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該以傳授知識為主,還是應該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主?

善良不能再沉默


幼兒園,小學低年級應該是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最好的階段。我覺得兩者都很重要,培養學習能力更重要。


網格化社會治理


要實現以傳授知識為主到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 在教學效果上要實現以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為主到 提高綜合素質的轉變;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實現以 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到適應社會多種需要的 “通用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務必在課程體系和 教學計劃上充分體現跨學科、複合型和擅長應用的 特點。上海交通大學的通才教育很有特色,該校在 國際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開辦“行政管理”、“公共 事業管理”(文化藝術管理方向)兩個本科專業,建 立了結構化的課程體系,將所有課程分為公共課程、 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三個模塊,將國家教育部 規定的核心課程作為指定必修課貫穿於其中,並突 出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和選修課,適當壓縮精簡專業 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還根據寬口徑的原則進行 設計,不僅使學生得到較為系統和完整的知識教育 和專業訓練,而且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全面要求。



農村大利二利


作為一名從教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師,我的回答是,知識能力同樣重要。

知識可以說是基礎,是積累,能力是建立在知識面的基礎上產生的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就像我們的知識傳授規律一樣,小學生開始時,只教123只學ABC認識字詞句,再到短篇文章一樣,這階段老師也會培養他們識記的能力書寫的能力,自我約束力。

到了中學,就開始各種解決能力的訓練,各科學習方法。學的知識也是由簡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由單一到複雜。

可以說,各個學習段的老師。在教學生的同時,不講能力的。所以,知識和能力就像車子的左右兩輪,只有平衡發展,車子才能穩步前進,才能飛快奔跑!



用戶61599659198


首先我感覺這兩者本來就是不矛盾的,如果說誰是主誰是次的話,從我個人認知出發肯定是培養學習能力為主。畢竟一個人在學校的時間有限,一個人不可能一直有老師教授,即使有老師也不可能教授的面面俱到,肯定會有疏忽的知識點,所以這個時候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就會體現出來。肯定會有人說“沒有老師教我什麼都不想學”,這明顯是習慣了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教授的模式沒有培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些人說碰到好的老師成績會蹭蹭的上漲,對,好的老師確實很重要,好的老師教授的方式可能非常有特點,比如風趣幽默,邏輯條理清晰,傳授的知識易懂等,但是這些也都是知識的灌輸方式而已,我感覺如果一個人學習好壞以衡量一個老師教的好壞為標準的話那麼這肯定不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把一個人的學習好壞完全推到老師身上那麼這個人肯定沒有培養成自主學習的意願和能力。當然老師不能一味去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問題的重要性,我比較喜歡這種教學模式:老師不僅傳授知識點而且也會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自己解決或者讓同學們提出問題然後去尋找答案。這些都提現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這僅僅是在學校,如果到了社會上,沒有老師,那該怎麼辦?不學了嗎?肯定不是,只不過那個時候一個人學習的好壞就全憑他的自主學習能力了!!!

本人見識有限,希望各位多多包涵!!!


斯蒂芬芳


這個問題,正如有人問你,在以後的工作中,到底是態度重要還是能力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態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但是沒有能力,光有態度,也做不好工作,所以,這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同樣,在學校,到底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還是應該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主,我的答案是兩者都重要。因為知識是學習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融會貫通後,孩子在具體應用上的展現,具體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是認知的基礎,能力是為了更好的使用

知識積累,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能去用它,不管是實踐還是理論的發展,都應當認同這個觀點;而能力的培養,是為了使用,兩者的最終目的並不矛盾。比如,1+1這個問題,知識教會你它等於2,而能力培養則是要你從1+1=2,推斷出10+10=20,20-10=10等等,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識、技能等去認知和改造世界所表現出來的身心能量。打個形象的比喻,知識積累是走的能力,而能力培養,是跳的能力,走好了,走紮實了,跳得才好。

2)能力培養基於知識,不能拔苗助長

有些家長或老師只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他們認為能力的培養,比知識的積累更重要,其實,這是一種拔苗助長,會違反事情的規律。我們不否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必要的知識積累不可少。比如上課、科學實驗等。而且能力培養這個詞本身也比較抽象,因為涉及到的方面比較多。比如,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辨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在有一定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發展。

不過,現在的社會,競爭比較大很多父母都比較重視孩子知識的積累,而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所以孩子的嚴厲性會比較強,獨立思考能力會比較弱。很多孩子,一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找媽媽,尋老師,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幫他做,而不是自己獨立思考,因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都比較弱。

所以,作為家長或老師,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人生最需要潛能激發的階段,給他們信心,增強他們的溝通能力,激發他們非常豐富的創造力思維。

有專家指出,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中,任何知識的累積過程,靠的不是簡單的背誦,單純的背誦,是無法真正吸收知識的。比如,你讓孩子背唐詩、背三字經,他其實並沒有理解其中的知識,如果不重複背誦的話,他很快就會忘記,而且孩子在這段時期,最重要的不是獲取知識的多少,而是學會如何轉換和應用知識,激發他的創造力思維,增進溝通技巧,塑造健康個性。

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在家看樂一本關於天體方面的書,在懂得了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額知識時,不是簡單地讓他四倍,而是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如孩子模擬太陽,自己模擬地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既得到了啟發,又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了他的興趣。


教育新時論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傳授知識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過程,培養學習能力是為了獲得更多知識或其他能力。

牛頓說過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學生上學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獲取知識,但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獲得知識越來越多之後,就會開始有自己的見解。

學校要做的不應該是填鴨式灌輸知識,而應該啟發式傳授知識,傳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以思考和踐行。


甲兵張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生能自主學習,而我們大部分的學校為了應付教育局對學校的各種排名、考核,一心只要成績,就把壓力傳遞給老師,老師才是真正的施教者!老師為了成績能提高,不得不採用題海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畢竟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成績而言,要更加穩妥點!對於那些聰明的孩子,他們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按照老師提示,及時複習、預習、做到認真思考和反思,也就是說,自學能力也提高了!


wanghuayang


個人認為,同等重要,以前都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流,但現在不斷的有那種啥也不會,連生活都費勁!

知識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知識再多沒有能力去轉換成實際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能力再強,沒有知識去做後盾,也成就不了大氣候,眼界就不夠!



嘎嚦咕唭雜貨鋪


當然是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主,並且,傳授知識的目的也在於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裡“魚”相當於是知識,而“漁”代表的就是能力。學校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把“魚”給學生,而是要把“漁”就是捕魚的技能教給學生。


初中語文王老師2


肯定是要以培訓能力為主,單純的知識學習太多,會像紙上談兵,而有一個手藝技能,才是在這個社會生存下來的手段,我們這代人都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可到社會上,能用得到的只是很少很少,但不能說九年義務教育不好,比較學習的知識多,你才能知道你有何種天分,那一學類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