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與武王伐紂的勝利

“天命”與武王伐紂的勝利


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天”

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天是一個有意志、有情感,無法徹底認識,只能順應其“道”的龐大而神秘的存在。這個天是被中國人想象成為道德至上的。比如,人間政治清明,統治者“有道”“有德”,天就會嘉許,此時它呈現出一些“祥瑞”的事物,比如麒麟、鳳凰、靈龜、黃龍、白鹿乃至“九尾之狐”就會出現,還有靈芝出、嘉禾生、甘露降之類。反之,如果政治黑暗、君王“無道”,上天就會憤怒並警告,於是,一系列讓人驚恐的“兇”象也會隨之降臨世間,如地震、山崩、乾旱、洪水之類的自然災害。

這個道德至上的“天”的意志的最大體現,就是“天命”。上天將“天命”歸於它所嘉許的統治者,於是,這個統治者的王權就有了最大的合法性。如果這個統治者的後繼者無道昏庸,上天絕不會聽之任之,而是會收回“天命”,轉交給另外一個被選中者。如此一來,“天命”轉換,舊的統治者失去了統治天下的合法性,王朝也會隨著崩潰,而那個得到“天命”的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改朝換代,去建立起一個新的王朝。

“天命”如此重要,統治者又怎敢馬虎。君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夠與天溝通,隨時掌握“天意”。所以,只有具備了能與上天交通能力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王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卷十一“王者通三”中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如果說這就是造出“王”字的理論,恐怕有點穿鑿附會,但是,在中國上古政治思想當中,“通天者王”的觀念可以說是牢不可破的。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在研究青銅禮器和其上的動物紋樣時曾討論過中國上古時期王者與通天之間的關係,他說:“通天的巫術,成為統治者的專利,也就是統治者實行統治的工具。‘天’是智識的源泉,因此通天的人是先知先覺的,擁有統治人間的智慧與權力……佔有通達祖神意旨手段的便有統治的資格。統治階級也可以叫做通天階級,包括有通天本事的巫覡與擁有巫覡亦即擁有通天手段的帝王。事實上,王本身即常是巫。”

“天命”與武王伐紂的勝利


靈臺是周文王留給兒子最重要的遺產

統治者與天溝通,靠的就是仰觀天象,也就是占星曆法之學。這就是古代的天文學,這個天文學與我們今天作為一個學科的天文學自然是不一樣的,這個天文學在當時的政治上是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但是,只有王者才能通天,僅僅作為諸侯是不能通天的。然而,《詩經·大雅·靈臺》中卻清晰記載著,當時身為諸侯的周文王姬昌,發動民眾,建了一座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靈臺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那個時候的天文臺,用來觀天象所用的。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當時的周文王除了準備滅商的實力之外,還在為改換“天命”作準備。只有取代了商王壟斷的通天手段,才能夠為自己謀取超乎諸侯之上的權威,以便進而奪取天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說明動用的民力很大,施工的速度很快,堪稱“人海戰術”,以免夜長夢多,靈臺尚未建好就招致商王的制裁或者討伐。

靈臺一經建成,形勢立馬發生變化。周部落的領袖也有了與天溝通的能力,商王對通天的壟斷被打破了。這座靈臺,就是周文王留給兒子的一筆寶貴政治遺產。這就是為什麼周武王在駁回諸侯伐商的請求時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女未知天命,未可也。”隨後班師回朝。

“天命”與武王伐紂的勝利


血流漂杵的牧野之戰

武王從孟津退兵後,又過了兩年,殷商統治更加腐朽不堪。時機終於成熟了。周武王姬發繼承父親的遺志,率領軍隊從陝西省出發,經過潼關,走出殽函險道,渡過黃河,在沒有遇到大的阻礙的情況下,僅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逼近了商朝的都城朝歌,雙方的軍隊在朝歌郊外的牧野展開了決戰,有記載說,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慘烈,雙方戰死的士兵流的血漂成了河。

最終,周武王成功打敗了商朝的軍隊,商紂王在豪華的鹿臺堆起柴火自焚而死。這場宏大壯觀的戰爭在很短的時間就結束了,之後,周武王進入商王宮室之中,行完戰爭的禮儀之後,斬下了紂王和“二女”的首級,並將首級懸掛在太白、小白旗上,以此來宣告戰爭的勝利。

武王在經歷了孟津會諸侯“觀政於商”和牧野之戰兩個階段後,取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周人的“翦商”之志最終得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