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關於“周”,我們沿著最初古公亶父親自走過的路徑,來看看周族是如何創業成功的。

歷史是由周人描述的,演繹出各種神奇的故事,但是周人不比我們更先進,所以,還原成現在的人情世故,也許更能體現創業的艱難。

第一,蠻族入侵是公元前13世紀前後幾百年裡必不可少的環節。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蠻族大遷徙

公元前十三世紀以前,北方歐亞大陸因為氣候的原因出現蠻族入侵,亞洲也不例外,雅利安人順著歐亞草原來到中國北方的河套地區,和附近的遊牧民族混居,有很多半耕半牧的民族被迫往南遷徙。於是,在商王武丁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和北方少數民族作戰的故事。

“武丁伐鬼方”也許就是這些故事裡最精彩的一個。

可惜的是,雅利安人用幾代人的力量,最後讓自己的子孫留在了這裡成為了三千年後漢族的一部分。是強大的商、周帝國綿延數百年的對抗,使得蠻族融入了北方的草原。

第二,商朝,周人從陝西武功縣的“邰”搬家到咸陽彬州的“豳”。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邰是現在的陝西省武功縣,渭河北岸,靠近楊凌不遠。那為啥要搬家呢?第一原因是商王的攻擊,畢竟周人是夏封的農官,換成商了,人家對過去的部落不感冒,這是最有可能的情節。第二是渭河水患太大,現在的西寶高速在三千多年前全部在渭河的河水裡,水面寬闊,即使到對岸也很難。所以,周人會搬遷到比邰地勢高了一千米的陝西彬縣。就是豳。

“豳”在彬縣現在的縣城的河對岸東北的山頂上,一個非常大具有兩個鄉鎮那麼大的一個耕地。東偏南方向是旬邑縣。豳的山下是涇河,當時的涇河水面也很寬,大概現在彬縣縣城最初都是涇河的河面。所以,即使過河也是不容易的事。

在西北方向,順著涇河,就是慶陽、平涼、固原;也就是三千年前的鬼方、犬戎和燻育這些周邊遊牧民族的駐地。這些人在更北方的遊牧民族的驅趕下,不斷向南擴張,據說,經常騷擾居住在豳的周人。而從地理位置上說,居住在豳的周人完全有能力抵抗這些入侵者。

豳的具體位置大概是現在的小章鎮,這裡只要有重兵把守,堆上石頭,基本屬於易守難攻,崇山峻嶺的,根本沒辦法騎馬和駕馭戰車,只能是徒步越野。地下是滔滔涇河;

那,史記裡為啥說古公亶父的搬家是因為被人欺負?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邰遷於豳,豳遷於岐

第三,古公亶父確實是帶領周人下山了。但不是因為被人欺負,而是因為媳婦家在扶風,他發現了比高原上更好的地方“渭河北岸的岐山之陽。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但是歷史上最真實的原因,以如今彬縣人好戰的性格,絕不是懼怕慶陽人平涼人固原人,而應該更有其原因。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實際上週族的始祖一個是“姬”的始祖后稷,還有一個是“姜”的先妣姜原;

這是兩個“西”方大族之間的世代聯姻,以至於後來的太王古公亶父之妻叫“太姜”,武王之後叫“邑姜”。古“姜”即“羌”,周長期混居在氐、羌之間。姜可能是古羌族的一支,而姜的始祖是伯夷,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生氐、羌;姜侯之邑“姜氏城”在邰的西北(扶風一帶),姬姜緊密相連,都在渭水上游的戎狄之間。

從“公劉”到“公亶父”大概有8~10代人,武丁時期的商周關係最多 的是商對周的征伐和關注。武丁本人以及部族帶“犬侯”“倉侯”前往征伐, 犬侯和倉侯應是距離周不太遠。同時周也是商的關係密切的屬國和重要的物 產與美女納貢國:“巫和美女”,最有可能的事是周在強大的商王武丁時期 被征服,而成為商王的有力的附屬國,並開始與商族通婚。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code>《後漢書》說:“殷室中衰,諸夷皆叛,及武乙暴虐,犬戎寇邊,周古公逾梁山而避於岐山”。《竹書》記“康丁
子武乙元年,周人自豳遷於岐山之塬;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code>

武乙元年即前1148年(武乙六年即前1142年),古公亶父率姬周氏二 千乘,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箭括嶺)下的周原(岐山東北60裡下樊召陳 兩村和董家鳳雛村之間)。

“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 之。於是古公乃 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 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code>  周的都城在陝西岐山東北六十里。《詩經大雅》:“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
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code>
<code>  ......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早得發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來,率民挖窖又開窯,
還沒築屋建廳堂。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著娶了
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code>

從下圖搬遷的路線來看,古公亶父應該經常走這條路,而且應該很熟悉,那麼,他啥時候走過呢?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古公亶父的媳婦是扶風人,姜姓,他還曾經和媳婦一起到了今天麟遊考察過,說明他早在帶媳婦回孃家的時候,甚至在娶媳婦的時候就已經計劃搬家下山居住了,而且開始找地方,找到了岐山,距離扶風不遠,也就是和岳父家很近,兩個家族方便照顧。

上圖就是具體下山路線。涇河水大,漆水也很大,所以他們一直走到漆水的下游才過河。順著渭河北岸到了岐山東北60裡的地方建設新家。《詩經》這樣說:

<code>  周原膴々,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
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code>
<code>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於是在此安家邦,於是四處勞作忙,
於是劃疆又治理,於是開渠又墾荒。打從東面到西面,要管雜事一樣樣】。/<code>
<code>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命令管理工程的司空,和管理土地 

勞力的司徒去指揮建設工程,施工前要拉繩子作為直線的標準,立木柱和捆木板築成夾層牆板,以便於填
土築成土牆。首先建築的是宗廟。】。/<code>
<code>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剷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牆轟轟轟。
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牆嘭嘭嘭。成百道牆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code>
<code>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醜攸行。【於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雲霄。
於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於是修築起大社,正當防戎那大盜】。/<code>
<code>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既不斷絕對敵憤,鄰國也不失聘問。
柞(小喬木)櫟(叢生小木)白桵都去,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睏乏勢不振】。/<code>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第四,古公亶父不僅從高原上搬家到平原上自己岳父家西邊居住,佔領了渭河北岸岐山地區肥沃的土地。還積極將三兒子和殷商貴族通婚,以改變家族的實力。

<code>季歷能夠有機會開疆土是因為古公亶父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海外基地;太伯和仲雍去山西開闢了一個新的國家,與季歷友好合作,成為周對外補給
的最好的基地。
第二件事:通婚結盟;和殷商貴族中原任的摯國進行通婚,娶了“大任”作為王妃,生姬昌,獲得了
殷商貴族作為盟國資源。
第三件事:吃苦耐勞,積極主動;利用進入殷商貴族朋友圈的機遇,在殷商後期“諸夷皆叛”的這一過
程中,奉命(主動)替殷商抵禦、平息、征伐戎狄的各種戰鬥,壯大了自己的力量。/<code>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第五,季歷的一生就是征伐的一生。

季歷的一生就是征伐的一生,利用了“女婿”這個可靠的身份,四處征伐,替殷商擺平了很多諸侯國的叛亂,特別的是抵擋住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季歷伐犬戎甚至獲得20多個犬戎首領,獲得了殷商帝王的賞賜。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code>《竹書紀年》記載“武乙元年豳遷於岐州”、“三年,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卒, 

其子季歷嗣位”。/<code>

武乙二十一年大約是公元前1127年。 季歷不負眾望,在後來的二十五年裡,四處拼殺,利用殷商貴族女婿的機

遇得到了信任和征伐的機會,替殷商平息了很多叛亂,也為自己積攢勢力範 圍,但沒幾年武乙就死了,文丁繼位,季歷依舊四處征戰,以至功高蓋主, 到“殷帝文丁”後期,文丁突然覺察到了這種威脅,於是文丁囚禁了季歷, 季歷這時候年齡也很大了,在囚禁中絕食而死;季歷死亡的時間大約就是文 丁十一年,即公元前1102年。

從豳遷於岐到亶父崩大概21年;從武乙二十一年開始,季歷在位25年;

《竹書紀年》記: “武乙二十四年,周師伐程(咸陽市渭城區),戰於畢,克之”

“三十年,周師伐義渠(甘肅),乃獲其君以歸”

“武乙三十四年,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㲄,馬八疋”;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伐西落鬼戎,俘獲20個翟王”;

武乙三十五年(前1101年)武乙畋獵於黃河渭水之間,被暴雷震死;

“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京戎(山西),大敗;

“文丁四年,周人伐餘無之戎(山西),克之,周王季命為牧師;

“文丁五年,周作程邑”(在咸陽建城)

“文丁七年,季歷伐呼始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大捷其三大夫,來獻捷。王殺季歷”

<code>  “十二年,有鳳集於岐山”/<code>

第六,文王的一生就是替武王掃平道路的一生,周家用四代人去做同一件事,歷經一百多年時間,完成了大爺。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史記》記載: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 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 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

《尚書》說西伯一年收附虞、芮(山西、渭南大荔);二年伐邘(今河南 沁陽);三年伐密須(甘肅靈臺);四年伐畎夷(甘肅);然後被紂王囚 禁,五年被釋放,滅黎(今山西長治);六年伐崇(河南嵩山),然後從鹹 陽渭城區搬到戶縣,建立灃都,稱王。

<code>  這些文獻的時間和順序不是很準確,或者說互相不統一,但是其中一點是統一的,那就是文王受命
稱王的時間。/<code>

文王稱王的時間因該是公元前1059年。文王四十二年稱王,該是被囚禁回到陝西后第二年,即公元前1059年。殷周天命觀很重,包括文王受命稱王:“文王在灃,九洲諸侯聚於岐,五星聚於房。。。房星是商的主星,五星聚合意味著天下可能會易主。《帝王世紀》說:文王在位四十二年,歲在鶉火,文王於是更為受命之元年,始稱王。

四十四年遷都於程,這在咸陽渭城區;四十五年,周正月丙子朔,昆夷侵周,一日三至周之東門,文王閉門修德不與戰。伐崇(崇在河南嵩山附近,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灃。),四十六年饑荒,遷都於灃。四十七年伐昆夷。到這時候,文王已經擺平了殷商周邊絕大多數諸侯國,周西北邊的密、犬戎、鬼方已被一一征服;陝西周邊程、芮更不用說;莘是老丈人家;太行山隔壁的山西虞、餘無戎各諸侯,早已征服;黃河北岸山西的黎和河南的於,黃河南岸的崇,這些地方距離殷商首都朝歌不過二百多里。

<code>  從地理上,周已經對商形成了一個軍事包圍圈。/<code>
<code>  周文王在位有五十年之久,不僅開發經濟和農業,搞好外交和軍事,同事還積極儲備人才,建立了一套以
卿士為首的官制,更是注重對於已開領土的治理,好比當代的創業合夥人制度,這就厲害了!/<code>


第六,周武王實際上就是在一切都完備的時候,衝刺上市

《尚書-牧誓》:“大家辛苦了,來自陝西的弟兄們,還有我的盟友,四川的、湖北的、甘 肅的各族同志們,舉起你們的矛,我要宣誓了......!

<code>  “古人說,母雞是不打鳴的,母雞打鳴就會窮家蕩產,現在殷紂王幹啥都聽女人的,唯婦人是用,棄其家園,
遺其母弟,爆虐於百,以奸軌於商國。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行天之罰,準備征伐他。/<code>
<code>  “弟兄們,一起向前衝,打勝仗了我帶大家到他們家皇宮裡去吃烤肉,如果誰敢不衝,立即就會被斬了!/<code>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圖解:“周”族為“武王伐紂”實際上已經準備了一百多年

過了黃河,六日而到牧野,一日而定周800年天下,可是,很多人沒有看到人家全家為此而準備了一百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