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茶在宋代已经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宋人好茶,上至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饮茶风尚的盛行,势必促进茶文学的繁荣,其中以茶诗的大量出现,尤为引人注目。

宋代著名文人都有咏茶诗作,可陆游一人的茶诗就多达三百余首,堪称茶诗巨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茶诗的内容特色与诗人的情感寄托密切相关。那么,陆游茶诗的内容有哪些特色,茶诗中寄托了诗人陆游何种内心情怀,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陆游与他的咏茶诗中探个究竟。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南宋诗人陆游的画像

陆游与茶结缘及其原由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放翁,生长于会稽江阴(今浙江绍兴),是我国著名的茶乡。他自幼受到茶文化的熏染,与茶有着不解之缘。陆游仰慕一代“茶圣”陆羽,加之与陆羽同姓,他在茶诗中喜欢自比陆羽,要承继陆氏的衣钵家风,成为一代“茶神”。同时他还把文人陆龟蒙也视为他推崇的前辈。

陆游在茶诗中写道:“我本杞菊家,桑苎亦吾宗”(《村舍杂书》),“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煮泉试日铸顾渚》))又说自己是陆羽的转世 “《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戏书燕几》)陆游喜爱阅读陆羽的《茶经》,并且熟谙各项茶艺,“候火亲烹顾渚茶”他还经常亲自动手烹茶。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还写下“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八十三吟》)的诗句,也多亏了茶,抚慰了陆游清寒的晚年。

上面诗句中提到的“桑苎家

”、“竟陵翁”、“茶神”与“杞菊家”、“故园”、“顾渚园”,分别是唐代著名茶人陆羽,陆龟蒙的尊称与别称。陆羽(约公元733-804年)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经》。《新唐书· 陆羽传》记载:“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羽,嗜茶,著经三篇。时鬻茶者,祀为茶神。”

陆龟蒙在《杞菊赋序》写道: “宅前宅后,皆树以杞菊。”杞菊即是文人陆龟蒙的代称。《新唐书·陆龟蒙传》记载: 他“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制品第。”这里“顾渚园”,也就是陆龟蒙的“故园”。相传,陆龟蒙写过《品茶》一书,已经失传,现存《和茶具十咏》诗等十余首。

值得留意的是,陆游所属会稽山阴陆氏家族,与上述二陆并无家族世系的本家关系。他之所以奉二陆为同宗,主要是对两位茶人人格的尊崇。并且陆羽《茶经》有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游推崇“桑苎家风”,实际也在褒扬这种勤俭朴素、守身自重,“精行俭德”的品格,

茶品与人品的统一成为陆游与茶结缘的重要原由。

陆游茶诗中各具特色的茗茶

陆游生长于茶的故乡,还当过十年的茶官,一生宦游各地,在品尝各地名茶之余,也将这些各具特色的佳茗如日铸茶、蒙山紫笋茶、建茶写入诗中,形成陆游茶诗内容丰富的一大特色。

01.“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只配名泉的日铸茶

陆游家乡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此地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茶叶产地。日铸茶,就产于浙江绍兴县东南五十里的会稽山日铸岭,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自宋代以来被列为贡品。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日铸茶是陆游的家乡茶

陆游不止一次地在诗中抒写他对故乡茗茶的称赞,甚至去福建、江西、 四川、镇江等地做官办事,也不忘随身携带,而且得等找到了名泉,才愿取出品尝的珍品。他在《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 诗中写道:

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

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

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宋孝宗乾道六年 ( 1170年) ,陆游在赴蜀途中,慕名至此泉水煎茶,诗中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诗人对日铸茶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只有名泉方可配用的名茶,可见陆游心中的日铸,非同凡响,地位很高。

在《山居戏题》中“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雪《兰亭》”写的就是有名的日铸茶,此外,“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试茶》)与“日铸岁几何? 苞苴遍权门” (《幽居即事九首》)诗句,提到的也是日铸茶。

02.“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自作的蒙山紫笋茶

陆游入蜀始于乾道六年 ( 1170年),至淳熙五年(1178年)暮春,他离开成都出峡东归。陆游入蜀之时已有八年,“自计前生定蜀人”(《梦蜀》)。他曾先后在蜀州、通州、嘉州和知州等地辗转任职。诗人虽未能登上蒙山,却也品尝到了不少“茶中珍品”四川蒙山茶,紫笋茶是蒙山茶中的极品,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蒙山紫笋茶

陆游熟谙茶艺,并且亲自动手制作紫笋茶,“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秋晚杂兴》)。他还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中写道: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翁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碾茶、煎茶、饮茶等一系列茶艺过程,这也说明了陆游颇得蒙山紫笋茶的煎茶之道。陆游亲自到岩下取来山泉,汲泉水煎茶,细细品味其甘醇而又浓郁的茶味。

此外,陆游在《卜居》中也写到了蒙顶茶:“雪山水作中淩味,蒙顶茶如正焙香”,《病酒新愈独卧华凤阁戏书》中“自烧沉火沦紫笋,聊遣森严配坚”以及“朱栏碧瓮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睡起试茶》)描述诗人对蒙顶茶的赞赏。

03.“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试小雪”:香味浓郁的建州贡茶

陆游一生曾两度入闽,在宁德、福州、建州等地为官。他当了十年的茶官,有机会品尝天下名茶,留下不少有关名茶的绝妙诗句,“建溪官茶天下绝”(《建安雪》),“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适闽》),“ 隆兴第一壑源春”(《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和“小龙团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老学庵北窗杂书》)。

诗中对建溪官茶、北苑茶、壑源春、小龙团、长鹰爪等建州贡茶,大加赞赏,并且提到,就连“茶圣”陆羽和茶人卢仝,都未能品尝到这些茗茶,似乎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陆游对建州贡茶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喜得建茶》诗写道: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庾岭红丝澧,乳冷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自挈风炉竹下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得到了好友赠送的建茶,欣喜万分,于是他打开了茶盒,先用红丝碾把茶碾碎,接着煎茶品茗,诗人顿时觉得舌本留甘,睡意全无。为了不辜负朋友的一片心意,他又拿着风炉到竹林里去煎饮品茗。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陆游与友人在竹林下煎茶对饮

陆游当茶官时免不了要试茶,新茶出焙要呈茶官品试。他在《试茶》诗中写道:

北窗高卧务如雷, 谁遣茶香挽梦回。

绿地毫匝雪花乳, 不妨也道入闽来。

诗人正在熟睡之际,茶事司的吏役把茶煎好,正准备请他试茶,而茶的香味却已把他从梦中熏醒,足见建茶香味之奇烈。建茶茶香的神奇功效在另一首《昼卧闻碾茶》诗中也有描述,诗云:

小醉初消日未哺,幽窗催破紫云胶。

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诗中的“铜碾声中睡已无”,碾茶时建茶散发出的茶香,使诗人振奋起来,睡意全无。还有“小龙团与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 自置风炉北窗下,勒回睡思赋新诗”,“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登北榭》)茶香还能提神醒脑,助人诗兴。

陆游茶诗中的情感寄托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其一生诗作著述颇丰,而诗作中的茶诗,据《剑南诗稿》的统计多达三百二十首,是历代文人咏茶诗之冠。陆游以茶为意象,在诗歌中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壮志难酬,倍受冷落的心境

陆游一生坎坷,壮志未酬,“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 虏血未染锷。”(《醉歌》)一片报国赤忱之心,却始终不得朝廷重用,慨叹自身“报国欲死无战场”。作为一代爱国志士,陆游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的内心时时会感到人生的苦闷。

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年间曾两次被朝廷起用,一次在淳熙五年,他到福建、江西做了两任常平茶盐公事(掌管茶盐专卖的官员),不久被人弹劾罢官,罪名是“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宋会要辑稿》)此后在山阴老家赋闲。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陆游晚年画像

六年后(即淳熙十三年初)陆游再被召还,任为权知严州军州事,是个五品地方官,官虽不大,到底为诗人提供了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时年六十二岁的陆游应命上任。

陆游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 )朝见皇帝,据说,当时孝宗皇帝发话道:“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言下之意,提醒陆游不要多管国事,干完自己份内职事,就去写写闲诗,这对满怀报国之志的陆游来说 ,不啻是当头一盆冷水,简直是无情的嘲讽,自己分明被朝廷视作只能舞文弄墨的清客帮闲。

陆游平戎杀敌的愿望又落空,于是他在京师客栈里,写下了这首《临安春雨初霁》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中提到了当时的“分茶”,是一种技巧很高的烹茶游艺。宋代把茶制成团饼,冲泡时“辗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此时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各式图样来,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类画图,如草书,有“水丹青”之称。

诗中“晴窗细乳戏分茶”不仅从侧面显示诗人娴熟的茶艺,而且陆游把“分茶”作为解闷除怨的手段,用此来消解他抗金愿望破灭,报国无门的惨淡心情。陆游在诗中多次提到过“分茶”,在《疏山东堂昼眠》诗中还写道:“香缕萦檐断,松风逼枕寒。吾儿解原梦,为我转云团。”诗后有一条自注:“是日约子分茶。”陆游也常与儿子分茶,表面上看是调剂自己的生活,实则流露的是报国理想破灭之后,伤世感怀的心境。

其二.怀才不遇,寂寞感伤的心绪

陆游在蜀地宦游共计八年,渐渐地入乡随俗,掌握了当地蜀人品茶之妙。他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中写道: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破弄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翁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茶。

诗人展示了碾茶、煎茶的整个过程,却在结尾中直抒胸臆,“饭囊酒翁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茶。”饭囊酒翁比喻无能之人,把佳品茗茶比作国之人才,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感伤的苦闷。他在《夜汲井水煮茶》诗中写下:

夜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

四邻悄无语,灯光正凄冷。

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

锵然辘轳声,百尺鸣古井。

归来月满廊,惜踏疏梅影。

诗人陆游深夜汲井水自煎茶,亲自碾茶品茗,在煎茶品茗中,度过他的不眠之夜。直至晚年他还写道:“毕生长物扫除尽,犹带笔床茶灶来。”诗人在煎茶品茗中,度过寂寞感伤的残岁。

其三.煎茶品茗中寻求心灵慰藉,陶冶心志

陆游在《七月十日致故山削瓜沦茗悠然自适》诗中写道:“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随着年龄的变化,陆游年少时的激情壮怀渐渐变得闲适平和,他在游历南方时,留下了这首《夏初湖村杂题》: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水闲煎橄榄茶。

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

陆游自称是“闲人”,亲自汲泉换水煎茶,在自煎自饮的闲趣中,表现的是闲适清雅的心境。橄榄茶,也叫做元宝茶,我国南方民间传统茶中的珍品,茶汤色碧绿而又清香淡雅,品饮后舌根间回味甘甜。

诗人在回味甘茶中,寻求心灵的洗涤和沉淀。在陆游看来“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就是他满足的晚年生活。开僖三年( 1207年) 春,八十三岁的陆游写下了这首《八十三吟》: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早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露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诗中这样写道: 山野的安闲使自己忘记了寂寞,日子虽清贫,身体却反而变得更加强健。此时的陆游,追求的是如同茶神陆羽潜心研究茶道的生活,虽身处逆境,却仍旧保持着“精行俭德”的品格。整首诗没有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感慨,显得平和宁静,充满了闲适清雅的心情。

“茶神”陆游:一盏敬山川,一盏敬华发

作为一个爱国志士,陆游时刻都在盼望着能够收复中原故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无奈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仕途不顺。无奈之下,陆游只能通过煎茶品茗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消解内心的苦闷,保持宁静淡泊的心态。他在《初春感事》诗中还有这样的诗句:

活火静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宽。

人生乐处君知否,万事当从心所安。

初春时节,茶能不畏严寒,先于百草而发芽。茶从生长到最后可以饮用,中间要经过许多的工序,如采茶、焙茶、磨茶、煎茶等,尽管经历重重磨炼,但是茶香始终不变。陆游茶诗中描写煎茶品茗的过程,也正是诗人陶冶心志的过程,正如“煎茶虽微清小雅,然须要其人与茶品相得。”(《煎茶七类》)人生易老,壮志难酬,还好有茶可以品尝,帮助诗人消解与排遣胸中一腔抑郁之情,从苦闷感伤中挣扎出来,最终诗人能从容面对人生逆境,怡然而自得。

诗词人生感言: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他生长于茶的故乡,还当过十年的茶官,一生宦游各地,在品尝各地名茶之余,也将各具特色的佳茗写入诗中,形成陆游茶诗内容的一大特色。对陆游而言,品茶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消遣,更多地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理想的追求。陆游的茶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熟谙茶艺,表现宋代文人的闲情雅致,而且以茶为意象,抒写一代爱国志士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苦闷心境,并且诗人在煎茶品茗的过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陶冶心志,诚如“煎茶虽微清小雅,然须要其人与茶品相得。”体现了茶诗巨擘陆游人品与茶品的统一。


参考文献: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