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養兒防老,這句話現實嗎?

景觀設計4


不能完全說它不現實,最起碼能給老人送終。家附近有一戶獨生子女,父親病故了,全指著兒子忙前忙後辦理後事,如果沒有兒女母親年邁誰來管父親的後事。

所以有兒女總比無兒無女強。現實兒女長大後生活壓力也很大的,顧不上給父母養老,時代進步了,每個人要求的也高了,兒女們都在為了生存拼搏著。

父母就應該自己照顧好自己了,不能靠子女們了,而且就一個孩子獨生子女,也不能給ta們太多的生活壓力,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父母的願望只要孩子們過得好,有困難怎麼都能克服,大多數父母有病有災的都不告訴不在身邊的兒女,所以,人老了一定保護好身體,儘量不給兒女添麻煩。


風吹不倒的秋草


養兒到底能否防老,現實社會中人們都認為:不能。中華民族過去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實,就涉及一個養兒防老的觀念。然而,現代生活中,多見相反。我寫了個故事:《恣蚊飽血新編》

《二十四孝》之二十篇: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正是: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帷。

釋義:晉朝有一個叫吳猛的少年,八歲時就知道對雙親十分行孝。他家很窮,床上連蚊帳買不起。每到夏天夜裡,許多蚊子叮咬他的皮膚,在他身上吃飽了他的血。不管蚊子多到什麼程度,吳猛從來不驅趕身上的蚊子,他害怕蚊子離開自己再去咬自己的母親和父親。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愛父母的孝心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千年後,猛投吳氏,乃名吳猛。猛聰慧,百里皆聞其名。

夏夜,蚊多,呲人吮血,人難入眠。猛揮扇驅蚊,蚊不去,乃燃香驅蚊,蚊遠避。猛正酣夢,突覺腮痛,揮掌拍擊,斃蚊。原蚊香燼,蚊復來呲血,遭猛擊殺。

蚊委屈,魂至閻殿,向閻君泣告:“昔猛從不傷蚊,可吮其血。今猛殺吾,冤之。”

閻君傳猛來詢:“吳猛,蚊告汝,其不該死。爾有辨乎?”

猛曰:“王在上,古重孝,子寧被蚊吮,勿傷父母。今皆為獨子,父母以子貴,吾必禁蚊吮。”

蚊曰“猛言謬,現皆為獨子,子孝父母,乃千年之理。”

吳猛道“王,蚊寡知,現皆父母養子,何見子養父母?君不見,父母育子女,再供其學,成者娶妻出嫁皆父母出資。育有子女,還賴父母養之。今非兒女孝父母,乃父母反孝。多有人曰‘養防老,老當子,管兒再管孫,乃父欠子債也’。”

王派馬面去人世,察後,即判:“蚊該死,猛罪無!”

是也,猛續做吳家獨子。蚊轉胎仍為蚊。

釋義:

吳猛死後多少年,在21世紀重新投胎到吳家,其父母仍然給他起名叫吳猛。吳猛非常聰明,遠近聞名。夏天蚊多,吳猛用扇驅趕蚊子,蚊子不退,便點燃蚊香,蚊子這才遠避。吳猛正在睡夢之中,突然感覺被蚊咬了,吳猛立即將蚊子拍死。

蚊子死後不服,到閻王那裡告狀:“許多蚊友告訴我,很久以前吳猛愛惜蚊子,從不打蚊子,還可以讓我們吃他的血。可是我今天卻被他打死了?閻王應該為我申冤。”

閻王將吳猛傳來問道:“吳猛,蚊子把你告下了,說你不該將其打死。你有什麼要分辨的嗎?”

吳猛說:“閻王在上,古代人以孝為先,所以我應該為父母盡孝,寧讓蚊子咬我,吃我的血,也不能讓蚊咬我的父母。如今已經不同了,家家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必須以子女為中心。所以我不會像過去那樣讓蚊子只咬我自己。”

蚊子說“閻王,吳猛說得不對,即使現在家家只有一個孩子,孩子也得孝敬父母啊,孝敬父母是千年的道理,吳猛不可不遵循。”

吳猛說:“蚊子並不懂得人世間的情況,現在的社會都是父母養子女,哪有子女養父母的?現在都是父母生養了兒女之後,再供養他們上學,兒女長大找到工作之後,父母再花錢給他們取媳婦或出嫁,等他們有了孩子,還得讓自己的父母當保姆,給他們看孩子。現在不是兒女孝敬父母,而是父母孝敬兒女。有許多老人講‘養兒防老,老了當兒,管了兒子管孫子,管了這輩管下輩,老人是欠兒女的啊。”

閻王派出馬面到人世間察看之後,立即判決:“蚊子該死,吳猛無罪!”

於是,吳猛又回到了世間繼續做吳家的獨生兒子。繼續享受著公子般的生活。蚊子只好另行投胎,繼續做蚊子。


無名老律師陳維國


我們國家近些年一直在走戰略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子,但再怎麼改變,我們農業大國的地位和農業人口的規模是改變不了的,每年新年伊始的一號文件也都是針對三農而定的政策,所以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可想而知。

農業大國就會催生並活躍傳統思維,而養兒防老也就是歷來根深蒂固的農業思維意識,怎麼會改變呢?這種養老方式從根本上說是適合國人的,因為幾千年的傳統,經過了歷朝歷代的制度洗禮,依然沒有被改變,沒有被摒棄,那它就是適合的,也就是現實的。養老形式雖然現在多種多樣,養老院也層出不窮,那基本都是腿腳能動的,在家寂寞無人陪伴的,而真正老到不能自理的八九十歲的老人在養老院的比例並不高,我們看到的有些悲慘事件只是個例,並不需要為此唏噓來改變整個養老的方式,絕大部分老人依然在家養老,也就是養兒防老。

這種思維的定性是儒家思想,太根植於心了,我們骨子裡就是這種東西,尊老愛幼,養兒防老。雖然現在的社會主流都說到老了指望不了孩子,都去養老院,那是沒到時候,到時候自己蹣跚著腳步去養老院的這一步其實是非常難邁出的,是大大的不願意的,內心還是希望孩子能繞膝陪伴,所以不管到啥時候,只要是中國人,養兒防老依然是主要的養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