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今社會,養兒防老是最大騙局”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如今社會,養兒防老不是騙局,還具有普遍意義。贍養和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到什麼時候也不會變。但現實社會中有"如今社會,養兒防老是最大騙局“這種說法,產生此說法的原因有下面幾方面。

第一現代社會養兒的成本太高。兒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結婚成家需要多少錢,每一個父母心裡都會有一本清晰的帳本,特別是孩子結婚,房車彩禮,一個普通百姓家庭大多都要花光所有積蓄,甚至還要借貸。為了還借款貨款父輩頭髮花白了,還要去外面打工掙線。養個兒,老了老了,本該歇歇了,壓力卻更大了,感覺生活很累。感覺養兒與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發生衝突,對養兒防老產生懷疑。其實現在應正確認識貸款,雖然有貨款,可也有了固定財產,是拿以後錢過現在的生活,是超前享受,房貨,父輩還個首付,剩下的讓子女慢慢還,現在都是這樣。

第二現在養老方式的多樣化,如自己單過,請保姆,去養老院,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不直接與子女生活在一起,這使人有”養兒有什麼用”的想法。其實父輩應理解現在的子女,也應為子女考慮一下,現代社會壓力大,子女也要養家餬口,還房貸車貸,他們不能不工作一直守在老人身邊,所以請個保姆,或者去養老院都有情可願。

第三社會上極少數不贍養老人的個例,讓人們心寒,對養兒防老產生疑問。

這就是有”養兒防老是最大騙局”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這想法是不確切的,不切實際的。試想一下假如沒有子女,咱們自已老了有個病災的,誰管咱?還得靠子女。雖然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子女畢竟在照料自己,假如沒有子女,臥床了,能指望誰管咱。

現在養老最好的方式就是以下情況

第一在自己能生活自理時,自己單過,想吃什麼做什麼,對什麼有興趣就做什麼。避免了與子女因生活習慣不同而產生矛盾。距離產生美,對雙方都好。

第二生活不能自理時,請個保姆。自己得到照顧,又不太影響子女生活。

第三上養老院也是不錯的方式。現代養老院條件越來越好,老人在一起可以有說不完的話。老人開心,對子女也不拖累。子女可常去看看,監督養老院的工作,這也是養老的發展趨勢。

總之現代養老已不是子女死守著自己的時代,有多種養老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已的。養兒永遠防老,不是騙局。


喜迎紅旭快樂每天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養兒防老是騙局?這個社會兒子和兒子是不一樣的,不養老的也有,爭家產的也有,俗話說父母能養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不能養父母,在城市還少一些,農村多一些這樣的事情。

我鄰居阿姨她兩個兒子一個姑娘,現在她70多歲了,和他大兒子就斷絕了母子關係,她說有時候她看牆上掛著大兒子小時候帶的帽子,她還摸摸看看心裡還想他兒子,這些不敢讓她閨女知道會說她,可是他兒子幾年都沒有給她打過電話了,娘疼兒不由人,小時候不疼他嗎?對他不好嗎?

她跟著閨女都住了20年了,兩個兒子家都沒有住過,那她有點家產應該給兒子還是女兒呢?

我問她為啥和你斷絕關係呢?她說因為她自己老家有十幾畝地,老伴不在了她自己也不想種了想著租給別人,一年也可以收點零花錢,他兒子說租給她他給阿姨零花錢,一年算下來給五千多塊錢,阿姨說沒有一年給夠他的,有時還要阿姨找他要才給,就這樣幾年過去阿姨給兒子地要回來租給別人,這樣好說一些錢也利索一些,畢竟她自己也要生活的,他兒子還不願意給,後來吵架了地是給他媽媽了,但是關係斷絕了,現在阿姨跟著閨女幾十年了,她說老了把這地給姑娘,她另外一個兒子不同意。

唉,覺得老了好難,可是養兒防老是中華美德啊!還是要孝順老人,也是為自己的下一代積福。





農村彩虹在西北


我覺得這個說的很對,就從自家三代來分析吧。

我爺爺那輩(今年82歲):爺爺兄弟4人,因為他叔叔走的早,還一個兒子也是過繼到太爺爺這邊,也就是兄弟5人,爺爺最小。因為家裡條件上佳,一個屯子都是一個姓氏的親戚,吃的就是靠地裡的收成,所以兄弟5人也是養的好好的,而且老大長大了可以幫忙照顧小的孩子,甚至幫父母幹活。後來太奶奶老了之後孤身一人,正好分家,最後爺爺給太奶奶養老,太奶奶的房子歸爺爺。這就是最簡單的繼承了。

我父親那輩(今年57歲):兄弟姐妹4人,我爸是老大,小時候上學趕上文化大變,所以沒怎麼學習,17歲開始抗糧包在生產隊賺計分,早早的承擔了照顧家裡弟弟妹妹的重擔。一樣和爺爺奶奶住,負責照顧爺爺奶奶的生活。奈何因為沒文化,現如今家中兄弟姐妹中也是最沒錢的,但是爺爺奶奶有事情,都是出力的角色。未來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在父親那輩都是可以承擔的。

我這一輩(今年30歲):家中獨子,沒有技能,一個月工資到手4000左右,現在十分擔心未來父母養老問題。一來現在根本沒有存款,父母有個病有個災除非他們自己有存款。二來沒精力,根本不可能一直請假照顧他們。指望我未來給父母養老,我估計他們不貼補我就已經不錯了,最多是盡我所能去照顧他們,太難了。為什麼深有感觸,前一陣子老婆的父親生病來我們這醫院,她請假9天,在上班都有點脫節,而且每天的食住行也要將近200元。這只是短期,那麼如果要照顧兩個月,兩年呢?

所以說養兒防老在現如今真的就是騙局。

但是為什麼還要養個兒,不知道。也許是傳承,也許就是想整一個玩一下。就好像我最近玩夢幻遊戲,知道神獸費錢,但是還是想洗一個好一點的普通寶寶。等你普通寶寶能幹過神獸寶寶的時候你不就自豪了。

還有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會死兩次,一次是身體死亡的時候,還有一次是一個人最後唸到你的名字。


二大爺的鍋


大家好,我是吳亦幾,我自己也剛剛面臨現在這個問題,馬上就要結婚,家裡面想著結婚以後就要小孩,我和女朋友的想法就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目前來說經濟壓力很大,女朋友甚至和我開玩笑說假如她不會生小孩該怎麼辦,我笑著說那我我們自己過吧,因為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小孩我既不圖他能給我養老,也不圖他能夠比誰誰誰優秀,是希望過他最真實的自己,是我覺得這世界很美好想要他來這世上陪我走一段,可是我覺得現在生活壓力真的很大,很多人每天就是為了錢,為了房子,為了車子而存活,每天忙忙碌碌,我不想讓小孩來過像我一樣的生活,至少現在不想。或許有人會認為我自私,但這就是最真實的我。



吳亦幾WYJ


電視劇《天道》王志文飾演丁元英的

父親腦溢血住院,醫生說搶救過來,也大概率會是個植物人。他非常冷靜地問:“那怎麼才能讓我父親死。”

他近乎冷血的理智讓自己的哥哥和妹妹都無法接受。他哥哥說要分攤父親的醫藥費,他說他可以承擔。他哥哥生氣了,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他說:“只要知道父親是自己的父親,就不需要分攤責任,講公平。如果妹妹一個人在照顧父母的時候,也在想分攤和公平,那父母就沒有人照顧了。”

他哥哥說:“妹妹照顧父母,將來遺產都是她的。”

他說:“那照你這麼說,沒有遺產的父母就應該被扔到牆頭上不管了。講責任本來即就錯了,在孝順上加個美德就更錯了。血緣關係,本就理所應當,本該如此。”

如果父親註定救不回來,他會選擇拔管子。他哥哥說拔管子不孝,他說,如果孝順是以父親在生理上的痛苦和失去尊嚴為代價,那他寧願不孝。

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麼父母就是天然的債權人。每個兒女都是為了還債,直不起腰來。而老人如果一直想著回報,就會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吃虧了,心理就越苦。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直不起腰來的原因。





豫鶴飛舞


“如今社會,養兒防老是最大騙局”這種說法過於片面,原因有如下幾點:

雖然這是個情感類題目,但作為一個理工科從業者,我想從經濟學的角度談一談。

先普及一個概念:什麼是“老年人”?

根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週歲。也就是說,年滿60週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老年人。

01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養兒防老是虧損

在一定程度上,養兒防老可以理解為一種投資與回報的關係。

兒女出生以後,父母有責任和義務撫養兒女長大成年。在這個過程中,兒女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學習成長等都由父母出資,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二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當孩子工作、成家後,父母仍在工作:一方面要從事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幫助兒女帶小孩、收拾家務,這個過程一般也會持續十幾年。

經歷上述兩個過程,父母年齡多在50歲以上,這時候的父母仍然不會需要兒女的直接照顧。

據《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8)》顯示:

2017年底,中國65歲以上人口為1.58億人,其中有3/4的老年人處於“帶病生存”的狀態。

另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19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中國人均壽命預測為76.1歲。

也就是說,按照平均壽命來說,父母需要兒女直接照顧的時間為十幾年。與父母照顧兒女的時間相比,相差甚多。

所以,如果將養兒防老看作是場投資與回報,父母大概念是會虧損的。

02 雖然養兒防老是一種“虧損”,但父母很少計算沉沒成本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經濟學》一書中說:

“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並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sunkcost)。”

對於兒女的成長,父母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些時間和精力並不能挽回,而父母也從來沒有想過去挽回,也就是沒有考慮過沉沒成本的損失。

03 養兒防老更多的是情感寄託,而不是單純的投資行為

關於兒女和父母之間的親情,高爾基曾經說過:

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可是親情是割捨不去的。即使有一天,親人離去,但他們的愛卻永遠留在子女靈魂的最深處。

事實上,在親情面前討論養兒防老的話題未免太過功利,親情作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之一,本身無法用金錢或其他標準來衡量。

另外,父母口中的養兒防老也並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希望得到兒女的慰藉,對於失去另一半的單身父親或母親尤為如此。

04 當今社會,“養兒防老”除卻子女的責任,還需要社會的關愛

對於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來說,孩子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夫妻雙方父母的生活、爺爺奶奶的生活,這些生活壓力太大,緊靠個人根本無力負擔。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說過,未來中國會出現一種“9037”的養老模式:

90%老人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

其中,90%的居家養老並不是單純靠兒女在家伺候,而是需要社區和社會的幫扶。

綜上,養兒防老並不是最大的騙局,因為養兒防老並不僅僅代表投資與回報。

養兒防老如果嚴格按照經濟學的角度理解,其實是一種入不敷出的虧損,但是這種虧損父母從來沒有計較過,也可以理解成“心甘情願被騙”,因為有永遠也剪不斷的親情維繫。

如果子女沒有完全盡到“養兒防老”的職責,並不代表他們不孝順,而是他們有心無力,所以養兒防老還得需要社會的幫扶。


月老頭兒


養兒防老的意思指養育兒子是為了防備年老,現在泛指養育子女以防老年經濟和生活無依靠。有人說,如今社會,養兒防老是最大騙局。現實生活中,養兒不防老的現象確實存在,我們需要客觀全面看待。

一.養兒防老,目前依然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現狀。

不管大家承不承認,目前我們周圍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依賴兒女的。大部分跟兒女們生活在一起,小部分自己單獨住,但是至少都會離自己的獨生子女或者其中一個子女不會太遠,一旦有什麼事情,這名子女都可以及時回來解決處理,這名子女平時也會相對多的陪伴和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極個別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遠在外地甚至國外,自己又不適應子女所在地的環境和生活,執意要留在老家不願意隨子女生活的,到老人上了歲數時,大多子女都會考慮請住家保姆或者將老人送養老院,大部分會盡量尋找一個可以平衡的解決方法。儘管這種情況可能在精神上對父母有所虧欠,但是好的是基本上都能在經濟上做到一定的贍養義務。

所以說,養兒防老,目前依然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現狀。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會持續下去,只是可能具體的養老方式會有所變化。

二.養兒不防老,目前整體來看依然屬於少數現象。

我們同時也能看到報道中出現的子女不管老人的現象。有的是多子女家庭,老人年輕時含辛茹苦養育大了2、3個子女,當老了需要照顧贍養時,各個子女卻以各種理由和藉口互相推脫,不想盡贍養義務。有的獨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失去老伴獨居的老人,跟子女不在一起生活,因為突發疾病,家裡沒有其他人及時發現而出現重大意外的情況。還有的子女們商定好輪流接老人到自己家裡照顧,但是他們對待老人並不好,老人在子女家裡都得看子女臉色,過得很憋屈。

所以說,養兒不防老,目前整體來看依然屬於少數現象。相信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髮展進步,人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普及,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

三.養兒防老,以前物質方面的需求多一些,現在則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關懷。

養兒防老,指養育兒子是為了防備年老,現在泛指養育子女以防老年經濟和生活無依靠。以前社會,物質相對匱乏,人口流動性相對較小,子女們成年後的生活、活動半徑也小,對於老人的陪伴照顧大部分也都選擇親力親為,精神上的陪伴較為充足。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交通便利,人們的流動性快速增大。好多子女們為了工作和生活無奈選擇遠赴他鄉甚至定居國外。相應的,對於老人的關懷和思念只能通過電話,視頻等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傳遞。每年回去跟老人團聚的次數和時間都有限,有的甚至好幾年回去看望一次。另外,現在好多老人都有養老積蓄、退休金、養老保險等各種保障,他們對於經濟上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強烈,更希望得到子女的陪伴和關懷。

所以說,養兒防老,以前物質方面的需求多一些,現在則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關懷。

因此說—養兒防老,目前依然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現狀;養兒不防老,目前整體來看依然屬於少數現象;養兒防老,以前物質方面的需求多一些,現在則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關懷。這也就要求我們,要充分了解老人的切實需求,儘自己最大努力對老人進行經濟和精神全方位的贍養,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確保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我是木林森愛相隨,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歡迎點贊後關注我,歡迎下方留言。如果您有情感上的困惑,也歡迎給我留言,我將盡自己所能替您解答,謝謝。


木林森愛相隨


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只能說是及個別的人。

我在小區看到父母都是跟隨子女一起生活的,有的子女多還要跑來跑去幫忙。

就拿我兒子來說吧:每個月給我三千塊伙食費,平時還買了水果、牛肉、海鮮等。每個月水電費、煤氣費都是他繳的,總的來說每個月四千左右。

但在農村偶爾有看見個別人不但不撫養父母,而且還經常罵父母親。

此問題不能絕對的回答是,也不能絕對的回答不是,只能回答大多數有撫養父親,及少數人沒有撫養父母的。


陳宸宸2


並不是說“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但是至少指望著養兒來防老現在看來是不現實的。

這一代逐漸步入老年的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子女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就要照顧四個老人,而且現在國家又放開了生育政策,一家都是生兩個孩子,那就意味著,一對夫妻既要養育兩個孩子,還要照顧四個老人,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精神上和經濟上的壓力都很重。
所以,有人說,當初國家的政策是“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現在是不現實的,轉而寄希望於,“養兒來防老”,但現實是養兒防老也不可能。



據報道中國於1999年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截止到2014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1億,佔總人口比例15.5%,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養老成了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一、許多人寄希望於養兒防老

周圍許多老人現在還能活動如常,老兩口相伴生活,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等到不能動了,就到兒子家去,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互相有個照應。不知道他們自己相信嗎?老了能夠和兒子一起生活嗎?

老人和子女短時間在一起還可以,長期在一起生活,肯定大家都不得安生,並不是孩子不孝順,確實是兩代人各方面生活習慣什麼的都有差異,實在難以和諧相處。

前段時間有報道,一位80多歲的老人孤獨的在家中去世好多天,兒子們都不知道,直到鄰居有人聞到味道才通過物業打開門,看到老人已經去世多日,而老太太有三個兒子,竟然都沒人知曉。

最後人們在老人家中找到她寫給兒子們的一封信,大意就是今生她用一雙手養大了他們三個兒子,又抱大了三個孫子,可是自從她的老伴去世後,三個兒子除了開始陪伴她一段時間後,再也沒有人上門看她,只留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她一生最後悔的是生了這幾個兒子,如果有來生,希望再也不相見。


這還是兒孫成群的家庭,最終孤獨的死去都沒有人知曉,如果兒子們能抽空打個電話,也不至於老人去世多日都不知道,養兒子有什麼用?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嘆息“養兒防老是個騙局”!

二、前不久看到有人發帖詢問,婆婆給自己帶孩子,現在孩子大了怎麼找藉口讓婆婆回老家?

說這話的人本身就特別讓人鄙視,在婆婆身體力行的時候,讓婆婆過來給你帶孩子,操持家務,用著免費的保姆,榨乾了她的勞動力。

現在孩子大了,用不著了,婆婆也老了,成了自己的累贅,就想著怎麼把她推出去。婆婆老了如果一個人回到老家,過什麼樣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底,這樣的處心積慮的人還能是人嗎?如果作為兒子也有這樣的想法,那真是畜牲都不如。


所以,人到老了,會被無良的子女視為累贅的。

三、有的孩子長大後工作生活在國外,給你養老就是個笑話

許多夫妻年輕時拼命教導孩子,好好學習,出國唸書,後來孩子在國外結婚定居,幾年都不能回來一次,指望他們給你養老更不可能。

鄰居家兩個孩子都在美國定居,以前幾年回來一次,其樂融融的,成了大院裡人們羨慕的對象,有時候兩口子也去美國住段時間。

不久前老伴突然腦中風半身不遂了,兒女從美國匆匆趕回來,住了一段時間,又都匆匆的回美國了,照顧老伴的任務就落到年老的妻子身上。

經常夕陽西下時可以看到她推著輪椅帶老伴出來遛彎,輪椅把手上一邊掛著水杯,一邊掛著尿壺,老伴面前還掖著毛巾,防止他口水流到衣服上。


老太太推著輪椅緩緩的走著,夕陽下,每次看到頭髮花白的老夫妻兩個,都感到無比的淒涼,你說養兒育女又圖個什麼?

結語:

所以說養兒育女只是為了享受天倫之樂吧,靠子女養老真是太不現實了。

現在養老已經成了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即將或者已經步入老年的人,談到這個問題都很焦慮。目前養老最好的辦法不外乎:

1、養老院養老:現在各地成熟的或者在建的養老院不少,養老公寓也應運而生,未來養老院養老可能是必然趨勢,

2、請保姆照顧:現在子女多的家庭大家出錢給老人請個保姆,如果老夫妻都在,子女定期回去看看,如果老人只剩一個,可以請個保姆的同時,子女輪流住回家陪伴,

3、老夫妻身體如果都還可以,也可以相伴養老,到實在動不得了,再麻煩子女。

但是,不管怎麼樣,老人都要給自己留夠足以養老的錢,不管那種方式養老都需要金錢的支撐。



萌萌說感情


古語云: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說老年人未雨綢繆,把自己養老問題寄託給子女,兒女養老。這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在家庭內部進行的“反哺式”的傳統養老模式 。

01.這種模式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社會保障無力,老人的贍養問題只能通過家庭自身來解決;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現代養老觀念深入人心,國人的養老方式最終勢必由以家庭為主轉向以社會為主,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必將逐步淡化。

敬老養老是民族傳統美德 。贍養老人既是一個道德倫理層面的文化傳承,也是當今重要的社會現實問題。雖說養兒防老的傳統受到時代和現實的挑戰和突破,但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子女還是樂於贍養老人,所謂騙局,無非指當下“空巢”現象、幾多子女拒絕贍養老人、啃老甚至虐待老人等個案所代表的養兒不防老現象,但以此就稱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個人認為未免有失偏頗。

理由分享如下:

02.父母陪子女長大,子女陪父母變老。傳統的居家養老,子女可以在老人一些生活不便上提供幫助,特別是有病有災時候;父母身體好的時候,可以幫子女帶一帶孩子、接送上學什麼的,能讓年輕人減少後顧之憂。

同時受傳統思想影響,老人的精神需求更傾向於子女能夠贍養自己,更向往兒孫繞膝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這是其他養老方式所無法替代的。

因此,這種兒女居家養老形式仍然是現在多數老人的選擇,尤其是大部分邊遠農村地區。

03.我們再來看下當下子女的生活現狀和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壓力:

就說生活在城市裡的年輕人, 就像擰緊發條的鬧鐘,一刻也不能停息:在鋼筋水泥般、密不透風的寫字間穿梭打拼,在客戶供應商的冷落與笑臉中體驗世態炎涼與人情冷暖,追求的是儘快還房貸,為的是一家老小的柴米油鹽、醫療教育養老,咀嚼著手機訂的快餐,真的是壓力山大。如果再把贍養老人的負擔加上,他們真的會不堪重負,力不從心,這也是不少老人不情願看到的。

我國已於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30年,預計中國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率將會達到24.4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約8.5個百分點。全國老齡辦發佈《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三部分介紹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發展趨勢:

我國老齡化趨勢

上圖可以看出,從2015到203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從2.21億增加到約4億多。這意味著:2012年五個人養一個老人,2030年兩個人養一個老人,2050年一個人就得養一個老人!

看到這幾組數字後,令人不覺大吃一驚,隨著老齡化社會程度的提高,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使得現在年輕人的贍養壓力成倍劇增。

04.那麼,什麼養老方式最靠譜呢?

除了兒女養老以外,到養老院或者一些專業的養老機構去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專業養老機構,長期累積的老人護理、醫療和餐飲等經驗,可更好的為老人提供更加專業,更能貼近老人生活的服務 ,老人的生活品質也能有所保障。

不過由於養老機構屬於商業性質的,需要有較高費用的支出。因此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接受到這種服務,而且由於這種機構性的養老方式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府重視,機構養老的行為會越來越規範,成為社會養老的重要選擇之一。

另外比較常見的養老形式,還有互助性的養老、社區互助養老、以房養老、醫養結合養老等形式。

05.

關於養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個人的準備與應對。

不管以什麼形式養老,除了早做規劃,有足夠棺材本(經濟基礎)外,更重要的是健康問題

有人說,中老年人的第一位是攢健康,儲蓄健康要比儲蓄錢管用,我十分贊同。

越早明白早好:健康當然比金錢更為重要,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更是養老的資本。

“久病床前無孝子”,無論子女多孝順,都會被久病父母的疾病拖垮;無論多厚的家底,在重大疾病面前,不過是滄海一粟。

所以擁有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老人要合理飲食,注重鍛鍊,調整好心態,保持健康的心理。身體健康了,不管是獨立生活,還是進養老院,才能不給孩子們添累贅,實現年老後所立目標:年輕時,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時,不拖累你生的人。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養老觀念該與時俱進,相信未來養老方式會有多種選擇。敬田得谷,尊老得福,願每一位老人都安享晚年,夕陽無限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