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人才先行,汽车行业“战疫”求生“以人为本”

2020年3月11日下午14点,2020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穿越系列”云峰会汽车行业专场准时开启。


作为“穿越系列”云峰会第7场行业论坛,我们特邀汽车行业中四位重量级嘉宾分享各自洞见。他们是: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秘书长李喆乐(致辞);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研究部主任刘义;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助理研究员黄晓静;锐仕方达全国汽车行业总监夏佳昕。第一资源创始人、董事长刘红担任峰会主持嘉宾。

四位嘉宾就疫情危机下长三角汽车人才协同发展新思路、疫情冲击下车企校园招聘的反思、汽车行业百年变革中的猎头人才助力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以下为当天论坛的分享精华,希望我们都能得到一些启发,挖掘更深刻的探索。


厉兵秣马,人才先行,汽车行业“战疫”求生“以人为本”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研究部主任刘义

长三角现在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整体从业人员近180万。在全国占比三分之一。整个长三角车企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29%,也非常高。
来看长三角几个省的汽车产业概况,比如江苏省,分两大块,一个是传统汽车产业,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传统汽车产业是国有企业、国有集团和一些合资公司。新能源产业目前都聚焦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还有一些关键零部件。

又如浙江省,有以吉利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但目前初步建成的是宁波、台州、金华、杭州四大整车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主要打造杭州、金华、宁波、梧州、台州这五大产业基地。

再如安徽,目前主要以地方国企为特色,合肥是江淮汽车,芜湖是奇瑞汽车。现在也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除了整车,也做锂电池、动力电池项目。


此外是上海市,基本上聚集了海内外一些知名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主要以嘉定为核心,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条。本身属于第一产业的上汽集团,就在上海。这几年上海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个是浦东的金桥临港,特斯拉在那个地方。还有比如松江、闵行、青浦都有和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关于整个长三角区域人才的政策,基本覆盖企业家群体、精英管理人才,还有大学生群体。

上海市的特色是注重科技创新,关注更多的是国际化人才引进。现在嘉定区正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需要比较高端国际化的汽车人才。江苏省比较注重资源,省内外的,或者长三角区域的整个资源整合。浙江省主要强调创业创新,比较注重现有互联网+人才。安徽比较注重区域资源的整体激励,也通过各种举措引进所需要的汽车人才。


近三年,汽车产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10.6%,当中48.2%来自上海。流出的人才中只有24.7%离开了长三角。但整个长三角企业对于传统人才的增量需求在减少。也就是原来倾向于汽车制造类的人才,或者说和传统汽车业务相关人才的增量需求在减少。


普通岗位现在严格控制人员总量,主要关注一些新业务,对人才有很大需求。但新业务领域人才还是处在供不应求局面。新业务主要像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企业也在想办法引进高端技术专家,用专家带新人的方式逐步培养一些梯队。另外也根据业务需求,寻找外部的合作力量。

那么,目前人才发展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出台了引进政策。但我们调研发现,政策只能起到一定作用,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人才的去留跟整个城市产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品牌高度关联。

从企业的角度,大家都想直接挖成熟的人才,不愿意花功夫培养人才。无序的竞争会破坏企业的流通秩序。

而校企合作的力度还是不够,也就是说行业和企业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还有现在整个产业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培训平台。因为从企业端看,如果员工在知识能力上不够,可以通过内部项目的实践或者行业的交流、分享带来知识上的提升。


整个汽车行业,有很多外面培训的机构,或者培训的平台。但总的来说培训规模较小,且整合优质资源的能力有限,尤其缺少国际化交流。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从政府的层面看,现有政策已经非常全,但其实还可以局部优化政策的一些细则,便于企业精准的引进紧缺人才。比如解决引进人才的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等。同时,整个行业、企业,包括高校可以一起联动,做一些人才培养,包括技能的共享。

对企业来说,需要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工作。
首先,建立年轻的人才团队梯队建设,如人才甄选方面,要挑选比较有潜力的人才,放到人才库里。

其次,人才培养要制定一个比较精准化的方案。比如有自己一门专长的情况下,还可以涉猎和他相关的复合型方向。

第三,人才留用方面,要重视现有人才的职业诉求,了解他的困惑,他实际的需求,这样才能把他的心留下来,把这个人就留下了。


其实长三角有很多龙头企业,包括大型企业。跟下面的中小型企业是一个上下游关系。在整个产业链上,本身业务就有一个联动,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有一个人才联动机制。做一些这样的探索,也是体现大企业责任感。

我希望企业携手一致,共同培养汽车领域的新型人才,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助理研究员黄晓静

当前,汽车产业正向高质量阶段转型,而新冠疫情加快了这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车企需要面对的目标群体也发生变化。未来汽车产业的人才空缺主要会集中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领域的人才需求已出现缩减。


根据中国智能网联发展人才报告显示,2017年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总量不足两万余人,复合型人才严重紧缺。新技术革命对汽车的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都提出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现有人才需拓展人工智能、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新知识。那么,目前中国大学生汽车人才现状是怎样的?


根据中国大学生汽车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内252所拥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院校中,汽车学院的本科应届生规模在10万人左右,86.25%毕业后希望进入汽车行业,从事对口工作。而应届生中,绝大部分希望进入央企,然后依次是新造车企业、国企、传统民企。


为什么学生考虑到新造车企业?我们调研发现,首先,新造车企业通过赞助一些高校的大型活动,组织高管和学生进行零距离交流,很好的拉近了与学生间的关系。其次,新造车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和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尝试更多工作,觉得未来发展空间更广。此外,新造车企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高度吻合,激发内在创新能力。


从学生的择业关注点来看,排名最靠前的是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及薪酬水平。部分学生有意愿去有实力的新造车企业,以及车企成立的研究机构。在有一定基础、有一定技术支持的研究机构和单位,他们会觉得有更好的未来。


至于薪酬福利待遇,我们明显感觉到,在大量汽车服务商和互联网企业涌入汽车行业后,一定程度上对应届生的起薪水平有一个抬高。


了解了汽车行业大学生现状,车企HR面临这些情况,应该做哪些工作?


我觉得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锁定目标,提前布局。未来企业人才的需求,将从传统定向的,向新兴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传统的机械名校仍是车企重点关注对象,但面对行业转型需要,通信和计算机类的优质高校也应持续关注,提前布局计算机、通信、电控等方面的人才资源,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步是要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让企业的讲师深入课堂,传授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这对学生学习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动态有很大帮助。对于高校和企业其实也是双赢。


那么,企业如何有效的找到“同路人”?一方面,企业要更多的创造和学生接触认识的机会,通过线下活动或交流,让学生更早的感受企业文化。而在校招过程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是否与企业匹配。这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的能量,以及可能带来的人员流动性。


企业要探索创新校园活动。比如上海大众的智能汽车挑战赛,目的是迎接智能出行时代到来,发现和培养智能时代下的汽车行业后备人才。比赛内容聚焦智能驾驶汽车、移动出行和智能人机互动。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实践工作挂钩,同时更好的了解企业。


又如吉利汽车在国内外32所高校建立急先锋俱乐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学生展开持续性互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前沿技术。


企业也可以进行创意性的营销方案策划,让学生从企业品牌的角度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强化参与感。


新型疫情期,车企春招正以崭新的面貌展开,视频面试、线上测评、在线学习平台层出不穷。企业HR正尽力将疫情对校招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但企业管理者还应认真思考在危机背后隐藏的机会。


校园招聘不再仅仅是毕业季的一场宣讲会,而是需要企业更主动深入高校的一些教学各个环节,更好的和学生交流,提前与高校里的“同路人”相识相知,从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锐仕方达全国汽车行业总监夏佳昕

我讲的主题是“汽车行业百年变革中的猎头人才助力”,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汽车行业怎样变化。另一个是因为这个变化,猎头怎样助力。这两点相辅相成。

汽车行业百年变革,主要是四个变化。


第一个是电动化,即通常说的电动汽车。以特斯拉为代表,其他一些新造车及传统车企也在跟进,这是大趋势。


第二个是智能化,从初步的辅助驾驶,到最高级别的无人驾驶。特斯拉、宝马、吉利、小朋这样的车企,都在做智能化。


第三个是网联化,分为车和车,车与人的连接等。


第四个是共享化,以滴滴为代表,还有跟进的,包括曹操专车等新造车的共享出行企业。


其实除了这四个变化,现在还有一个新变化,叫做偏立体化。具体而言,未来涉及5G和互联网时代,如果要让网联做得更好,就要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加持。换句话说,整个汽车生态加入卫星导航系统后,网联才能做得更好。


所以在我看来,”4+1“的变化是导致汽车百年剧变的核心。因为这样的汽车产业急剧转型,从传统的汽车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最终交付4S店,常规销售模式已急剧变化,加上了以前没有的一些崭新环节,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三电系统设计开发、软硬件的生产调试等。


面对剧变,留给汽车行业的选择并不多。从业者及车企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拥抱变化,否则会被市场淘汰。


比如特斯拉,无论在中国、北美,还是欧洲这些主要的汽车市场,它都向传统的汽车企业发起旋风般的攻城略地,抢夺市场份额。


而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传统车企,以宝马为例,2018年投资收购华晨宝马剩余的股份,目前占比75%,成为中国首家独资巨头车企,将在中国打造宝马在全球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宝马未来几年也投资数十亿欧元,加速汽车网联化开发。


那么,面对汽车行业巨变,猎头怎样去助力?以我所在的锐仕方达为例,近三年我们为某跨国龙头车企成功招聘了20多位汽车网联和无人驾驶领域的专家及高管。另外,我们为某家顶尖的新造车设立企业成功招聘了30多位汽车网联无人驾驶,包括三电系统开发专家,以及相应的高管人才。

我们也为国内一些传统车企,成功招聘到十多位技术开发人才。同时,还为一些无人驾驶科技公司,成功招聘到十位无人驾驶的高级专家。


这些服务案例,证明在企业转型4+1的变化过程中,在4+1的几个方向都需要传统汽车行业以外的科技型人才,必须借助优秀猎头公司的支持。


拿锐仕方达来说,截至去年10月2日,我们实施更新的人才库,里面的汽车新四化人才资料有六万份左右。其中,汽车网联化人才占比30%,无人驾驶人才占比15%,市场营销和高管人才占比35%,三电研发人才占比20%。


所以,这样一个人才库,确保我们助力汽车行业剧变,帮助企业引进新型科技人。换句话说,拥有人才基础,才能做到这样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