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说到三国,相信好多小伙伴脑海中马上就能浮现出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画面,如温酒斩华雄,辕门射戟,草船借箭等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也是根据三国历史改编而成的,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三国文化的传播。

关于三国,有两部著作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那么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部著作。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样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共计一百二十回,整部著作以“义”为核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主要描写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描写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展现了这一时代的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终归统一五大部分。但也有人将三国以赤壁之战为界限分为前三国和后三国。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中国四大名著

作者罗贯中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巧妙地运用于全书的字里行间,让整部著作既富有情节,也有兵法与韬略。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要说影响最为深远的,《三国演义》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 从古至今,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颂。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国》剧照——刘关张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注:

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三国志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前四史

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国别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陈寿在创作前,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huàn)《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由于蜀汉无史官一职,所以陈寿对蜀汉的历史进行了长期的采集,终得十五卷。

值得一提的是陈寿这个人,他所收集的资料他必须亲自筛选,有疑问的或者是没有明确根据的他不会使用,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益求精的做学问的态度,才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国志》。

注:三国志是史书,不是小说哦!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国》剧照——曹操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本书单独流传。为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三国志》,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国》剧照——孙权

由于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因此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则为《后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典型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国》剧照——刘备

三国前前后后近百年,从年代上看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占得比重并不是很大,但这段乱世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却是我国历史上最多的,你知道的英雄有哪些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