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不要把家庭教育發展為你們的暴力發洩口藉口

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棍棒底下出好人”,這種所謂的中國式教育方式,在面對孩子犯錯時,不是拳腳相向就是惡語相加。笨蛋,蠢貨,我怎麼會生出你那麼蠢得孩子,一輩子沒出息…………這些話總是張口就來。

爸爸,媽媽,請不要把家庭教育發展為你們的暴力發洩口藉口

許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這樣的認識:一是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二是打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外人”沒有權力干涉;三是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沒有過錯;四是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兩回事……

爸爸,媽媽,請不要把家庭教育發展為你們的暴力發洩口藉口

這些認識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大人們的附屬物,所謂“為了孩子好”,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在你以為孩子還小不會記得的時候,卻忽略了他們睡著時濡溼的枕巾和紅腫的雙眼。身體上的傷害可以被治癒,心理上的傷害並不容易被治癒。而這些問題一旦沒有及時處理那麼當孩子長大以後,問題就會暴露出來了例如:

做事有嚴重的拖延症,

拼命壓抑內心的正當需求和慾望

嚴重的不自信

與父母和以後面對工作時上下級關係緊張

很容易相信別人,一旦受到傷害就全盤否定自己

嫉妒心重,缺乏安全感

很多孩子在心裡受傷後,還沒有得到家人應有的尊重和關愛的話,他們就會選擇逃避遠離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

爸爸,媽媽,請不要把家庭教育發展為你們的暴力發洩口藉口

都說天下沒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但天下也沒有不知感恩的孩子,只是一場拳腳打散了父子親情,一番譏諷,摧毀了一個單純善良的家庭。

當孩子在長大以後都會將這樣的教育方式傳給下一代,不幸一代又一代發酵,最終總會爆發,作為一個父母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現在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簇擁下的“小皇帝”,“小太陽”。往往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稼穡不分五穀。是在各種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長大的。大人們“捧在手裡怕摔著, 含在嘴裡怕化了 ”,疼都來不及,怎麼捨得動一根指頭?孩子犯了錯誤即使媽媽有時氣不過想打孩子,也在爺爺奶奶疼愛下望而卻步。

於是有些孩子就變成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稍有不順心就不高興就和大人鬧,家長批評一句便不得了,養成飛揚跋扈唯我獨尊的壞習慣。

爸爸,媽媽,請不要把家庭教育發展為你們的暴力發洩口藉口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現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務卻不僅僅在父親,母親也扮演著不可輕視的角色。在提倡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成人成才,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樹,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在孩子犯了錯誤,批評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錯誤卻屢教不改時,也許會忍不住揚起你的巴掌,讓孩子改正錯誤,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應當承當責任。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朱家雄認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會絕對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極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問題的關鍵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應該怎樣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適度原則

體罰孩子,一定要 “適度”,俗話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經常打孩子,孩子就會習慣於捱打,逐漸養成一種即使捱打也滿不在乎地態度,結果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頑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傾向的人

二 及時原則

儘可能在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馬上加以懲罰,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密切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三隱蔽原則

人前教子”的傳統教育方法已經不合時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場所,對孩子進行懲罰應避免在公共場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當眾不留情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當眾頂撞,父母也會很沒有面子。胡適的母親就是教育孩子的典範,從不在人前打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