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全国各地乡村振兴搞得风风火火,然而明明战略总要求写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了很多村庄里却都总结为了四个字——旅游振兴。仿佛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提升生活水平的不二法门。


很多人说,一个破村子,不拾掇拾掇搞几个人造景点,再搞搞宣传活动门票促销,哪有乐意来?没人来怎么赚钱?这话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错就错在“人造景区”不是唯一的方法,却是最容易的方法。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无人问津的“特色小镇”


很多人宁可选择这条道路,也不愿意走产业开发、基础民生、资源盘活的路子。于是天南地北的村子里都出现了一模一样的“当地特产”:溪流上的爆款水车、卖各种珠子串串的义乌小商品店、走遍天涯的臭豆腐和奶茶店……


难道就没有不是为了游客,而是从村民真正的需求出发搞建设,尊重村庄真正的传统文化,从根源上吸引村民回流创业的村子吗?有,但是很少,在上海南郊的青村镇吴房村就是其中之一。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吴房村

从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小村到如今人们口中的“桃花源”,上海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吴房村,也面临着中国许多村庄的“代表性”问题:农业发展缓慢而且即将后继无人,村庄平平无奇留不住年轻人也带不来游客……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吴房村

但是改造初具规模的吴房村,有着风景宜人的桃花林和淳朴的民风,却并没有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点”,而是静静地以自己的魅力和逐渐成型的产业生态,长成一幅美丽乡村该有的模样。


问题一

“人老、地老、树老”,桃农后继无人

解决方法

产业转型


没有哪个村子会真的“一无是处”,吴房村的特色农业名片就是这里的“奉贤黄桃”,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青村镇就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


先别羡慕,奉贤黄桃名声虽然响亮,但是吴房村可干得不怎么样。吴房村是长期属于“经济薄弱村”的纯农地区,村内开支长期仰赖财政转移支付和综合帮扶,老百姓自己也“口袋空空”,零星的种植几亩黄桃已经是这里村民收入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改造前的吴房村

而且老一辈的桃农很难再把后代留在田里吃苦,大多数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不是不想做,而且没力气做,没有人去做。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吴房村开始了产业转型:把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逐步对桃农的土地进行回收,今后种黄桃的整个产业链将交由村里统一管理。


不仅如此,只要村民愿意,宅基地也能一并流转给村里,用于建造或改建成民宿。年久失修的房屋就拆后重建,新一点的房屋则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建,最后建成一批外观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的民宿、创业办公楼等。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吴房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中,一期工程为先行先试区,占地面积358亩,涉及吴房村1、2、9三个小组,75户村民。主要建设为创意文旅乡村片区,内设产业板块、创业板块、活动板块及配套板块,定位为一个集黄桃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一体的园区。


其中包括乡村青年双创中心、乡村美食部落、乡村闲憩室、生活驿站、村民之家民宿、乡村文创体验馆、自然教育课堂等项目。以创业激活村庄发展内生动力,以能够在此创造价值的人和事为主,路过消费的游客则只为辅助作用。


桃花可以打造成观光项目,桃胶可以与美容保健产业结合,桃核可以结合雕刻技艺成为工艺美术的重要载体……依照产业融合思路,吴房村计划以黄桃为核心,跳出传统农业的束缚,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绝不以所谓的伪旅游村庄固步自封。


问题二

村子要改造,又不能丢了文化

解决方法

规划先行,守住文化


其实一年前的今天,吴房村毫不起眼。灰暗、低矮的农房,破损不便的村道……除了深藏村里的一颗百年老榆树、一幢百年老屋,能唤起本地人的共同记忆外,几乎说不出什么故事。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改造前的吴房村

然而在今年5月,吴房村一期改造项目揭开面纱后,每周都会有不少市民到此探访,周边的老百姓更是把这里作为休闲周边散步的好去处。背后付出的,可不仅仅是一支施工队而已。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富有乡野气息的围墙

吴房村的整体风貌设计源于著名中国画家吴山明老师与吴扬老师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后续的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设计都源于这幅《桃源吴房十景图》。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桃源吴房十景图》

为了全面提升吴房村的整体风貌,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创新性地提出全域设计概念,将视野所见的每一处风景,都纳入综合设计范畴。这种工作方式,弥补了传统专项设计所忽视的整体风貌的把控。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曲岸波桥

但是说到实实在在的规划建设,可不能光靠一幅国画。在整个奉贤区,青村镇是最早启动乡村规划的。2018年8月,吴房村获批入选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时,《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村庄规划(2018—2035)》已经同步出炉公示。“不规划,不动工”的原则,贯穿着吴房改造建设的始终。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三分黑,七分白

建设过程中,通过田园景观规划和风貌设计引导,施工方先期对古宅、古桥、古牌坊等历史文化古迹资源进行梳理后,修旧如旧;再把江南水乡元素和海派民居特色融入整体风貌管控之中,一点点刻画出绿田粉墙黛瓦、曲径回廊古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桃花村。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这种规划先行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吴房村改造项目得以在合理、专业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反复,并且各工种设计团队常驻现场,全域指导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迭代施工方案,以确保“所见之处皆风景”。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在保留了田间作物、水系河道和古树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保留吴房村的历史印迹。建筑师在改建或是修复的时候,充分调研了吴房村的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人行小路以老石板、小青砖、鹅卵石等元素铺就而成

建筑基调汲取了吴房村原貌最淳朴的粉墙黛瓦风格,为了与桃花的相映成辉,建筑的色调以素雅为主,柔美的坡屋面流线、朴实的木饰线条与窗框、步移景异的村落景观,展现出海派水乡的柔美和乡野风貌的淳朴自然。

问题三

村子平平无奇,先天条件平庸

解决方法

盘活资源


在市场资本进入吴房村以前,区里、镇里乃至村里都已经仔仔细细盘算过这笔账——“村里有啥?靠啥吸引别人?”算来算去,这个长期属于“经济薄弱村”的纯农地区,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这1447亩农用地和481户空置率极高的宅基地。


农民为什么资源把宅基地交出来?最直接的还是看收益。一期项目中,61户村民把自己的房子,以20年租期流转给了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出面,转租给企业。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老百姓得了多少实惠?以吴房村119号民宅为例,房屋共255平方米,以前老百姓自己出租,一年顶多收入0.48万元,现在租给村里,租金收入5.23万元,涨幅十倍都不止。而村集体经济,也靠着宅基地转租留足了赚头——企业年税收必须达到200万元以上才能进驻,这笔税收中的一部分和后续产生的红利,也将落实在村集体的账上。税金加租金,宅基地真就成了老百姓的“金饭碗”。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除此之外,原先散落在村民手中的700亩农用地,也趁着这次改造一并收回,目前已流转85%,未来将会用来实现黄桃的集约化种植。村民不再当“桃农”,而是可以受聘成为大型黄桃合作社的“养护专家”。


一期园区还为村民和入住团队等多方对象提供物业管理、颐养公寓服务管理等公益性就业岗位,也优先招录本村村民,吸纳富余劳动力,人均就业月收入2500元,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有了转变的机遇,农民,不再是“一辈子的职业”。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根据青村镇总的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区域内村民户均年增收10万元,其中租金户均3万元、分红户均3万元、就业收入户均4万元。

问题四

为村民而建,还是为游客而建

解决方法

从村民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


为游客而建造的村子长什么样?水车、红灯笼、石板路、游客中心、大广场、义乌小商品、风雨桥、黄色琉璃瓦不分东南西北一切统统上阵,一模一样的石板路,样式统一的大红灯笼点缀着培训学院出身的“古建师傅”打造的清末官式建筑……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千篇一律的水车

游客都快看腻了,天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看着能有意思吗?


总体规划有了,“为村民而生”的设计,就决定于无数个细节。而吴房村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能发掘到能让村民为之感到喜悦的设计。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吴房村“人字桥”

在村头种植的桂花树下,摆放上一块刻了“福”字的石头,讨的就是“富贵”的好口彩;新建的一座桥栏上,用的是村里拆房子留下的瓦片,一块块清洗干净后,叠合成波浪的形状嵌在里面;村民不要的瓶瓶罐罐、磨盘等农耕用具,则被布置成了景观小品;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在百年老树榉树旁的竹林,开辟出一条环形步道,让人即可置身其中,又能移步换景;村民们原来散养的虾塘、鱼塘,则被统一改造成整齐划一的鱼塘,既可以举办钓鱼比赛,又可以让来游玩的市民体验乡村的垂钓生活。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村里的一座百年老宅,按规划之后将建成一座村史馆。这座百年老宅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因此在施工中他们会将后期安装的铝合金门窗拆下,改回中式木头窗、门,力求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房屋顶上的青砖则要一块块拆下冲洗,并进行防水处理,再一块块被安装回去。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青砖还是那些青砖的,老屋还是那座老屋,但是一切都被注入了新的精气神,变身为村民愿意住,年轻人愿意回来的美丽乡村。


研说


多少村庄苦心经营,找来“打包服务”的旅游公司,结果却照搬了附近最有名的村庄规划,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山寨村”的下场。


反观吴房村,以发挥村庄原有文化与产业最大潜能,提升风貌的同时打造核心产业链,倒也迎来了社会各界关注与媒体播报,主流媒体播报就达到十余家,其中不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华社官方这样的大牌媒体。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这样的“网红村”,有着自己的活力与操守,村民生活得怡然自在,创业者在这里发光发热,驻足的游客也将被这里的真性情打动。被认真对待的美丽乡村,本就该如此。


别用伪文旅掏空村庄!“你若不来,我亦安好”的村庄就在上海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