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哪些部门待遇提高了?

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家最关心的事,近期事业单位改革大家都知道主要针对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取消其编制,但是还有一项改革关系着大家的切身利益。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事业单位和企业待遇差别大的原因是福利待遇不同,但是其中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也不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比事业单位好。比如说公务员有车补,事业单位没有。那么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哪些事业单位的待遇改变了呢?具体增加哪些待遇?

事业单位改革,哪些部门待遇提高了?

事业单位改革,哪些部门待遇提高了?

大家现在很为关心的就是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是否会转变?其实不管后面你所在的事业单位是否转变,但是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大家都知道在同岗位同资历情况下公务员编制比事业编制收入要高一些。工资待遇差别原因: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财政承担,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

事业单位改革,哪些部门待遇提高了?

大家了解了吗?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工资待遇提高的事业单位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它们中的一些将会转化为行政机构。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个好消息。

申论备考要摆脱的十个“坏习惯”

考生在申论备考中应该注意点什么呢,或者在哪些需要得到提高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广大考生罗列申论复习易出现的十大错误思想或坏习惯。

一:“裸考”

“裸考”即不作任何准备和复习,即走向公务员考试的考场,此乃光荣者和勇敢者的行为,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出其中三类: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者,二是无欲则刚者,三是无知而无畏者。

二:考场“精力不集中”而导致形式错误

有的同学准考证号填错、有的同学忘记涂写试卷号等等低级形式错误屡有发生,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不是为公考而来”,比如考场上乐于欣赏美女、帅哥,注意前面那个座位的好看、左边那个座位很漂亮,监考老师长的也不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长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错了时空,结果影响考试。

三:基础理论不扎实

写好申论首先要在基础理论上“通”,最好精通。如十七大精神及其科学发展观,要透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尤其是其中的统筹兼顾,在申论材料分析和提出对策、申论文写作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四:考场时间不统筹

历年考试过程中,此类考生不在少数,结束铃声响起,才发现文章仍没有写完甚至还有1-2题没有做,其中原因有三:一是“读写”过程眼、脑、手的转换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考生主观上让时间放任自流,没有轻重缓急的概念;三是考前缺乏作答技巧训练,建议考生谨记“磨刀不误砍柴工”。

五:“题文不一”

“题文不一”即题目和文章“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先有题目、后写文章者,文章写着写着就控制不住而越走越远,提醒考生“思绪、文笔源远流畅”时切不可忘形--“转得越快、离心力越大”;二是先写文章而最后定题者,结果忘记或者时间不够而不能命题,或者草草命题;三是违背“全文围绕题目、题目反映中心”的基本原则,整篇文章支离破碎。

六:审题不清

审题不清,害人不浅,主要表现为惯性思维过多而系统思维过少。如第一题要求概括“主要问题”,而第二题要求对“材料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好多同学因为惯性思维而把第二题看成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

七:字数控制有偏差

申论考试往往对作答字数提成“左右”、“不超过”、“不少于”等具体要求,字数如果要求出现四个“不超过”,一个“*-*之间”;对于“不超过”是“上绝对限、下相对限”--上下都限,如不超过300字,300为绝对,270-280为相对;对于“*-*之间”的要求也是上下都限,如1000-1200字之间,前后数字即为“限”。

八:“迷迷糊糊做题、嘻嘻哈哈写字”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心情浮躁,不能脚踏实地,具体情况如不想好就写、涂涂抹抹而导致最后无格子可写,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流程作答:浏览材料--熟悉要求--作答“概括”--作答“对策”--作答“申论文”,细节上必须先有 “腹稿”再下笔,这样才能做到“行文有序、一气呵成”。

九:粗心、马虎

这方面所犯错误往往是低级错误,比如把“反面观点”写成“反动观点”、把“向上级汇报”写成“向上帝回报”,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十:“材文分家”、死背范文

范文和考试完全对应的几率很小,范文原文搬上去就过于形而上学,需要做结合材料角度的“修改编辑”,比如减少字数、调整个别词语、例举材料具体个案等;另外,每次命中题材的受益者也就千把人,可几万考生中又有多少人在死记硬背,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所背范文没有命中而临阵慌乱、不知所措。

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的申论复习建议。对于大多数来说都觉得它非常的神圣,看了这些你现在还会觉得它遥不可及吗?不会了。觉得它难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复习方法,如果掌握了方法你就会觉得它并不是“送命题”,而是“送分题”。

一些考生对于申论中的客观题也就是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和贯彻执行题的相关技巧掌握依然不牢,甚至部分考生做题时没有办法回到材料中找到最核心最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对此,中公教育专家针对考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大家讲解客观题型的相关技巧。

一、判断题型。

判断题型是做题时需要做到的基本步骤,只有题型判断对了才能对症下药最快速的回到材料中寻找答案。对于客观题型来讲,只有题型判断正确,才能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进而找到最精确的答案。比如当材料中出现归纳、概括、概述、简述等词语时我们可以断定这道题是归纳概括题;题目中出现对策、建议、措施、解决办法、化解思路等词语时这是一道提出对策题目;题目中出现分析、认识、评价、观点、看法、理解、见解时,这是综合分析题;除此之外基本都是贯彻执行题。

对于客观题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宁滥勿缺。凡是不确定的答案建议大家一定要写下来,即为宁滥勿缺;

2.客观。小题型答案基本上都来自于材料,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去编写答案,只需回到材料中找关键词即可;

3.该题型不要写废话,如概括问题,只需回到材料中找不好的词汇作为我们的答案;概括原因只需要关于原因的相关关键词,以此类推即可。

二、问什么答什么

如果让我们概括问题,回到材料中找问题即可,即如果材料中出现的不好的词汇如困难、瓶颈、尴尬、弊端、挑战、摸索等时即为问题的答案。让我们概括原因,当材料中出现由...导致、由...引起、与..有关、源于、归咎于等相似词汇时出现的即为原因的答案。另外当材料中出现问题时,加“由于”推论,如果推论结果是题目中问的内容,该问题即为原因的答案。当材料中出现好的词汇的时候即为积极影响,如“网络可以凝聚民族精神”即为网络的积极影响。如果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词汇,即为消极影响,如“网络容易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当概括对策时,材料中出现动词即为对策的答案。另一方面,材料中出现应该、需要、要求等辅助性词汇时也为对策的答案。总之,需要大家记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我们就写什么,回到材料中找相关答案。

综合分析题也是如此,题目中出现什么,回到材料中找什么即可。

再如,请谈一下你对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题目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因此回到材料中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且强调是比长城、故宫重要,回到材料中找关于长城、故宫的相关信息,肯定是我们的答案。贯彻执行题也是如此。

三、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是指当材料中某几个地方出现相同领域、相同范围、相同主体的相关答案时,按照该领域、主体、范围合并相关要点,把属于相同主体的答案找点合并,把属于另一主体的相关要点合并。总之,大家记住,只要答案中出现相同或相似内容的要点时要合并在一起写,这就是合并同类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