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能成為一代女皇,是她的強勢、霸道,還是李治的無能、軟弱?

直溝釣魚


為了肅清反對派,顯慶四年(659年),武則天和唐高宗一起,炮製了長孫無忌謀反案,終於將永徽年間左右政局、在廢王立武問題上不肯合作的元老重臣集團一網打盡,為寒門新貴打開了權力的大門。武則天這一系列舉動,讓滿朝文武逐步認識到新皇后的厲害。現在,

“破”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妨礙她的舊勢力已經從眼前消失,武則天該考慮“立”的工作了。她要樹立一個新的形象,名副其實地母儀天下。經過這樣一番努力,武則天在李唐王室家族中樹立了良好的個人形象。什麼形象呢?按照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是一個能幹媳婦的形象。不錯,她是比較厲害,但是她對李治有忠有助,對孩子有慈有威,對李唐王室的本家優禮有加,對孃家則從不姑息。這樣能幹的媳婦,放到歷史的任何時空都是模範。她的丈夫怎麼會不寵愛她,家族地位怎麼能不穩固呢?顯慶年間,武則天就是這樣維持著一個模範媳婦和稱職國母的形象,李治對她也相當滿意。在生活上,她是李治的伴侶兼姐姐,在政治上,她是李治的參謀和戰友。兩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打擊著共同的敵人,也享受著共同的甜蜜生活。武則天這時候還安於做一個好皇后,唐高宗也一心要當一個有職有權的好皇帝,彼此之間恩恩愛愛,沒有任何的猜忌和防範。就是在這種氣氛中,顯慶六年(661年)初,他們特派道士郭行真赴泰山祭祀,為帝后二人祈福,並立起了一塊雙石並立的碑,這塊石碑看似鴛鴦並棲,俗名“鴛鴦碑”,見證著皇帝與皇后童話一般的愛情。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泰山鴛鴦碑。但是,再長的蜜月也有盡頭。這種內外有別而又琴瑟和諧的帝后關係,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轉變。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生病了,染上了風疾,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合稱。這個病我們並不陌生,當年,唐太宗就是因為風疾,才搬到翠微宮養病,最後死於翠微宮。而唐高宗的母親長孫皇后,也是被這種疾病奪去了年輕的生命。這是李唐王室的一種家族遺傳病。得了風疾的李治經常頭痛難忍,目不能視,無法正常處理朝政。怎麼辦呢?太子還小,而自從清除了元老重臣之後,李治對於大臣也喪失了信任。在此情況下,高宗把國事交給行政能力出眾而又主動裁抑孃家、表現得大公無私的武皇后處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顯慶五年)冬,十月,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資治通鑑》卷二○○)

也就是說,武則天聰明能幹,又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就因為這次偶然的人生際遇,她被推上了政治舞臺。通過在唐高宗患病期間協理朝政,她獲得了寶貴的參政機會

,她的羽翼日漸豐滿,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就這樣一天天逐步積累起來,成為日後君臨天下的資本。

歷史有的時候就是這麼弔詭。試想,如果唐高宗不生病,如果唐高宗一病不起,如果唐高宗信任大臣,甚至,如果武則天不識字,歷史會不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歷史從不允許假設。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為她打開了緊閉的宮門;四年以後,唐高宗將她扶上皇后的寶座;現在,顯慶五年,也就是她二度進宮九年以後,唐高宗又送給了她進入政治前臺的入場券。武則天是一個聰明果敢的女子。她不負信託,表現良好。但是,一旦主宰了殺伐決斷的權柄,她還能重新回到原來從屬的位置嗎?隨著武則天對外朝影響力的增強,她和唐高宗的關係,又會發生怎樣微妙的變化呢?

武則天的聰明才智和此前表現出來的行政能力,得到了唐高宗的欣賞和信任,因此,唐高宗在生病期間,對武則天不斷委以政事。權力就像鴉片一樣,一經嘗試,就再也難以戒掉。特別是對於像武則天這樣一個慾望強烈的人來說更是如此。而唐高宗所得的風疾,也就是心血管疾病,至今在醫學界都是十分棘手的富貴病,只能靠藥物和長期休息維持。隨著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則天獨自處理朝政的機會越來越多。這樣一來,武則天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開的勢力。可是我們知道,

唐高宗大權獨攬的局面是經過艱苦努力換來的。為了這份權力,他甚至不惜對親舅舅開刀。他也正在品嚐權力帶來的快樂。而且,出於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唐高宗此時處理朝政十分順手,特別是在隋末唐初屢屢受挫的高麗戰場,自顯慶五年後也頻頻告捷,唐朝即將迎來疆域最為廣大的時刻。作為一個如此龐大的帝國的當家人,唐高宗更是信心滿滿。

可是問題就出在這兒。有道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即使親密如夫妻,在涉及權力分割時彼此也不免心存芥蒂。唐高宗雖然讓皇后代行君權,然而皇后一旦喧賓奪主,挑戰他的至尊皇權,他就無法接受了。這樣,在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第一次出現了裂痕,原本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我們共同的臣子,現在漸漸分出了你的和我的兩個陣營。較量已經在暗中進行了。

唐高宗和武則天矛盾公開化的第一個表現,就是李義府被貶官。李義府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立武氏為皇后的大臣,打響了廢王立武的第一槍,所以武則天對他一直青眼相加。在唐高宗和武則天聯手處理元老重臣的過程中,他也是得力干將。帝后二人因此都視他為自己人。可是李義府的行為,實在令人不恥。

顯慶元年,他有一次視察監獄,看上了一個姓淳于的女犯人。淳于氏長得很漂亮,所以李義府也不管她所犯何罪,是不是謀殺親夫,竟然指使大理寺丞把她給放出來,收到家裡做了小妾。沒想到這件事情沒做好,事先沒有跟大理寺的長官大理卿打招呼。大理卿一看監獄裡丟了一個犯人,馬上上報了。朝廷立即著手調查,李義府怕事情敗露,竟然逼那個幫他放人的大理寺丞自殺。大理寺丞一自殺,可就是人命案了,還是一名官員,朝廷更要調查。

唐高宗知道事情是李義府幹的,本來想要原諒他,不予追究。但是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豈能人人都這麼沒有良知呢。有一位御史叫王義方,他坐不住了。他回家稟報母親,說現在朝廷裡出了這麼一件事,而我是一個監察官員,如果不管呢,良心不安;如果管了,又怕皇上怪罪,連累母親。他的母親深明大義,對他說:自古忠孝不兩全,你既然當了這個官,就要舍孝全忠,報效國家。另外,你這樣做,還可以成就一生的大名。如果你因此獲罪,我死而無恨!王義方受了母親一番鼓舞,馬上上書朝廷,要求嚴懲李義府,還死者一個公道。可是唐高宗當時正在對朝廷的幹部資源做重新優化組合呢,怎麼能自毀長城?他沒有懲辦李義府,反倒責怪王義方毀辱大臣,馬上貶他為萊州司戶。

這樣一來,大臣們一下子就知道了李義府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再也不敢輕易和他叫板了。可是偏偏有一個大臣不信邪,又和李義府鬧矛盾了。誰呢?杜正倫。這也是唐高宗提拔上來的一位宰相,他覺得自己資格比較老,很看不起李義府的那副輕狂樣子。李義府恃寵而驕,縱容兒子、女婿賣官鬻爵,搞得家裡門庭若市,影響很壞。這天,杜正倫就和李義府在朝堂上吵起來了。因為兩個人都是唐高宗提拔的,所以唐高宗以大臣之間不能和睦為名,各打五十大板,雙雙貶往地方反省去了。即便這樣,李義府還是技高一籌。轉過年來,他又在武則天的保護下回到了朝廷,官復原職,當了宰相。而杜正倫就倒黴了,死在了被貶的地方。李義府回到朝廷後,惡習不改,馬上又耀武揚威,把一個出身於趙郡李氏的五品官李崇德逼死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李義府原本門第很低,當了官之後,他就和趙郡李氏攀親戚,說自己也是出身名門。當時他是宰相,出身趙郡李氏的李崇德也是個諂媚之徒,想要沾他點光,兩人一拍即合,這多好,都是一家人,以後有個照應。李崇德就把李義府寫到他家家譜上了。這種連宗本來就是出於利益的考慮,沒什麼親情可言。所以,李義府一被貶官,短視的李崇德也就不客氣地把李義府又從家譜中除名了。李義府那個氣呀!官復原職之後,立刻給李崇德安了一個罪名抓起來。李崇德關進監獄之後便自行了斷,撞牆死了。李義府又把這麼一個五品官逼死了,這可是他害的第二條人命。可皇帝還是沒有治罪。當時的風氣不是崇尚貴族嗎,李義府自己冒充不成,就想要給兒子找個貴族媳婦,沒想到所謂的“五姓七望”全不給他面子,瞧不起他,都婉言拒絕了。李義府又生了一肚子氣。正好當時唐高宗和武則天修了《姓氏錄》,也要壓制舊貴族,抬高當朝權貴的地位,李義府就趁勢要求皇帝下詔嚴禁“五姓七望”互相通婚。然而貴族內部聯姻的風俗世代相傳,根深蒂固,這樣強行禁止一下子招致了他們的莫大反感。既然無法明裡反抗,就暗裡抵制。有的貴族就不舉行婚禮,偷偷把女兒送到夫家去;還有的貴族女子非常驕傲,不願意這樣不明不白地偷偷結婚,寧可終身不嫁。貴族中的破落戶甚至會以“禁婚家”自詡,向求親者索要更多的錢財。可見,社會風氣的扭轉不是一紙命令就能解決的。但是從李義府的角度講,皇帝對他言聽計從,也算是幫他暫時出了一口惡氣。

經過幾番試探,李義府認定自己是擁立功臣,皇帝和皇后對自己百般維護,無論捅了多大的婁子,都有皇帝和皇后罩著,於是愈發胡作非為了。可是他沒有看明白,當年皇帝縱容他,是因為他有用,可以借他打擊元老重臣,推行皇帝的意志。他也沒有看明白,當年皇帝縱容他,是因為皇帝和皇后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兩個人不分彼此。而這樣的關係,從顯慶五年武則天協理朝政後就出現了變化,皇帝的人和皇后的人不再是同一班人馬了。在這種微妙變化中,李義府被劃入了皇后一黨。皇帝不想再罩著他了。

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改葬祖父,大肆張揚,讓附近七個縣都派人參加義務勞動。有一個縣令不知是想巴結李義府,還是抓不到勞工,反正是親自上陣了,沒想到勞累過度,死在工地上了。這縣令一死,又鬧出一條人命來,人們都指指點點,說你看,宰相把縣令給逼死了。這個事情搞得李義府名聲很壞,可是他還不知道收斂。同一年,他又主持銓選,就是選官,那可是個肥差。李義府可能真是出身低微,上輩子窮怕了,一有機會就賣官鬻爵,把個銓選搞得烏煙瘴氣。高宗見他鬧得太不像話,就找了他來談心,想給他敲敲邊鼓,說:“聞卿兒子、女婿皆不謹慎,多作罪過,我亦為卿掩覆,未即公言,卿可誡勖,勿令如此。”什麼意思呢?我聽說你兒子、女婿都鬧得太不像話了,現在我替你們掩蓋著,也沒宣佈出來,不過你要回家整頓一下家庭內部風氣,不要讓他們鬧得滿城風雨。李義府猖狂慣了,聽了之後不但不認錯,反而勃然變色,惡狠狠地問:“誰向陛下道此?”言下之意,看我不修理死他!質問到皇帝頭上了,高宗聽了之後,不禁也動了怒,說:“但我言如是,何須問我所從得耶!”一般人到這個時候就會趕緊謝罪,可是李義府被慣壞了,他一句話沒說,轉身揚長而去,把唐高宗給晾在那兒了。高宗也沒想到李義府竟然如此狂妄,一下子氣得是七竅生煙。此時,對於高宗來說,李義府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他再也沒有必要容忍下去了。如果皇帝想要除去大臣,找到理由是相當容易的,何況李義府又是這樣一個愛惹是生非的人。

很快,李義府就出事了。李義府是個迷信的人,他請了個陰陽術士為自己望氣,看看自己還有多少富貴可享。術士一看,就煞有介事地說李義府宅第之上有不祥之氣,屋主必有牢獄之災,必須積財二十萬緡才壓得住。到哪兒籌款呢?長孫無忌他們家雖說樹倒猢猻散,但拔根寒毛還是比一般人腰粗吧。於是,李義府把腦筋動到了長孫家。我們知道,長孫無忌已經在顯慶四年自殺了,他的兒子也死了,孫子都流放嶺南。現在有一個孫子長孫延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又回到長安來了,就是一個普通百姓,沒有任何官職。李義府把長孫延找了來,跟他索要七百緡的賄賂,幫他謀得一個從六品的司津監之職。這個事情立刻被人彈劾了,說李義府和犯罪人家的子弟勾結。本來,這事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皇帝的心已經變了。此刻高宗正等機會發洩心頭之恨,馬上派人審理。審訊結果下來,數罪併罰,李義府被除名,流放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幾個兒子和女婿也被搞了個天南海北,一家人再想相見,只能等來世了。

李義府是武則天的人,雖然惹是生非,但是對武則天一直忠心耿耿,所以武則天未必不想保他。但是,武則天是個聰明人,她能夠看清形勢。她明白,高宗的利益和她的利益已經不完全一致了,現在是唐高宗下定決心要除掉李義府,而且,李義府劣跡斑斑,官怒民怨,如果自己再去保他,可能就會引火燒身。權衡利弊,武則天決定放棄李義府這隻棋子。不過,李義府的倒臺對初涉政壇的武則天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本來,李義府和許敬宗是武則天安插在朝廷的兩顆棋子,他們一個在中書管出旨,一個在門下管封駁,共同為武則天效力,這樣,武皇后的人事安排和各項旨意都可以得到有效推行。現在,李義府一倒臺,這個雙簧戲就很難演下去了。

如果說,李義府事件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為爭奪權力第一次鬥法的話,那麼在這一回合,武則天輸了。可是,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呢。

麟德元年(664年),有一個宦官王伏勝向唐高宗告發武則天,說她和一個叫郭行真的道士在宮裡作法,行厭勝之術!厭勝這個罪名我們並不陌生,當年武則天在扳倒王皇后的過程中就曾經給王皇后安過這個罪名。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她自己品嚐被人告發厭勝的滋味了。

那麼我們就要好奇了,武則天厭勝的對象是誰呢?這個問題在史料中沒有記載,人們對它大體有三種推測:第一,厭勝的對象是唐高宗。說武則天此時已經產生了更大的野心,因此想用這種方法來詛咒高宗,提前接班。第二,厭勝的對象是武則天自己的外甥女。前面說過,武則天親生的姐妹還有兩個。老三早死,剩下的就是一個姐姐。武則天長得很漂亮,史書記載她“龍睛鳳頸”,“方額廣頤”。她的姐姐想來也不錯,可惜命比較“硬”,丈夫賀蘭越石早早就死了,日子過得挺拮据。武則天在得志之後,就把這個寡婦姐姐留在宮裡,姐姐還帶來了自己的一雙兒女。沒想到這個姐姐也不是個安分的角色,又遇到了花心的唐高宗,兩人很快就打得火熱。再到後來,買一送一,連女兒賀蘭氏也都一併饒給了唐高宗。幸好姐姐很快就死了。可是,唐高宗對這個傾國傾城的小外甥女寵愛有加,甚至還想把她納進宮來,做一個妃子。可以想象,武則天的心裡挺添堵。以她的性格,怎麼可能跟別人分享丈夫呢?所以,她要詛咒小外甥女賀蘭氏。第三,武則天厭勝的對象是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鬼魂,因為她們陰魂不散,一直讓她的心靈不得安寧,所以只好乞靈於超自然力量。

哪一種解釋更合理呢?我個人認為,這三種說法都不合理。為什麼呢?首先,武則天不可能詛咒她的丈夫。拿現在的話來說,丈夫是什麼?那是長期飯票啊,只有唐高宗活著,她才有享受榮華的機會。換言之,此刻她離皇位還很遙遠,唐高宗還是她的參天大樹,她不可能傻到先咒死丈夫。其次,武則天心理素質超好,喜歡現實的政治鬥爭,不迷信虛無縹緲的東西。她殺死王皇后蕭淑妃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往事隨風,她沒有必要現在才感到不安。即使不安,以她堅強的性格,恐怕也不會相信靠道士唸咒就能驅走什麼鬼魂。這個理由也同樣適用於對她的外甥女。事實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妄圖和武則天鬥法的小姑娘還要再活幾年,然後才被武則天親手毒死。所以說,這三個說法都不能成立。

那麼武則天和道士郭行真到底幹了什麼呢?我個人認為,他們什麼都沒幹。為什麼呀?首先,顯慶六年初,就是郭行真奉唐高宗和武皇后之命,到泰山立鴛鴦碑,為帝后祈福。所以,這個人出入宮廷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武則天和他有交往很正常,唐高宗本人和他也有交往!其次,一個宦官膽敢告當朝皇后,這個事情本身太不尋常了。我們知道武則天在後宮早就建立了發達的情報網,沒想到還有人在監督她!這個人是誰派出的呢?換句話說,誰才敢派人監督皇后,甚至告發皇后啊?只有皇帝!所以說武則天和道士厭勝是假的,是有人在炮製冤假錯案,這個策劃人,就是當朝皇帝唐高宗!這個結論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可是,誰叫他們是帝王夫妻呢?和平民家共同籌劃柴米油鹽的貧賤夫妻相比,他們之間本來就少了幾分真心,多了許多防範和欺詐!

那麼,唐高宗為什麼要派人誣陷武則天厭勝呢?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武則天“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武則天此時攬權過多,皇帝處處受掣肘,必然有所反應。於是高宗藉助宦官,給她安了這樣一個罪名。但是這個罪過應該如何處理呢?唐高宗心裡還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怎麼辦呢?要在以前,他肯定第一時間會想到去諮詢皇后,可這次要對付的就是皇后,總不能再諮詢她了吧。他只好找到信任的宰相上官儀,請他來商量此事。乍一看來,這簡直就是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立武事件的翻版啊。只不過,那次針對的是軟弱的王皇后,徵求的是元老大臣的意見;而此刻,他面對的是心思縝密、行動力超強的武皇后,諮詢的對象也不再是位高權重、老成持重的元老大臣,而是進士出身、剛當上宰相不久的上官儀。更重要的是,唐高宗當年是決心已定,一定要廢掉王皇后,而此刻還僅僅是心頭火起,意氣用事,並沒有想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辦。

那麼,面對皇帝的詢問,上官儀是怎麼回答的呢?上官儀出語驚人。他說:“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這句話實在太出人意料了。廢后可是國家大事啊,況且,人們常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婚。人家夫妻吵架,你怎麼一上來就勸分。皇帝還沒有明確表態,上官儀怎麼就先說出廢后的話來呢?我想,要清楚上官儀為什麼這樣做,還得是先分析上官儀的出身和為人。

上官儀就是武則天賞識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兒的爺爺。他是唐朝培養出來的第一代科舉出身的宰相,出身非常具有典型性。上官儀人物風雅,文采斐然,五言詩寫得綺麗嫵媚,號稱“上官體”。有一首他的詩流傳很廣,叫做《入朝洛堤步月》: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這首詩寫得仙風道骨,配上高頭大馬和馬上長衫飄飄的上官儀,真是太帥了。李治是一位風流皇帝,文學藝術的造詣很深,這樣的一個人物對他太有殺傷力了,所以上官儀的仕途非常順利。但是,既然是個文人,那就有文人性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呆子氣。上官儀是什麼性格呢?簡單說,就是心地單純,又恃才傲物,而且,對某些原則還有點死心眼。這種性格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講實在是太不利了。因為是讀書人出身,又死心眼,所以對儒家經典學說很是認可,對女人參政議政很牴觸;又因為心地單純,所以對怎樣處理和皇帝家庭的關係這樣複雜的政治問題了解不深,不知道在帝后發生矛盾的時候該如何表態;更因為恃才傲物,所以覺得自己什麼都懂,非常輕率地發表意見,不計後果。這樣的性格使得上官儀就像一個炮筒子一樣,直統統地把廢掉皇后之事提到桌面上來了。而唐高宗心裡正憋著對武則天的怨氣,現在缺少了武則天的周密籌劃,換上這麼一位不知輕重的高參,這火就給激發起來了。所以,上官儀這麼一說,唐高宗本來還沒有明確目標的心,一下子堅定起來了,立刻命令上官儀草擬廢后詔書。

這件事情太嚴重了,天子無戲言啊,武則天這一次真是遇到了空前的災難。如果廢后詔書起草完成,經過宰相機構審議通過,那麼,武則天以後的功業也就無從談起了,而且,她能否順利地活下去都很難說,王皇后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大難臨頭了,命懸一線的武則天有辦法化解這場危機嗎?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武則天的後宮情報網救了她的命。武則天最初建立的情報網範圍不大,僅僅是王皇后和蕭淑妃身邊的人;後來隨著武則天爭奪皇后大戰的升級,情報網的範圍逐步擴大,在高宗身邊也沒少安排人手。因此,當唐高宗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的時候,情報網馬上啟動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左右奔告於後”,皇帝身邊的宮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後宮,向武則天報警。面對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武則天是怎麼表現的啊?這真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她沒有猶豫一分一秒,風風火火趕來面見唐高宗。面對氣勢洶洶、猶如從天而降的武皇后,本來就心虛的唐高宗嚇傻了。那上官儀可是著名的筆桿子,也算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現在廢后的詔書墨跡未乾,武則天已經領著人從天而降,真是神速啊。

武則天和唐高宗是十幾年的夫妻了,對唐高宗的性格武則天拿捏得非常準確。她知道,唐高宗是一個多情而又懦弱的人。於是軟硬兼施,她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和唐高宗多年的感情,歷數自己為家庭作出的貢獻,然後再聲色俱厲地質問唐高宗:我到底犯了什麼罪?經過她這麼一攪和,唐高宗連自己為什麼要廢掉她都不知道了,畢竟有深厚的夫妻之情,有諸多不忍。面對多年來依賴慣了的妻子,唐高宗害怕了,他為了推卸責任,吐出了一句話:“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俗話說,好漢做事好漢當,拿別人當替罪羊實在太卑鄙了。不過,客觀說來,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性格真是絕配。沒有他的懦弱,就無法成就武則天的剛強。既然皇帝把罪過推給了上官儀,上官儀馬上就大禍臨頭了。不久,許敬宗奉武則天之命上奏,聲稱上官儀、王伏勝曾侍奉廢太子忠,三人暗中勾結謀逆作亂,按律處斬。這又是一個一箭雙鵰之舉:上官儀除掉了,而廢太子李忠的威脅也徹底解除了。最可笑的是,當年正是上官儀起草了廢李忠為庶人的詔書,現在,兩個人倒莫名其妙地成了同黨。上官儀死後,他家的女眷被沒入後宮成為奴婢,其中那個還在呱呱而泣的小女嬰就是日後名滿天下的才女上官婉兒。這就是武則天,她居然能把仇人的孫女培養為自己的心腹。這是後話。

一場危機有驚無險地解決了。如果說,這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鬥法的第二回合的話,那麼武則天算是險勝。雖然涉險過關,可是事後回想起來,武則天反倒更加困惑了。她原以為,當皇后已經是一個女人榮耀的頂點。現在看來,這個尊貴的身份仍然不能夠給她足夠的保障。身家性命原來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這個頓悟讓她不寒而慄。

上官儀事件是武則天和唐高宗關係的一個轉折點。這促使武則天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夠有效地運用手中的權力來保護自己,從此不再受任何人的擺佈呢?怎麼才能把這個位置坐得穩當一點呢?武則天覺得先得考慮考慮為什麼皇帝和大臣要把她廢掉,那為什麼要把她廢掉呢?這責任是不是在皇帝啊?

武則天覺得這個責任不完全在皇帝。為什麼呢?皇帝雖然跟她有些磕磕碰碰,那是生活中的正常現象。皇帝從大局來講還是愛她信任她的。那不怪皇帝是不是宰相有問題啊?她也知道宰相是受儒家教育,對一個女人干政確實是不大滿意。可是宰相對她再不滿意,要是沒有皇帝的支持,宰相能把一個皇后推翻嗎?那不可能啊。所以這個事兒發生了,既不是皇帝的問題,又不是宰相的問題,那是誰的問題啊?

武則天思前想後,覺得這是宰相和皇帝互相交往產生的問題。宰相的不滿,再加上皇帝的權威。最後就差點兒釀成大禍,差點兒把她從皇后的位子上趕下去。那病根找到了再下藥就容易多了。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位子更穩當啊?那就要切斷皇帝和宰相之間的單獨聯繫。怎麼切斷呢?唐高宗廢后的念頭剛剛打消,武則天就找他談話了,而且談得推心置腹。她說,您是個好皇帝,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您有一個弱點,就是耳軟心活,容易拿不定主意,聽別人攛掇。您哪裡是真的想廢掉我呀,但是上官儀在您耳邊一調唆,您就把握不住了,差一點就把我廢掉。這事情如果真的發生了,您會造成多大的失誤啊。為了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以後我陪著您一塊上朝,大臣無論是對你進忠言還是進讒言,我都幫您分析分析,這樣您就不會魯莽行事了。明確提出了和唐高宗一起臨朝聽政的要求。

那咱們說武則天有這個建議了,唐高宗是什麼反應呢?武則天在唐高宗的心目中。那既是妻子,又是高參,還是姐姐。這三位一體對他產生的影響太大了,這麼多年一塊生活,他已經覺得很難再拒絕武則天的任何要求。這就是性格。那看當時他的情感方面處於什麼狀態?在情緒方面,唐高宗當時正是悔恨不安呢。為什麼悔恨呢?就為廢后這件事啊,他也不明白自己怎麼就會想把皇后給廢掉呢?他心裡想要彌補這個損失,想要挽回這個失誤,不要讓皇后記恨他。他想討好自己的皇后,心裡惴惴不安,不知道怎麼做才好,這是情緒方面。

那再看武則天跟他提出來要跟他一塊上朝這個要求有沒有先例啊?有這個先例啊。當年在廢王立武的白熱化階段,唐高宗和諸遂良不是吵起來了嗎。諸遂良拿辭官甚至拿生命來要挾唐高宗。唐高宗君臣之間鬥得是不可開交。正在這時候,簾子後面傳來武則天的一聲斷喝:“何不撲殺此獠”。那個時候武則天不久偶爾地和唐高宗一起上朝嘛。所以武則天現在的要求是把這種偶爾的行為制度化和常規化。

那咱們說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偶爾曾經有過這種情形,那整個社會大背景呢?當時這個社會允許不允許皇后這樣做呢?當時的社會環境對武則天還真是非常非常有利。為什麼呢?從北朝以來,北方的少數民族就一批一批入主中原,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就給中原帶來了好多新氣象。什麼新氣象呢?比方說,主婦地位空前提高。北方少數民族對女性束縛比較少。主婦那是裡裡外外一把抓。對於丈夫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干涉。比方說在隋朝的時候,隋文帝統治時期,他的那個皇后獨孤氏就曾經和隋文帝一塊上朝。只不過隋文帝在朝堂裡坐著,獨孤皇后坐在一個偏室之中。如果隋文帝這有什麼動靜,獨孤皇帝隨時派遣宦官和隋文帝溝通。所以說咱們看唐高宗的性格、唐高宗當時的情緒、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有過的先例以及當時大的歷史背景都允許武則天這樣做。

那麼唐高宗會怎麼答覆武則天呢?當然是同意了。說皇后你既然願意不辭辛勞陪我一塊兒上朝那你就來唄。從此以後唐高宗再上朝,武則天就跟他在一塊了。只不過唐高宗在前面坐著,後面吊一個薄薄的簾子,武則天坐在後頭。走上前臺垂簾聽政,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認可了武后參政議政的合法性。對武則天而言,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就是使大臣無法再和皇帝謀劃對她不利的行為。試想,面對簾子後面虎視眈眈的武皇后,誰還敢再對皇帝說“皇后專權,不如廢之”呢!第二個好處是讓武后對朝政的參與不再侷限於皇帝生病的時候,她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都進一步增長。從此,政局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能再忽視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們開始習慣於對一個女人俯首稱臣,最後,心情複雜地注視著這個女人逐步走向權力的巔峰。唐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繁重的國事必須仰仗武則天的聰明果斷,武則天利用唐高宗的信任終於可以放開手腳積聚自己的政治力量。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武則天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天后的名號,樹立自己的政治權威。武則天還開始培植外戚。武則天過去一直是抑制外戚的,把幾個哥哥不都給幹掉了嘛。為什麼她要抑制外戚啊?第一他哥哥虐待過她,她不想讓他們過得好,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就是那時候她還當皇后,一個皇后怎麼樣才能取得皇帝的信任。你不能太提攜孃家,你要顯得大公無私。所以武則天當年曾經抑制過外戚。武則天在重用了外戚,改換了名號之外,又做了一件大事。上元元年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十二條建議也是武則天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提出了政治綱領。這十二條,歸納起來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國強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籠絡百官,四是提高婦女地位。

武則天也知道她的權利來源與唐高宗,唐高宗是現在她一切的保障。她的這些建議能不能實施也關鍵看唐高宗怎麼拍板。所以她要籠絡一下唐高宗,要取悅她,要讓他心理平衡。所以為了取悅唐高宗,武則天又提了兩點建議。第一點,讓王公百官都去學習《老子》,給大家定了一個統一教材,就是《老子》。《老子》就是《道德經》。那咱們說這怎麼叫取悅皇帝呢?這八竿子打不著啊。打得著啊。這老子是誰啊?老子相傳姓李名耳。李唐王朝認為他是自己的老祖宗,所以對《老子》這本書一直看得相當的重。現在武則天就給唐高宗抬轎子來了。說你們家老祖宗都這麼優秀,他說的句句都是金口玉言。咱們讓王公百官都得來學習,而且考試也得考這本書。這當然是想讓唐高宗心裡高興。所以這是第一條建議。

第二條建議是什麼呢?第二條建議是提倡節儉,讓給宮廷服務的那些手工作坊都不要生產那些亂七八糟的奢侈品了。咱們說這個跟皇帝又有什麼關係呢啊?這看起來又是不沾邊啊。其實這也是取悅皇帝的一種手段,叫做什麼呢?叫做投其所好。唐高宗這個人他是非常儉樸的。在帝王之中他是真心實意想要儉樸的。咱們都知道現在有一種裙子叫百褶裙。百褶裙是褶越多越好看,但是褶越多也越費布。當時也有這種百褶裙,而且按照規定皇后的那個裙子應該是十三個褶。武則天說這多浪費啊。十三個褶太浪費布了,咱們改成七個褶。那人家說七個褶不好看,武則天說裙子不美不要緊,關鍵是我皇后心靈美啊。皇帝提倡節儉,我就主動實施。那唐高宗一看,心裡又是很高興,怎麼天后老能跟我想到一塊兒去呢,心花怒放。非常讚美武則天,說天后那是具有遠見卓識,她提出的十二條建議各個都好,咱們要逐條實行。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一直疾病纏身的唐高宗,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唐高宗他至死都是信任武則天的。而且呢,唐高宗他還受一個傳統觀念的束縛,什麼傳統觀念呢,三從四德啊。三從,說婦女沒有獨立人格,也不可能獨自成事,所以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他想武則天這麼能幹不要緊啊,正好夫死從子,可以把她的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奉獻給自己的兒子啊,幫兒子當一個好皇帝。所以經過這麼一番考慮,唐高宗才寫下了這麼一個遺囑,就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唐高宗畢竟當了多年的皇帝,也並不昏庸,武則天骨子裡對權力慾望的追逐,他應該也能夠感受得到。那麼,他就真的對武則天一點防範之心都沒有嗎?

其實呢,唐高宗這個遺囑裡本身也有對武則天的限制了。大家聽出來沒有呢,“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前半句話和後半句話全包含著限制。包含什麼限制呢?“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它限制了武則天參政的範圍,不是說你什麼事都可以插一手。首先,平常的事情你不能插手,另外軍國大事裡頭也只有皇帝決定不了的你才能去插一手。如果他決定了呢,那就沒有你插手的地方。這是第一個限制。第二個限制,“兼取天后進止”,那就是說,你沒有全權處理的權力,是你和皇帝一塊兒處理,皇帝聽一聽你的意見。

嗣聖元年(684年)改年號為嗣聖。由於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李顯重用韋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宰相職),裴炎立馬錶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二月,武則天於乾元殿召集百官,裴炎與程務挺、中書侍郎劉禕之、張虔勖帶兵進入宮內,宣佈了武則天的詔令,廢唐中宗為廬陵王,同時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但政事皆由武后裁決。參與廢立的裴炎、劉禕之因勸說太后交權給皇帝惹怒了太后,先後被殺。程務挺、張虔勖也先後含冤被殺。

元690年9月,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立武氏七廟,以父親武士彠為太祖孝明高皇帝,又尊西周的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武氏子弟如武承嗣、武三思等都封為王,姑姐都封為公主,天下所有武姓人氏也一概免除賦役,武家王朝嘛,武家人肯定得沾點光。既然改唐為周,長安的李唐太廟自然是不能保留了,武則天把它改為享德廟,繼續供奉唐高祖、太宗、高宗的牌位,因為武則天宣稱她的皇位正是繼承李唐三聖的。繼續承認自己作為李家媳婦的身份,以母親的身份取代兒子成為皇帝,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取得最廣泛的支持所作出的最好選擇。可是,這種身份同樣隱含著矛盾,武則天的政權既然來源於李家,來源於母親的身份,那麼,政權又會歸向哪裡呢?這些矛盾在武則天改唐為周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此後還要一直髮展下去,但是,武則天當時並沒有想清楚。

當然,沒有想清楚也並不要緊,跟著感覺走,摸著石頭過河,本來就是武則天的一貫作風,她最善於在行動中隨時抓住時機,調整戰略,有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正蘊含在問題之中嗎?


蕭立誌


武則天能成為一代女皇,是她的強勢、霸道和出色的政治才能造就的,在爭權奪利中,她戰勝了高宗李治、太子李忠、李賢。高宗李治的失敗原因與他性格軟弱有一定關係。


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實現人生的第一個勝利。

為了攫取更高的權力,武則天利用各種機會、各種藉口,將政敵一個一個地消滅。

顯慶以後,高宗李治因為身患重病,經常需要武則天幫忙處理一些政務。她在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趁機架空唐高宗李治,先後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趕下臺。

高宗自顯慶以後,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常稱旨,由是參預國政。” ——《新唐書·則天皇后本紀》

武則天的獨斷專行,引起了高宗李治的不滿,於是他開始反擊,著手限制武則天的權力。

  • 1.龍朔三年(663),李治將武則天的重要黨羽右相李義府流放。

  • 2.同年十月,高宗下詔讓太子處理政事。

  • 3.麟德元年(664)發生準備廢掉武則天的皇后。

麟德元年,宦官王伏勝告發,武則天在宮內用巫術害人,高宗藉機和上官儀謀劃廢掉武則天,上官儀草擬廢后詔書。

二人沒想到的是,武則天在高宗身邊佈置了眼線,廢后的密謀被武則天知道了,武則天急忙跑到高宗跟前申訴,看見眼前的武則天,高宗的軟弱,暴露無疑,怕武則天發火,將廢后的責任,甩鍋給上官儀。隨後武則天指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與廢太子李忠謀反,將上官儀殺害,家屬沒入官府為奴。

帝羞縮,待之如初,猶意其恚,且曰:"是皆上官儀教我!"後諷許敬宗構儀,殺之。 ——《新唐書·后妃傳》

上官儀是上官婉兒的爺爺。

上官儀事件,朝中反武勢力受到了嚴重打擊,唐高宗顯得勢孤力弱。為了抑制武則天,高宗採取了多項措施:

  • 1.多次命太子李弘監國;

  • 2.組織新的宰相班子。

  • 3.打算禪位給太子。

太子李弘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但是他卻不滿意武則天擅權干政。母子間在皇權的分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不幸的是,太子李弘在上元二年四月,突然死了。太子李弘的死在歷史上是一個謎,有人認為是武則天殺了自己的兒子。

唐高宗把大唐天下寄託在太子身上,沒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件事對高宗的打擊非常嚴重。但是高宗依然沒有放棄和武則天的鬥爭,他把希望轉移到他和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身上。武則天的四個兒子裡,李賢是最聰明的一個。

上元二年六月,李弘死後不到一個月,李賢被立為皇太子。

李賢為皇太子後,高宗屢次命他監國,培養其執政能力,高宗還為李賢特意安排了宰相班子。李賢監國其間,處理政事的能力得到了君臣的交口稱讚。

對武則天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太子賢不僅深得高宗讚賞,而且表現出比他哥哥更強的政治才能,對武則天來說不是一個好事,留這樣一個定時炸彈在身邊,武則天不放心。因而,武則天親自部署親自指揮,來收拾這個太子了。

她首先在輿論上詆譭太子李賢,營造他不具備當皇帝的能力和天命的氛圍。接著武則天尋找除掉太子的機會,儀風四年,明崇儼遇刺身亡,武則天派人誣陷是太子所為,又在馬坊搜得戰甲數百個,誣告太子謀反。她以此為藉口,要高宗廢太子。

高宗命宰相薛元超、裴炎等人審理此案,想保住太子,誰知武則天不依不饒,認為太子謀反,天地不容,要大義滅親。不能饒恕。武則天為了權力連兒子都犧牲了。

“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

此時高宗被逼之下,調露二年八月,將李賢廢掉,次年十一月,將其貶到巴州。武則天並不就此罷休,文明元年(68 4)二月,派人將李賢殺害。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武則天當時權力之大,連高宗都無能為力。

李賢被廢后,武則天的三子李顯被立為太子。弘道元年(683),唐高宗駕崩,皇太子李顯即位,這就是歷史上的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為中書令,表面上看皇權似乎完成了平穩的交接。

但是55天之後,武則天和裴炎合謀將李顯廢為廬陵王。

中宗被廢之後,武則天臨朝稱制,歷史上屬於她的時代來臨了。

從武則天的上位史可以看出,武則天的強勢和高宗李治的軟弱,兩個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的出現。


閔不克


是李治的懦弱無能成就了武則天。

不過,武則天確實是擁有大智慧的奇女子。但李世民不吃她這一套,武則天給李世民當了整整十年的小老婆,卻一直是個才人,一點也沒晉級,跟她一塊進宮的宮女早就晉升到高級別的妃位了,可她還原地不動,可見李世民根本不喜歡她這種活潑大膽、妖嬈狐媚的女人。李世民喜歡長孫皇后、徐賢妃那樣的端莊賢淑的淑女。

李世民是個英明的皇帝!

而李治喜歡武則天、蕭淑妃這種嫵媚活潑、霸道強勢的女人。李治年幼喪母,武則天又比李治大六歲,正好填補了他缺少的母愛。他倆喜歡的女人性格不一樣。

李治的原配老婆王皇后,史書記載她端莊賢淑,不苟言笑。是李世民在眾多選妃女孩裡為他選的。史書上說,李世民十分喜歡這個兒媳,在他即將嚥氣時,他將王氏託付給了老臣長孫無忌。

李治不喜歡王皇后,王皇后一直也得不到丈夫的愛。李世民死後,李治不顧群臣反對,廢了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直到後來,武則天改朝換代,這跟李治的昏庸無能脫不了干係。


來自星星的小孩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氏皇后的第三子,大唐第三任皇帝。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立年僅8歲的長李子承乾為太子,誰知本來聰明伶俐、禮賢下士的太子隨著年齡增長竟變得縱情聲色,男寵被爸怒殺,居然幾個月稱病不上朝,老師勸諫他以國事為重,就派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怕儲君之位不穩,又暗殺胞弟李泰,失敗後乾脆勾結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凌煙閣功臣侯君集逼宮。

次子李泰面對太子之位,也是昏招頻出,最後向老爸提出個“殺子傳弟”,等自己死時會將自己的兒子先殺掉,把位子傳給弟弟李治,連自己的愛子都捨得殺,還有什麼人不能殺?這讓李世民後背陣陣發涼。

李世民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為了保全兩個兒子的性命,立了“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的李治為太子。

真正的智者,不會火中取栗,而時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從這點看李治是大大的狡猾。

武則天,名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

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一把鐵鞭,一把鐵錘,一把匕首”馴服獅子驄事件成了她的滑鐵盧,潑辣和愛出風頭的性格惹太宗不喜,於是有了長達十二年的冷落人生。

人的本性使然,這更加刺激了武則天,李世民生病期間,她將寶押給了太子李治這個潛力股,李治將天底下最大的綠帽子戴在了皇帝老爹頭上。李治的膽大包天,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公元649年,李世民仙逝,依唐後宮之例,武則天到鹹業寺削髮為尼,李治登基稱帝。

李治登基之初,勤勉執政,將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重用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君臣上下蕭規曹隨,嚴格執行太宗時期法令,“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公元650年5月,李治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與武氏互訴相思之苦。這時,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來了神助攻,而後武氏二度入宮,不久生下兒子李弘。

此時李治為大展宏圖,政治上不再受制於人,所以欲除掉親舅舅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武則天眼睛盯上了皇后之位,此時的夫妻成為並肩戰鬥的革命戰友。

公元655年,武則天的親生女兒將她送上了皇后寶座,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立李弘為太子,又為丈夫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李治實現了大權獨攬。

公元660年,李治因頭痛而經常頭暈目眩,無法正常處理國家大事,太子又年幼,此時李治對武則天很是信任和依賴,讓她部分參與朝政,武則天已不足於專寵後宮,趁勢排除異己,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

公元664年,李治儘管重病纏身,但頭腦始終清醒,他已看清了武則天的目的,領略了她的權謀,命宰相上官儀起草廢掉武氏皇后之位的詔書,但為時已晚,上官儀被滿門抄斬。

得寸進尺的武則天“建議”李治當天皇,封她為天后,兩人一起上朝,二聖聽政。李治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天皇,自此武則天成為大唐的實際老大。

公元683年12月27日晚,李治病逝於貞觀殿,終年56歲,他遺命太子李顯在自己的靈柩前即位,同時遺旨:“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這分明是對李顯能力的否定。

李治在位期間,任用賢臣良將,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當時唐代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是唐朝最大版圖,打贏了他老爸親征都沒打贏的戰爭。

李治完善科舉制度,為平民百姓打開了通過讀書上進的渠道,並且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652年380萬戶,這都說明李治是位明君。

李顯繼位後武則天臨朝聽政,武則天為目的不擇手段,當年為皇后之位不惜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怕自己的兒子來奪權,又將兒子李弘毒殺,虎毒不食子。現她又貶走李賢,流放李顯,軟禁李旦!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她要除去所有的擋路之人,不論功臣還是柱石,不管是骨肉還是宗親,有記載證明,當時李唐宗親一共二百多人,在她登基之前就殺了一百多。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經過足夠的權力籌劃和輿論造勢,被擁戴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周,成為了天下一女帝。這時候李治已經死去多年了,哪裡管得了身後事,要說無能也是他兒子李顯無能。

武則天在位期間採用男人都少有的鐵血手腕,重用酷吏,殘殺異己,但也重用賢才,勸課農桑,改革吏治,輕徭薄賦,政績斐然,有貞觀遺風。在“神龍政變”中交出權力,全身而退,死後以皇后身份葬入乾陵,留下無字空碑,供後人評價。

 毛主席說“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武則天能稱帝,有武則天太強勢,但不是李治的無能,而是他的健康。


美麗青春您真痘


唐高宗李治在唐太宗李世民還沒死的時候,就和武則天是眉來眼去的,有曖昧關係!唐太宗死後,太子李治即位,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是被武則天迷得神魂顛倒,做了一件中國歷史上令人震驚的有悖倫理的事!就是納父親的嬪妃,名份上的後母武則天為妃,後又立為皇后!後來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又廢了大唐,建立了周朝,自己做了女皇!

一個女人是通過什麼高超的手段,坐上了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的寶座呢?

李治即位後,武昭儀(武則天)和王皇后、蕭淑妃爭寵。都經常在唐高宗李治的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李治是非常的頭疼,誰的話都不信!不久武昭儀生了個小公主,王皇后做為母儀天下的後宮老大,也得有所表示!於是就親自去看望,王皇后和武昭儀涵喧了一會,武昭儀說孃家老媽來了,自己出去一會,請王皇后和一個自己貼身的宮女照顧小公主!晚上唐高宗李治下朝回來看望小公主,武昭儀讓宮女把孩子抱出來,打開被子卻發現公主死了。武昭儀是馬上就昏了過去(假裝的,套路),李治問怎麼回事,宮女(被武昭儀買通了)說王皇后來過。武昭儀醒來後,就一口咬定是王皇后把自己的孩子掐死的!李治也半信半疑的,這時武昭儀把自己的表演天賦充分的發揮出來了!是一哭二叫三上吊,自己說什麼也不活了!李治看著心愛的女人都這樣了,沒有辦法只得把王皇后給撤了,打入了冷宮。

武昭儀從民間重金弄到兩種偏方,一種是塗在自己身上的花粉,類似於夜來香,但是比夜來香的味道強百倍,柔和清香沁入肺腑;還有一種是給唐高宗李治用的,類似於現在的壯陽藥。兩個人是夜夜纏綿在一起,武昭儀把李治的魂都給勾走了,是離不開武昭儀了!武昭儀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幾年的時間裡給唐高宗李治生了四個兒子。大兒子李弘、二兒子李賢、三兒子李顯、老四李旦。母以子為貴,武昭儀終於母儀天下,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自古有*色是刮骨的鋼刀*、*只有累死的牛,為沒有耕壞的地*,李治過度的縱慾,是掏空了身體!加上他孱弱多病的身體,他無法正常處理朝廷紛繁複雜的政事,皇后武則天就替他處理朝政。是朝廷裡的,邊疆的,吏部的,兵部的等等公文讓武則天處理的井然有序。唐高宗就更加的依賴武則天了,任何事情都和武則天商量。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太子李弘過早夭折了),一年年的長大了,被立為太子。李賢有武則天的天賦,李治讓太子李賢處理一些政事,都處理得非常好!唐高宗是非常的滿意,就重點培養太子李賢。武則天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經過幾個不眠之夜的考慮,他讓人揭發太子李賢造反,唐高宗李治是說什麼也不相信?結果士兵們在太子府裡搜出一些刀槍武器和幾百付鎧甲,於是武則天大義滅親,太子李賢被貶為庶人,軟禁起來。唐高宗李治的三兒子李顯被立為太子,武則天是一手把持朝政,太子李顯只能無所事事,開始吃喝玩樂!這也不行,武則天以太子李顯無能為由,把李顯貶為廬陵王。

唐高宗李治死後,他的四兒子李旦即位,就是歷史上的唐睿宗。他知道武則天的歹毒,也知道幾個哥哥的下場,所以做事如履薄冰,處處小心謹慎小心。有時候武則天找他商量一些事情,李旦就說老媽您是做皇帝的料,您就處理吧,不用同兒皇帝我商量(嚇的不行了)!時間一長,武則天就有了做女皇的想法。

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廢了兒子唐睿宗,也廢了大唐王朝!建立了周朝,自己坐上了女皇的寶座——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隱者康司馬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從男性掌控話語權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皇,而且在她執政期間還保持了國家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狀態,實在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如題目所問,武則天能夠成為一代女皇,是她的強勢、霸道,還是李治的無能、軟弱,我認為題目中所說的是她成為一代女皇的一個方面,但是僅僅靠強勢、霸道,即便能夠矇蔽了李治,但是當李治去世後,她是保證不了大唐王朝繼續向前發展的,唯獨有真才實學才能坐穩皇帝之位。

【1】我們先看武則天的強勢和霸道。

這一點是在武則天的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她的這種強勢霸道突出表現在對於命運的抗爭,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未得到太宗的寵愛,但是與太子李治卻暗生情愫,在李世民去世後,她被迫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是她抓住了唐高宗李治這跟線,最終也是這根線實現了她的翻身。在翻身之後,為了獨得寵愛,她用各種辦法逐步打擊各個受寵的妃嬪,甚至掐死自己的女兒而打擊對方,最終實現獨寵,最終成為皇后。而在成為皇后之後,她又開始對高宗的兒子們進行打擊處理,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一代女皇。

【2】武則天能夠成為女皇,她的治國理政才能是不一般的。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毛主席評價她說:武則天確實是一個治國治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這些都說明武則天不是一個僅僅靠色相侍君的女子,而是腦中有才、胸中有格局的女子。再加上高宗李治身體不好,經常耳鳴眩暈,由於夫妻恩愛,李治就讓武則天幫助處理很多政務,最終李治把關審核,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處理政事的才能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對於如何治理國家、調和臣子之間的關係、如何解決一些棘手難題等等方面才能都得到了鍛鍊和提升,這為她日後登上女皇之位統領整個國家提供了重要基礎。

【3】唐高宗李治的政治需要,為武則天提供了大平臺。

在李治登基之後,朝中很多臣子都是父親太宗時期遺留下來的忠臣,這其中包括長孫無忌、褚遂良等等,這些老臣忠臣在太宗時期都非常受到重用,但是當高宗繼位後,這些老臣為首的文官集團對高宗的權力有很多的束縛,使得高宗的皇權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為了爭取皇權,唐高宗與這些老臣之間逐漸產生了鬥爭,於是武則天自然而然成為高宗的合作伙伴,這其中重要的事件就是“廢王立武”,最終王皇后被廢,武則天成功被立為皇后。“廢王立武”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李治實現了君主集權,同時武則天也實現了自己地位的提升和處理政事中的地位,為當上女皇奠定了基礎。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當然還有唐高宗自身的原因。唐高宗對武則天的情愫由來已久,在父親健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特別自己登基之後,他對於武則天的寵愛超出任何人,而且是他將武則天帶入了大唐王朝的政治生活之中,逐步培養了她的政治才能,同時也培養了她的野心,尤其自己前後經歷兩位皇帝,而且自己又有治國理政的才能,而且掌控了當時朝中的很多臣子,所有這些加起來,在高宗去世之後,武則天的野心逐步暴露出來,一步一步打擊各方勢力,尤其是李家子弟,最終登基坐位當上了一代女皇,自此開闢了自己輝煌的事業。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公子靈均


女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蹟,她作為一代女帝成為了封建社會獨樹一幟的存在,她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體制下可以站穩腳跟,而且在離世後也沒有被後來繼承皇位的人改寫歷史或者是抹黑她,足可見武則天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卓識。那麼武則天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究竟是她的強勢和霸道所造就的呢,還是因為李治太軟弱無能了?

1、 李治在情感上需要武則天

在探討武則天的政治作為之前,絕地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李治對武則天情感方面的依賴。李治雖然出生在皇室,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是武則天從小就缺乏母愛,而且在皇宮中一直過著卑微的生活,這樣的李治打從心底裡喜歡強勢霸道的女性。所以在缺乏母愛沒有安全感的李治遇到武則天的時候,他已經被她深深吸引,如果李治對武則天的愛不堅定,絕對不敢將自己的後母娶進宮裡。

2、 李治在政治上需要武則天

李治之所以會被扶上皇位,主要和長孫無忌的舉薦和支持有關,而長孫無忌正是看中了李治軟弱無能這一點,他想要利用李治的這個弱點讓自己繼續把持朝政。所以李治上臺以後他經常受到朝中老臣的掣肘,這讓李治非常的壓抑。這個時候武則天就成為了李治的得力助手,武則天全力支持李治討伐老臣,經過他們的一系列努力,終於成功的將關隴集團打壓住。李治可以順利達到政治目的,離不開武則天的協助。因此,與其說武則天利用李治登上了皇位,不如說李治當初也認可武則天的政治能力,同時也在政治上也離不開武則天這個得力助手。

3、 武則天具備當皇帝的資質

接下來再說武則天,她能夠當上皇帝確實有幾分運氣,但是更多的是依靠她自己不懈拼搏的毅力和勇氣。即便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武則天,也不得不說這位女性是全才,她有嬌柔嫵媚的一面,也有堅毅果敢的一面。武則天從小飽讀詩書,在李治生病期間也讓她發揮了政治才能,並經過了很多磨鍊,所以她具備治理朝政的能力。武則天也有政治手腕,是一個天生的統治人才。所以武則天可以成為女皇,和李治的軟弱無能有關,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武則天絕對堪當大任。


歷史小地主


他們之間最開始並不是強勢和懦弱的對立關係,而是基於李治的信任和身體原因,從“怕老公累著代為處理”慢慢變成了越權,到最後專權這樣一個過程。

病懨懨的皇子

李治從小身體不好,病懨懨的,他有封號但是從沒有離開過長安,一直是長孫皇后養在身邊。

身體的先天條件決定他和大哥承乾,二哥李泰來說完全沒有競爭力,但是恰恰是這種“夫唯不爭是為爭”的智慧,替他贏得了人生最大的勝利,大踏步走向那把閃著金光的龍椅。

開始上位就是悲催的,前朝的事舅舅說了算,後宮的事父皇替他指定的媳婦說了算,他在龍椅上坐著,大事還得底下站著的舅舅點頭才能算數。

父親的女人又如何

長期的窩囊生活猶如一張高壓網,突然出現一個敢眾目睽睽之下牽他手的武媚娘,實在是刺激又新鮮!那是一種他從未體會過的感受。

而這個武媚娘從小死了父親,跟著母親寄人籬下嚐盡了世間辛酸苦辣,察言觀色是她本事,潑辣果斷是她本色,李治哪裡癢癢她撓哪裡,簡直穩準狠!加之她粗通文墨又善於揣摩人心理,李治和她從偷人偷情的庶母皇兒,轉變到光明正大的夫妻,期間一直對她既欣賞又崇拜又愛憐。

她這樣的性格,正是長期在李世民疾言厲色下唯唯諾諾的李治最喜歡的,喜歡不是因為武媚孃的美,實在是一種對自我性格缺陷的嚮往和彌補。

所以他們開始是有感情的,李治對她有來自情感上“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的牽絆,有來自心理上對她潑辣膽大性格的欣賞,也許還有一點輕微戀母情結——武則天大他四歲,他十五歲之前沒從離開過母后,母后一死他情感依附上始終是空洞狀態,所以他對武則天的全部情感體現就是一種“區區女子,任其為之”的權利下放,他堅信李唐江山不改,就和他堅信武媚愛他一樣……

武媚對李治的情感卻沒有那麼純潔,她一生最大的信條就是靠自己、活下去、站起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墊腳石,這點來說李治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她比差遠了!這是水平和自我肯定的差距!

淪陷的帝王,武皇最大塊的墊腳石

當然,李治把她從感業寺茫茫然等死的狀態下解脫出來,那一刻她的眼淚也是發自真心的,從他後來無數的男寵可以證明這一點。所以說真心也僅限於那一刻——畢竟再也不用為一個只寵幸了自己三天就守了十年寡,死後還得繼續為他守寡的老男人耗盡一生,這是她人生成功登頂的起點。

所以說,李治並非懦弱無能,他就是個完全淪陷在感情裡的帝王,而武則天則是一個踩著人頭和鮮血往上爬的政治家陰謀家,她能夠成為一代女王,最初不過是基於李治的愛和信任,最後李治看清楚了,靠他從小受盡呵護的水平,卻又玩兒不過野蠻生長的老婆,索性睜隻眼閉隻眼,他也怕武則天弄死自己啊!


謙語謙尋


1.武則天能成為一代女皇,首先是因為她有真知灼見。

武則天生活在封建社會,男性佔統治地位,她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能脫穎而出,成為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固然有其強勢、霸道的一面,但她超人的政治魅力,縱橫捭闔的手腕與膽識,精明果敢的處理政務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

她同時期的王皇后與蕭淑妃的強勢與霸道比她並不遜色,也都面對無能、軟弱的李治,終不能出類拔萃,就是缺乏武則 天的魅力、能力與手腕;這在武則 天當政後,出臺並實行了一系列有關國計民生的政策,保持了社會經濟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就可以看得出來,我是說,當女皇僅僅依靠霸道與強勢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說,早期她矇蔽了患病的李治而取得了權力,靠得是強勢與霸道;那麼李治去世後,能使天下長治久安,她依靠的是她的真知灼見;綜合武則天的政績,她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2.武則天有常人不能具備的學習能力,以此獲得了治國安邦之才。

武則天容止美,在古代和今天這都是優勢,又多智謀,還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成為一代女皇后,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明,胸中裝有大格局,這一點,只有西漢的呂后才能與她相媲美。

當時,她的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身體不好,經常耳鳴眩暈,李治就讓思緒敏捷的武則天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天長日久,武則天學習了和鍛鍊了自己處理政事的才能;對於如何制定和實行政策、如何協調朝臣的關係、如何解決軍政方面一些棘手的難題都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是主要的,這為她日後坐北朝南、統領整個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武則天的強勢和霸道中裹挾了勇氣與膽量。

唐太宗時期,武則 天還 是才人,太宗有匹名叫獅子驄的馬,脾氣暴躁、極難馴服,便 徵詢君臣的意見如何征服它;滿朝文武都面面相覷,毫無辦法!

這個時候,武則天說:陛下,我可以馴服它,馬不聽話,我首先用鐵鞭抽打它,還不聽話,我用錘子錘它的頭,如果它仍然不聽話,我就用匕首殺死它。

戎馬一生的唐太宗聽了武則天的馴馬術後,對這位美麗的女子也刮目相看了;在萬馬齊喑的時候,作為政治人物有主意與方法才是重要的,連戎馬一生的太宗就佩服她的智慧、勇氣和過人的膽量。

4,武則 天是與命運抗爭的女子。

武則天能成為女皇,還表現在她從不屈服於命運,勇於同命運抗爭上;由於沒有受到前夫唐太宗的寵愛,就在太守行將入木時,聰明的武則 天與太子李治暗生情愫,李世民去世後,依慣例,她被迫入長安感業寺為尼,如果她只有霸道和強勢,就意謂著她政治生命的熄滅。

但是由於審時度勢,抓住了李治這跟救命的稻草,又得以二次進宮,才實現了鹹魚翻身;這個過程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她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設身處地,沒有足夠的智慧,是很難實現的。

二次進宮後,為了權力,她用各種辦法打擊異己,甚至不惜掐死自己的女兒,才鋪平了通向皇后的道路;高宗駕崩後,她又開始對自己的兒子們進行了殘酷的打擊,在征服各方勢力後,才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可以說,武則天通向皇位的過程,就一直是同自己的命運想抗爭的過程。

5.唐高宗李治為武則天成為女皇創造了條件。

李治上位後,朝中臣子大部分都是父親遺留下來的開國元勳,如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等等,由於位高權重,這個功臣集團成為了高宗行使權力的束縛;為了爭取皇權,唐高宗與這些老臣展開的明爭暗鬥;善於辨風識向、察言觀色的武則天自然而然成為高宗的政治合作伙伴,二人聯手扳倒了文官集團,實現了皇后位置的“廢王立武”,從而沉重地打擊了關隴貴族,使李治的君主集權成為了現實,這時,武則天的霸道與強勢正好彌補了高宗的不足,這個過程也提高了武則天的個人威望。

縱上所述:武則 天的真知灼見、個人學習能力、治國安邦之才、高超的政治手腕、與命運抗爭的行為才是她走向皇位的真起原因;高宗對其助力,主事體現在他登基之後,對於武則天言聽計從,並將武則天帶入了政治生活之中,培養了她的政治才能,積累了她的政治經驗,開拓了她的政治視野;真正拓取皇位的主要時武則天自身因素!


希望星晨58298869


首先說下武則天的家庭背景,武則天本人並非出身貧寒,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yuē),是一個由山西木材商人上升為長安新權貴的暴發戶,624年武則天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已是職位顯赫的工部尚書、應國公了。

武士彠畫像

武則天的野心和自身的傲慢是和她父親有關的,其母親是隋朝宰相楊達之女,知書達禮,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受母親的薰陶,武則天也信仰佛教,從小習讀經書,聰明睿智,兼涉文史,又寫得一筆好字。這樣的女性別說放在唐朝,放在今天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李治繼位以後,全身心投入到朝政中,希望可以做一名聖明的君主,但這位皇帝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文韜武略,做起事來往往不能免於優柔寡斷,缺少一國君主應有的剛烈之氣,李治對武則天非常信任,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政治理想,每每當他軟弱猶豫時,有武則天在身邊給他支持和鼓勵,這使得武則天的智慧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出色的發揮。

李治畫像

李治對武則天的依賴越來越強,甚至對朝中大臣說,朝中的大事和大臣的奏摺都是武則天處理的,這些奏摺回覆的井井有條,條分縷析,很讓大臣們佩服。

後來,李治患病,導致視力下降,處理朝政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李治開始不在上朝,只是隔日而視。這樣武則天由一個輔助高宗處理政事的角色,開始漸漸地挑起大唐王朝的大梁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