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們到底被國外盜竊了多少文物

在動盪的年代,這些國寶顛沛流離,與回家的路相隔萬里

近年來國內興起了一系列的“文物熱潮”,隨之而來的是《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電視節目的熱播。

當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內館藏中沉寂的國寶,讓其在現代美學中煥發出新的光輝時,人們漸漸發現,每一個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

他們歷盡滄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然而與此同時,我國還有大量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遲遲不能迴歸故土。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據統計,中國外流文物的種類豐富,主要是陶瓷器、漆器、青銅器、玉器、雕塑、繪畫、書法、絲織品等。它們年代多樣,從新石器時代到現當代的藏品都比比皆是。其中,一些佛像和壁畫來自西北地區的佛教建築,來源於外國人或其代理人收購或盜竊。其它文物多是傳世品,即由家族世代相傳。還有一些青銅、陶瓷與部分佛教雕塑等出土物,在動盪的年代遭受挖掘和倒賣。在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中,實際上也不乏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品:

《女史箴圖》。東晉畫家顧愷之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的插圖性畫卷,原作已消失於世,現存有唐代摹本,但原本的12段摹本中現在也僅剩9段。原為清朝內府所藏,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英軍劫走。現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十二生肖獸首:全稱為“圓明園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1860年,被英法聯軍劫走。目前,牛、虎、猴、豬、馬5件青銅獸首已在21世紀初被分別通過拍賣購買回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鼠首、兔首被存於法國一家拍賣行,龍首存於臺灣。而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歷代帝王圖》: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作為唐朝人物畫的最高水平之一,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作品在多次傳承後於1931年被漢奸梁鴻志賣給了日本人富田幸次郎,最終流落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看了以上的介紹,你是否暗暗驚奇與喟嘆於這些被記載到歷史書籍的珍貴文物的流失?然而在流失國外的中國文物中,為人所知的僅僅是冰山一角。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何會有數量如此多、種類如此豐富的文物流落海外?其實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其一是戰爭搶劫。搶劫了大量文物的戰爭主要有三次。除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外,1931年至1945年中日戰爭也致使難以計數的文物被劫。

其二是代理徵集。歐美地區的博物館、基金會和個人收藏家等收藏機構及個人,通過代理人到中國徵集文物的的方式在上世紀初到1930年國民政府頒佈《古物保存法》的時期也屢見不鮮。這些人利用當時法律的空白,在中國境內以各種方式獲取文物。

其三則是非法走私。據相關調查統計,1856-1932年間,俄、英、法、日、美等國家“考察”了我國西北地區共計66次,而每次“考察”都致使大量中國文物被劫。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也曾從當地道士手中買走敦煌古文書、古佛畫等。更有甚者,竟然偷偷發掘古代遺址,盜取出土文物,或者去佛教建築內搬運佛像、切割壁畫等。

從古至今,我們到底被國外盜竊了多少文物

​ 1924年華爾納從敦煌盜走的唐代壁畫。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

除上述三個主要途徑外,移民攜帶、合法買賣、賞賜贈送,也都造成了大量中國文物流向海外。在這裡還需提到一個人們日常生活中也許不那麼熟悉的名詞:“外銷瓷”。外銷瓷就屬於通過合法經濟行為流失海外的文物。在六百多年前,就曾有一艘載滿貨物的商船,從我國如今的寧波港所在地出發,計劃進行海外貿易,卻在中途不幸遭遇暴風雨,沉沒在今天的韓國海域。在經歷六百年掩於海底後,這艘商船被韓國打撈,無數精妙古董文物遂被首爾博物館收藏為展品,這也是外銷瓷常見的一種來源。

而賞賜贈送造成的文物流失,也算由來已久了。最著名的案例之一莫過於日本一佃農出土的“漢委奴國王印”。相傳東漢初年,為嘉許其遠來恭敬之情,漢光武帝賞賜“漢委奴國王印”給當時前來朝覲的日本部落國王,並賜名為“倭”。

從古至今,我們到底被國外盜竊了多少文物

​​ 米芾《研山帖》

所幸雖然近代以來大量文物遭受流失,但隨著現當代人們對海外流失文物的日益關注,國內許多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個體收藏家也開始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海外的中國文物,對海外文物迴流做出了許多努力,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北宋書法大家米芾的作品《研山銘》就是近年來追回的寶貴文物之一--此手卷作為難得的書法精品,曾歷經多朝,輾轉於多個文化大家之手。然而可惜的是到了近代,竟然流落到了日本。2002年,《研山銘》在日本觀復博物館被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以2999萬人民幣拍下,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似的例子還有以宋徽宗《寫生珍禽圖》、韓滉《五牛圖》、秦公晉侯青銅器等等聞名中外的珍貴文物為代表的的多批文物迴流。這些國寶往往經歷了歷史殘酷的風吹雨打,見證了幾代春秋王朝的興盛衰亡,在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中顛沛流離,終於得以迴歸故土。

從古至今,我們到底被國外盜竊了多少文物

韓滉《五牛圖》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無論過去幾十年間我國的寶貴文物是以何種方式流失於國外,在嘆惋之餘,我們相信我們的社會在未來也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挽回與挽救這些得以留存於世的國寶,幫助它們“回家”。這不僅是當代十三億炎黃子孫許下的誠摯心願,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底蘊的積澱造就的文化自信。


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愛好,有人認為收藏是一門學問,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消遣,還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投資,而通過價值讓藏品從側面證明自己獨到的眼光,就是一種自我認同般的享受。

我是老黃,關注我,瞭解更多收藏小知識

有空點點小程序,就是對老黃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