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如何对待皇嫂宋皇后的呢?

李飞


在古代皇帝那个位置让人敬畏,也让一些人眼红,在通往帝王的路上踩着遍地尸体,血液四处飞溅,可是登上皇位之后,便是永久的孤独。赵匡胤重新统一了国家,结束了战乱,建立了宋朝,从整个历史来看,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活了49岁就驾鹤西去,身后留下来一个年仅24岁的皇后,后继者是如何对待这个宋皇后呢?一起来看看吧。

赵匡胤在42岁的时候迎娶了宋偓的女儿,17岁便承担起皇后的责任,处理后宫的所有事情,并且时刻关心着皇上的身体,的确那么小年纪就已经做到了“母仪天下”,赵匡胤也非常喜爱她,两个人年龄上虽然有着巨大差异,可是他们夫妻生活却非常恩爱。赵匡胤已经痛失两位皇后,所以对年纪尚轻的宋皇后格外爱护,不过只庇佑了她七年就撒手而去。

宋皇后出身富贵家庭,典型的富家千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懂得如何讨人欢心,而且长得好看惹人喜爱。当时嫁给皇上成为后宫之主颇为风光,但是后来的命运却非常凄惨。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按照封建制度的规矩是会先考虑儿子而不是弟弟,除非没有子嗣才能考虑近亲,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是有孩子的,所以说这个继位时很有可能用了其他手段,毕竟赵光义擅长用毒,而其哥哥时暴病身亡,所以这其中的联系让人不得不多想。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时西黄在歌舞升平中寻找一种发泄,赵光义是一个好色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对年轻貌美的宋皇后有过什么想法和动作,但都可以明白宋皇后的后半生一直在折磨中度过,甚至死后也没得到正常的礼葬。

先帝驾崩之后,宋皇后被他秘密送往西院,与后宫的嫔妃居住在一起,十年之后不知又因为什么事情,又将宋皇后送往东宫,谁也不清楚赵光义心里在想些什么,宋皇后辗转不同的地方,熟悉不同的人,艰难生存。先帝去世20年里面宋皇后尝遍了人情冷暖,离开了这个冰冷的世界,可是死后无丧礼无厚葬,与生前嫁入皇宫的风光相比,不经感觉世态炎凉。

当时也不是没有人为宋皇后请愿,可是最后被贬离京城,远遁江湖,逐渐销声匿迹,这样剩下的朝臣们谁也不敢多言。宋皇后的棺材也被放置于他处,一直未能与先帝合葬在一起,她的灵位也一直没有入太庙,这意味着宋皇后无牌无陵,古代只有犯了很重的罪才会这样,是一种很严重的惩罚。直到这件事过去两年多,才将她的梓宫葬入皇陵之中,但是她的牌位一直未能入太庙,幸而这件事被后主宋神宗知晓之后,立刻将其牌位列入太庙之中,她的灵魂也在此刻得到安息。

赵光义是有恨宋皇后,死前宋皇位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在她死后不让大家服丧,甚至没有让她的尸骨归于皇陵之中,这对于一个皇后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赵光义甚至罔顾皇家的尊严和脸面,也要这么对待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能说明当初先帝去世的时候是发生了一些事情的,或者是赵光义弟弟的的确确用了不好的手段,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不义之举,所以一直在折磨知情者宋皇后。

宋皇后享受过至高的荣华富贵,也体会过最痛苦的生活,她死后以为是解脱,没想到死后也不如普通人,尸骨、尊严等没有哪一样是得到尊重的,怪不得后人都对这个姑娘心生怜惜之情。


木剑温不胜


赵匡胤死后,留下的娇妻弱子就成了弟弟赵光义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的宋皇后是在凄凉的受尽刻薄待遇中渡过余生。

1,三朝国戚贵盛无比

孝章皇后宋氏【952-995】,是左卫上将军邢国公宋偓的长女。宋偓,初名宋延渥,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婿,尚永宁公主。宋偓的父亲宋廷浩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婿,尚义宁公主。宋偓祖父宋瑶是后唐卫国公。

也就是说宋皇后的母亲是后汉的公主,祖母是后唐的公主,贵盛无比,因此从后唐到北宋五朝对宋家都很尊崇。

宋偓本身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且箭术过人,后周世宗郭荣曾在野外遇到老虎,宋偓当即引弓射之,一箭射死老虎。

宋偓有十个儿子十五个女儿,联姻的女婿都是名门贵戚,长女为宋太祖皇后,次女则嫁给开国功臣韩重赟的儿子韩崇训,四女婿郭守能,七女婿是后蜀国的皇孙孟隆谂【后蜀太子孟玄喆的儿子】,八女婿是名将曹翰,九女婿是功臣高怀德的儿子高处荣,十女婿是太祖爱臣董遵诲的儿子董嗣显,小女儿后来嫁给寇准大相公。

2,一树梨花压海棠老夫少妻

宋皇后出生在后周广顺二年【952】,幼年跟随母亲汉永宁公主入宫觐见周太祖郭威,郭威就赏赐她冠帔,当时宋氏不过三四岁。

周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篡位建立大宋,宋偓任职华州刺史,宋皇后跟随父母在陕西。宋乾德五年【967】,16岁的宋皇后跟随母亲来给41岁的大宋天子赵匡胤贺长春节。

当时赵匡胤已经做了四五年鲧夫,他的第二任妻子王皇后在乾德元年【963】十二月驾崩,在次年追封孝明皇后,一时后宫无主。

这次赵匡胤就看上了比他小25岁的宋皇后,特别赏赐冠帔。随即在次年开宝元年【968】二月,册立宋氏为皇后,大宋的第二位皇后,时年17岁,赵匡胤已经42岁。

哦,对了,宋皇后的爹宋偓当年已经43岁了,竟然成了比自己小一岁的皇帝的岳父。以往我们称兄道弟,如今却成为翁婿,赵二和宋大真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哈!

宋氏被立为皇后的同时,他的父亲宋偓就是在这个时候把名字宋延渥改为宋偓的,理由是自己的渥和父亲宋廷浩的浩都有水,为了避讳父亲,请求改名宋偓。

3,老夫少妻的平静生活

宋皇后柔顺好礼,因为母亲和祖母都是公主,她自幼出入宫廷,见多识广,因此在礼法上是进退有度。

每当赵匡胤退朝回去,她总是盛装相迎,陪赵匡胤共进御膳也是如此,典型的一位恪守礼法的贵妇人,只要面对皇帝,就身穿礼服盛装相待,哪怕只是陪皇帝吃饭,也像重大场合一样庄重,这样实在是太相敬如宾了,不知道糙汉子赵二会不会觉得别扭。

赵匡胤养大的儿子只有两个,其中长子赵德昭比宋皇后还大一岁,身为继母,面对比自己还大的继子,多少有些尴尬,因此,宋皇后就和比自己小7岁的赵德芳关系亲近。

大宋建国之后,赵匡胤就没有生育过孩子,宋皇后嫁给他之后依旧没有生育,赵匡胤只有那养大的二子三女。而他又一直没有明确立太子,因此,在他突然死亡后,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差点引起动荡。

4,烛光斧影与太宗继位

开宝九年【976】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26岁的宋皇后急忙让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她不知道王继恩已经投靠晋王赵光义,听到王继恩到来的声音,宋皇后还急切的问:“是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说:晋王来了!宋皇后愕然惊惧,竟然直接称呼晋王官家“我母子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而晋王赵光义也哭泣着承诺“共保富贵,无忧也。”

王继恩去召赵光义的时候,路遇赵光义的亲信程德玄,一起去见晋王赵光义,赵光义听说他哥驾崩,大惊,还准备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继恩催促他说不要耽搁,耽搁久了就误事。当时天降大雪,王继恩与晋王冒雪步行入宫,直接进宫门,去见宋皇后的时候,王继恩还想自己先进去通报一声,程德玄直接就说“赶紧进去就是,这还有什么等的?”

以上内容出自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不管司马是否为其主子避讳开脱,赵光义继位已经是千古疑案,某也不去讨论他,仅仅提出一点小疑惑。

其一,晋王说要和家人商议,这个家人是谁呢?他爹妈不说,早死了,就是不死也不在他家住着,他老婆也死了,原配尹氏死在后周显德年间,继室小符氏死在开宝八年【975】,他二哥给他指婚的准王妃李氏才刚下聘,还没娶回家呢?他的家人是谁呢?总不会是他刚四岁的长子赵元佐吧!

其二,如果说你是你哥确定想立的继承人,现在你哥的亲信太监都来召你进宫了,你还要和家人商议,商议什么?商议去不去接位?还是商议敢不敢进宫啊?

其三,王继恩带晋王进宫如走平地,都到皇后宫门前了,皇后都不知道,这是晋王已经控制宫廷宿卫了?还是宋皇后对后宫的掌控力太差?

其四,程德玄在皇后面前算什么东西?他竟然敢说直接进去还通报毛线啊?他哪里来的胆子敢无视皇后呢?怎么见皇后跟他家后院女人一样轻松啊?

其五,宋皇后为何见到小叔子那么惊惧,她怕啥?正常的丈夫死了,小叔子来探望,不是也该扶持丈夫的儿子继承家业,怎么直接就把丈夫的家业拱手让给小叔子了?某一直闹不明白宋皇后怎么就直接对小叔子喊上“当家的!”【官家】,还要把自己母子性命托付给小叔子?

总之,晋王赵光义成为新皇帝,继承了二哥的家业,距离新年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急不可待的改元,把江山刻上自己的标记,当然,也划掉二哥的标记。

5,晚景凄凉的小嫂子开宝皇后

开宝九年【976】十月,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三弟赵光义继位,尊小嫂子为开宝皇后,十一月,就改元太平兴国。

后人都说赵三对嫂子刻薄,的确是真刻薄,直接用二哥的年号来称呼嫂子,后世明世宗嘉靖对堂嫂夏皇后那么混蛋,还上了一个徽号称庄肃皇后呢,这一点,赵三还不如嘉靖。

太平兴国二年【977】,宋皇后被迁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又迁居东宫,至道元年【995】四月二十八,宋皇后驾崩于别殿,年44岁。从25岁守寡,守了18年。

有司上谥号“孝章”,请皇帝赵炅按礼节为嫂子服丧,赵炅却断然拒绝,他自己不为嫂子服丧,还不许群臣临丧祭奠,也不让在宫中治丧,这样毫不讲道理的命令让群臣大跌眼镜,为此朝野之上一片非议之声。

宋皇后可是堂堂正正的开国皇帝继后啊!如此不尊重,赵三,你不怕你二哥找你吗?当时的翰林学士王禹偁没忍住牢骚一句:宋皇后曾经母仪天下,怎么能这样对待。赵炅听说后就把王禹偁贬黜滁州。

宋皇后被暂时安置在普济佛舍,也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也不袝庙,就这么尴尬。二年后的至道三年【997】正月,才祔葬永昌陵北,神主摆在别庙。

赵三这是对小嫂子有多仇恨,非让他哥嫂夫妻分离。一直到赵炅的玄孙神宗时期,元丰六年【1083】七月十二,才把宋皇后的神主祔太庙太祖室,这时候,宋皇后都去世88年了。

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宋会要、长编、宋史、涑水纪闻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猴格大人


怎么说呢,其实也没有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皇后怎么样,但在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所做所为简直是无情。

出身显赫,从小就能见到皇帝

赵匡胤的最后一任皇后是宋皇后,也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在,赵匡胤的第一任皇后是赵匡胤的发妻贺氏,在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的就去世了,等到赵匡胤登基之后追封为孝惠皇后。第二任皇后是孝明皇后王氏,在贺氏去世之后,赵匡胤娶了王氏为继室,关于王氏,历史评价也很高,“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当时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赵匡胤登基之后册封为皇后,这一位皇后十分孝顺,杜太后都称赞不已,在乾德元年十二月去世,年仅二十二岁。

皇帝之事没有小事,皇后之位也不能一直空置,在王皇后去世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开宝元年二月十七岁的宋氏被赵匡胤册封为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也是赵匡胤最后一任皇后,这一位宋皇后出身显赫。

宋皇后是河南洛阳人,赵匡胤也出生在洛阳,这也算是巧合吧,宋皇后的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她的母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这也不算,她弟弟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宋偓的母为后唐义宁公主。所以说这宋家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了。因此在《宋史·宋偓传》称宋家是“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宋皇后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能够自由出入宫廷,增长了不少见识,根据记载,她幼年的时候曾经随着母亲进宫虽然当时的皇帝不是刘知远的后人,而是郭威了,但是并不妨碍郭威对小宋皇后的喜爱,赐以冠帔,所以这一位是从小就能见到皇帝的女孩子。到了大宋乾德五年,她随母来贺长春节,见到了赵匡胤,老赵对她也十分喜爱,再次赐以冠帔。看到没有,在她还没有成为皇后的时候就能经常见到皇帝,而且皇帝还都喜欢她,简直是女子中的战斗机呀,此时丧偶的赵匡胤青睐她,那是有图,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果然再见到宋氏的第二年,赵匡胤册封她为皇后,当时赵匡胤已经四十二岁,而宋皇后才十七岁,十七岁已经母仪天下了。

其实宋皇后的年纪有点尴尬,因为赵匡胤实际上的长子,比她还要大上一岁,即使是赵德芳也仅仅比她小七岁,但是这并不妨碍赵匡胤和宋皇后之间的感情,《宋史·后妃传》)记载,赵匡胤夫妻两个的感情相当的好,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史称她每当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帝后堪称琴瑟和鸣。

遇到小叔子的无情对待

然而这种恩爱的生活只持续了八年,开宝九年十月十日也,赵匡胤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将赵德昭找来继位,可是来的却是皇弟赵光义,最后赵光义继承皇位,按照礼制,应该尊称宋皇后为太后,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尊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这本身就不合礼仪。

可是谁让此时的皇帝是赵光义呢,并且在第二年命宋皇后移居西宫,过了几年又让她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守寡十九年之久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此时赵光义做的事情真正让人看清楚他薄情的一面了,皇嫂去世身为皇帝也要服丧服的,他不但没有,也不让群臣临桑,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你不尊人家为太后就算了,先生去世了,你做的这是叫人事吗?

当时朝野议论纷纷,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这句话被赵光义听到了,直接将他贬到滁州任知州。

这还没有玩,宋皇后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第,权殡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直到两年后的至道三年正月,乃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至太宗的玄孙神宗时,方纔升祔太庙。不得不说光义做的太无情了,因此有人将宋皇后的遭遇和烛光斧影联系起来,说赵光义害死了他的赵匡胤,为的就是皇位。

其实本人私下觉得,赵光义这样对待嫂子,很有可能和当初赵匡胤驾崩,她让王继恩去找赵德昭继位有关系吧,无论怎么说,赵光义对他寡嫂确实无情呀。


天枫说


宋朝的天下,与其说是赵匡胤借周世宗柴荣早逝之机,从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手里夺取的,还不如说是赵匡胤和他的三弟赵光义、四弟赵廷美一起打下来的。

确实,无论是当年跟随后周太祖郭威冲锋陷阵,还是后来跟随世宗柴荣东征西伐,兄弟三人都在一起,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最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天下就是他们赵家的了,赵匡胤由此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正因为有了兄弟们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才有了他们赵家的天下,同时也是赵氏兄弟们的天下。所以,他们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才立下“金匮之盟”,要求赵匡胤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先传光义,再由光义传廷美,再由廷美传给匡胤的儿子们。正因为这样,赵光义继承兄长的皇位,继承得水到渠成、心安理得。

因而,我们不必怀疑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性,他是正正当当的,赵匡义当皇帝17年时间,有的是时间运作自己的儿子继位,但他没有,而是不断给弟弟赵光义加官进爵,任为开封府尹、平章事、中书令,又封晋王,这都是作为储君的表现,都是作继承人安排。而赵匡胤对自己的儿子,无论是赵德昭、赵德芳,都没有封王,即没作临终前的储君安排。

然而,得了天下最大好处的赵光义,在继承兄长的皇位以后,他当了21年皇帝,在这漫长的21年里,他不但没有按照母亲的临终安排去履行,反而为了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绞尽脑汁、阴招频出,先将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弟弟赵廷美贬到涪陵,抑郁而死,后又对两个侄儿下手,致使“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这种手段,极为毒辣阴损,在做人和德性上,比起他的兄长赵匡胤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还不止。

正因为这样的品性,赵光义在继承了哥哥的皇位后,对他的嫂子,自然更不会好到哪里去。赵匡胤去世时,他的皇后是宋氏,《宋史·后妃上》载:“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偓之长女也。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太祖崩,号开宝皇后。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

宋氏17岁被赵匡胤册立为皇后,赵匡胤去世,继位的赵光义封时年25岁的宋氏为“开宝皇后”,有生之年,赵光义对待这位皇嫂却十分不恭。表现之一是,赵光义继位第二年,便命宋氏移居西宫,数年后,又命她移居东宫,将先帝的皇后寝宫移来移去,在极讲礼仪的彼时,这是极不礼貌的;

表现之二是,至道元年(995),宋氏去世,赵光义既不为皇嫂成服,也不准群臣临丧,完全不符合宋氏作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这是极不尊重的;表现之三是,对于宋氏的下葬问题,赵光义坚持不准她与赵匡胤合葬,甚至两年没有下葬,而是“权殡普济佛舍”,直到三年后才下葬于永昌陵之北,但又不准她的神位供奉在太庙。

赵光义对皇嫂这一系列的表现和举动,是让人极不可理喻的,这只能证明一点,赵光义对这位皇嫂,曾经有过极大的成见,这种成见达到了视同仇人的程度,致使作为一代君主的赵光义,可以不顾礼仪,不顾德望,不顾群臣反对,不顾后世批评,而去疯狂地报复这个被赵匡胤孤独地留在这人世间的可怜的皇后。


帝国的脸谱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虽说宋皇后当时才24岁,即使她貌美如花,但只要赵光义不傻,他就不可能对宋皇后图谋不轨。赵光义本来就因得位不正而被诟病,再来个强占皇嫂,那不是名声扫地了吗?再加上宋皇后的家世很不以言,所以赵光义只能对皇嫂宋皇后冷处理,这也注定了宋皇后余生很凄凉。

宋皇后背景不一般

宋皇后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的长女,其生母更是后汉的永宁公主(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而宋偓的身世也很不一般,他是后唐庄宗的外孙,其生母则是后唐义宁公主。《宋史·宋偓传》便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因为身世优越,自幼就是初入宫廷、见多识广。宋皇后幼年时期曾随母觐见后周太祖郭威,郭威对其甚是喜爱,赐以冠帔。

孝明王皇后去世后,中宫悬空,于是在开宝元年(968年)二月,比赵匡胤小了足足25岁,年仅17岁的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

且不说宋氏先皇皇后的身份,就凭她的这份家世,就已经很有号召力了。

晚年凄凉

宋皇后入宫仅仅八年之后,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暴崩,皇帝赵光义继位,是为太宗。

赵光义继位之后,加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并于次年命其移居西宫(嫔妃所住的宫殿)。十年之后,即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其移居东宫。

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皇后去世,终年四十四岁,谥号“孝章皇后”。

然而就在宋皇后死后,太宗完全不顾及宋氏前朝皇后的身份,不仅自己不为皇嫂服丧,同样不让群臣为其服丧。

当时的翰林学士王禹偁就因为私下说了一句“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宋史·王禹偁传》),竟然就被定了个诽谤罪,就此贬去了滁州。

宋皇后的梓宫也被迁到了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的府邸,寄放在普济佛舍,不仅不与宋太祖赵匡胤合葬,就连神位都不放入太庙。

直到宋皇后去世后两年多,即至道三年(997年)正月,才将其葬在了太祖永昌陵之北,并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但神主却依然没有被放入太庙。直到宋太宗的玄孙宋神宗时期,宋皇后的神位这才得以进太庙。

根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当晚,宋皇后曾令内侍都知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意图立其为帝,但王继恩却跑去请来了赵光义,导致宋皇后的计划落空。因此后世史家如李贽等据此痛责太宗,认为太宗的薄情之举与宋后在“烛影斧声”当夜的行动有关。


香茗史馆


宋太祖是如何驾崩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大谜团,正史记载的讳莫如深,民间的流言纷纷,都给各路文人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然而无论是“太宗弑兄”说,还是“太祖病逝”说,虽然都各有众多的支持者,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无法令人完全信服。宋太祖是否善终固然可疑,但有一点却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当时只有25岁的宋皇后,命运却由此迎来大转折。



宋皇后身世显赫,其父宋偓是五代宋初的名将,一生历事四朝九帝,而其祖母(后唐庄宗女义宁公主)、母亲(后汉高祖女永宁公主)都产自皇家,这样优越的条件,使得宋氏从一出生便自带高贵气质。开宝元年(968年),宋氏被宋太祖纳为皇后,当时她才年仅17岁。宋皇后性情柔顺、知书好礼,在服侍太祖八年间,夫妻鹣鲽情深,然而随着夫君的猝然离世,一切都发生巨变。


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偓之长女也。母汉永宁公主。后幼时随母入见,周太祖赐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见,复赐冠帔...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据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的说法,宋太祖驾崩时,其弟赵光义(时为晋王)并不在身边,而宋皇后第一时间通知的对象,也并非赵光义,而是被其抚养长大的秦王赵德芳,言下之意,是想让他在先帝的灵前承继大统。然而,前往送信的大太监王继恩却以为,既然太祖生前已属意于晋王,便擅自改变线路,向赵光义报信。赵光义闻讯后,犹豫多时后,便随王继恩入宫。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见《涑水记闻》(注:当时皇宫并无王继隆此人,实为王继恩之误)。



当宋皇后看到入宫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大惊失色,但片刻的思虑之后,则是赶紧向小叔子口称万岁,并哀求他保全自己与赵德芳的性命,而赵光义也信誓旦旦地保证,将与宋皇后共享富贵(“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引文同上)。


这段记载虽然极为详实,但其真实性却大为可疑,因为宋太祖若生前有意传位给其弟,则宋皇后不能不知,况且此时赵光义手握大权、党羽满朝,一个弱女子怎敢擅作主张,更换“接班人”?况且,宋皇后在见到赵光义后,非但愕然失色,竟至于恐惧到哀告求生的程度,是否有难以言明的内幕?再加上太祖死得不明不白,不由得更加令人猜测,就算赵光义没有亲手害死兄长,但恐怕也是难脱干系。



这场风波过后,赵光义如愿以偿地登上皇位,时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登基后,对寡嫂异常的冷淡、刻薄,先是把她赶到西宫居住,11年后又将其迁至东宫,但无论在哪里,都形同幽禁。宋皇后在清冷孤寂的宫殿内度过了19年时间,最终于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享年才44岁。


宋皇后死后,有司为其上谥号为“孝章皇后”,然而宋太宗却既不为皇嫂成服,又不许群臣临丧,令宋皇后的丧礼在极为尴尬的情况下举办。不仅如此,宋太宗既不许宋皇后与太祖合葬,又禁止将其神主祔庙,更有甚者,竟将皇嫂的棺椁安置在普济佛舍,直到两年后(997年)才同意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直到宋神宗在位时,宋皇后的神主才得以祔庙,而此时距其薨逝已经超过70年。



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文史砖家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对待皇嫂宋皇后十分凉薄苛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生前生活待遇很一般。赵光义登基之后,先是把宋皇后迁到西宫居住,11年后又将其迁至东宫,住在哪里本身也就算了,没有权柄也可以理解,关键问题在于,赵光义在生活待遇上没有兑现自己所说的『共保富贵,无忧也』,不但没有『以天下养』,而且事实上等于把宋皇后打入冷宫,甚至可以说是形同幽禁。

第二、死后哀荣不符合礼制。宋皇后去世之后,赵光义拒绝为皇嫂服丧,亦不令群臣临丧,这完全不符合宋皇后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当时的翰林学士王禹偁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宾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赵光义听说以后,用讪谤的罪名把王禹偁贬出京城,出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同时,宋皇后梓宫被迁移到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妹)的宅邸,暂且停灵在普济佛舍。既没有与丈夫太祖皇帝合葬,神主亦没有升祔太庙,直到宋神宗时期,才进入太庙。宋皇后,既不与太祖合葬,亦不庙。至道三年(997)也就是宋太宗死的那一年,才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一直到了赵光义的玄孙宋神宗的时候,宋皇后的神主方才升祔太庙。

(京剧《贺后骂殿》其实与史实不符合,宋太祖的第一个妻子贺皇后在宋朝建立前就去世了)

『宋后之不成丧』是《宋史 太宗本纪》列出的宋太宗做的四件外惭清议的事情之一。


谈古论金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一个深夜,宋太祖赵匡胤叫来自己的弟弟喝酒,觥筹交错之间,太祖喝得很尽兴,然后美滋滋地睡觉去了。不料这一觉睡过去,竟然就此与世长辞。太祖第二天驾崩,弟弟赵光义第三天就登基,这便是后来的太宗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剧照

因为当时太祖死得蹊跷,况且太祖又是有子嗣的,所以赵光义这样上位名不正也言不顺,只不过占了先机且实力强大罢了。因此太宗不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更时刻照顾哥哥赵匡胤的子女,依旧给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过和历史上其他的野心家一样,赵光义虽不敢一下子就把太祖留下的班底换掉,但也一直在陆续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权力中枢。

▲今人仿建的宋皇宫

曾经在晋王府上任职过的官吏,陆续都被赵光义提拔,进京出任各类要职。至于太祖时期的一些文臣猛将,则先后被排挤到核心之外,要么做个不痛不痒的闲职,要么干脆被罢官。不过最让人震惊的是,太宗在登基之后不久,就把自己的皇嫂打发到了西宫——西宫乃是历朝历代妃嫔居住的地方,让前朝皇后住在这里,无疑是对她莫大的侮辱。但是如今赵光义毕竟大权在握,太祖的儿子尚且不能继位,孝章皇后宋氏作为一介女流就更没什么办法了,只好含泪忍受。然而她的麻烦,此时不过才刚刚开始。

▲宋朝皇后画像

太宗在位时期,曾两度对辽用兵,“杨家将”的家主杨业,就是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幸被俘身亡的。在宋辽大战中,宋军曾一度获胜,结果轻敌冒进,最后反被辽兵围困。当时宋军大乱,太宗和将士走散,最后靠坐着驴车侥幸逃出。逃离包围圈很久之后,赵光义才知道自己的将士还在坚守。由于众臣连续数日未能见到太宗皇帝,以为他已不幸丧命,所以正在商议从太祖之子中拥立一人继位。赵光义重回朝堂后,对相关人等进行了严厉惩罚,对侄子们也愈发忌惮。没过多久,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就先后死去,原因不明不白,其他余脉也都被陆续废黜皇族身份。

▲宋代大臣剧照

在满朝文武对此议论纷纷的时候,宋太宗却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皇嫂,随即便下令将她逐出开封。在这连番打击之下,宋氏最后郁郁而终。然而即便是她死后,太宗也没有放过她——皇嫂故去,他自己不穿孝衣,还不让百官吊唁。翰林学士王禹偁曾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结果被太宗以“讪谤”之名贬至滁州。对于宋太宗的这一做法,百官们看不懂,百姓们也看不懂,这也就难免令人对他生出许多看法。两年后,皇嫂终于得以下葬,规格却极其简陋。宋皇后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处,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

▲宋太宗剧照

对于这位太宗皇帝,后代史家一直褒贬各半。客观地讲,他以文武结合的方式结束了割据时代,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在其在位时期,推崇文化、任用贤士,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他急于上位,为巩固自己地位而采取的做法,却屡遭后人诟病。太祖一脉相继在不明不白中死去,让人们坚信,这个看起来英明的太宗皇帝,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野心家和阴谋家。

《宋史》


趣观历史


历史上的宋氏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出生于河南洛阳。据正史记载,宋皇后自小性格温柔,举止之间,婉约动人,十分端庄,嫁于赵匡胤之后,两人十分恩爱。那么在历史上,宋皇后在其丈夫赵匡胤离世之后,赵匡胤的兄弟赵光义即位成为君主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位24岁的皇后嫂子的呢?

根据《宋史》记载,宋皇后所在的宋氏家族为近代贵盛,一度鲜有其比。其中,宋皇后的父亲宋偓,他既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同时还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另外,宋皇后的生母为后汉永宁公主,所以说宋皇后可谓是家世显赫至极。

宋太祖赵匡胤继在第二位皇后(孝明皇后)病逝之后,他对于新皇后位置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时间直至过渡到开宝元年二月,赵匡胤将宋氏纳入皇宫之中,不久之后将其封为皇后。根据正史记载,宋氏在被赵匡胤封为皇后时,她年龄才不过十七岁。

反观宋太祖赵匡胤,在宋氏被封为皇后时,赵匡胤年龄已经是四十二岁,所以粗略计算下来,赵匡胤比宋皇后整整大了二十五岁,两人是真正的老夫少妻。两人虽有年龄差距,但是宋皇后一直将宋太祖赵匡胤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她入宫之后极得赵匡胤的宠爱,感情十分深厚,夫妻关系相处的也十分融洽。

宋皇后在一生之中,最为遗憾的是,她并没有机会为赵匡胤生下子嗣,她只得依靠太祖仅存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在这两人之中,宋皇后与年龄较小的二儿子赵德芳关系比较近,对他也更加偏爱,希望赵匡胤立其为新帝。

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宋皇后派遣内侍都知王继恩,立即前去通知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前来晋见。但是王继恩并没有听从宋皇后的安排,转头便将宋皇后出卖,王继恩私召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言称:“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召晋王赵光义入宫晋见。

晋王赵光义入宫之后,宋皇后自然十分吃惊,但是她当时作为一个即将失去庇护的年轻寡妇,对待此等局势也是无奈,她惊魂未定的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当时亦泪流满面地回答:“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成功登上帝位之后,宋皇后自然就成为赵光义名义上的皇嫂,他当时将宋皇后封为“开宝皇后”。

后来,时间直至过渡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命宋皇后移居西宫,然后,在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赵光义又将宋皇后移居至东宫之中。宋皇后在这之后的20年时间里,一直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生活在东宫里,虽身份高贵,但是日子却是过得相当凄凉,直到公元995年,年仅44岁的宋皇后,最终在深宫之中郁郁病逝。

宋皇后在深宫之中离世之后,赵光义并没有给她应有的体面,首先赵光义并没有为宋皇后这位皇嫂服丧,而且同时不允许朝中大臣前去吊唁,一旦发现有朝中大臣为其吊唁或求情,立刻就会受到赵光义的贬谪惩罚。

除此之外,赵光义并没有依制,将宋皇后和其夫宋太祖赵匡胤合葬,他首先将宋皇后的棺椁停放于长公主的府邸,而后迁移至寺庙之内。另外,赵光义对宋皇后最为过分的是,他不允许宋皇后的牌位进入太庙,只是安排吏部侍郎李至为其撰写祭文,然后,赵光义派人将宋皇后的牌位暂放在他处,直到后来的宋神宗归位,才将宋皇后迁入到太庙之中。


娜娜聊古今


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他在皇位上仅待了16年。公元976年冬天,赵匡胤突然死亡,这一年他才49岁。关于赵匡胤的死亡,至今都是一个谜案。按理说他正值壮年,就这样突然暴毙实在是可疑。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史学家坚持认为,赵匡胤的死亡,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亲手造成的,斧声烛影一事,至今都是一个未解的谜团。尤其是赵光义对待自己皇后嫂子的态度,更令人感到诧异。那么,这位皇帝究竟是如何对待他24岁的年轻寡嫂的呢?

赵匡胤画像

赵匡胤的第一任结发妻子贺氏,年仅30岁病逝,他登基以后,念其结发夫妻情深,将贺氏追封为孝惠皇后;第2任皇后王氏,因用药不当而死,年仅22岁。前文中提到的这位皇后嫂子,便是赵匡胤的第3位皇后宋氏。

宋氏出生于富贵之家,她自幼跟随母亲出入宫廷,年纪轻轻便见多识广。乾德五年,她又一次跟随母亲入宫,得到宋太祖青睐,年仅17便入宫为后。宋太祖去世之时,宋皇后仅有24岁。

宋太祖与宋皇后

根据《涑水纪闻》记载,宋皇后是第一个发现宋太祖去世的人。这位皇后从小长在深宫之中,她知道太祖驾崩的事不能轻易声张出去,便安排了太监去通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

宋皇后在太祖房间等待多时,等来的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她知道皇位落入赵光义之手已成定局,便对赵光义说了这样一句话:“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泣的回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那么赵光义实现他的承诺了吗?

赵光义

根据史料记载,赵光义根本没有兑现他的诺言,而且一直让宋皇后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赵光义继承皇位,因为他是太祖的亲兄弟,这就导致宋皇后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坐上皇太后之位,赵光义便封她一个徒有虚名的“开宝皇后”。

没过多久,他又将宋皇后的寝宫移到西宫,过了不久又移到东宫去。这来来回回折腾也就算了,在往后20年的时间里,宋皇后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冷清的生活在东宫之中,最后郁郁而终。

宋皇后

当宋皇后去世以后,按照宋朝礼仪制度应当以皇后规格置办丧事,赵光义要为皇后服丧,朝中大臣也得前往吊唁。令人惊讶的是,赵光义不仅没有按皇后旧礼举办丧事,他更不允许将宋皇后与太祖一同合葬,宋皇后的牌位更不能入家族太庙,而是暂放于长公主府邸。

朝中有位大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他便上书启奏皇帝,应当按照礼仪制度为皇后发丧。谁知赵光义一怒之下直接将此人贬官至滁州,此后朝中大臣对此事再无争论。赵光义在自己皇兄尸骨未寒之时,曾许下过保宋皇后母子富贵的诺言,显然并没有实现,相反,还有些薄情寡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