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茶在宋代已經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宋人好茶,上至皇親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飲茶風尚的盛行,勢必促進茶文學的繁榮,其中以茶詩的大量出現,尤為引人注目。

宋代著名文人都有詠茶詩作,可陸游一人的茶詩就多達三百餘首,堪稱茶詩巨擘。這種情況的出現與茶詩的內容特色與詩人的情感寄託密切相關。那麼,陸游茶詩的內容有哪些特色,茶詩中寄託了詩人陸游何種內心情懷,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在陸游與他的詠茶詩中探個究竟。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南宋詩人陸游的畫像

陸游與茶結緣及其原由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1125-1210年)字放翁,生長於會稽江陰(今浙江紹興),是我國著名的茶鄉。他自幼受到茶文化的薰染,與茶有著不解之緣。陸游仰慕一代“茶聖”陸羽,加之與陸羽同姓,他在茶詩中喜歡自比陸羽,要承繼陸氏的衣缽家風,成為一代“茶神”。同時他還把文人陸龜蒙也視為他推崇的前輩。

陸游在茶詩中寫道:“我本杞菊家,桑苧亦吾宗”(《村舍雜書》),“我是江南桑苧家,汲泉閒品故園茶”(《過武連縣北柳池安國院煮泉試日鑄顧渚》))又說自己是陸羽的轉世 “《水品》《茶經》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戲書燕几》)陸游喜愛閱讀陸羽的《茶經》,並且熟諳各項茶藝,“候火親烹顧渚茶”他還經常親自動手烹茶。在他八十三歲的時候,還寫下“桑苧家風君勿笑,他年猶得作茶神”(《八十三吟》)的詩句,也多虧了茶,撫慰了陸游清寒的晚年。

上面詩句中提到的“桑苧家

”、“竟陵翁”、“茶神”與“杞菊家”、“故園”、“顧渚園”,分別是唐代著名茶人陸羽,陸龜蒙的尊稱與別稱。陸羽(約公元733-804年)撰寫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茶經》。《新唐書· 陸羽傳》記載:“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羽,嗜茶,著經三篇。時鬻茶者,祀為茶神。”

陸龜蒙在《杞菊賦序》寫道: “宅前宅後,皆樹以杞菊。”杞菊即是文人陸龜蒙的代稱。《新唐書·陸龜蒙傳》記載: 他“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制品第。”這裡“顧渚園”,也就是陸龜蒙的“故園”。相傳,陸龜蒙寫過《品茶》一書,已經失傳,現存《和茶具十詠》詩等十餘首。

值得留意的是,陸游所屬會稽山陰陸氏家族,與上述二陸並無家族世系的本家關係。他之所以奉二陸為同宗,主要是對兩位茶人人格的尊崇。並且陸羽《茶經》有言:“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陸游推崇“桑苧家風”,實際也在褒揚這種勤儉樸素、守身自重,“精行儉德”的品格,

茶品與人品的統一成為陸游與茶結緣的重要原由。

陸游茶詩中各具特色的茗茶

陸游生長於茶的故鄉,還當過十年的茶官,一生宦遊各地,在品嚐各地名茶之餘,也將這些各具特色的佳茗如日鑄茶、蒙山紫筍茶、建茶寫入詩中,形成陸游茶詩內容豐富的一大特色。

01.“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只配名泉的日鑄茶

陸游家鄉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此地及其周邊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茶葉產地。日鑄茶,就產於浙江紹興縣東南五十里的會稽山日鑄嶺,是我國曆史名茶之一,自宋代以來被列為貢品。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日鑄茶是陸游的家鄉茶

陸游不止一次地在詩中抒寫他對故鄉茗茶的稱讚,甚至去福建、江西、 四川、鎮江等地做官辦事,也不忘隨身攜帶,而且得等找到了名泉,才願取出品嚐的珍品。他在《三遊洞前巖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 詩中寫道:

苔徑芒鞋滑不妨,潭邊聊得據胡床。

巖空倒看峰巒影,澗遠中含藥草香。

汲取滿瓶牛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

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

宋孝宗乾道六年 ( 1170年) ,陸游在赴蜀途中,慕名至此泉水煎茶,詩中的字裡行間都流露著詩人對日鑄茶的喜愛之情,最後兩句“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只有名泉方可配用的名茶,可見陸游心中的日鑄,非同凡響,地位很高。

在《山居戲題》中“嫩白半甌嘗日鑄,硬黃一卷雪《蘭亭》”寫的就是有名的日鑄茶,此外,“日鑄焙香懷舊隱,谷簾試水憶西遊”(《試茶》)與“日鑄歲幾何? 苞苴遍權門” (《幽居即事九首》)詩句,提到的也是日鑄茶。

02.“聊將橫浦紅絲磑,自作蒙山紫筍茶”:自作的蒙山紫筍茶

陸游入蜀始於乾道六年 ( 1170年),至淳熙五年(1178年)暮春,他離開成都出峽東歸。陸游入蜀之時已有八年,“自計前生定蜀人”(《夢蜀》)。他曾先後在蜀州、通州、嘉州和知州等地輾轉任職。詩人雖未能登上蒙山,卻也品嚐到了不少“茶中珍品”四川蒙山茶,紫筍茶是蒙山茶中的極品,滋味鮮爽,濃郁回甜。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蒙山紫筍茶

陸游熟諳茶藝,並且親自動手製作紫筍茶,“聊將橫浦紅絲磑,自作蒙山紫筍茶”(《秋晚雜興》)。他還在《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詩中寫道:

午枕初回夢蝶床,紅絲小磑破旗槍。

正須山石龍頭鼎,一試風爐蟹眼湯。

巖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

飯囊酒翁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茶。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碾茶、煎茶、飲茶等一系列茶藝過程,這也說明了陸游頗得蒙山紫筍茶的煎茶之道。陸游親自到巖下取來山泉,汲泉水煎茶,細細品味其甘醇而又濃郁的茶味。

此外,陸游在《卜居》中也寫到了蒙頂茶:“雪山水作中淩味,蒙頂茶如正焙香”,《病酒新愈獨臥華鳳閣戲書》中“自燒沉火淪紫筍,聊遣森嚴配堅”以及“朱欄碧甕玉色井,自候銀瓶試蒙頂”(《睡起試茶》)描述詩人對蒙頂茶的讚賞。

03.“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試小雪”:香味濃郁的建州貢茶

陸游一生曾兩度入閩,在寧德、福州、建州等地為官。他當了十年的茶官,有機會品嚐天下名茶,留下不少有關名茶的絕妙詩句,“建溪官茶天下絕”(《建安雪》),“春殘猶看少城花,雪裡來嘗北苑茶”(《適閩》),“ 隆興第一壑源春”(《謝王彥光提刑見訪並送茶》)和“小龍團長鷹爪,桑苧玉川俱未知”(《老學庵北窗雜書》)。

詩中對建溪官茶、北苑茶、壑源春、小龍團、長鷹爪等建州貢茶,大加讚賞,並且提到,就連“茶聖”陸羽和茶人盧仝,都未能品嚐到這些茗茶,似乎是一種歷史的遺憾。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陸游對建州貢茶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喜得建茶》詩寫道:

玉食何由到草萊,重奩初喜坼封開。

雪霏庾嶺紅絲澧,乳冷閩溪綠地材。

舌本常留甘盡日,鼻端無復鼾如雷。

故應不負朋遊意,自挈風爐竹下來。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得到了好友贈送的建茶,欣喜萬分,於是他打開了茶盒,先用紅絲碾把茶碾碎,接著煎茶品茗,詩人頓時覺得舌本留甘,睡意全無。為了不辜負朋友的一片心意,他又拿著風爐到竹林裡去煎飲品茗。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陸游與友人在竹林下煎茶對飲

陸游當茶官時免不了要試茶,新茶出焙要呈茶官品試。他在《試茶》詩中寫道:

北窗高臥務如雷, 誰遣茶香挽夢迴。

綠地毫匝雪花乳, 不妨也道入閩來。

詩人正在熟睡之際,茶事司的吏役把茶煎好,正準備請他試茶,而茶的香味卻已把他從夢中燻醒,足見建茶香味之奇烈。建茶茶香的神奇功效在另一首《晝臥聞碾茶》詩中也有描述,詩云:

小醉初消日未哺,幽窗催破紫雲膠。

玉川七碗何須爾,銅碾聲中睡已無。

詩中的“銅碾聲中睡已無”,碾茶時建茶散發出的茶香,使詩人振奮起來,睡意全無。還有“小龍團與長鷹爪,桑苧玉川俱未知。 自置風爐北窗下,勒回睡思賦新詩”,“香浮鼻觀煎茶熟,喜動眉間煉句成。”(《登北榭》)茶香還能提神醒腦,助人詩興。

陸游茶詩中的情感寄託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其一生詩作著述頗豐,而詩作中的茶詩,據《劍南詩稿》的統計多達三百二十首,是歷代文人詠茶詩之冠。陸游以茶為意象,在詩歌中展現自己的內心情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壯志難酬,倍受冷落的心境

陸游一生坎坷,壯志未酬,“讀書三萬卷,仕宦皆束閣。學劍四十年, 虜血未染鍔。”(《醉歌》)一片報國赤忱之心,卻始終不得朝廷重用,慨嘆自身“報國欲死無戰場”。作為一代愛國志士,陸游報國無門,請纓無路,他的內心時時會感到人生的苦悶。

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年間曾兩次被朝廷起用,一次在淳熙五年,他到福建、江西做了兩任常平茶鹽公事(掌管茶鹽專賣的官員),不久被人彈劾罷官,罪名是“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宋會要輯稿》)此後在山陰老家賦閒。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陸游晚年畫像

六年後(即淳熙十三年初)陸游再被召還,任為權知嚴州軍州事,是個五品地方官,官雖不大,到底為詩人提供了一個為國效力的機會,時年六十二歲的陸游應命上任。

陸游赴任前先到臨安(今杭州 )朝見皇帝,據說,當時孝宗皇帝發話道:“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言下之意,提醒陸游不要多管國事,幹完自己份內職事,就去寫寫閒詩,這對滿懷報國之志的陸游來說 ,不啻是當頭一盆冷水,簡直是無情的嘲諷,自己分明被朝廷視作只能舞文弄墨的清客幫閒。

陸游平戎殺敵的願望又落空,於是他在京師客棧裡,寫下了這首《臨安春雨初霽》詩: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詩中提到了當時的“分茶”,是一種技巧很高的烹茶遊藝。宋代把茶製成團餅,沖泡時“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此時茶盞面上的湯紋水脈會幻變出各式圖樣來,若山水雲霧,狀花鳥蟲魚,類畫圖,如草書,有“水丹青”之稱。

詩中“晴窗細乳戲分茶”不僅從側面顯示詩人嫻熟的茶藝,而且陸游把“分茶”作為解悶除怨的手段,用此來消解他抗金願望破滅,報國無門的慘淡心情。陸游在詩中多次提到過“分茶”,在《疏山東堂晝眠》詩中還寫道:“香縷縈簷斷,松風逼枕寒。吾兒解原夢,為我轉雲團。”詩後有一條自注:“是日約子分茶。”陸游也常與兒子分茶,表面上看是調劑自己的生活,實則流露的是報國理想破滅之後,傷世感懷的心境。

其二.懷才不遇,寂寞感傷的心緒

陸游在蜀地宦遊共計八年,漸漸地入鄉隨俗,掌握了當地蜀人品茶之妙。他在《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詩中寫道:

午枕初回夢蝶床,紅絲小破弄旗槍。

正須山石龍頭鼎,一試風爐蟹眼湯。

巖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

飯囊酒翁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茶。

詩人展示了碾茶、煎茶的整個過程,卻在結尾中直抒胸臆,“飯囊酒翁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茶。”飯囊酒翁比喻無能之人,把佳品茗茶比作國之人才,抒發詩人懷才不遇,寂寞感傷的苦悶。他在《夜汲井水煮茶》詩中寫下:

夜起罷觀書,袖手清夜永。

四鄰悄無語,燈光正淒冷。

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

鏘然轆轤聲,百尺鳴古井。

歸來月滿廊,惜踏疏梅影。

詩人陸游深夜汲井水自煎茶,親自碾茶品茗,在煎茶品茗中,度過他的不眠之夜。直至晚年他還寫道:“畢生長物掃除盡,猶帶筆床茶灶來。”詩人在煎茶品茗中,度過寂寞感傷的殘歲。

其三.煎茶品茗中尋求心靈慰藉,陶冶心志

陸游在《七月十日致故山削瓜淪茗悠然自適》詩中寫道:“壯心自笑老猶在,狂態極知人不容。”隨著年齡的變化,陸游年少時的激情壯懷漸漸變得閒適平和,他在遊歷南方時,留下了這首《夏初湖村雜題》:

寒泉自換菖蒲水,活水閒煎橄欖茶。

自是閒人足閒趣,本無心學野僧家。

陸游自稱是“閒人”,親自汲泉換水煎茶,在自煎自飲的閒趣中,表現的是閒適清雅的心境。橄欖茶,也叫做元寶茶,我國南方民間傳統茶中的珍品,茶湯色碧綠而又清香淡雅,品飲後舌根間回味甘甜。

詩人在回味甘茶中,尋求心靈的洗滌和沉澱。在陸游看來“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就是他滿足的晚年生活。開僖三年( 1207年) 春,八十三歲的陸游寫下了這首《八十三吟》:

石帆山下白頭人,八十三回見早春。

自愛安閒忘寂寞,天將強健報清貧。

枯桐已露寧求識,敝帚當捐卻自珍。

桑苧家風君勿笑,他年猶得作茶神。

詩中這樣寫道: 山野的安閒使自己忘記了寂寞,日子雖清貧,身體卻反而變得更加強健。此時的陸游,追求的是如同茶神陸羽潛心研究茶道的生活,雖身處逆境,卻仍舊保持著“精行儉德”的品格。整首詩沒有金戈鐵馬、壯懷激烈的感慨,顯得平和寧靜,充滿了閒適清雅的心情。

“茶神”陸游:一盞敬山川,一盞敬華髮

作為一個愛國志士,陸游時刻都在盼望著能夠收復中原故土,“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無奈報國無門,請纓無路,仕途不順。無奈之下,陸游只能通過煎茶品茗來尋求心靈的慰藉,消解內心的苦悶,保持寧靜淡泊的心態。他在《初春感事》詩中還有這樣的詩句:

活火靜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寬。

人生樂處君知否,萬事當從心所安。

初春時節,茶能不畏嚴寒,先於百草而發芽。茶從生長到最後可以飲用,中間要經過許多的工序,如採茶、焙茶、磨茶、煎茶等,儘管經歷重重磨鍊,但是茶香始終不變。陸游茶詩中描寫煎茶品茗的過程,也正是詩人陶冶心志的過程,正如“煎茶雖微清小雅,然須要其人與茶品相得。”(《煎茶七類》)人生易老,壯志難酬,還好有茶可以品嚐,幫助詩人消解與排遣胸中一腔抑鬱之情,從苦悶感傷中掙扎出來,最終詩人能從容面對人生逆境,怡然而自得。

詩詞人生感言:

南宋詩人陸游一生與茶有著不解之緣。他生長於茶的故鄉,還當過十年的茶官,一生宦遊各地,在品嚐各地名茶之餘,也將各具特色的佳茗寫入詩中,形成陸游茶詩內容的一大特色。對陸游而言,品茶不僅是一種行為、一種消遣,更多地代表著詩人的情感寄託和對理想的追求。陸游的茶詩,不僅反映了詩人熟諳茶藝,表現宋代文人的閒情雅緻,而且以茶為意象,抒寫一代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苦悶心境,並且詩人在煎茶品茗的過程中尋求心靈的慰藉,陶冶心志,誠如“煎茶雖微清小雅,然須要其人與茶品相得。”體現了茶詩巨擘陸游人品與茶品的統一。


參考文獻:

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於北山《陸游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