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去網上買保險和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對我來說有什麼區別?

破爛酥皮


一,如果你對保險產品比較熟悉,對保險知識瞭解的比較多,有一定金融和法律的基礎,那是可以在網上買保險的。但是,現在在網站上賣的保險品種相對比較少,可供選擇性比較窄。當然網上賣的保險的相對會便宜一點。但是,一定要注意要在正規的網站上買保險。現在在網絡上,包括微信當中發的一些購買保險的信息,多數是掛羊頭賣狗肉,包所以大家要認真甄別,不要上當。

二,如果不具備自主選擇保險產品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在線下找保險公司的人買保險。這裡面要注意,一是要選擇專業性比較強的業務人員購買,第二你仍然是對保險要有一些基礎知識。要根據你的需求來購買保險,而不是聽到保險公司的人說這個產品好你就去買。不管怎麼說,備一份保險非常重要。

三,如果你想買人身保險,可以考慮以下原則:第一,購買意外險。意外保險通常是保險金額很高,保費很低,槓桿率高。它的特點是不退還保險費的。第二,購買健康險。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呢,所以備一份分健康險非常重要。第三,在有財力的情況下才適當購買養老和理財險種。


笑連老夥子003


我來回答吧。


先舉個栗子:大家現在買家電是在網上買還是實體店買?我買家電一般是在實體店看好型號、價格再跟網上去對比,以為自己很精,但是商家更精:


一是很多網上的型號實體店根本沒有,因為廠家現在也分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兩種渠道型號、價格、做工都不同,讓你無從比較;


二是我們最關心的價格。好幾次我用實體店價格跟網上做比較,發現價格差異不大,甚至比網上還便宜。也不知道為啥?


實體商品如此,保險亦如此。

那麼,網上買保險跟找業務員買保險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互聯網金融是以後的大趨勢。看看這幾年慧擇網、金斧子、眾安等的快速崛起就可窺知一二,另外保險公司也開始佈局互聯網業務,傳統代理人隊伍萎縮的厲害。


第二,根據險種類別選擇購買渠道。我的觀點哈,百萬醫療、意外險、車險等比較簡單易懂的產品在網上買就行,方便划算;重疾險、年金等收益類產品線下必須瞭解清楚再購買。當然,這隻適用於現階段,誰知道互聯網以後會發展成啥樣啊。


第三,有一定保險知識是網購保險的前提。最基本的概念,如保額、保費、等待期、繳費年限、保障年限、猶豫期、投保規則等等都有所瞭解再下手。保險不是衣服、玩具,買錯了、不喜歡了直接扔掉。

最後,保險已成為現在人類生活中必需品,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購買自己都要儲備點保險知識,這樣才能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險。



回眸一笑百媚生,點個關注更年輕!


堅毅行者


在網上買保險和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實際是指保險投保的兩種渠道,即網銷渠道和代理人渠道,也泛指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這兩種投保渠道的主要區別有:

  1. 產品會有區隔。一般網銷渠道主要指的是在保險公司的官網或第三方網絡代銷渠道,如支付寶和微信等。由於保險專業性強,網銷渠道面對的又是眾多網絡用戶,為降低理解難度,一般網銷渠道設計開發的產品都以簡單標準化產品為主,如意外險、健康險和家財險、團體險等,費率相對便宜,基本都是消費型產品;而代理人渠道則以較為複雜的長期壽險、重疾險和分紅險等為主,費率相對要高一些,主打返還型產品。當然,現在大部分公司的代理人渠道也是可以銷售那些意外險和健康險的。也就是說,代理人渠道的產品方案會更全面一些。

  2. 服務會有差異。網銷渠道主要對接的是在線客服,大多數時候是機器人,要找人工客服不那麼容易,服務效率上可能會打折扣。代理人渠道則勝在能隨時響應、可以主動上門服務,代辦理賠保全等業務會比較省心省事。

不過,不管是網銷渠道還是代理人渠道,其銷售的產品都是合規的,對消費者來說,並無好壞之分,關鍵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合適的保險方案。隨著保險科技的發展,網銷渠道代表的線上渠道和代理人渠道代表的線下渠道有融合的趨勢,今後將更有利於消費者選擇到合適的保險產品。

獨孤求白先森


一、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介紹下保險的特點

(1)保險的特殊性

我們都知道,保險也是一種金融產品。是以人的健康或者生命為標的的特殊金融產品。由於保險呈現的形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形式,那麼對於合同本身是否能看懂,看明白,知道什麼情況下能獲得保障,什麼情況下不能獲得保障就是擺在我們個人面前的一個重大的問題。既然是合同,那麼肯定會用到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性詞語,對於我們普通人是否能正確解讀這些名詞,是否自己所理解的意思跟我們需求的意思一致,這就是擺在我們普通人面前最大的問題。

(2)對應的人群認知上的差異

保險原則上說,是人人都需要的產品。但是由於保險是看不見,摸不到,不能試用的金融產品,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會出現自己的認知跟產品保障的內容有相差甚遠的情況。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自主解讀保險合同的意思,或者輕易聽信他人口述,而沒有進行合同相應條款的比對和鑑別。這也是保險理賠糾紛中經常出現的情況。明明買的時候我們認為這種情況是可以獲得理賠,但實際發生的時候沒有理賠,並且保險公司會出具一些合同上的依據,導致自己感覺上當受騙,沒有獲得自己預期的結果。

二、在賣保險人那裡購買保險的好處

原則上,只要賣保險的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夠強

好處一:那麼他會幫你解讀保險條款內容,讓你更加明白這份保險的作用和保障範圍。

好處二:可以根據你的自身情況為你設置保障計劃,因為沒有一份保險是什麼都管的,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保險是採取多險種的組合方式呈現,那麼怎麼能夠獲得全面的保障,以免出現買了不能理賠的情況也是賣保險人的專業體現。

好處三:科學合理的配置保險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在不同人生階段不斷更正修改的過程,已達到在一定預算下一定時間內獲得最好的保障效果,所以一個瞭解並且不斷持續為你服務的賣保險的人才最清楚你的保險需求,知道你什麼階段應該買什麼樣的產品。

好處四:保全服務,理賠方面的協助。買保險最怕用到,用到最怕麻煩。這跟去醫院是一個道理,誰也不願意去醫院,可真有情況必須要去,但往往會措手不及,焦頭爛額的情況也有發生。如果出險有一個經驗豐富的人幫你處理相關的流程和手續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有好處自然也有劣勢

在賣保險的人那裡購買保險的劣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單一,強迫銷售

這個很好理解,你認識的人是平安公司的,自然他只能賣平安公司的產品。就算別家公司的產品在好,他也不會說人家東西的好,甚至可能故意做出惡意的評價。如果你買保險看中人的因素大,那麼很明顯你也不會選擇到性價比高的產品。

(2)線下公司的產品就是收智商稅

線下產品保障責任比較坑,加上受到各種成本的制約,人工、水電、場地、活動經費、培訓等等方面的因素,就導致了高價低配。如果沒有線上產品的對比,也就這麼賣了,因為沒有選擇。但是現在線上產品不斷豐富,不比較還好,一比較就感覺自己被收了智商稅。

(3)容易洩露個人隱私

這個只能說有這種情況,注重的就看看,不注重的就算了。賣保險最能打動人心的就是實際的理賠案例,所以很多賣保險的人都會跟有意向購買保險的客戶介紹,某某在我這買了什麼樣的保險,因為什麼病,賠了他多少錢之類的。所以這就導致很容易把客戶不願告訴別人的內容被他人知道。

四、那麼網上買保險都什麼好處呢

(1)首先第一個最重要的好處就是產品豐富,性價比高。保險從公司到產品,從策劃到銷售,全程都是由銀保監會監管,所以保險公司大跟小是沒用的,讓普通人低價高配享受性價比才是最重要的,那麼網上的產品自然就屬於這類。因為要競爭,因為成本低,所以自然價格會便宜很多。產品豐富,因為脫離了保險公司一家的束縛,只要有能力開發產品的都會搶奪線上渠道,所以你肯定能挑選到讓你滿意的產品。

(2)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注重隱私

投保流程簡單,方便,沒有別人的干預。自己就可以完成,你不說誰也不知道你買了什麼保險。

五、那麼網上買保險的弊端有什麼

最主要的就是看自己解讀合同的能力跟承擔自己選擇的責任。之前說過買保險很容易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導致最後結果跟自己當初的想法不一致。同時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那麼有些隱形的東西自己是否瞭解,理賠的話就需要自己或者家人來處理,這當中會不會出現一些問題。

總結,由此可見不同渠道適合的人群是不一樣的。我建議最好是兩方面結合,線下可以買個長期的保額不用太高,為的是有人能給你服務,給你專業性的意見。線上注重性價比,短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都很合適,因為保障內容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歧義;疾病險最好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投保,因為裡面涉及到的保障內容比較多,大部分的人很難短時間內掌握。

其次就是身體有些情況的人,這裡就不建議自己在網上選擇了,還是找下線專業賣保險的比較好,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跟麻煩。


康博士講保險


一、自己去網上買保險

現在自己買保險非常方便,支付寶、微信、各大保險銷售平臺等等,只要自己有買保險的想法,都可以去找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看看符合需要,就下單購買,簡單快捷。

雖然,保險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小,大家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保險信息,比如每個險種保什麼,有什麼作用,怎麼買划算,需要避開哪些坑等等;

但是,作為保險行業的外行,想要自己買保險,那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和學習,畢竟買保險也是家裡的一件大事,每年都需要交錢,不是簡簡單單的買上保險就萬事大吉了。

就算是有時間和精力,學習了很多怎麼買保險的知識,自己做了很好的保險方案,都是性價比較高的保險產品,但是,你還需要學習如何申請理賠,報案時注意什麼,就醫時注意什麼,什麼該講什麼不該講,理賠流程是怎麼樣的,如果保險公司拒賠怎麼辦,如何判斷拒賠是否合理,怎麼與保險公司交涉,怎麼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買保險真不是買了就萬事大吉,買對保險,只是保障的開始,用到時能夠順利得到理賠也很關鍵!

二、找賣保險的買

1、找保險代理人買保險

代理人就是傳統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比如×安的代理人,就是賣×安的保險產品,別的保險公司的產品不能賣,有什麼保險產品就買什麼,沒得選擇,而且,前段時間馬總自己也講明,以前的保險產品都是從公司角度出發,沒有從客戶角度出發,聽完,我也是非常贊同這個說法。

找代理人買保險,想要買到自己想要的,你需要找很多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這樣,你才能知道哪個保險更好,更適合自己,但是這樣真心挺累的。

再一個就是,買好保險了,要申請理賠,順利得到理賠還好,如果出現上文所說的,保險公司不賠,你找代理人幫忙問問看,他也沒辦法幫你,因為,他總不能和自己的老闆(保險公司)去較真,來維護你的合法權益,你只能自己來解決。

2、找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保險經紀人,簡單來講就是第三方,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代表客戶的利益,幫助客戶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

保險經紀人,可以銷售市面上大部分的保險產品,根據客戶的保險需求,在眾多的保險產品中,幫助客戶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優中選優,並制定詳細的保險方案。

保險經紀人還可以幫助身體狀況有異常的客戶(買保險健康告知是道坎),進行多家投保,因為不同的保險公司,對於同一種疾病的核保尺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核保結果,投保時選擇核保結果最好的進行投保。

買對保險是一方面,能夠順利得到理賠也非常重要,保險經紀人不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如果保險公司不履行保障義務,發生不合理的拒賠,保險經紀人可以幫客戶維權,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

再就是諸如很多的注意事項,會提前跟客戶講明白,對於保險經紀人來講,買保險只是服務的開始。

保險經紀人,可以提供投保前諮詢、結合詳細情況選定適合的方案、協助投保、保全、代辦理賠、保單整理、保單檢視等一站式服務,真正做到省時、省力、省錢、省心。
囉嗦了挺多了,碼了不少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購買保險的方式。

買保險從來都是不是某個人的事,都是一個家庭的事,家庭中的任何一個人發生風險,對家庭裡的所有人都有影響。

願大家都買對保險,有保險的保障,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光輝說險


我自己去網上買保險和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對我來說有什麼區別?

一、網上買保險是未來趨勢

以後買保險就像淘寶上買連衣裙和男襯衫一樣方便,淘寶裡面搜索:保險,就會跟連衣裙一樣,出現成千上萬的產品,包括各種專賣店、專營店、旗艦店,一定也會有直播賣保險。但是現在網上可以買的保險產品少之又少。

二、網上買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首先一定要買保險公司的正宗保險產品,不要去買一些偽保險產品,一些互助產品、一些所謂慈善產品,他們沒有保險的剛性兌付功能,也不受國家監管。

第二、保險產品是特殊產品,他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買的就是一份契約,說白了就是條款,那幾頁字,所以看懂條款是關鍵,如果看不懂條款,很容易稀裡糊塗買了保險。

第三、保險是個性化產品,是根據個人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出發的,應該是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所以必須從家庭整體規劃,而不是簡單網上買一個爆款產品而已。

三、網上保險產品和通過代理人經紀人購買的產品有沒有區別?

1、只要是保險公司的產品,不是偽保險,那麼本質上都是保險公司的客戶,對於合同的履行是一樣的,只是網購商品少了日常服務人員。

2、網上保險產品可選餘地比較少,真正好的產品,全部在線下渠道,網絡保險才剛剛興起,就像淘寶剛剛興起一樣,都是一些便宜貨,低端貨,沒有性價比,產品也比較單一。

3、網絡產品的核保是一個大的問題,往往很多人不太在意這些問題,沒有如實告知,那麼造成很多日後理賠的糾紛,保險行業剛剛樹立起來的稍微好一點的形象,可能會被網絡保險重新打回到“保險是騙人的”尷尬境地。


大強聊保障


我覺得區別主要有幾個方面。

自己買缺少整體規劃

自己在網上買,通常是想到了某方面就買一個,時間久了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買了多少保險。

我有個同學就是這樣,他們一家四口人的保險,有不少都是她自己在網上買的。不過,她還比較細心,自己拿了個小本把買的保險都記錄了下來。

雖然如此,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她經常還是會苦惱於總感覺差點什麼保險,有時候又搞不清楚保險扣費的賬戶,什麼時候扣費。總之就是有些混亂。

這就是缺少整體保險規劃的結果。

其實,現在網絡平臺的保險價格,並沒有比從業務員那裡買便宜,找銷售人員整體規劃一下會更符合需求。

缺少服務人員

自己在網上買的保險,肯定各種都得靠自己。簡單的服務其實也沒什麼,但是試想一下,如果自己生病了,我並在床的時候,哪還有那麼多精力去辦保險理賠。但是治病需要錢,尤其是那些提前給付或者醫療墊付的保險,有人在你生病的時候幫助你搞定,是非常有意義的。

還有,有些人買了保險是不會都告訴家裡人的,這樣的潛在風險就是萬一出事,人沒了,都沒人知道你買了保險。也有可能時間太久,家人根本都忘記有保險這回事。那麼有一個業務人員瞭解情況,是你們獲得理賠的重要保障。

精力耗費

一般人其實是缺乏保險知識的,要了解清楚保險條款,可能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而且即便這樣,可能仍然很難達到期望的效果。

還不如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辦。合理的社會分工是有必要的。


老萌有個存錢罐


區別主要在於兩點:

1.買的保險產品是否正確。

一個完善的保障計劃一定是一套組合,如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 ,如果沒有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規劃,一般人靠自己很難配置出完善的保障方案;

2.理賠服務是否可以做好。

保險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如衣服、手機等,買保險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真的發生風險事故,是需要找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的,理賠是十分專業的一件工作。在線下找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購買,出現理賠可以獲得代理人的全流程服務,而在線上購買,發生理賠很多工作需要自己去做,未必能做好。



李照彬


先說結論:很難靠譜

但是也有勝利的機會。

分兩種情況:

一、自己學術不精,買錯了險種,而自己並不知道,等到用上的時候悔之晚矣。

比如需要買醫療險,卻買了壽險,需要買終身重疾險,卻買成了一年期的重疾險,後續續費的時候沒注意續,連一年期重疾險都泡湯了。

這裡放一張保險的分類圖,如果你能看懂,說明你已經有了基本的基礎。

如果看不懂,那從不懂到懂的路上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這個時間成本就看你覺得划算不划算了。

當然,有些機智的小夥伴說:我可以找專業人士諮詢,把配置建議和產品名字問出來後我直接買就行了,這裡誇獎一句,這是個聰明的辦法,那麼就請直接跨入第二種情況👇

二、自己天資聰穎,通過舉一反三已經領略到了配置思路(或者找到熟人指點了怎麼買),買到了適合自己的險種,這時候是不是皆大歡喜了?

當然不是,保險的成交只是開始。從成交到理賠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期間涉及到產品更替,產品停售,產品交費,產品檢視。

舉兩個例子:

  • 1.你買的一年期醫療險如果停售了,到期之後交不上費你才知道。如果不及時購買替代產品,是不是相當於這一塊的保障空白?
  • 2.你過去買的產品市場種類單一,競爭力不強,但是過了幾年,市場上新出了一個價格優惠,保障更廣的產品,如果替換你原有產品的話,整體預算可以節約30%,但是很有可能你並不知道這件事,而且即便知道,也有可能替換流程出現失誤,導致產品銜接不住(等待期問題),出現新的風險。

如果以上問題你通通都不Care,畢竟你是有全面保障的人了,是不是不關心這些也沒關係?

當然不是,保險最終用的時候,你會發現,理賠是個技術活:

到理賠的時候會出現兩種情況

  • 1.流程很順利,資料一交,理賠到賬,病因清晰,診斷明確,皆大歡喜
  • 2.理賠流程很不順利,首先資料方面反覆問客服,好不容易湊齊,結果診斷證明上的結論不符合合同裡疾病定義,去問醫生,發現聽不懂。想讓醫生按照重疾條款寫診斷證明,發現是不可能的。後來終於發現,這事兒協商不成,只有通過訴訟,結果訴訟是訴訟了,保險公司拖字訣,把自己拖的沒脾氣。

我上述說的情況是挺倒黴,但也挺常見的情況。因為我們作為客戶,感覺賣保險不過是個嘴巴活,理賠的時候幫你跑個腿、傳個話,起不到啥作用,而保險公司也都是受銀保監會監管的,不敢亂來。

但其實,賣保險的平臺和賣保險的人都很重要。

先說賣保險的平臺,如果這個平臺具有一定的與保險公司合作的經驗,出現理賠糾紛的是可以與保險公司充分溝通,幫助客戶解決一些複雜情況,那麼這個平臺是靠譜的,反之亦然。

再說賣保險的人,涉及到理賠的時候,如果這個經紀人具有一定的經驗和條款知識,會幫你躲過很多“坑”。

比如:急性心肌梗塞條款裡第一條就是“有明顯的胸痛”症狀——這一條有些醫生並不會寫進診斷證明——如果他沒問的話。這一條只需要你向醫生說“胸疼”就能提醒大夫寫進去。

但是有可能你的重疾理賠就差這一條,所以有經驗的經紀人會提醒你與醫生溝通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再比如,申請理賠的時候,申請了某個疾病,被拒賠,但是這個病症與另一條疾病定義相符合,可以申請複議,從而獲取理賠。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靠譜的經紀人和平臺,誰為你操心呢?

但其實,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就業。在普遍的保險經紀人群體裡,除了能在購買前提供中肯、客觀的投保建議外,售後的理賠往往是重中之重。雖然大部分理賠都沒太大的糾紛,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理賠存在各種各樣的技術性缺陷,只需要找個靠譜的經紀人,就可以儘量避坑。

總結一下:

如果自己買,當然可以。

如果找靠譜的人和平臺購買,能得到的,除了準確的保障之外,還有長期的產品檢視、替換建議、理賠服務、甚至糾紛處理。

而這些,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往往力不從心。所以建議還是看清自己想要什麼,再決定怎麼購買吧。

(手機碼字不容易,希望能幫到你,也歡迎交流探討)


保貳代l淼淼爸


網上自己買嗎?

最好還是找個人幫你分析一下你的需求,找一下適合你的產品。當然如果你對保險產品很瞭解,你就可以自己買。

如果你對產品不瞭解,那你可能花了錢,買不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其實保險產品還是需要一定專業性的,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健康告知,這是買保險前必須要明白的。還有就是職業問題。保額的確定,險種的確定。

也有一些人身體上有些小毛病,這時候最好不要網上買,一般都會線下購買,因為網上核保可能不會通過,線下核保通過的概率大一些。

說自己在網上買保險也有好處,網上現在也有很多大V推薦熱門的保險產品,自己只要跟著買就行了,不需要了解太多,這也是優勢,因為網絡讓信息流動更方便,打破原有的溝通壁壘,信息差,從網上可以找到保險產品測評,自己研究,直接在網上購買。

網上產品一般都是網紅產品,性價比高,受人熱捧。

主要的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是健康問題,身體有些小毛病不如實告知,這樣後期理賠有很多問題,並且很多網上保險額度都是比較低的,額度高的一般還是線下的。二是,後期理賠服務,網上產品理賠也走網上,有可能溝通不到位理賠差強人意

所以,在網上買保險有利有弊。

網上買保險性價比高,方便。但也可能沒買到適合自己配置!

線下也有線下的好處,保險畢竟是幾十年的事情,還是找個專業人士比較好,保險畢竟也講究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