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座山雕,被捕后并非死于监狱,真正的座山雕到底是如何死的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相当有影响力的老电影,电影塑造的人物形象时至今日都深入人心。有正派的英雄角色杨子荣,机警敏锐,卧底的每一步都让人胆战心惊,也有作为大反派的土匪头子座山雕,阴险狡诈,手段狠辣,集反派人物特性于一身。那么,很多人心中一直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座山雕吗?如果存在,那么他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上座山雕,被捕后并非死于监狱,真正的座山雕到底是如何死的

生于土匪世家,生计所迫落草为寇

众所周知,《智取威虎山》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所改编,而这本小说的创作也是依据作者在战争时期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因此小说里的座山雕是确有原型的。

座山雕的原型叫作张乐山,山东人。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土匪出身,也算是生在了一个“土匪世家”,当土匪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祖传的手艺。但是土匪这一行当的危险性的确不低,在幼年时就遭遇了父母双亡。

12岁那年,他决定和当时的很多山东人一样,加入到闯关东的大军之中,成为了黑龙江的一名伐木工人。但是,伐木对张乐山而言实在是过于劳累,因此,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还是决定重操旧业,落草为寇,加入了当地的匪伙,成为了一名土匪。

历史上座山雕,被捕后并非死于监狱,真正的座山雕到底是如何死的

能力出众,诡计多端,各方势力都奈何不得

张乐山本人确有一身本领,他体力过人,据传在年老的时候还能追得上野兔,枪法也很好,并且由于当过伐木工,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心狠手辣,这对于一名土匪可谓是核心素养。在加入匪伙后,他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成为了匪首。

成为匪首后,张乐山带领自己的一票人马做大做强,虽然招来了官府的注意,从清末到解放前,不断有人试图歼灭他们,但由于张乐山的狡猾,都无功而返。甚至连同为土匪出身的张作霖都没能将他们拿下。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成为伪满洲国和日本统治的地区,东北抗联和日伪军队都曾试图拉拢张乐山,但他也只是多方收受好处,并不真心实意帮助谁。在前去接受日本招安的时候,他由于多疑,酒席吃到一半就从酒楼上跳了下来,逃出城区。这也传为一段笑谈。

历史上座山雕,被捕后并非死于监狱,真正的座山雕到底是如何死的

杨子荣深入虎穴,使“座山雕”伏法

日本战败后,张乐山仍然秉持自己左右逢源的手段,一方面接受解放军牡丹江军区的收编,另一方面又和国民党军队暗通款曲,收取好处,所以他的小日子依旧过得有声有色,似乎什么都影响不到他的山头。

1946年,东北多地的土匪都被擅长游击战、运动战且得民心的人民军队所剿灭。张乐山一伙虽然熟悉地形、狡诈多端,但为自保也不得不放弃资源退入深山老林之中。

但是,深山老林毕竟养活不了一众以劫掠为生的土匪。于是在不久之后,困难至极的张乐山就给当地政府送去了一封恐吓信,说如果不提供10袋白面,20件棉衣,就要让官员人头落地。

正是凭借这封信,确定了张乐山已然山穷水尽的处境。于是牡丹江军区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前去剿灭,但大部队的搜索还是一无所获。因为张乐山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狡猾的本性没有改变,他的人马藏在地窖里,在周边设置三道哨卡,只要围剿部队惊动任何一道,他就会逃之夭夭。

历史上座山雕,被捕后并非死于监狱,真正的座山雕到底是如何死的

这时,大家最为熟悉的故事就发生了。后来写成了《林海雪原》一书的团副政委曲波,派出侦察员杨子荣和5名战士,冒充成刚被解放军剿灭的另一伙土匪,前来“投靠”张乐山,但负责接待他们的小头目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只是一直推说在“请示”,始终不让杨子荣与张乐山见面。于是,为了有机会接近张乐山,杨子荣假装暴怒,押着小头目,要求到大当家那里说理,一行人直奔张乐山藏身之处而去。

但是真实的故事还是不如电影精彩,杨子荣直接进入了张乐山的藏身处,此时张乐山正在吸食大烟,未及反抗,就被擒获。6名解放军战士押着二十余名土匪下了山。随后,张乐山被关押于牡丹江监狱。

历史上座山雕,被捕后并非死于监狱,真正的座山雕到底是如何死的

网络上有传言说他是病死狱中,但查历史档案可以知道,对张乐山的死刑审判,程序完备,很多群众观看了审判全程。负责签署死刑命令和执行死刑的亲历者也有记述,因此“座山雕”最终的结局是被枪决,这是可以确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