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最后的下场能够做到寿终正寝的寥寥无几,“狡兔死、走狗烹”大概是功高震主将领们的最终宿命。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就拿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来说,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结果得不到朝廷的援军被杀。颜真卿率领河北大部分州郡重新归顺朝廷,晚年遭人陷害,不屈被杀。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二号功臣,最后得罪宦官忧郁而死。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后来被逼到举兵叛唐。

而郭子仪呢,赐号“尚父”,食邑两千户,死后追赠太师,赐谥号忠武,配享太庙,陪葬建陵,唐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亲自为郭子仪送葬。为了凸显郭子仪的功绩,郭子仪的葬礼超越了礼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殊荣。那么,郭子仪如此功高震主,是怎么做到寿终正寝的呢?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郭子仪绝对忠心!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担任朔方节度使,潼关失守、哥舒翰投降、宰相房琯战败之后,唐肃宗李亨手下能依仗的军队只有朔方军,面对不十分信任自己的唐肃宗,郭子仪还是担当了平叛的主力。期间两次收复长安、退回纥兵、抵御吐蕃等,郭子仪居功至伟。

郭子仪任劳任怨!一开始郭子仪率领朔方军赶回灵武,唐肃宗就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后来因功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宰相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要知道安禄山也仅仅是三镇节度使而已,郭子仪此时已经位极人臣,超过了安禄山,难免受到皇帝的猜忌。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于是郭子仪多次被罢免兵权,每次郭子仪都将兵权奉还。然而不久之后郭子仪又被起用,事实上唐朝中后期的战乱,离开有能力的武将根本收拾不了。经历多次大起大落,郭子仪都能来去自如、毫无怨言,这是古代大多数将领所不能做到的。

郭子仪团结同志、礼遇奸贼!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担任牙门都将的时候,因为各自老长官的原因,私下里关系并不好。等郭子仪做了节度使,推荐李光弼去上阵杀敌,李光弼居然以为郭子仪要害他。李光弼去入见郭子仪请求一死,但请郭子仪赦免他的家人。郭子仪流着泪对他说,现在皇帝都避难去了,没有你帮助,我怎么破敌,于是双方冰释前嫌,共商破敌之策。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但凡是名将,大多不齿与奸贼为伍,郭子仪是个例外。当时大宦官鱼朝恩为人专横,在朝中经常陷害忠良,郭子仪自然被忌恨,他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朝廷一片哗然,都以为郭子仪会举兵反叛。

结果郭子仪非但没有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对皇帝说自己手下的士兵经常毁坏别人的坟墓,这次的事情是因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谴,连鱼朝恩都倍感意外。后来鱼朝恩设宴邀请郭子仪,郭子仪坦然赴宴,其诚恳彻底折服了鱼朝恩,因此朝中的奸人很少针对郭子仪。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郭子仪颇有名将王翦的遗风。王翦灭楚之前,向秦王嬴政要了一大堆田地、宅院,以消除秦王的猜忌之心。郭子仪认为他自己已经功高盖主,如果再清正廉洁,势必会招揽到天下人心,皇帝是不会对自己放心的。于是郭子仪在生活上极度奢侈放纵,置办大量良田美宅,美姬无数,在当时的京城都知道郭子仪府中的富裕。

他手下的幕僚认为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会给郭子仪的名声带来损害,因此力劝郭子仪要收敛一下,多为国家着想。郭子仪听到这话却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议去做,陛下反而会怀疑我另有所图。郭子仪的这些做法,的确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当然了,郭子仪能力出众、战功赫赫,包括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 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等等。像郭子仪这样能力强、情商高的完美将领,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专门为唐朝中期皇帝洗地的老黄牛。能遇上郭子仪这样的将领,是皇帝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即使是勇武如李世民、李治,手下也没有这么完美的将领!

李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却很早就准备把李渊李世民父子谋反的计划告诉隋炀帝;

李勣是瓦岗寨的降将,却帮助武则天取得了通天的权势;

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寿终正寝?

苏定方有不世之功,却被舆论塑造成拥护武则天的人;

薛万彻兄弟都曾是李建成的死党;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郭子仪能够寿终正寝,答案显而易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