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中國古人極重視穿衣戴帽問題,什麼人在什麼時候穿什麼衣戴什麼帽,很有講究,絕不是隨便的事情。人們最初由裸體而知穿衣戴帽,是出於自然的遮羞和護體為目的,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穿衣戴帽便逐漸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它反映民族特點、等級差別和時代精神,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文化現象。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在多數的古裝劇當中,皇帝們戴的帽子應該是這樣的頂上一塊長方形的板子,板子前後掛著一溜門簾似的珠子,皇帝一說話,一動這珠子那是叮噹亂晃。那是什麼呢?皇帝頭上頂的那塊板,不單單叫板也不能叫帽子,因為有它的時候中國人甚至還沒有帽子這個概念。為什麼這麼說呢,東漢許慎編的《說文解字》裡就沒有"帽"這個字。這證明至少在東漢之前是沒有帽子這一說的,這種類似帽的其實叫"冕"也可以叫冕冠。民間俗稱平天冠。

冕冠是中華官場禮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於周代,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纊。"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周朝禮儀規定,戴冕冠者都要身著冕服,冕冠的基本樣式以及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後代所沿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 明代滅亡以後,滿清剃髮易服,冕冠也隨之被廢除,代之以朝冠。

據傳說這東西是黃帝發明的,而在兩千多年前的《禮記》裡面就多次提到過冕。《後漢書 輿服志下》更是詳細的描寫了冕的外形。"冕皆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朱綠裡,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彩色為組纓。"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鷩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同時也是帝王的象徵。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冕服是中國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裝,用於祭典。冕服為玄衣纁裳,即青黑色的上衣和赤黃色的裙子,象徵天地的顏色。穿冕服時佩戴冕冠。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我們可以看看它的組成:

延——最上面的木板,又稱冕板,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之意。後面比前面應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傾斜之勢,即有前俯之狀,象徵國王應關懷百姓的含義,冕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旒 liu2 冕板兩端下垂的玉串。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帽卷 即帽身,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裡裱硃色紗做成。

玉笄插在帽卷兩邊的紐孔中,用於固定頭髮。

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鑲成。

纓——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絲繩,在頷下繫結,用於固定。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充耳——纓上左右各一塊的黃玉,懸掛於兩耳邊,象徵君王不能輕信讒言。

天河帶——冕板上垂下來的一條紅絲帶,長度可以垂到下身。


古人穿衣戴帽,皇帝頭上的頭戴是何物?


那麼保留在今天的帝王冕冠是極為稀罕的,如今能夠看到的恐怕只有在定陵博物館裡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兩頂十二旒冕冠,還有山東博物館保存的明代魯荒王朱檀的九旒冕冠。都稱得上是國寶級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