段時間,雖然教育部發出要求,要堅決杜絕“五唯”評價標準。所謂五唯,指的是“唯分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對於這一政策的解讀,絕不是說論文就不重要了,教育部要杜絕的不是“論文”“帽子”“職稱”“學歷”“獎項”,而是“唯”字。也就是說,不能片面的以論文評高下,應該綜合考量。說得再直白一點,有論文不一定行,但沒論文就更沒戲了。


  學術論文,是行走與學術圈的硬通貨,不僅我國,全世界亦然。也就說,SCI地位仍在,仍然非常重要。不過,對於大部分科研者來說,成功發表一篇SCI論文並不容易。下面,我們就來淺談一下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今天就來談談:如何看待SCI論文發表這個問題?


  其實,對於發表SCI論文有多難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得看具體的學科和研究方向。一般來說,文科比理工科要難,而事實上有的文科專業也確實沒必要發表SCI論文,比如古典文學,中醫,道教學之類,實在沒必要發在國外的期刊上。經管方面的專業,倒是偶爾有人去衝擊一下國外的著名期刊,在這個領域,能發到國外SCI上去的,通常都是行業裡的專家級人物。


  理工科發表SCI相對容易一些,不同學科之間差距也很大。眾所周知,化學材料類專業發表SCI論文相對比較容易,也正因此,這些專業通常都不以是否發表在SCI上論成敗,而是進一步追求影響因子,通常文章發在影響因子10以上的期刊,才算小有成就。而工程和計算機類專業,發表SCI相對較難,能發表就已經很不錯了。


今天就來談談:如何看待SCI論文發表這個問題?


  不管怎麼說,對於國內科研者來說,由於母語不是英語,要在英文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還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且不說實驗結果,單單是語言這一關,就極富挑戰性。通常是學生做實驗,寫一個初稿,然後導師再進行改正。可以這樣說,能夠獨立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也就意味著具有了獨立科研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學校要求博士畢業必須發表一篇SCI論文,這確實是檢驗一個人獨立科研能力的試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