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深圳市某协会与公司合作进行了一个公益调查,收集来自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2841个样本,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的影响”大型公益调查系列报告》。

《报告》指出,87.0%的市民表示疫情期间主要支出为购买日常必需品(米油菜肉等)。疫情期间日常必需品开销总体保持疫情前的消费态势,居民花销下降6.6%。

有57.8%的市民表示主要支出为购买口罩、酒精和消毒水,防疫用品的支出平均提升了56.8%。

数据显示,近六成市民表示疫情期间外出餐饮支出下降超过80%。整体来看,一二三线城市的市民在餐饮(含外卖)花销的降幅较为一致,平均下降比例均在55%-58%之间。


「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很多品牌关闭了中国内地部分门店以减少成本,并逐步将重心转至线上。

数据显示,由于服饰和化妆品仍可从线上渠道购买,31%的市民表示支出整体维持不变,但是由于快递停运、物流周期过长等原因,整体购物体验并不好,55%的市民表示支出有所下降,其中下降超过80%的占比达到18%。


「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新冠疫情”下家庭现金断流


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前3万元以上收入群体现在的收入均下降明显,集中到了1万元以下,较疫情前而言,1万元收入以上群体上升了19%。

「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疫情前后收入情况对比

疫情影响下,家庭收入普降,但贷款支出却是“刚性的”,在应付贷款中,信用卡还款占家庭应付贷款的首位,其次是房贷,排名第三的是网络贷款,也有部分消费性贷款等。

「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还款类型情况

已婚已育的30岁到50岁之间的群体可能是现金断流的“重灾区”

,多数调研对象选择“信用卡透支”或“网络贷款”来应对现金断流。

疫情导致家庭收入普降,进而导致有贷款家庭的还款压力增加。

长期而言,疫情已趋缓解,应加大复工重建力度,争取早日回到疫情前的开工状态,保障家庭现金流的可持续性。

对家庭而言,一般而言,每个家庭应至少保有3个月的生活储备金。

结合历次重大疫情的持续时间,如非典的持续时间约为9个月、汶川地震的重建时间为2年,做好家庭的现金流管理。

在家做饭行为将得到延续,消费者投资理财热度不减


另一份《2020新冠疫情消费者行为态度影响与趋势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由于出行受到限制,更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其中有49.3%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会延续疫情期间的这一改变。


「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报告数据显示30-34岁人群在烹饪/做饭上支出增加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基于中青年群体的“厨房经济”或大有可为。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在投资理财行为上的时间花费呈现较高的上升幅度,且其中有52.1%的人群表示自己在疫情结束后将延续增加在此项行为上的时间花费。同时报告数据显示低线城市消费者在投资理财行为的改变相对更大。


囤钱对抗物欲


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进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消费吞噬了收入,无法做到开源节流是让上班族越来越穷的主要原因。

尝试遏制物欲,之后拿这个钱来做投资,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思考。

事实上,你的每次投资决策都是你的认知对未来做出判断的一次投注行为。而你的每次消费,都是在放弃这次投注机会。

投注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投注一定不会成功。靠省下每一块钱去投资,是所有人脱离财务困境的唯一办法。

作为一个家庭,如果一味的停留在消费层面,对理财等财富增值方式不闻不问,极容易掉入到月光族中,使自己处于较尴尬的境地。而一味只知囤钱,而忽视了家庭消费生活,也不是理智的选择。

消费与理财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理财“开源”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品质,而在消费上“节流”是为了抑制生活中不合理的支出,若安排妥当,将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森财之道」疫情期间你都把钱花哪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