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作为宋江的小弟,没头脑的李逵为何从来不敢在武松面前放肆?

S和M是神马


李逵是一个残忍,粗暴,嗜杀的主,他总给人一种呆头呆脑,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这让很多人认为,李逵就应该是目中无人,谁都不服的人,他就应该谁都敢去招惹,什么事儿都敢去做。其实,这是不对的。尤其是武松,武艺高强,声名远播,江湖上著名的几场恶仗都是他主打的。李逵就更不敢惹了。


首先,我们来看李逵做过哪些欺负人的事儿。

在江州牢城向犯人索要贿赂,不给钱就挨打。对酒店小二和卖唱女脾气暴躁,非打即骂。在赌场赖账抢钱,打伤多人。江边抢鱼打人。救宋江时滥杀无辜百姓。杀小衙内等等许多事件。这些都是李逵恃强凌弱的证据。

那么,李逵面对实力比他强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在江中被张顺暴揍,差点没淹死,从此再也不敢在张顺面前嚣张。杀小衙内被朱仝追杀,躲在柴进庄上不敢回梁山。燕青,焦挺把他摔了个够,从此再也不敢装了。打方腊时候中了埋伏,属下伤亡殆尽,他吓得哭着逃走。这就是李逵在强过他的人面前的怂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李逵虽然智商不高,好像没头脑的样子,但是他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也是会不由自主的认怂的。

下面再来说武松。

武松醉酒后,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从此名扬天下。之后,武松便开启了他光辉的一生。

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刺配恩州智斗母夜叉,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这么多赫赫有名的战绩,使得武松的威名传遍整个江湖。我们可以看到,武松有仇必报,得罪武松的人,全都被他杀死了,无一例外。李逵想要惹武松,首先得考虑是不是想和武松火并,不死不休的那种。

武松的一双铁拳专打强者,鸳鸯腿玉环步只踢恶人。纵观整个梁山,在拳脚方面可以胜过武松的几乎没有。而且,武松的求生意志特别强,他总能绝处逢生,反败为胜。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是无规则的以命相搏,武松将是站到最后的那个人。李逵的三脚猫功夫,根本不是武松的对手。

还有一点很重要,李逵是宋江最忠心的小弟,他简直就把宋江当成了心中的神。武松不是,武松最初感激宋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但是,他只是把宋江当大哥,绝没有到盲目崇拜的地步。

而且,宋江对实力强大的好汉,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绝对不会有以权压人的情况,更不会为李逵撑腰,让他去挑衅武二郎。

总之,最关键的还是武松武功高强,有仇必报,李逵打不过他,也不敢惹他。而且,宋江对武松一直客客气气,不会为了李逵去得罪他。李逵也不是个傻子,就更不会再他面前放肆了。


酒瓶里的烟头


李逵虽然喜欢杀人,行事鲁莽,但也绝不是不管不顾的傻子。

实际上李逵上了梁山以后,虽然杀人无数,但在梁山内部,就没怎么放肆过,为啥呢,因为他在上梁山之前,就挨过教训。

首先来说,李逵曾经是个小牢子,是戴宗的手下,一个戴宗就可以制住他。不过李逵没啥钱财,又好个赌博,所以日子过的很苦。他听说有个人叫及时雨宋江,最爱四处撒钱,对他崇拜的不得了,一心想见他。后来见了宋江,果然是名不虚传,一见面就给他钱,把他高兴的当即就要表现。宋江想吃鱼,他就赶忙去找新鲜鱼,因此跟鱼牙主人张顺发生了冲突。开始他仗着身高力大,揍了张顺一顿,可是一到水里,他就完蛋了,被张顺好一顿折腾,差点直接死掉。从此以后,李逵对识水的好汉都要另眼相看。

看看李逵上梁山以后,他混的咋样呢,说实话不咋样。因为他脾气不好,喜欢吃酒,喝醉了就误事,所以一起外出执行任务,大家都不愿意跟他一起。不过李逵作妖也是看人的,一般也就朱贵那种本领不高,地位不高的人物才会畏惧他。像天罡里的人物,排名最靠后的燕青相扑可以控制他,还有他的近邻穆弘曾经一把抓住他拎走,他啥话都不敢说他。也就是说,整个天罡里的人物,他实际上一个都惹不起。就连地煞里的焦挺都可以把他摔得七荤八素,这样的李逵,他敢放肆吗。

至于武松,那就不需要多言了,那可是上上人物,武松在上梁山之前,杀了许多硬茬子,而且由于遇到了接连遭受希望破灭的打击,武松整个人都变得十分冷酷。这样的武松,平日里不声不响,从来不会去妨碍别人,大家也都知道他杀虎的威名,没人敢去主动招惹他。李逵只要有酒喝有肉吃,没事再下山杀杀人就会很快活,何苦要去招惹武松呢。不要说武松,就是那天罡里的人物,什么林冲关胜鲁智深等等,李逵都不会去招惹,李逵是喜欢打人杀人,他可不喜欢挨揍。

本来呢,大家都不喜欢李逵,甚至在李逵母亲被老虎吃掉以后都不同情他。可是大家都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心腹,都给他几分薄面。但是后来一次李逵下山,听到一个刘老太公的女儿被宋江强行掳走,登时暴跳如雷。为何呢,原来李逵不知道为什么,最见不得宋江有女人,之前宋江收扈三娘做义妹,李逵以为宋江要娶扈三娘,直接杀了扈三娘全家,杀了以后还对宋江冷嘲热讽,再后来宋江为了招安去见李师师,李逵更是愤愤不平。这下宋江直接抢女人了,李逵如何不气急败坏,直接冲上梁山对宋江破口大骂。要说宋江那人纵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不好女色,所以这明显不可能。调查下来,才发现有人以宋江名义强抢民女。李逵知道以后懊恼不已,但又不知道怎么办,还是燕青给他出了个主意,来了一个负荆请罪,这事总算遮过去了。但是从这以后,大家对李逵愈发瞧不上了,本来还以为你是宋江红人,结果你把自己主人都得罪了,谁还在意你呢。

就这样,李逵是越混越差,虽然他神经大条,也能察觉到自己在山上的处境。好在有一个人对他没有表示恶意,那就是燕青。燕青是一等一精明之人,对谁都不会得罪,上次宋江之事他还出言提点李逵,对于少有不嫌弃自己的燕青,李逵还是珍惜的。后来燕青下山要跟任原比相扑,李逵看在山上待着没意思,便巴巴的跟着燕青下山了,这里未免没有讨好之意,毕竟他可不想在梁山上除了宋江以外,再无可交之人。从这些举动看得出来,李逵并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他平日里再造作,他也是知道轻重好赖的。



至于说李衮项充二人,他俩虽然行动跟李逵在一起,但是是做李逵的防护肉盾,他俩不怨恨李逵就不错了,还会喜欢他?所以李逵在梁山上的处境十分尴尬,这时候他绝不会去招惹武松的。如果真的招惹到了武松,他不仅会挨揍,还会被梁山兄弟耻笑,没人会同情他。这样的蠢事,除非真的傻了,否则没人会干。


一览众河小


因为武松自带气场!武松自从飞云浦杀了几个杀手后整个人就变了,在他眼里就只有活人跟死人的区别。虽然李逵也爱杀人,可是杀人这种事也得分等级,当恶人碰到比他更恶的人的时候气场就会矮一节。

武松拉开李逵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名气大,这个人赤手空拳打过虎,整个梁山乃至整个人类史上也没有人办到。李逵虽然也杀过老虎,但是那是拿刀,杀的也是母虎跟幼虎。这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

一个是身高,武松身高八尺有余,按着宋朝24厘米一尺的长度计算,武松身高1.92~2米左右;李逵身高7尺,折算身高不到1米7,这一米七的看到两米的首先就觉得矮一节。

其次是力气,李逵他就是个打浑架出身的人,最自信的地方就是力气大,他跟人打架就是因为别人架不住他力气大。但是呢,武松也是长于力的,比如在打蒋门神以前,把一块7~8百斤的石头扔到10几米高下来还能稳稳接住。整个水浒里可能也就鲁智深可以跟他比力气,李逵会被他比得没脾气的。

第三是武功,李逵实际上武功并不好!但是武松除了力气大,他的武功还是实打实练出来的,飞天蜈蚣那种专业级别的杀手,在碰到武松的时候仍然被武松给干掉了。

所以呢,李逵在武松面前是属于要块头不如武松大;要力气不如武松大;比武艺也不如武松好;比名气也差了一大截,这就是典型的完虐。


优己


宋江填写了“满江红”,让乐和演唱。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这可是老大的主张遭遇小弟的公开反对。看宋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旁人的态度是: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

可以看出这里宋江是很恼火的,但李逵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杀李逵是断断不可能下手的。所以杀李逵此话,与其说真要吓唬李逵不如说是要唬住武松。但直面斥责武松,显然宋江心有忌惮。

武松当初是他第一个在宋江面前提出招安,而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原因也简单

武松李逵跳出来反对招安,宋江大骂李逵,但没敢指责武松。

宋江对武松的态度是:“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旁人的态度: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鲁智深和武松是坚决站在一个立场的。李逵虽然是宋江的嫡系,但宋江却一直只是拿他当把刀,能砍人时,拿出来使,不用的时候,就丢一边。就算是李逵死了娘,回到梁山,众人并没有太多表示同情,反而哈哈大笑。可想而知李逵在众人的心目中有多少份量。李逵再愚蠢也不至于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武松是个连他老大说话,都要掂量掂量,想想之后,才敢说话的,而且一开口,先叫“兄弟”,先稳住武松,表明立场(我和你是兄弟)才敢接着说下面的观点。可想而知,武松的脾气可不是好惹的。

加上武松的打虎,飞云浦,鸳鸯楼的事迹,可是江湖传颂的事。李逵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穆弘一把拎住李逵,拖了就走,李逵不也没敢反抗么?有些人就是这样,天生的老大气质。李逵怕的就是这类人,反观朱仝要揍李逵,李逵就敢反抗。

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李逵是恶人,武松是杀神。李逵再恶,那也是不敢招惹武松的,除非他脑袋不想要了。


阿坚大叔


所有读者居然都清一色的认为李逵不在武松面前放肆是因为刚不过武松,这么说倒也有可能,但在逻辑文史姨的认知里,李逵之所以和武松没有产生相关联的重要剧情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李逵在梁山本就聒噪,武松则相对沉默;二是李逵压根和武松不熟,嘴上再怎么称兄道弟,二人也没有感情基础,施公自然不必让“天人”去和“恶棍”较真。

从另一方面讲,李逵未必服武松,李逵虽无脑且残暴,但他也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的,要知道李逵连亲哥哥李达都不放在眼里,却在江州能被戴宗管的服服贴贴的,这就让人觉得很尴尬了。李达是一心让其行善,而戴宗却是借钱让李逵赌博并且让李逵学习他如何刁难犯人。所以想让李逵服气,一是这个人必须和其臭味相投,二是他身上真的有值得李逵佩服的点。

显然,武松两点都不具备。武松是比李逵能打,但李逵连卢老二都不放在眼里,怎会服武松。宋江战斗力一般,可其口碑贼好,二人在江州又结下了生死情,这样一来,围绕在宋江身边的吴用、花荣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李逵愿意结交的对象。接着,与李逵形象相似或者与其组成一个团体的人也会得到李逵的欣赏,那么鲍旭、项充、李衮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然后徒手摔过李逵的焦挺、燕青自然与李逵也有了羁绊,更何况燕青和在招安期间被安排与李逵一同行动,二人在路途中也少不了欢声笑语。

所以,李逵并不是怕武松,其实压根就不想和不熟的人产生联系罢了。



逻辑文史游


李逵莽人,但不是傻子

梁山泊上有三个“打虎将”,一个是李忠,这个是冒牌货,顶多长的样子雄壮,嘴巴会吹、会扯场子舞弄几招哄外行的把式,把自己搞的像个能上山打虎的猛人——有点儿像是古代的太极雷,只不过那时又没得央视,他莫机会去表演雀不飞和劈西瓜,所以只扎实骗了个开初没见过多少世面的乡村耿直小伙儿史进。另两个是武松、李逵,一个赤手毙虎,一个刀劈四虎。


所以论胆气,李逵是不输武松的,但真正论起武功来,李逵就是渣渣菜了。

武松神力,又是练过的,你看打蒋门神——玉环步、鸳鸯脚,光听名字就觉得好波俏,一套武松醉拳流传至今。李逵呢,标准动作大多是:赤条条手摄两把板斧,不分皂白排头砍去,就没见他有啥像样的招式,估计他就属于“一力降十会”那种莽大汉儿打法,天不怕地不怕又经常和人厮打积累的格斗经验。

所以从武力值上武松大概要甩他好几条街哟。


再者逵哥虽号称天地不怕,但他还是有几个人怕的。宋江是带他吃带他喝带他过好日子的老大,这没说的;戴宗曾经是他上司 + 老大,习惯之下也是不得不伏低的;他在罗真人手里吃过大大亏,所以对罗的博士后研究生公孙胜也不得不服,未必公孙博士不会罗教授那几下嗦?还有两个:摔跤高手焦挺、燕青,他在这两个手里也是活鲜鲜吃过亏的,也不敢招惹这是无疑。


至于武松面前,他之所以“不敢放肆”,首先他会权衡搞得赢搞不赢,这方面他倒耿直。好比当初被焦挺一拳打个屁股墩儿、一脚踢个仰八叉,他也晓得示弱一声“赢你不得!”然后爬起来就跑,并没有继续死要面子耍横、硬拿鸡蛋往石头上砸——这就说明他莽是莽,相关场合也是会动动脑子的。其次,最最关键的是,他和武松几乎就没有矛盾/交集,即使他鼓起一万个铁牛胆也莫得机会嘛——所以这个题目出的,给人有点儿唯恐天下不乱的感觉。

为啥要没事找事、挑起好汉斗好汉呢,唵?

依我看头条该给出题者——罚款!


林武师de文散打


先亮出我的观点:李逵在武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李逵的本事比武松差得太远了,李逵并不是没头脑,恰恰是很识趣的人,他知道武松这种狠角色千万惹不得!

第一,李逵的武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李逵的武艺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呢?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李逵的武艺和武松、鲁智深、林冲这样几个高手相比,那是不值一提,压根不是这几个高手的对手,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倘若在武松手下,估计李逵会比蒋门神更惨,一招就可以把李逵打趴下,打得他跪地求饶;但李逵毕竟也是身子粗壮的“铁牛”,长得筋强体健,肌肉结实,浑身上下也有一些蛮力,寻常汉子,十来个也不是他的对手。如果李逵手握两把板斧,则更加如虎添翼,杀伤力陡然升级。我们看看李逵那些血淋淋的战绩,大多都是在他手持两把板斧的情况下,只要他手持两把板斧,基本上就是一个杀人恶魔,见人看人,见佛杀佛。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武松这样的高手才可以制得住李逵。

第二,李逵的特点就是欺软怕硬、欺弱怕强。

李逵这个人往往容易给人一种“好汉”的错觉,实际上,他根本配不上“好汉”这个称谓。不信,我们可以具体看看李逵逞威风的一些具体例子:李逵在江州刚刚登场,得了宋江给他的十两银子后,就迫不及待跑去赌钱,很快就把十两银子输得精光,他就耍赖,抢夺别人的银子,十来个赌徒就和他动手,但都被李逵打得东倒西歪的;还有一次很威风,李逵在柴进庄上,跟着柴进去高唐州柴进叔叔家,眼见高唐州知府高廉小舅子殷天锡欺负柴进,躲在暗处的李逵再也忍耐不住,蹿出来揪住殷天锡一顿胖揍,殷天锡被活活打死,他的跟班给李逵打得作鸟兽散。李逵最让人鄙夷的是把扈三娘一家老小砍死,这最能体现李逵的特点欺软怕硬、欺弱怕强。被焦挺和燕青摔过七荤八素的,再也不敢惹焦挺和燕青。

第三,李逵知道武松是厉害的狠角色。

李逵上梁山比武松要早,李逵曾经杀死四只老虎,武松打死一只老虎;李逵以残忍嗜杀而闻名,武松以打虎英雄的名号震慑江湖。但李逵知道自己在武松面前,啥都算不上,他听过武松的有关故事,知道武松是一个很不好惹的狠角色。李逵手持朴刀和腰刀杀死四只猛虎,但武松却在酒醉之后,只凭自己赤手空拳就把一只猛虎活活给打死了;武松为了给哥哥武大郎报仇,能够不走寻常路,先把潘金莲和恶霸西门庆给杀死,要知道西门庆那也是有名的练家子,使得好枪棒、好拳脚;武松为给施恩出头,把张团练的打手蒋门神一个照面就打趴在地,被武松打得求饶,以蒋门神的武功和块头,三个李逵也不是对手;尤其是武松血洗鸳鸯楼,更让人知道武松惹不得,一旦惹毛了他,那就会招来灭顶之灾的。

第四,李逵并不是没头脑,他很识趣,知道什么人惹不得。

李逵并不是真的莽汉,他很识趣,在他心里,很清楚谁可以欺负,谁千万惹不得。李逵所有杀人的事,前提是有宋江的庇佑或是宋江的授意:比如在江州法场,那是李逵知道最该显本事的时候,所以,李逵毫不犹豫、毫不节制,抡起两把板斧,见人就砍、见人就杀,杀得昏天黑地,杀得六亲不认,连自己人也砍。因为在这个时刻,他越是玩命,就越是让宋江看到他的忠心;后来为了执行宋江的密令,要把朱仝赚上梁山,故意趁着朱仝不注意,把四岁的小衙内抱走,用利斧把小衙内的脑袋劈成了两半。李逵初始不知焦挺和燕青的厉害,等到被他们俩先后摔过一顿,摔得七荤八素的,知道焦挺和燕青千万惹不得。焦挺、燕青和武松比起来,又是不值一提的了,李逵知道,焦挺和燕青都惹不得,更何况武松!


乔鞅


李逵没事儿去招惹武松干嘛啊!这不是自讨没趣就是捋虎须的行为,后果很严重!

李逵表面上看似没头脑,就是个野蛮粗暴,混不吝的莽撞人,其实他心里有自己小九九。



什么人可以惹;哪些人可以欺负;对着谁可以撒娇卖萌;什么时机场合可以干什么事;把事情做到何种程度,反之亦然。

这些他都门清着呢!

他可以不听招呼把扈家庄灭门;可以不问青红皂白砍死准备入伙的韩伯龙;可以在“菊花大会”上掀翻桌子大声嚷嚷“招甚鸟安”,公开怼宋江;甚至从房梁上跳下来扯了诏书,作势去打钦差陈太尉。但是,他不会真的把陈太尉或者被捉的高俅给杀了,因为他清楚自己能做的底线在哪儿。

这可以看作他粗中有细,同时也可以看成表面粗鲁的他,其实还有一丝小小的狡狯与城府。

武松是个什么人不用过多介绍(这语气就像《征服》中刘华强与宋老虎第一次面谈时的情形),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长江以北地区第一狠人,一言不合就开干,而且出手狠辣决绝。

这些大家都清楚,李逵肯定也心知肚明。

上梁山前,武松和李逵一个在二龙山做头领,一个在江州做小牢子,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交际。

李逵想惹也惹不到。

武松上梁山入伙后,基本担任了梁山第一酷哥的角色,很少说话,也很少与不相干的人交往,但关键时刻往往语出惊人——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怼宋江招安的人就是他。

李逵知道,这样的人自己惹不起,最好的做法就是乖乖地离他远点。

如果真的把李逵看作“没头脑”,那武松就是“不高兴”,“没头脑”再犯浑也不敢对“不高兴”放肆,因为“不高兴”不惯他毛病。


田获三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水浒传》中李逵与武松虽然同为梁山好汉,但俩人似乎并没有多少交集,唯一的交集是俩人都打死过老虎,不过李逵打虎的影响力和轰动效果比起武松打虎来差得太远。梁山一百单八将脾气性格迥异,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这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李逵比较贴心的朋友除了宋江外,燕青和戴宗应该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戴宗和李逵是旧相识,在上梁山之前戴宗是江州牢城的节级,大概是监狱长的意思,李逵则是他手下狱卒,俩人是上下级关系,宋江就是戴宗介绍李逵认识的。两个旧相识一起到了梁山自然关系就比别人更亲近些。燕青则经常跟李逵一块下山,俩人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关系,而且李逵曾多次领教过燕青的相扑绝技,对燕青还是非常敬畏的。武松作为二龙山的三当家,他自然跟老大鲁智深、老二杨志以及孙二娘、张青、施恩等人走得比较近。我想虽然武松与李逵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毕竟都是山寨头领,经常在一起议事是少不了的,对于彼此之间过往的经历和脾气秉性肯定也是清楚的。

道不同不相予谋

李逵肯定知道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这些如雷贯耳的事迹。李逵虽然粗鲁但并不愚笨,他知道武松不是好惹的主儿,论力量、论武艺、论身高、论智慧、论脾气李逵都不是个儿,李逵可能没见过但肯定听说过武松玉环步鸳鸯脚和醉拳的厉害。他肯定也清楚武松是正宗少林派功夫,比起自己这野路子三板斧不知高出多少个档次。

基于此,李逵对武松是敬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这是李逵的聪明之处。他知道自己这两下子只能在弱者那里耀武扬威,但在真正的高手面前只能认怂。至于武松对李逵的态度我想肯定是不屑一顾,根本就瞧不上他。因为李逵干得很多事都不是英雄所为,比如他的滥杀无辜不分好歹,一味对宋江言听计从,就会很让武松反感。

总之,两个人大概在酒桌上一起痛饮过,毕竟都是好酒量。至于日常中这俩人应该是各行其是,谁也不碍谁的事;即使见了面李逵也只有规规矩矩的份儿,如果真把武松惹恼了,他可不像燕青那么好脾气,李逵有可能不仅仅是被打倒的问题,而是要深度思考一下还想不想要脑袋的问题。


郑非梦妙文


“同样作为宋江的小弟”?错,李逵和武松两个人,唯二的共同点只能说1、都是江湖中人,2、都能够、曾经杀人如麻。除此以外,两个人几乎毫无相同之处:

1、李逵在《水浒传》里一出场,他就被描绘成戴宗的小弟,后来遇到宋江,他又成了宋江的小弟——江湖上混,做人小弟。而武松从来都不是做小弟的料,也确实从来都没有做过谁的小弟,在柴进庄上他就不懂得拍供他吃喝的庄主柴进的马屁,甚至还时不时的得罪柴进的手下、庄上的各个小头目,经常要闹出一点摩擦来。武松属于那种典型的独往独来的武林大侠类人物,永远独闯一面、永远一人所为一人当。没有人可以让他小弟,但可以做朋友。在江湖上生死搏杀,李逵和武松拥有一样的胆气,但李逵不具有武松那种豪气。所以和武松最投缘的人是鲁智深,我曾经说过,鲁智深是那种比武松还更具大侠风范的人,只有鲁智深这样的更具大侠风范的人,才会和武松这样的独行侠式的人物惺惺相惜,所以同样反对宋江的招安,宋江对待他们三个人的态度也非常说明问题,即施耐庵在三个人的设定上,就明确的将武松和鲁智深归为一类人,而李逵是另一类人——宋江对待李逵是真的只把他当成小弟,“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话”,宋江一旦对李逵生气,就几乎是这样的态度,可是他对待武松和鲁智深则一定是保持平等姿态的,虽然他绝不会接受武松和鲁智深的反对意见,但会诚心诚意的恳切交心的谈一谈,然后来个你们可以保留意见,但必须执行命令。宋江和李逵,是大哥和小弟的关系,宋江和武松,是朋友间上下级关系。你联想到了什么吗?对,听调不听宣的杨戬,对待玉帝就是这种态度,作为手下,我当然会命令,但别想吆喝我。

2、李逵基本上没有处理重大事务时的个人独当一面的能力、才识和经验,他做小弟做惯了,在正经事上也听从命令惯了,甚至从潜意识里他都只会跟从主子行动,即使理性上他可能反对,但最终还是会服从。凭着一时热血李逵可以独闯敌阵、孤身杀敌,所以李逵可以是一个勇敢的强悍的战士,但永远做不成统领,无论大小,他连自己领导自己都很难自控,领导别人就更不可能了。看看《水浒传》里施耐庵给李逵设计的职位:“歩军十麒麟之五兼横冲营指挥领北山关隘守御副将”,作为一个宋江心腹好汉,李逵只是一个步军中的一个营的指挥兼守御副将。可是武松简直比他高了一个层次,武松属于彻头彻尾的独行侠式的人物,同时极具统领风范和才干,可以是武松和鲁智深两个人,是《水浒传》里被施耐庵描写的最具独行侠风采的人物,有极其个性的江湖人生理念、不盲从任何观念、任何人,但也并非时时处处都走极端,该理性的时候可以做到高度理性,该感性一把的时候他们也许比任何人都感性,所以武松可以颇具城府的很深的计谋策划获取证据再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可以为了恩人而勇斗蒋门神,更加可以在为了复仇灭门张都监一家老少。看看施耐庵给武松在梁山上安排一个什么职务:“步军十麒麟之二兼步军副都督领南山二关守御副将”,同样在梁山上做官,武松也比李逵足足高了一个层次,武松还是李逵的顶头上司。

——所以提问的前提设定就是一个伪前提,不存在李逵和武松“同样作为宋江的小弟”这样一个说法。然后再来讨论“没头脑的李逵为何从来不敢在武松面前放肆?”那么就很清楚了,李逵从来不敢在武松面前放肆的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下列几点:

A、在梁山上,武松是他的顶头上司,武松是他的长官,他活得不耐烦了?敢在长官面前放肆?梁山军虽然是一伙好汉组成的农民军,但施耐庵将其“打造”成了一支可以攻城掠地、可以击败数十万叛军、还可以抵御侵略者的正规武装力量,李逵再傻,也不会傻到无缘无故的去顶撞、冒犯自己的上司。

B、武松根本和李逵不是一类人,虽然也号称朋友,但仅仅是江湖朋友,这种江湖朋友的朋友,是有点接近于现在饭桌上喝酒的人随口就将一个一起喝酒的人称为朋友的那种朋友,虽然倒不是酒肉朋友,但起码不是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武松和李逵在生死关头,都可能向对方施于援手,但不会交心——你我不是真正的交心朋友,你在我面前放肆,岂非等于莫名的得罪我?如果李逵连这点做人的道理都不懂,那他连做戴宗或者宋江的小弟的资格都没有了,根本连上梁山都不可能了。施耐庵当然无意把李逵构思的那么差劲,那还不如没有这个人物了。

C、其他原因,请阅读其他人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